“菊儿胡同住区模式”研究

“菊儿胡同住区模式”研究

论文摘要

什么是“住区”?住区即“人类住区”,包括一切形式——分散的、集中的、传统的、现代的、乡村的、城镇的,可供人们共同居住的地区。近年来,我国大盘地产开发量迅速增长且趋势不断加强,标志着“大住区”时代已经来临。“大住区”开发模式使我国城市短时间内打破了原有结构、颠覆了原有城市形象并且改变了传统生活方式。然而这种大住区模式是否有利于城市的长远发展,能否满足居民的城市生活需求?住区规划是否还有其它选择?本文回顾了最近20多年来国内外住区规划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充分阐释了住区作为城市有机部分所具有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选择吴良镛先生20年前主持的菊儿胡同新四合院工程为研究对象,对它进行了全方位的再认识,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和人物访谈等过程,再结合大量文献阅读,总结出菊儿胡同住区构成的特征、特点和特色。特别值得说明的是,笔者尝试用今天的学术眼光和“住区”观念与理论,重新解读菊儿胡同的存在价值,提出了“菊儿胡同住区模式”——一种以人为本、布局紧凑、功能混合的开放性街区住宅模式。基于对大住区模式所引发的问题的反思,笔者倡导当代中国住区规划应该借鉴“菊儿胡同住区模式”,并由此提出新住区规划原则和设计原则:1.规划原则:人性原则、紧凑原则、开放原则和混合原则;2.设计原则:紧凑型小街区原则、多样合院式住宅原则、宜人的公共空间原则、密集的城市网络原则和有机的共时性生活原则。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与探讨,对我国未来的住区实践提供一些值得参考的原则和方法,丰富中国当代住区规划的相关理论。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大住区”时代来临?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论文框架
  • 第2章 当代住区规划理论回顾
  • 2.1 基本概念
  • 2.2 当代住区规划理论
  • 2.2.1 城市设计层面
  • 2.2.2 住区建设层面
  • 2.3 小结
  • 第3章 从“菊儿胡同”的再考察发现“住区价值”
  • 3.1 20 年前的菊儿胡同:一次旧城改造的试验
  • 3.1.1 方案概况
  • 3.1.2 设计初衷
  • 3.1.3 试验价值
  • 3.1.4 地位与评价
  • 3.2 今天的菊儿胡同:我的田野调查
  • 3.2.1 调研概况:内容、对象与问卷
  • 3.2.2 调研结果与分析
  • 3.3 菊儿胡同的构成特征研究
  • 3.3.1 更新方式:立新≠破旧
  • 3.3.2 土地开发:低层≠低密度
  • 3.3.3 街坊模式:街墙≠围墙
  • 3.3.4 道路网络:密集≠拥挤
  • 3.3.5 新四合院:神似≠形似
  • 3.3.6 建筑形式:统一≠单调
  • 3.3.7 功能空间:混合≠混乱
  • 3.3.8 公共生活:街道≠通道
  • 3.3.9 邻里交往:自觉≠自发
  • 3.3.10 情感记忆:隐性≠隐形
  • 3.4 “菊儿胡同住区模式”:住区价值的挖掘
  • 3.5 小结
  • 第4章 “菊儿胡同住区模式”启示
  • 4.1 大住区:麻烦多
  • 4.1.1 困惑:大住区为何在我国盛行?
  • 4.1.2 问题:大住区带来了什么麻烦?
  • 4.1.3 反思:大住区还要继续吗?
  • 4.2 从“菊儿胡同住区模式”寻找原则
  • 4.2.1 新住区规划原则
  • 4.2.2 新住区设计原则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所参与的实际项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菊儿胡同住区模式”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