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列腺炎、阳痿──男性面临的困扰(论文文献综述)
张圭珍[1](2021)在《勃起功能障碍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流行病学及中医证素分布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在男科门诊ED患者的一般情况,发掘ED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了解ED患者中焦虑、抑郁状态的发病率及特征,探索其在流行病学的相关性,从而为指导临床提供相关依据。通过对ED患者中医证候、证素的分布情况进行临床调查,建立数据库,突出中医证素的分布规律,总结出当今社会环境下阳痿中医证素动态变化规律,从而为临床辨证立法用药及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及思路。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男科门诊的ED患者11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面对面问卷形式调查其一般情况、勃起功能状况及整体性生活质量情况以及精神心理状况、中医证素分布情况。采用Epidata3.1软件建数据库,双份录入、检查突出值、锁定。所有数据用SPSS 21.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两组均数比较用t检验,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结果:1.人口学资料:完成本次调查共计有1150例,调查的总回应率为95.76%。从年龄分层来看,50岁以上人群ED发病率较高;从体重指数来看,ED患者超重、肥胖占比较多;从文化分层来看,ED患者多集中在大专及以上的教育文化程度上;从职业类别来看,从事脑力劳动ED患者相对较多,从居住地来看,居住在大中城市ED患病率较高,从居住舒适度来看,居住条件一般的ED患者较多。2.一般资料:勃起功能障碍患者合并症中以高血压病(609/1150,52.96%)、高脂血症(502/1150,43.65%)、糖尿病居多(446/1150,38.78%)、前列腺炎(266/1150,23.13%),相应的用药史中以降压(526/1150,45.73%)、降糖(388/1150,33.74%)、降脂(347/1150,30.17%)药物比例较高;从饮食结构上看,以不良饮食习惯如辛辣(288/1150,25.04%)、油腻(676/1150,58.78%)、煎炒(551/1150,47.91%)等居多,饮食清淡(92/1150,8.00%)及结构均衡(222/1150,19.30%)的患者相对较少;吸烟、饮酒等个人史来看,很大比例的ED患者存在长期的吸烟(585/1150,50.87%)、饮酒史(508/1150,44.17%)。3.勃起功能情况:轻、中度勃起功能障碍的患者较多约占总人数的59.65%,而重度勃起功能障碍患者占比仅为19.74%。从病程上来看,大部分患者病程相对较短,平均病程为2.32±1.86年,病程小于6年的患者占约90%以上;从勃起硬度来看,超出7成以上的患者虽插入阴道无法保持坚挺状态;从晨勃情况来看,大部分患者晨勃明显减少,仅9.31%的ED患者晨勃正常。在调查人群中,仅44.85%的患者前期接受过治疗,其中约38%患者接受过西药治疗,药物以希爱力、万艾可等PDE-5抑制剂为主。4.性生活质量情况:大部分ED患者的性欲普遍降低,能维持较高性欲的患者仅127例,占总人数的11.04%;从性交频率来看,大部分患者能维持在3-6次/月,平均为3.98±1.58次/月;从射精时间来看,阴茎从插入到射精的时间<2min、2-6min、6-12min、>12min,分别占比17.39%、56.61%、19.74%、6.26%;在接受调查的人群当中,高达86.79%的人员无法对性持有满意的态度,其中31.83%不太满意,而剩下的54.96%则显示出不满意的态度。5.焦虑、抑郁状态情况:抑郁量表(PHQ-9)中的“感觉疲惫或没有活力”和焦虑量表(GAD-7)中的“变得容易烦恼或急躁”两个项目评分最高;抑郁患者比例占据整个调查人数的56%,其中5.39%的患者甚至因为性生活不和谐长期处于重度抑郁的状态,27.91%的患者处于轻度抑郁状态;与此类似,焦虑患者比例也达到了52.87%,其4.17%的患者因为性生活不和谐长期处于重度焦虑状态,29.39%的患者处于轻度焦虑状态。焦虑、抑郁共病患者总人数354例,占总人数的30.78%,分别在抑郁患者和焦虑患者总数占比中达到46.77%和63.04%。无抑郁的ED患者的IIEF-5评分与抑郁状态ED患者IIEF-5评分相比,P<0.01;轻度抑郁状态的ED患者的IIEF-5评分与重度抑郁状态ED患者IIEF-5评分相比,P<0.01。轻度ED与中重度、重度ED的PHQ-9评分相比,均P<0.01;轻度焦虑状态的ED患者的IIEF-5评分与重度焦虑状态ED患者IIEF-5评分相比,P<0.01。轻度ED与中重度、重度ED的PHQ-9评分相比,均P<0.01。6.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年龄、体重指数、相关基础病的数量、有无吸烟史、有无饮酒史的结果为影响勃起功能的危险因素;“性欲的程度”、“性交射精潜伏期”、“性生活满意度”、“ED的严重程度”这4种因素为抑郁状态的危险因素;“年龄”、“射精潜伏期”、“ED严重程度”则为焦虑状态的危险因素。7.中医证素分布情况:病位证素主要为肾、肝、心、脾、胆;病性证素主要为瘀、气滞、阳虚、气虚、血虚、阴虚、湿、热;常见证型有淤血阻络证、肝郁气滞证、肾阳亏虚证、湿热下注证、心脾两虚证。结论:1、年龄、体重指数、相关基础病的数量、有无吸烟史、有无饮酒史的结果为影响勃起功能的危险因素;2、ED患者中焦虑状态、抑郁状态患病率高,且ED的严重程度与焦虑状态、抑郁状态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3、通过中医证素分布研究,常见证候多涉及心、肝、脾、肾四脏,呈现出阳痿单一证候的不典型性以及证候涉及脏腑的广泛性。阳痿以多种病位、病性证素以复合形式存在,表明了阳痿的病机的复杂性。
高森[2](2020)在《前列泰片、坦洛新联合中药坐浴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湿热瘀滞证)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讨论前列泰片、坦洛新联合中药坐浴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湿热瘀滞证)的临床治疗效果,探索该治疗方案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为中西医结合临床提供参考新思路。方法:统计选择泌尿外科门诊2019年4月至2019年9月期间符合纳入标准的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湿热瘀滞证)患者60位,随机划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人。治疗组的患者所采取的治疗方式是服用前列泰片2.2g,Tid,与坦洛新0.2mg,Qn,联合中药坐浴1次/晚,连续治疗6周。对照组患者则是服用前列泰片2.2g,Tid,与坦洛新0.2mg,Qn,治疗时长6周。采集统计两组病患的基本资料(年龄、病程、疾病严重程度等),治疗干预前后NIH—CPSI评分、CP中医辨证总评分及FPS中卵磷脂小体计数。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疗法的不良反应并及时合理处理,总结评估两组治疗手段的疗效与安全性;临床治疗阶段完结3月后,展开随访,分析对比两组复发率。结果:1.临床疗效结果比较:对照组病患脱落1位,实际接受试验29位,其中临床控制0例,显着有效6例,有效14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20/29)68.97%;治疗组临床控制4例,显着有效16例,有效8,无效2例,总有效率(28/30)93.33%,治疗组疗效优势明显,两组总有效率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2.西医临床相关指标评价:两组患者于治疗后NIH—CPSI评分中疼痛程度、排尿症状、生活质量及总评分与治疗干预前比较都有显着降低(P<0.05),且治疗干预后治疗组的NIH—CPSI的各项指标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患治疗后卵磷脂小体计数均提升,且治疗组的提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中医临床相关指标评定:两组患者试验干预前中医辨证总计分无统计学差异,临床治疗结束后两组总积分都减少,且治疗组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4.安全性评估:对照组1位患者因国外出差,给予剔除外,其余所有病患按试验方案完成治疗。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基本生命体征正常,无明显胃肠道、神经系统、泌尿系、皮肤等方面的不良反应。5.复发率:临床治疗阶段完结3月后,对所有治疗有效患者开展回访,治疗组复发率为(1/28)3.57%,对照组为(3/20)15.00%,治疗组复发率显着低于对照组。结论:前列泰片、坦索罗新联合中药坐浴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可明显降低Ⅲb型前列腺炎(湿热瘀滞证)患者的NIH-CPSI评分、中医辨证总评分,且能显着提升EPS卵磷脂小体数量;具有临床疗效突出,可显着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高,复发率低等诸多优势特点。
易聪[3](2020)在《理气通瘀汤治疗Ⅲ型前列腺炎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理气通瘀汤对Ⅲ型前列腺炎气滞血瘀证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Ⅲ型前列腺炎(CP/CPPS)气滞血瘀证提供依据及思路。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纳入的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生活指导及盐酸坦索罗辛胶囊+左氧氟沙星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理气通瘀汤治疗。每4周为1个疗程,两组各连续治疗2疗程。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进行疗效性指标记录,然后在组内、组间进行比较分析及统计学处理。结果:1.NIH-CPSI积分:(1)试验组患者在治疗4周(13.90±4.44分)、8周(9.90±4.33分)与治疗前相比NIH-CPSI积分的改善均拥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治疗4周(15.30±4.37分)、8周(13.43±3.70分)与治疗前相比NIH-CPSI积分的改善均拥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治疗4周时,试验组(13.90±4.44分)与对照组(15.30±4.37分)两组间NIH-CPSI积分的改善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相当;但在治疗8周时,试验组(9.90±4.33分)与对照组(13.43±3.70分)两组间NIH-CPSI积分的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疗效更明显。2.中医证候积分:(1)试验组患者在治疗4周(5.07±2.180分)、8周(3.77±1.851分)与治疗前相比中医证候积分的改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治疗4周(6.53±2.886分)、8周(5.27±2.728分)与治疗前相比中医证候积分的改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证候积分:试验组患者在治疗4周(5.07±2.180分)、8周(3.77±1.851分)与对照组两组间相比中医证候积分的改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更明显。3.NIH-CPSI积分愈显效率:在治疗4周时,两组间对比NIH-CPSI积分有效率P=1.00>0.05,两组间有效率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8周时,两组间对比NIH-CPSI积分愈显效率P=0.00<0.01,两组间愈显效率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试验组显着优于对照组。结论:理气通瘀汤治疗Ⅲ型前列腺炎气滞血瘀证,对患者NIH-CPSI积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明显疗效;且比盐酸坦索罗辛胶囊+左氧氟沙星片疗效更加确切。
孔罗巍[4](2020)在《昆明地区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中医证候学与体质学分布规律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门诊对昆明地区1840岁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CP)患者的临床调查,探索该病的中医证候、体质类型分布规律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于云南省中医医院泌尿男科门诊就诊的昆明本地居民,确诊为慢性前列腺炎的患者发放《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证候及体质类型调查表》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表,对符合入选标准的400名病例患者进行调研,将收集好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判断患者体质与证候类型,分析患者证型与体质分布规律;运用SPSS20.0 for Windows对数据进行构成比、卡方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结果:从证候总体类型来看,400例CP患者有单一证型和复合证型,复合证型的比例67.75%,其中湿热下注证兼气滞血瘀证最多186例(46.50%);从单一证型来看,实证居多,虚证少,湿热下注证175例(43.75%),气滞血瘀证146例(36.5%),阴虚火旺证34(8.50%),肾阳虚损证45例(11.25%)。400例CP患者9种体质类型均有分布,平和质仅43例,占10.75%,偏颇质有357例,占89.25%;偏颇质中以湿热质86例(21.50%),气郁质70例(17.50%),血瘀质55例(13.75%)最为常见,其次是阴虚质35例(8.75%),痰湿质33例(8.25%),气虚质32例(8.00%),阳虚质30例(7.50%),特禀质16例(4.00%);CP中医各体质的四个证型构成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湿热质、痰湿质、气虚质、特禀质多见湿热下注证;气郁质、血瘀质常见气滞血瘀证;平和质以湿热下注证多见,也与气滞血瘀证关系密切;阴虚质常见阴虚火旺证和湿热下注证;阳虚质以肾阳虚损证多见。结论:昆明地区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中医证型以复合证型、实证为主,体质与中医证型存在密切关系,对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证候的易感性和倾向性具有重要影响,从调整体质入手,辨体辨证辨病相结合,为慢性前列腺炎及其他男科常见的难治性、易复发疾病的防治提供新方向和一定的理论支撑。
张琳[5](2020)在《枸橘汤加味联合坦索罗辛治疗湿热瘀阻肝郁型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观察分析枸橘汤加味联合坦索罗辛治疗湿热瘀阻肝郁型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以探讨枸橘汤加味联合坦索罗辛治疗湿热瘀阻肝郁型慢性前列腺炎的科学性及实用性,以期丰富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方法。方法:从云南省中医医院的泌尿男科门诊患者中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湿热瘀阻肝郁型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口服坦索罗辛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枸橘汤加味治疗,均治疗4周。4周后对两组患者的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前列腺液的白细胞计数、SAS积分、SDS积分、NIH-CPSI积分等进行医学统计学处理并分析。结果:1.治疗后疗效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8.24%和68.7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40<0.05);2.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治疗组、对照组的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00<0.01),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01<0.01);3.治疗后EPS-WBC比较,治疗组、对照组的EPS-WBC计数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00<0.01),且治疗组降低明显(P=0.043<0.05);4.治疗后NIH-CPSI积分比较,治疗组、对照组NIH-CPSI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0<0.01),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06<0.01)。5.治疗后SAS、SDS积分比较,治疗组、对照组的SAS、SDS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00<0.01),且治疗组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00<0.01)。6.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各有1例发生轻微不良反应,但是无统计学意义(P=1.000>0.05)。结论:1.枸橘汤加味联合坦索罗辛能有效降低CP(湿热瘀阻肝郁型)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NIH-CPSI积分、SAS及SDS积分并改善患者前列腺液常规的白细胞计数及卵磷脂小体计数情况。2.枸橘汤加味联合坦索罗辛治疗CP(湿热瘀阻肝郁型)疗效优于坦索罗辛,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孔维耀[6](2020)在《行气活血化瘀法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观察枸橘汤合通精活血汤加减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同时观察对卵磷脂小体(LP)、前列腺液常规等实验检查影响,为临床运用行气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方法:将辨证后属于ⅢB型前列腺炎气滞血瘀证的72例患者,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6例。分别予对照组给予中成药前列通瘀胶囊,治疗组给予枸橘汤合通精活血汤加减各治疗4周。观察用药前后各组慢性前列腺炎症状积分(N IH-CPSI)、前列腺液常规、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然后把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N IH-CPSI)评分、卵磷脂小体(LP)、及中医症候积分做对照,分析出相应结果。结果:入组72例患者,12例予剔除实验,60例纳入本研究,经过4周的枸橘汤合通精活血汤加减治疗,患者在NIH-CPSI积分、有效率及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两组前列腺炎症状积分(NIH-CPSI)比较,治疗组:10.17±5.68,对照组为:14.90±5.69,有明显差别(P<0.05),治疗组在降低NIH-CPSI积分方面强于对照组;2.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对比,治疗组:8.33±4.436,对照组:11.10±2.975,有明显差别(P<0.05),治疗组在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方面强于对照组;3.总有效率及治愈率治疗组分别为90.0%、33.33%,对照组分别为73.3%、10%,2组比较各不相同,均有统计学价值。结论: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气滞血瘀证通过行气活血化瘀法治疗有明显的效果,能明显降低其中医证候积分;且对照组在降低慢性前列腺炎NIH-CPSI积分方面不及治疗组;能较安全的在临床上运用,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在应用中推广。
黄奕宇[7](2020)在《基于数据挖掘方法总结王树声教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用药经验》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本研究对王树声教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门诊医案进行收集整理并挖掘和总结王树声教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诊疗经验,探究其核心经验方组成和辨证用药规律,深入理解和充分传承名中医的学术经验,为临床诊治提供合理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研究方法,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进行分析。1.收集整理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王树声教授诊治慢性前列腺炎的门诊病历,并严格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2.将病案资料中的重要信息录入EXCEL工作表,建立起规范化的数据库并手动将相关数据导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3.通过该平台系统的用药频次分析统计药物的应用频次、四气五味、归经等信息。4.设置合适的支持度个数和置信度,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对王教授用药规律进行挖掘;设置合适的相关度和惩罚度,通过熵聚类分析对新方进行挖掘并分析。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198个门诊医案,共涉及144味中药。1.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9.18±12.04岁,其中20-49岁患者约占84.30%。常见症状为尿频、尿急、尿不尽、会阴部坠胀不适及夜尿增多。证型分布由高到低依次是气滞血瘀证,肾阳不足证,湿热下注证和肝肾阴虚证。2.药物应用频次前14位依次为:牛膝、黄柏、木香、川楝子、王不留行、乌药、丹参、延胡索、地龙、杜仲、蒲公英、陈皮、生地黄和山药。药物四气以温性、寒性及平性药物居多,五味以苦、甘和辛味药物居多。药物归经以肝、肾、脾、胃四经为主。3.根据关联规则分析,挖掘出2条药对及5条角药,其中药为丹参-牛膝和蒲公英-牛膝;角药为黄柏,丹参-牛膝;王不留行,黄柏-牛膝;王不留行,木香-牛膝;黄柏,蒲公英-牛膝以及黄柏,川楝子-牛膝;4.根据药物聚类分析,最终得出由3-4个药物组成的潜在药物组合9个,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演化出9首新方。结论:1.对患者的基本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所纳入患者的年龄分布与现代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基本吻合,考虑可能与中青年人不良的生活及工作习惯有关。2.根据药物的使用情况及归经特点可知,王教授临床治疗精浊病时以补虚泻实,攻补兼施为治疗的根本大法。3.王树声教授临床用药体现了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时补肾行气为主,清热活血为辅的治疗大法以及“祛邪不伤正,祛邪更扶正”的学术思想。熵聚类所得新方组合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和科学研究价值。
仰先蜜[8](2020)在《基于血—前列腺双位点同步微透析的头孢拉定药动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前列腺炎是影响着男性健康的常见疾病,尤其是其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现象是治疗上的一大困扰。血-前列腺屏障导致药物在前列腺病变部位难以达到有效浓度是影响其疗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此研究者们始终保持高度关注。本课题以前列腺为研究对象,以前列腺组织药物浓度为考察目标,以文献计量分析研究了解该领域的研究进展,继而结合微透析技术和液质联用检测方法开展动物实验研究,探讨血-前列腺屏障的机制和规律,为临床前列腺疾病的有效药物治疗提供研究依据。目的:对主题为抗菌药物治疗前列腺炎的研究进行文献计量分析,进而了解其研究现状、发展态势和研究难点;利用微透析技术测定抗菌药物头孢拉定体外回收率及其影响因素,为体内药动学研究优化方法条件;应用优化的采样方法和测定条件,研究比格犬体内血液和前列腺组织两个位点的药动学变化规律,为研究血-前列腺屏障奠定前期基础。方法:1.文献计量分析以CNKI数据库为检索对象,通过检索1993年2019年共27年数据库中发表的与抗菌药物治疗前列腺炎的研究相关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形成相关的可视化科学网络图谱。2.体外采用微透析浓度差法(减量法、增量法)和液质联用技术测定头孢拉定的体外回收率,并考察流速、浓度对回收率的影响,以确定微透析技术用于头孢拉定体内回收率和药动学研究的条件。3.动物体内用确定的微透析流速和头孢拉定浓度进行回收率实验,确定体内回收率;继而开展动物药动学实验,用确定的微透析流速和给药浓度进行研究,收集透析液并测定其药物浓度,最后用体内回收率换算为实际浓度。结果:1.文献计量分析发现对于抗菌药物治疗前列腺炎的研究热度居高不下,主要集中于前列腺炎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抗菌药物的选择、临床疗效评价等。抗菌药物的使用已成为前列腺感染治疗不可缺少的手段,常用抗菌药物包括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2.所建立的液质分析方法在要求范围内线性良好,方法灵敏可靠。增减量法测得的回收率无显着性差异。相同条件下,探针体外回收率随流速增大而减小,不受探针周围药物浓度影响。3.静脉滴注给药后的药动学结果表明,头孢拉定在正常比格犬体内的血液浓度高于前列腺浓度,峰浓度相当于血液峰浓度的38%,其吸收、分布较迅速,半衰期较短。结论:前列腺炎的治疗仍旧是个热点难点,而且离不开抗菌药物的使用;但抗菌药物的选择和剂量确定存在一定困难。减量法可用于头孢拉定微透析体内回收率的测定,微透析技术可很好地用于抗菌药物头孢拉定血液和前列腺两个部位药动学的研究。
何群娥(Ho Kwan Ngor)[9](2019)在《精神情志疾病经方辨治规律探讨》文中指出现代社会的急速步伐,令精神障碍相关疾病的发生有增无减,引起大众的关注,全球现时已有超过三至五亿的精神障碍患者,数字继续持续上升,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将会成为最严重的疾病,造成医疗的沉重负担,亦影响到病患者与及其身边家人朋友的生活质素,危害身心健康。精神障碍的发生可涉及任何年龄、性别,且可因郁致病,或因病致郁,除了精神症状外,还可出现一系列的躯体症状,身心同病,令病患饱受煎熬,更甚者会因为情绪未得到适当疏导而产生轻生念头,造成不能挽回的悲剧。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是刻不容缓的。目前,西方医学为精神障碍患者处方的药物,仍有未能尽善的不足处,例如并非所有患者皆适宜服用,一般而言,青少年及孕妇是不建议处方抗抑郁药,又如乳癌患者病后焦虑,假使服用抗焦虑药物可能导致刺激乳腺不当分泌或处在相对提高血中泌乳素浓度的副作用。即使合适处方相应的治疗情绪病药物,却又有可能出现药物依赖和药物残留的问题,躯体症状包括疲倦乏力、便秘、心悸、睡眠障碍、食欲紊乱等,令病患者产生抗拒依从的负担。现代医学对治疗情绪相关疾病的疗效,已到了瓶颈的位置,面临挑战。祖国医学讲求整体观与辨证论治,身心同治,经方治疗情志病经过历史的验证,行之有效,多条名方皆出自仲景的《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历久不衰,在临床应用上有较好的疗效。透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探讨以经方辨治情志病及相关躯体症状,为临床找出理法方药的依据,别具意义。《伤寒论》、《金匮要略》成书于一千八百年前,书中对各类情志相关的症状、证候及病症有丰富的描述。如烦证、躁证遍及六经。烦躁虽然在现代医学并非独立成病名,但其临床表现犹似焦虑障碍或抑郁障碍,在甲亢导致的精神障碍中所见的症状亦以烦躁为多见,足见烦躁可视为不能忽视的症候群。烦证与躁证发生的病因病机多种多样。辨病位,可在心,在肝,在脾,在肺,在肾。辨病性可有寒有热,有虚有实,寒者有太阳变证心阳虚、太阴虚寒、少阴寒化、厥阴肝寒,热者有外邪郁闭、内热炽盛、有兼水湿水热互结、湿热内蕴、阳明腑实燥屎内结,总括而言以热多寒少,三阳经出现较多,三阴经较少。热证又当区分虚热实热,虚热内生阳浮于外,出现烦、躁。辨病机,气机郁滞可见阳气郁闭、热郁、食痰之郁、湿郁,津伤又可致烦渴。辨病势,可见正复邪去如少阴病阳气来复的“自烦”、正未胜邪余邪未了的“复烦”、邪长正消的传经入里、药力未见效的“反烦不解”、正不胜邪的太阴病“不烦而躁者死”、厥阴病的“躁无暂安时”等等。辨“虚烦”,仲景在不同章节的条文中皆有提到虚烦,以方测证,虚烦可指栀子豉汤证热邪未有与实邪相结,故为虚,有指黄连阿胶汤证的肝血不足肝郁化火,虚火上扰,故为虚。临床必须明确辨清,再根据实际的证候遣方用药。如邪入太阳,则解表清热除烦,邪入阳明未入腑实清热生津,既入腑实则攻下泻热,少阳郁热和解枢机,清热除烦;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安神除烦,心血不足补益心脾,宁心安神,阴虚烦躁养阴润燥。对睡眠障碍的论述,有失眠的“不得卧”、“不得眠”,有嗜睡的“嗜睡”、“嗜卧”、“但欲寐”,有欲眠不得眠、卧起不安。《伤寒论》太阳病与阳明病篇,出现睡眠障碍可因郁热内扰、津伤、阳浮、胃不和卧不安。少阳病篇睡眠障碍,因枢机不利热扰心神,或湿热内蕴,清气不升。少阴病篇睡眠障碍,阴寒内盛神失所养,或阴虚火旺虚阳上扰。《金匮要略》涉及有关睡眠障碍的条文有《百合狐惑病篇》、《血痹虚劳病篇》、《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胸痹心痛短气病篇》、《五脏风寒积聚病》、《痰饮咳嗽病篇》、《水气病篇》、《黄疸病篇》、《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及《妇人杂病篇》等。其病因病机,有虚有实,虚者有血失所养、肝血不足、心气不足、心肺阴虚、心脾两虚、阴阳两虚、虚阳上浮等。实者有水饮内停、湿热内蕴、热扰心神。又有他病累及,如咳喘肺系病等。临床病因病机各异,因此亦有不同遣方用药和代表方剂。热邪扰心者清热安神,阴虚阳亢者滋阴潜阳,阳虚神浮者温阳安神,总之,根据临床辨证施治,知犯何逆,随证治之。《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脉证治》提到惊悸一证。有关“惊”的论述尚有“烦惊”、“惊狂”、“怵惕”、“惕而不安”等。“惊悸”是一种心无所倚、惶恐不安、伴有不能自控的心慌心跳、心律失常的状态,可以理解为因为受惊致出现恐慌的心脏急剧跳动,在现代医学所掌握的临床经验,急性焦虑障碍(亦即是惊恐障碍)就以心动过速为首要的表现。仲景论述因惊恐得之的“奔豚气病”,有从小腹而起的气上冲胸,犹如现代医学认识的惊恐障碍,可突然出现不能预测的惊恐体验,同样是伴有一股气上冲咽喉的窒息濒死感和失控感,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伴心动过速,胸闷气急,竟正与“奔豚气病”不谋而合。“嘿嘿”一词,出现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只有6处,包括少阳病篇、厥阴病篇、百合病和狐惑病。“嘿嘿”是一种情志不舒的表现,犹如现代医学抑郁状态。“嘿嘿”相关条文中,有证有方的有小柴胡汤证、百合病的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狐惑病的甘草泻心汤等,在治疗抑郁障碍的应用上,可供参考。百合病表现为“欲食不能食”、“欲眠不能眠”、“欲行不能行”,犹如现代医学的抑郁、焦虑、睡眠障碍、饮食障碍、精神分裂症等。仲景用了9条条文,共七方,计有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百合鸡子黄汤等,七方药仅八味,易一味易一方,可见仲景用药之精当。“咽中如有炙脔”,后世称之为“梅核气”。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癔病、咽异感症等,临床上许多精神障碍患者都有咽喉异物感的表现,其主方半夏厚朴汤被广泛应用在各种抑郁或焦虑障碍中。“奔豚气病”从惊而引起,病在下焦累及上焦,其表现为“气上冲胸”“发作欲死”,与现代医学的惊恐障碍的濒死感相类似,其病机为气机逆乱。本病有三方,视病位在肝在肾,在寒在热在水饮,不同病机而施方用药。“脏躁”,“喜悲伤欲哭,如有神灵,数伸欠”。临床表现如抑郁障碍、焦虑障碍、精神分裂症。“邪哭”,表现为“魂魄不安”、“合目欲眠,梦远行而精神离散”,有认为两者病机相同,“脏躁”为轻症,“邪哭”为重症。六经铨百病,通过六经辨证体系,先辨阴阳,再辨六经。六经各有不同的生理和病理特点。如六经的烦躁各有不同。又如糖尿病抑郁症者,病至少阴,多表现为全身性的虚弱,并已出现重要的脏器病变。临床表现为情绪低落,喜静恶动、思维及认知能力减退,神疲肢冷,脉微细,但欲寐,或渴,或见心烦,不得眠的睡眠障碍。病在厥阴,症见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呕吐,腹痛、下之利不止等寒热错杂症状时。病在太阴,见情绪低落,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等。病在少阳,见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病在阳明,内热躁烦,烦躁不得眠,腹满,大便乍难乍易等胃肠功能紊乱。病在太阳,头项强痛而恶寒、烦躁不得眠。再如睡眠障碍,病在太阳,症见营卫不和,四肢麻痹、汗出或无汗,口渴、麻木或烦躁以致入睡困难、或眠浅疲倦。病在阳明,扰胸膈,表现为舌干烦渴,大汗出,烦躁至极,辗转难眠。热迫大肠,热与糟粕互结,表现为大热不解,烦渴郁闷,腹胀嗳气臭秽,大便干结,四肢困重,严重者可出现神志上异常,幻视幻听。病在少阳,症见心烦喜呕、口干口苦、舌红苔黄或白腻、脉弦等,睡眠障碍以难入睡或多梦为主。病在太阴,症见情绪低落,心悸失眠,腹部冷痛,喜温喜按,月经失调,唇干,气短,纳差,便溏或肠鸣下利,舌淡胖嫩,苔白水滑,脉沉弱或缓。病在少阴,表现为症见精神困倦,“但欲寐”,四肢逆冷,小便清长;或是症见心烦失眠,神疲乏力,腰膝酸软,盗汗,小便短赤,舌红而瘦少苔,脉细数。病在厥阴,表现为症见上焦有难耐的热象,自觉一股热气上冲,心烦口渴欲饮;中焦肝失疏泄,横逆犯胃,见胃气虚弱,则有饥而不欲食,胃中嘈杂不适,食后呕吐;下焦有寒见脾肾不足,则兼有下利。再如肠易激综合征,病在太阴,症见腹满而吐、下利、食不下、腹痛。久病累肾,则见下利清谷、手足厥冷、腰膝畏寒、小便清长、尺脉沉细;邪陷太阴,病情迁延日久,络脉瘀滞,见下利腹满时痛,脘腹拘急疼痛时作时止。病在少阴,症见四肢不温,腹痛下利;心肾阳虚,见下利清谷,精神萎靡,畏寒肢冷,喜卧嗜睡,面色晦暗,脉微细沉。病在厥阴,症见腹胀,腹痛,腹泻,大便稀溏,泻下如水样便或完谷不化。唇红干,渴喜饮。胃灼热,自觉气从少腹向上冲逆,饥而不欲食,下肢畏寒,小便清长。舌尖红,苔黄或白,脉弦细。至于甲亢导致精神障碍,病在初可见阳明热盛,病在后久病累及脾肾,则见太阴少阴合病。辨寒热虚实,三阳多为热,为实;三阴多为寒,为虚。如烦躁一证,以热为多,以实为多,以三阳病为多。肠易激综合征以虚为多,以三阴病为多。其虚者可以是阴虚、阳虚、气虚、血虚;其实者可以为实热,可以为腑实。辨气血津液。百病始于气。气机逆乱是致病的重要因素。因惊悸而起的奔豚气病,其病机在“气”,在阴盛或水饮基础上,复加上受情志的刺激,气机逆乱,上冲于胸或于咽喉,造成呼吸困难的窒息濒死感;又如“妇人咽中如有炙脔”的“梅核气”,病机亦可见于“气”上,在痰湿基础上,情志不舒,气机逆乱,上冲于咽喉,痰气交阻而为病。病在血虚不足的有妇人“脏躁”和“邪哭”。尚有心肝血不足“虚烦不得眠”的酸枣仁汤证;比血虚更进一步的心肺阴虚、表现为“意欲食而不能食,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的百合病等。气机失畅,湿浊内生,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仲景又重视津液的有无,作为疾病转归的依据,如阳明热盛津伤,津伤又可至腑实,不能忽视。仲景经方,以六经辨证为框架,有是证用是方,只要在四诊合参、方证相应的前提下处方用药,就能取效。临床上多首经典名方皆广泛应用,在本文第四章偶拾得多种精神情志疾病的治疗病案,同一病症因应不同六经分型有不同处方,同一处方又可用治于不同的精神情志疾病,体现中医学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特色。如治疗抑郁障碍,可见于甘麦大枣汤、半夏厚朴汤、柴胡龙骨牡蛎汤;治疗焦虑障碍,可见于柴胡桂枝汤、甘麦大枣汤、大柴胡汤、半夏泻心汤、附子理中汤、酸枣仁汤;治疗惊恐障碍,可见于柴胡龙骨牡蛎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奔豚汤;治疗睡眠障碍,可见于厥阴病睡眠障碍之乌梅汤和酸枣仁汤、少阳病睡眠障碍之柴胡桂枝汤和小柴胡汤、阳明病睡眠障碍之核桃承气汤和栀子豉汤、少阴病睡眠障碍之四逆汤、太阴病睡眠障碍之附子理中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可见于乌梅汤、小柴胡汤、四逆散、半夏厚朴汤、柴胡桂枝干姜汤、附子理中汤。导师李赛美教授临证以六经辨证为纲,辨治多种精神情志相关疾病,本文第九章,偶拾李教授医治失眠症三例,依据六经病发病过程中邪正进退转归,李教授合共选用了十五方化裁加减,计有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温胆汤、真武汤合方化裁、小柴胡汤合黄连温胆汤加减、小柴胡汤合平胃散加减、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桂枝加附子汤、四逆散合方、桃核承气汤、四逆散、四君子汤、四逆汤合方、附子理中汤、四君子汤、肾四味合方加减、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合麻黄附子细辛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当归芍药散等等。三例十五方,连同第四章同为治疗睡眠障碍未有重叠的四方,在本文撷取辨治睡眠障碍之病案中,共见十九方之多。由此验证并揭示了通过灵巧活用,六经为纲,治病求本,观其脉证,知犯何逆,方证相应,调节阴阳气血,以平为期,即能取效。由此亦可引伸,只要方证相应,合理处方,方方皆可成为治疗各种精神情志疾病的良方。综上所述,经方辨治情志病,是在六经辨证的框架下,透过四诊合参,进行综合、归纳。首辨阴阳,再辨六经,辨病因病机、病性的寒热虚实、辨气血津液的输布。最后尚要符合方证相应的原则,则立方施药,自能真正取效。
王那钦[10](2019)在《益气通络排浊颗粒对慢性前列腺炎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观察益气通络排浊颗粒对角叉菜胶诱导的慢性前列腺炎大鼠的前列腺组织炎症因子的表达、前列腺组织的病理学改变以及血浆ET-1、TXB2、6-K-PGF1α以及T/K的比值的水平变化的影响,探讨益气通络排浊颗粒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选用56只健康的雄性SD大鼠,SPF级,4-7周龄,随机分为7组,即空白组、模型组、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益气通络排浊颗粒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腹腔注射7%水合氯醛麻醉后下腹正中切口暴露前列腺,在两侧前列腺背侧页分别注将1%角叉菜胶生理盐水溶液0.05m L,建立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空白组和模型组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中药对照组以前列解毒胶囊溶液灌胃,西药对照组以西乐葆胶囊溶液灌胃,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以不同浓度的益气通络排浊颗粒溶液灌胃,连续给药3周。给药结束麻醉大鼠,无菌条件下腹主动脉取血,摘取前列腺备用,ELISA法测定血浆ET-1、TXB2、6-K-PGF1的水平,ELISA法测定大鼠前列腺组织匀浆IL-8、TNF-α的水平,镜下观察HE染色的前列腺组织结构。结果:1.与模型组相比较,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高、中、低剂量组TNF-α、TXB2水平下降,T/K比值下降;除西药对照组外IL-8水平下降;除低剂量组外血浆ET-1水平下降;除中药对照组、高剂量组外6-K-PGF1α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中药对照组比较,高、中、低剂量组IL-8、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中剂量组外ET-1水平均上升;高剂量组TXB2水平下降;中剂量组、低剂量组6-K-PGF1α水平升高;高剂量组、中剂量组T/K比值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西药对照组比较,高、中、低剂量组IL-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TNF-α水平明显降低;高、中、低剂量组ET-1水平升高;中、低剂量组TXB2水平升高;高、低剂量组6-K-PGF1α水平下降,T/K比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通络排浊颗粒能够降低角叉菜胶诱导的慢性前列腺炎大鼠前列腺组织炎症因子IL-8、TNF-α的表达,降低血浆ET-1水平,通过调节TXB2及6-K-PGF1α的水平恢复T/K平衡,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炎症反应及局部血瘀症状;中剂量组或为最佳量效配比。
二、前列腺炎、阳痿──男性面临的困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前列腺炎、阳痿──男性面临的困扰(论文提纲范文)
(1)勃起功能障碍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流行病学及中医证素分布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一、文献研究 |
综述一 勃起功能障碍的西医研究进展 |
1 定义 |
2 病因与发病机制 |
3 治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勃起功能障碍的中医研究进展 |
1 阳痿病名沿革 |
2 古代医家对阳痿的辨证论治 |
3 现代医家对阳痿的认识 |
4 中医药治疗阳痿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ED与焦虑、抑郁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
1. ED与焦虑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
2 ED与抑郁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
参考文献 |
前言 |
二、临床研究 |
1 研究目的方案 |
1.1 研究目的 |
1.2 研究方案 |
1.3 数据管理 |
1.4 统计分析 |
1.5 技术路线图 |
2 结果 |
2.1 流行病学调查情况 |
2.2 中医证素分布情况 |
3 讨论 |
3.1 人口学资料分析 |
3.2 一般资料分析 |
3.3 勃起功能障碍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
3.4 ED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
3.5 ED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情况 |
3.6 阳痿患者中医证素分布 |
4 结论 |
5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介 |
(2)前列泰片、坦洛新联合中药坐浴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湿热瘀滞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医对慢性前列腺炎的研究进展 |
1. 中医病名 |
2. 中医病因病机 |
3. 中医对慢性前列腺炎治疗概况 |
4. 内服中药 |
5. 中医外治 |
6. 其他疗法 |
综述二 现代医学对慢性前列腺炎的研究进展 |
1. 慢性前列腺炎的概况 |
2. 慢性前列腺炎的流行病学研究 |
3. Ⅲ型前列腺炎发病机制的研究 |
4. 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 |
5. 综述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临床研究部分 |
1 临床资料 |
1.1 资料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准则 |
1.4 排除标准 |
1.5 病例脱落和剔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试验分组 |
2.2 治疗方法 |
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估 |
3.1 观察指标 |
3.2 疗效评估 |
4 不良反应处理 |
5 统计方法 |
6 结果 |
7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理气通瘀汤治疗Ⅲ型前列腺炎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资料与方法 |
1 病例来源 |
2 诊断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中医诊断标准 |
3 纳入、排除、剔除及脱落标准 |
3.1 纳入标准 |
3.2 排除标准 |
3.3 病例的剔除和脱落 |
4 研究方案及方法 |
4.1 随机及分组方法 |
4.2 治疗方案 |
4.3 统计方法 |
5 观察指标 |
5.1 药物安全性观察 |
5.2 疗效性指标观察 |
5.3 治疗疗效评估 |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
1 一般资料分析 |
1.1 年龄基线比较 |
1.2 中医证候积分基线比较 |
1.3 NIH-CPSI积分基线比较 |
2 临床观察结果比较 |
2.1 脱落情况 |
2.2 NIH-CPSI积分比较 |
2.3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2.4 NIH-CPSI评分疗效评价 |
3 安全性评估 |
第三部分:讨论与分析 |
1 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病机 |
2 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 |
2.1 中医治疗 |
2.2 西医治疗 |
3 理气通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前列腺炎选用依据 |
4 研究结果分析 |
5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件 |
综述 Ⅲ型前列腺炎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4)昆明地区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中医证候学与体质学分布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研究结果 |
1 一般资料分布规律 |
2 主诉 |
3 现病史 |
4 性生活情况 |
5 证候类型分布情况 |
6 中医体质与证型 |
结果 |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一 慢性前列腺炎的现代研究 |
综述二 中医对慢性前列腺炎的认识及体质学研究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证候及体质类型调查表》 |
致谢 |
(5)枸橘汤加味联合坦索罗辛治疗湿热瘀阻肝郁型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词英汉对照表 |
前言 |
研究方案 |
1 诊断标准 |
1.1 慢性前列腺炎西医诊断标准 |
1.2 中医诊断标准 |
2 病例选择 |
2.1 病例来源 |
2.2 纳入病例标准 |
2.3 排除病例标准 |
2.4 病例剔除和脱落标准 |
2.5 中止标准 |
2.6 量表介绍(见附件) |
3 病例分组 |
4 治疗方案 |
4.1 一般治疗 |
4.2 药物治疗 |
4.2.1 药物规格 |
4.2.2 治疗方法 |
4.2.3 治疗期间注意事项 |
5 观察指标 |
5.1 安全性观察指标 |
5.2 疗效性观察指标 |
5.3 疗效评定标准 |
6 统计方法 |
7 结果 |
7.1 两组病例剔除、脱落情况 |
7.2 治疗前两组患者资料比较 |
7.2.1 治疗前两组患者年龄比较 |
7.2.2 治疗前两组患者病程比较 |
7.2.3 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症候总积分及常见症状比较 |
7.2.4 治疗前两组患者前列腺专科检查比较 |
7.2.5 治疗前两组患者NIH-CPSI总积分比较 |
7.2.6 治疗前两组患者SAS总积分、SDS总积分比较 |
7.3 治疗后两组患者资料比较 |
7.3.1 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疗效比较 |
7.3.2 治疗后两组西医疾病疗效比较 |
7.3.3 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候总积分组内及组间比较 |
7.3.4 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单项症候组内及组间比较 |
7.3.5 治疗后两组患者前列腺专科检查组内及组间比较 |
7.3.6 治疗后两组患者NIH-CPSI总积分组内及组间比较 |
7.3.7 治疗后两组患者NIH-CPSI单项积分组内及组间比较 |
7.3.8 治疗后两组患者SAS总积分、SDS总积分比较 |
7.3.9 不良反应比较 |
7.3.10 复发情况 |
8 讨论 |
8.1 现代医学对CP的认识 |
8.2 祖国医学对精浊的认识 |
8.3 立题依据 |
8.4 枸橘汤加味的立方依据、药理作用及疗效分析 |
8.5 坦索罗辛的用药依据、药理作用及疗效分析 |
8.6 中西药联合运用的依据及现实意义 |
8.7 本研究的意义 |
8.8 研究结果分析 |
8.9 问题与展望 |
9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行气活血化瘀法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1.一般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病例剔除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临床分组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方法 |
2.4 观察项目和评价标准 |
2.5 疗效评定标准 |
2.6 统计学处理 |
3.研究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两组主要疗效评价指标 |
4.讨论 |
4.1 中医对ⅢB型前列腺炎的认识及研究 |
4.2 西医对ⅢB型前列腺炎的认识及研究 |
4.3 ⅢB型前列腺炎的治疗 |
4.4 行气活血化瘀法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作用机理及组方依据 |
4.5 组方药物分析 |
4.6 本课题的研究结果分析 |
4.7 本课题的特点与优势 |
4.8 本课题现有的不足与展望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基于数据挖掘方法总结王树声教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用药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慢性前列腺炎的现代医学研究现状 |
一、慢性前列腺炎的定义 |
二、现代流行病学研究 |
三、现代病理研究 |
四、西医诊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现代研究 |
第二节 中医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研究现状 |
一、中医病因病机研究 |
二、中医治则治法研究 |
第三节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TCMISS) |
第二章 临床数据库建立及方药证治规律研究 |
第一节 研究资料 |
一、研究对象来源 |
二、诊断标准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一、资料整理 |
二、数据分析 |
第三节 研究结果 |
一、基本信息统计结果 |
二、病历资料统计结果 |
三、总体挖掘统计结果 |
第三章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一节 基本信息统计结果分析 |
一、一般情况分析 |
二、症状分布分析 |
三、证候分布分析 |
第二节 王树声教授治疗精浊病用药组方分析 |
一、药物频次分析 |
二、性味统计结果分析 |
三、归经统计结果分析 |
四、关联规则分析 |
五、新方分析 |
第三节 王树声教授辨治精浊病的学术思想 |
一、祛邪不伤正,祛邪更扶正 |
二、因地制宜,以通补为用 |
三、注重未病先防 |
四、注重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8)基于血—前列腺双位点同步微透析的头孢拉定药动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章 抗菌药物治疗前列腺炎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
1.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1.1 数据来源 |
1.2 研究方法 |
2.结果 |
2.1 年发文量分析 |
2.2 关键词分析 |
2.3 文献共引分析 |
2.4 主要研究机构分析 |
2.5 高发文期刊分析 |
3.讨论 |
第二章 头孢拉定微透析体外回收率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
1.实验材料 |
1.1 实验仪器 |
1.2 药品与试剂 |
2.方法与结果 |
2.1 头孢拉定LC-MS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2.1.1 色谱条件 |
2.1.2 质谱条件 |
2.1.3 准分子离子的选择 |
2.1.4 子离子的选择 |
2.1.5 裂解电压的选择 |
2.1.6 碰撞能量的选择 |
2.1.7 干燥气流速的选择 |
2.1.8 对照品溶液的配置 |
2.1.9 线性关系考察 |
2.1.10 专属性考察 |
2.1.11 精密度、准确度考察 |
2.1.12 稳定性考察 |
2.2 头孢拉定微透析同心圆探针体外回收率及其影响因素 |
2.2.1 微透析实验 |
2.2.2 灌流速度对头孢拉定体外回收率的影响 |
2.2.3 药物浓度对探针回收率的影响 |
3.讨论 |
第三章 头孢拉定微透析体内回收率及药动学的研究 |
1.实验材料 |
1.1 实验仪器 |
1.2 药品与试剂 |
1.3 动物 |
2.方法与结果 |
2.1 头孢拉定LC-MS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2.1.1 色谱条件 |
2.1.2 质谱条件 |
2.1.3 对照品溶液的配置 |
2.1.4 线性关系考察 |
2.1.5 专属性考察 |
2.2 微透析同心圆探针体内回收率的测定 |
2.2.1 微透析同心圆探针的植入 |
2.2.2 微透析体内回收率稳定性研究 |
2.2.3 药物浓度对探针体内回收率的影响 |
2.2.4 血液、前列腺双位点同步微透析对头孢拉定药动学的研究 |
3.讨论 |
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科研成果简介 |
致谢 |
(9)精神情志疾病经方辨治规律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释义 |
1.1 经方 |
1.2 情志 |
1.2.1 七情五志的认识 |
1.2.2 情志病建立沿革 |
第二章 《伤寒论》《金匮要略》情志相关的病、症、方证 |
2.1 烦、躁 |
2.1.1 辨病性 |
2.1.2 辨病机 |
2.1.3 辨病势 |
2.1.4 辨虚烦 |
2.1.5 辨烦躁与躁烦 |
2.1.6 辨六经之烦的病理特点 |
2.1.7 小结 |
2.2 瞑、卧、眠 |
2.2.1 《伤寒论》太阳病篇 |
2.2.2 阳明病篇 |
2.2.3 少阳病篇 |
2.2.4 少阴病篇 |
2.2.5 厥阴篇 |
2.2.6 《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 |
2.2.7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
2.2.8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
2.2.9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
2.2.10 《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
2.2.11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
2.2.12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
2.2.13 《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
2.2.14 《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
2.2.15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
2.2.16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
2.2.17 小结 |
2.3 惊悸 |
2.3.1 “惊” |
2.3.2 “悸” |
2.3.3 “惊”、“悸”、“怵惕”、“惕而不安” |
2.3.4 小结 |
2.4 嘿嘿 |
2.5 百合病 |
2.5.1 病因病机 |
2.5.2 临床表现 |
2.5.3 治则治法 |
2.5.4 方药 |
2.5.5 何任治百合病病案 |
2.6 咽中如有炙脔(梅核气) |
2.6.1 病因病机 |
2.6.2 临床表现 |
2.6.3 治则治法 |
2.6.4 方药 |
2.6.5 梅核气病案 |
2.7 奔豚气病 |
2.7.1 历代医家对奔豚气病情志相关的认识 |
2.7.2 病因病机 |
2.7.3 临床表现 |
2.7.4 治则治法 |
2.7.5 方药 |
2.7.6 小结 |
2.8 脏躁 |
2.8.1 “脏”的争议 |
2.8.2 “躁”的争议 |
2.8.3 病因病机 |
2.8.4 临床表现 |
2.8.5 治则治法 |
2.8.6 方药 |
2.8.7 小结 |
2.9 邪哭 |
2.9.1 病因病机 |
2.9.2 临床表现 |
2.9.3 治则治法 |
2.9.4 方药 |
2.9.5 小结 |
第三章 六经铨百病 |
3.1 太阳病与情志病 |
3.2 阳明病与情志病 |
3.3 少阳病与情志病 |
3.4 太阴病与情志病 |
3.5 少阴病与情志病 |
3.6 厥阴病与情志病 |
3.7 小结 |
第四章 经方辨治情志相关疾病 |
4.1 抑郁障碍 |
4.1.1 病理机制 |
4.1.2 临床表现 |
4.1.3 中医学辨治抑郁障碍 |
4.1.4 经方治抑郁障碍病例 |
4.1.5 糖尿病抑郁症 |
4.1.6 小结 |
4.2 广泛性焦虑障碍 |
4.2.1 病理机制 |
4.2.2 临床表现 |
4.2.3 中医学辨治焦虑障碍 |
4.2.4 经方治广泛性焦虑障碍病例 |
4.2.5 小结 |
4.3 惊恐障碍 |
4.3.1 病理机制 |
4.3.2 临床表现 |
4.3.3 中医辨治惊恐障碍 |
4.3.4 经方治惊恐障碍病例 |
4.3.5 小结 |
4.4 睡眠障碍 |
4.4.1 病理机制 |
4.4.2 临床表现 |
4.4.3 中医辨治睡眠障碍 |
4.4.4 小结 |
4.5 肠易激综合征 |
4.5.1 病理机制 |
4.5.2 临床表现 |
4.5.3 中医学辨治肠易激综合征 |
4.5.4 经方治肠易激综合征病例 |
4.5.5 小结 |
4.6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甲亢 |
4.6.1 病理机制 |
4.6.2 临床表现 |
4.6.3 中医辨治甲状腺功能亢进所致精神障碍 |
4.6.4 小结 |
第五章 经方辨治情志相关疾病之理 |
5.1 四诊合参 |
5.1.1 望诊 |
5.1.2 闻诊 |
5.1.3 问诊 |
5.1.4 切诊 |
5.2 首辨阴阳 |
5.3 再辨六经 |
5.4 辨寒热虚实 |
5.5 辨气血津液 |
5.6 方证相应 |
第六章 经方辨治情志相关疾病之法 |
6.1 汗法 |
6.2 下法 |
6.3 和法 |
6.4 温法 |
6.5 清法 |
6.6 补法 |
第七章 经方辨治情志相关疾病之方 |
7.1 柴胡桂枝汤 |
7.2 黄连阿胶汤 |
7.3 甘草小麦大枣汤 |
7.4 栀子厚朴汤 |
7.5 小柴胡汤 |
7.6 大柴胡汤 |
7.7 四逆散 |
7.8 桃核承气汤 |
7.9 半夏厚朴汤 |
7.10 柴胡龙骨牡蛎汤 |
7.11 三承气汤 |
7.12 桂枝汤 |
7.13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
7.14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
7.15 小结 |
第八章 经方辨治情志相关疾病之药 |
8.1 桂枝 |
8.2 柴胡 |
8.3 半夏 |
8.4 甘草 |
8.5 茯苓 |
8.6 黄连 |
8.7 黄芩 |
8.8 栀子 |
8.9 厚朴 |
8.10 枳实 |
8.11 知母 |
8.12 阿胶 |
8.13 当归 |
8.14 百合 |
8.15 龙骨 |
8.16 牡蛎 |
8.17 人参 |
8.18 生姜 |
8.19 大枣 |
8.20 酸枣仁 |
8.21 生地黄 |
第九章 当代经方名师辨治精神情志疾病经验 |
9.1 李赛美教授治神志及情志病的经验 |
9.1.1 六经辨治糖尿病抑郁症 |
9.1.2 六经辨治糖尿病失眠症 |
9.1.3 六经辨治甲状腺功能亢进情志失调 |
9.1.4 立法燮阴阳,多从少阳论治,善用柴胡剂 |
9.1.5 调枢机,理气血,袪痰瘀,定神志 |
9.1.6 遣方用药规律 |
9.1.7 病例赏析 |
9.1.8 小结 |
9.2 郝万山教授辨治情志病经验 |
9.2.1 疗心肝胆,重阳气 |
9.2.2 自拟柴胡桂枝温胆定志汤 |
9.2.3 病例赏析 |
9.2.4 小结 |
9.3 黄煌辨治情志病经验 |
9.3.1 论半夏厚朴汤 |
9.3.2 论黄连阿胶汤 |
9.3.3 论四逆散 |
9.3.4 八味除烦汤病例 |
9.3.5 小结 |
9.4 小结 |
第十章 病案偶拾 |
10.1 病案1 |
10.2 病案2 |
结语 |
讨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10)益气通络排浊颗粒对慢性前列腺炎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医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四、前列腺炎、阳痿──男性面临的困扰(论文参考文献)
- [1]勃起功能障碍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流行病学及中医证素分布规律研究[D]. 张圭珍.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前列泰片、坦洛新联合中药坐浴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湿热瘀滞证)的临床研究[D]. 高森.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3]理气通瘀汤治疗Ⅲ型前列腺炎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研究[D]. 易聪.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
- [4]昆明地区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中医证候学与体质学分布规律研究[D]. 孔罗巍.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0(01)
- [5]枸橘汤加味联合坦索罗辛治疗湿热瘀阻肝郁型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 张琳.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0(01)
- [6]行气活血化瘀法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孔维耀.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0(01)
- [7]基于数据挖掘方法总结王树声教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用药经验[D]. 黄奕宇.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8]基于血—前列腺双位点同步微透析的头孢拉定药动学研究[D]. 仰先蜜.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0(03)
- [9]精神情志疾病经方辨治规律探讨[D]. 何群娥(Ho Kwan Ngor).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6)
- [10]益气通络排浊颗粒对慢性前列腺炎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D]. 王那钦.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