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内生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pY11T-3-1生防效果及活性成分分析

半夏内生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pY11T-3-1生防效果及活性成分分析

论文摘要

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是天南星科的一种重要的传统药用植物。生物防治是预防半夏等中药材病害的首选方法。本论文针对栽培半夏中发病较高的软腐病,对前期所分离的半夏高效内生菌——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pY11T-3-1进行初步应用研究,并探索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及初步鉴定方法。首先,对生防菌P. aeruginosa pY11T-3-1进行了植株软腐病防治、促生长和室内安全生测等试验。结果,生防菌P. aeruginosa pY11T-3-1可在半夏、番茄、白菜等植物中稳定定殖,并有效抑制这些植物的软腐病发生,生防效果在80%以上。促生长试验表明生防菌P. aeruginosa pY11T-3-1对3种植物的发芽率、发芽势、株高、鲜重及日增长量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室内安全性生测结果表明,高浓度生防菌P. aeruginosa pY11T-3-1抑制植物生长,中低浓度则促进植物生长。可见,适宜浓度的生防菌对植物不仅安全无害,而且还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实际生产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其次,初步优化了生防菌P. aeruginosa pY11T-3-1活性成分产生的最佳条件。单因子发酵条件试验表明,生防菌发酵产生活性成分的最佳条件为:140ml装液量、pH 7.0发酵液、10%接种量、30℃培养24-48h。按照此条件,成功地在发酵罐培养了P. aeruginosa pY11T-3-1。耐受性检测表明,该菌的生防活性成分对高温、碱性环境的耐受性较强,冷冻干燥和真空干燥对其活性影响较小。因此,可采用冷冻干燥对发酵液进行干燥浓缩。最后,探索了生防菌的分离、纯化及鉴定方法。膜与理化分离结果表明,PW4040F型超滤陶瓷膜可有效地对生防菌P. aeruginosa pY11T-3-1发酵液中的活性成分进行分离,其对发酵液中杂质截留量及膜清洗后通量恢复率分别为89.5%、92.9%;DK4040F型纳滤膜对超滤液中的活性成分的效价进一步浓缩,浓缩倍数为,浓缩液的含固率为1.81%;乙酸乙酯则可对该菌的活性成分进行高效萃取。可见,膜分离和溶剂萃取菌可用于活性成分的初步分离,膜分离适用于大量制备,乙酸乙酯萃取适用于小规模操作。对以上初步分离物进行纯化与初步鉴定。薄层层析结果表明,正己烷:乙酸乙酯(85:15)的分离效果最佳,分离条带为3-5条。用此溶剂系统,对粗提物ASW进行硅胶柱分离,获得具有抑菌活性的分离物ASW20-30,其中分离物ASW20的抑菌活性最强。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发现,用甲醇:水(=70:30)作流动相,分离物ASW20可以进行较好地分离,获得2个主峰,峰面积分别为42.2%、36.71%;质谱鉴定,相应地得到2个主峰ASN206和ASN207,其保留时间分别为46.20 min、6.77 min,相对分子量分别为259、271,结合文献初步确定分离物ASN206和ASN207分别为吡咯特林(pyoluteorin)和吡咯尼群(pyrronitrin)。此外,尚可确定分子量的产物9种,对于这些物质的特性有待进一步分析。综上所述,兼具促生和防病双重功效的安全生防菌,P. aeruginosa pY11T-3-1在实际生产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开发价值,生所建立的分离、纯化及初步鉴定方法对该菌的应用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半夏研究概况
  • 1.1 半夏生物学特性
  • 1.2 半夏栽培及其病害
  • 1.2.1 基腐病
  • 1.2.2 病毒病
  • 1.2.3 叶斑病
  • 1.2.4 烫叶病
  • 1.2.5 软腐病
  • 2 生物防治现状
  • 2.1 天然提取物
  • 2.2 根际生防菌
  • 2.3 内生生防菌
  • 2.3.1 内生生防细菌
  • 2.3.2 内生生防真菌
  • 2.3.3 内生生防放线菌
  • 3 荧光类假单胞菌的概述
  • 3.1 荧光类假单胞菌种类
  • 3.2 荧光类假单胞菌功能
  • 3.2.1 生物降解
  • 3.2.2 植物促生作用
  • 3.2.3 生物防治
  • 3.3 生防活性产物种类
  • 3.3.1 聚酮化合物
  • 3.3.2 含氮杂环化合物
  • 3.3.3 苯基吡咯类化合物
  • 3.3.4 其它类物质
  • 3.4 生防作用机制
  • 3.4.1 抗生素合成作用机制
  • 3.4.2 诱导系统抗性介导机制
  • 3.4.3 群体感应介导机制
  • 3.5 荧光类假单胞菌生物防治研究
  • 4 微生物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方法
  • 4.1 溶媒萃取技术
  • 4.2 膜分离技术
  • 4.2.1 膜材料及构型
  • 4.2.2 膜分离技术
  • 4.2.3 膜污染与清洗
  • 4.3 色谱技术
  • 4.3.1 薄层色谱
  • 4.3.2 柱色谱
  • 4.3.3 高效液相色谱
  • 4.3.4 高速逆流色谱
  • 5 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二章 生防菌P. aeruginosa pY11T-3-1 的应用初探
  • 1 材料
  • 1.1 实验菌株
  • 1.2 材料来源
  • 1.3 实验仪器
  • 2 方法
  • 2.1 试验材料准备
  • 2.1.1 种子处理
  • 2.1.2 菌液制备
  • 2.2 试验设计
  • 2.2.1 植物软腐病防治试验
  • 2.2.2 植物促生长试验
  • 2.2.3 室内安全性生测
  • 2.3 检测指标
  • 2.3.1 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
  • 2.3.2 植株生长情况
  • 2.3.3 拮抗菌定殖动态
  • 2.3.4 病情统计及防治效果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植物软腐病防治
  • 3.1.1 生防菌的定殖动态
  • 3.1.2 病情统计及防治效果
  • 3.2 植物促生长试验
  • 3.2.1 发芽率和发芽势
  • 3.2.2 植株生长情况
  • 3.3 室内安全性生测
  • 4 小结与讨论
  • 第三章 P. aeruginosa pY11T-3-1 生防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 1 材料
  • 1.1 菌株及培养条件
  • 1.2 主要试剂
  • 1.3 主要仪器
  • 2 方法
  • 2.1 活性成分产生条件的优化及其性质初探
  • 2.1.1 活性成分产生条件优化
  • 2.1.2 活性成分性质初探
  • 2.2 生防活性成分的分离
  • 2.2.1 膜分离
  • 2.2.2 理化分离
  • 2.3 活性成分的纯化及初步鉴定
  • 2.3.1 薄层层析
  • 2.3.2 硅胶柱分离
  • 2.3.3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
  • 2.3.4 活性成分初步鉴定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活性成分的条件优化及性质初探
  • 3.1.1 发酵条件优化
  • 3.1.2 活性成分性质初探
  • 3.2 活性成分的分离
  • 3.2.1 膜分离
  • 3.2.2 理化分离
  • 3.3 活性成分的纯化及鉴定
  • 3.3.1 薄层层析
  • 3.3.2 硅胶柱层析
  • 3.3.3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
  • 3.3.4 活性成分初步鉴定
  • 4 小结与讨论
  • 4.1 活性成分的条件优化及性质初探
  • 4.2 活性成分的分离
  • 4.3 活性成分的纯化及初步鉴定
  •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培养基及试剂配制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半夏秫米汤加减治疗抑郁障碍验案1例[J]. 中国民间疗法 2020(01)
    • [2].陇南市西和县半夏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J]. 价值工程 2020(05)
    • [3].半夏[J]. 美术观察 2020(05)
    • [4].曲靖市栽培半夏质量考察[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0(12)
    • [5].息半夏干燥热力学模型建立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20(08)
    • [6].半夏入药多炮制[J]. 农村百事通 2019(08)
    • [7].半夏栽培技术[J]. 西北园艺(综合) 2017(06)
    • [8].花开半夏[J]. 美术观察 2017(12)
    • [9].《花开半夏》[J]. 大众文艺 2016(23)
    • [10].半夏采收加工及贮藏[J]. 农村新技术 2017(09)
    • [11].川半夏高效栽培新模式[J]. 四川农业科技 2016(02)
    • [12].川半夏高效栽培新模式[J]. 农村百事通 2016(08)
    • [13].《花开半夏》[J]. 大众文艺 2016(16)
    • [14].西和半夏成分分析及产区产业发展[J].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15(01)
    • [15].花开半夏[J]. 美术观察 2015(08)
    • [16].花开耀半夏[J]. 科学大众(中学生) 2018(Z2)
    • [17].游弋半夏[J]. 优秀作文选评(高中版) 2011(12)
    • [18].半夏常用炮制品临床应用探讨[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0(07)
    • [19].半夏“一种多收”生态种植模式[J]. 中国现代中药 2018(10)
    • [20].两个川半夏种质的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的比较研究[J]. 中国现代中药 2016(12)
    • [21].浅谈半夏研究进展[J]. 山东畜牧兽医 2015(12)
    • [22].云南省半夏产业发展探析[J]. 农业网络信息 2014(11)
    • [23].高海拔地区半夏栽培技术[J]. 中国种业 2015(02)
    • [24].半夏成农民增收“银疙瘩”[J]. 农家顾问 2015(09)
    • [25].童年的半夏[J]. 少年文艺(上半月) 2016(Z2)
    • [26].半夏忧伤 半夏遗忘……[J]. 黄河 2008(06)
    • [27].半夏·祝福[J]. 宠物世界(猫迷) 2008(08)
    • [28].春季半夏病毒病的发生及防治[J]. 农村百事通 2012(04)
    • [29].半夏炮制的工艺改进[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17)
    • [30].半夏价升 10年探因[J]. 中国现代中药 2010(08)

    标签:;  ;  ;  

    半夏内生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pY11T-3-1生防效果及活性成分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