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第四医院普外科410006)
摘要:目的对腹腔镜与开腹右半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至我院胃肠科行全结肠系膜切除的右半结肠癌患者56例进行观察,根据患者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研究组患者行腹腔镜全结肠系膜切除术,对照组患者行开腹全结肠系膜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1年及3年的生存率方面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研究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法在临床的治疗效果均较理想,但相比于开腹,腹腔镜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出血量较小、造成的创伤较轻、术后患者恢复也较快,适合临床的大范围推广。
关键词:腹腔镜;开腹;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
[Abstract]objectivetoconductaretrospectivecontrolstudyontotalmesenterectomyforrightcoloncancerbylaparoscopyandlaparotomy.MethodsbetweenJanuary2015andJanuary2019toourgastrointestinalwholemesocolonresectionofrighthalfcoloncancerpatientsand56caseswereobserved,accordingtothedifferentsurgicalprocedureispidedintoresearchgroup(28cases)andcontrolgroup(28cases),grouppatientsunderwenttotallaparoscopicmesocolon,controlgrouppatientsopenthemesocolonresection,comparedtwogroupsofpatientswithsurgeryeffect.Resultscomparedwiththecontrolgroup,therewasnostatisticallysignificantdifferenceinoperationtime,survivalrateof1yearand3yearsaftersurgery(P>0.05),and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inintraoperativebloodlossandincidenceofpostoperativecomplications(P<0.05).Conclusiontheclinicaltherapeuticeffectsofthetwosurgicalmethodsareideal,butcomparedwithlaparotomy,laparoscopictotalmesenterectomyhaslowerbloodloss,lesstrauma,andfasterpostoperativerecoveryofpatients,whichissuitableforextensiveclinicalpromotion.
【Keywords】laparoscopy;Open;Coloncancer;Totalmesenterectomy
结肠癌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癌症。其好发于乙状结肠和直肠的交界处,好发人群为40~50岁,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1]。尤其是男性的肥胖人群。其最重要的发病原因为饮食方式的不健康,患者经常性摄入高脂肪与低纤维素的食物。其次也与遗传因素和家族因素有关[2]。目前,环境的恶化使结肠癌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在结肠癌中,右半结肠癌的发病率最高,预后也较差[3]。对于早期的右半结肠癌,手术治疗的最佳选择的治疗方式。但对于手术方式的选择,临床上仍存在较大的争议。传统的开腹全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效果较好,术后的并发症发病率较低等优点,但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腔镜技术的应用,腹腔镜全结肠系膜切除术为更多的临床医生和患者所接受,其优点为疼痛较轻、创伤切口小、患者术后恢复较快等。本研究对腹腔镜全结肠系膜切除术和开腹全结肠系膜切除术两种手术方式进行对比分析,评估两者之间的治疗效果,现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至我院右结肠癌患者56例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并进行观察研究,随机将患者分组为研究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研究组男患者20例,女患者8例,年龄在52~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56±2.54)岁,患者的肿瘤位于升结肠的15例,位于回盲部的9例,位于横结肠的4例。患者TNM分期处于Ⅰ期的6例,处于Ⅱ期13例,处于Ⅲ期9例。对照组男患者19例,女患者9例,年龄在54~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74±2.92)岁,患者的肿瘤位于升结肠的16例,位于回盲部的8例,位于横结肠的4例。患者TNM分期处于Ⅰ期的7例,处于Ⅱ期13例,处于Ⅲ期8例。所有患者已确诊为右半结肠癌,已排除年龄过小或过大的患者、有腹部手术史的患者、对本次手术不耐受的患者、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以及有精神障碍史的患者。本研究已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术前均已签订关于本研究的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研究组:术前进行全身麻醉,患者仰卧位,进行气腹的建立,保持压力为13mmHg。在脐下10mm处戳孔,置入观察镜,在脐上正中或者稍偏左10mm处戳孔作为主操作孔,在下腹正中处置入5mm的戳卡作为辅助操作孔。使患者处于头底足高位,并稍左倾。运用腹腔镜观察患者肝脏、盆腔、肠系膜以及大网膜处是否存在转移的病灶,并观察患者肿瘤大小。将小肠游离并将其拨向左上腹,目的是充分暴露视野,以观察回结肠血管的位置。切开肠系膜表面的血管鞘及系膜,于其根部将回结肠血管和结肠的中动脉右支血管结扎。在融合筋膜间隙和Toldt筋膜间隙中分离筋膜层后,将胰十二指肠前筋膜剥离,切除肿瘤所位于的肠系膜,进行结扎后清扫淋巴结。结肠游离后,于脐孔行辅助切口并置保护套,最后吻合回结肠。
(2)对照组:术前气管插管,进行全身麻醉,使用正中入路法。切开肠系膜表面,对回结肠血管、胃结肠静脉干、中结肠及回结肠静脉进行分离,清扫淋巴结,将肾前筋膜与结肠系膜后叶的间隙中分离,确保其完整,避免血管及输尿管的损伤,在结肠侧腹壁处使用Kocher入路,将胰和十二指肠游离,把肠系膜上血管充分暴露,高危结扎后进行淋巴结清扫,最后吻合回结肠。
1.3评价方法
对两组患者行腹腔镜和开腹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的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进行对比分析。根据患者手术1年和3年后的生存率分析两种手术方法的预后效果。
1.4统计学分析方法
选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统计分析研究记录的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的清扫数目和术后情况的对比
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远低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术后并发症发病率对比
研究组出现术后切口感染的例数为1例,肠梗阻1例,并发症的发病率7.14%,对照组出现切口感染的例数为2例,肠梗阻1例,脂肪液化1例,并发症的发病率1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23,P<0.05)。
3.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的饮食方式和结构发生变化,加之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结肠癌的发病率不断增长。据相关调查显示,男性发生结肠癌的概率占癌症的第5位,女性的发病概率占癌症的第4位[4]。
目前,手术治疗是治疗结肠癌的最优选择。在腹腔镜技术日臻完善的基础上,其已逐渐应用于全结肠系膜切除术领域。相较于传统的开腹手术,全结肠系膜切除术中利用腹腔镜不仅能够观察各结构的准确位置,以减少术中损伤,而且有利于系膜的完整切除,使癌细胞难以残留[5]。其具有创伤小,造成的疼痛小,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等优点。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手术时间、肛门排期时间、1年及3年后随访的生存率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为7.14%,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为14.29%,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腹腔镜与开腹全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患者的治疗效果没有显著的差别,术后生存率均较高,但腹腔镜全结肠系膜切除术创伤更小、疼痛轻微、术后的并发症发病率较低,临床上可针对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最优的手术方式。
参考文献
[1]张定成.腹腔镜与开腹全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比较[J].临床研究,2019,27(04):9-11.
[2]赵然楚.腹腔镜与开腹全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疗效比较[J].肿瘤基础与临床,31(04):343-345.
[3]俞旻皓,祁洋,秦绍岚,慕逸飞,骆洋,仇伊尔,崔然,钟鸣.腹腔镜与开腹右半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回顾性临床对照研究[J].外科理论与实践,2018,23(02):145-149.
[4]于军,朱鹏,张剑波.腹腔镜与开腹全结肠系膜切除术在右半结肠癌中的临床疗效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8,34(01):18-20+24.
[5]石家堃.腹腔镜与传统开腹全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对比研究[J].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17,9(01):45-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