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自六十年代以来,水体富营养化成为全球范围内倍受人们关注的环境生态问题,控制和治理氮磷污染是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根本途径。随着国内氮磷污染的日趋严重,常规脱氮除磷技术已无法满足日益严格的城镇污水排放标准,城市污水深度脱氮除磷技术优化变得十分必要。本课题以铁离子强化微生物活性为切入点,通过铁离子介入微生物生化反应物质与能量代谢过程,强化铁离子参与电子传递作用与酶促反应激活剂作用,增强生物代谢反应活性,提高生物脱氮除磷效率,提高微生物抵抗外界环境因素变化的能力;同时考察不同碳源条件对复合铁酶促活性污泥法脱氮除磷效能的影响,从微生物活性角度对复合铁酶促活性污泥生物脱氮除磷进行了机理研究,为复合铁酶促活性污泥法技术的开发奠定理论基础。研究结果表明:(1)复合铁酶促活性污泥对于城市污水氮、磷以及有机物的去除能力均高于传统活性污泥:在低温(低于12℃)条件下,其对于氨氮、磷酸盐及有机物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较传统活性污泥高19.1%、16.8%和12.6%;在中低温(1220℃)条件下,其分别提高5.4%、9.9%和2.3%;在中温(2025℃)条件下,其分别提高3.5%、4.8%和5.8%。(2)不同温度条件下,复合铁酶促活性污泥的硝化能力均高于传统活性污泥,且温度越低,其差别越明显,尤其在低温(12℃)时,其复合铁酶促活性污泥系统的比硝化速率为2.0mgNH3-N/gMLSS·h,较传统活性污泥的1.2mgNH3-N/g MLSS·h提高66%,此结论对于解决水厂低温硝化问题具有重要意义。(3)复合铁酶促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相更加丰富,不仅有短杆菌、球菌,还出现了少量的弧菌,菌体内的储能颗粒变大,更加饱满,且数量有所增加,菌胶团较大,絮体结构更密实;与普通活性污泥对比,复合铁酶促活性污泥的脱氢酶活性、电子传递体系活性都较传统活性污泥高,且微生物活性越高,系统处理效果越好。(4)复合铁酶促活性污泥对不同碳源的利用表现出更高的稳定性及更强适应能力。甲醇与乙酸钠为外加碳源反硝化试验研究表明,乙酸钠的有效作用时间为45min,而甲醇的有效作用时间为30min;在外加碳源的有效作用时间内,当投加乙酸钠为外源性碳源时,其复合体酶促活性污泥系统的反硝化速率为2.96mg NO3--N·g-1VSS·h-1,较传统活性污泥系统的1.98mg NO3--N·g-1VSS·h-1高49.5%;当投加甲醇为外源性碳源时,其复合体酶促活性污泥系统的反硝化速率为2.47mg NO3--N·g-1VSS·h-1,较传统活性污泥系统的1.94mg NO3--N·g-1VSS·h-1高27.3%。(5)投加外源性碳源后,由于其微生物活性的提高,后续的第二阶段反硝化速率也有所提升,投加乙酸钠时,其复合铁酶促活性污泥系统的第二阶段反硝化速率为1.03mgNO3--N·g-1VSS·h-1,较传统活性污泥系统的0.97NO3--N·g-1VSS·h-1高出6.2%;投加甲醇时,复合铁酶促活性污泥系统的第二阶段反硝化速率为1.02mgNO3--N·g-1VSS·h-1,较传统活性污泥系统的0.85NO3--N·g-1VSS·h-1高出20%;总体上强化了系统的生物脱氮效果。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磷缺乏对活性污泥系统的影响[J]. 中国给水排水 2013(17)
- [2].有机负荷冲击对缺氧-好氧活性污泥系统的影响[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4)
- [3].活性污泥系统机理模型的应用研究综述[J].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 2012(03)
- [4].接种初沉污泥快速启动活性污泥系统[J]. 水处理技术 2011(09)
- [5].四环素对活性污泥系统抑制性及其去除效果研究[J]. 中国给水排水 2013(19)
- [6].氮缺乏对活性污泥系统的影响[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1)
- [7].氮磷缺乏对活性污泥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J]. 现代农业科技 2013(07)
- [8].大幅度快速降温对活性污泥系统的影响[J].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2012(05)
- [9].低温条件下复合铁酶促对活性污泥系统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J]. 环境工程 2018(11)
- [10].浅析活性污泥系统中生物相的指示作用[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10)
- [11].悬浮填料强化活性污泥系统硝化功能的试验研究[J]. 工业水处理 2011(04)
- [12].活性污泥系统中微生物菌群及其功能特性的研究进展[J]. 工业水处理 2015(03)
- [13].氮磷同时缺乏对活性污泥系统的影响[J].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12(10)
- [14].活性污泥系统中硝化菌衰减动力学参数测定[J]. 环境工程学报 2013(08)
- [15].原生动物在活性污泥系统中的重要作用[J].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0(05)
- [16].原生硝化菌对活性污泥系统影响研究进展[J]. 工业水处理 2019(11)
- [17].纳米材料对活性污泥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3(12)
- [18].投加三氯化铁对活性污泥系统的影响试验研究[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9(07)
- [19].活性污泥系统中氧传质的研究进展[J]. 轻工科技 2017(05)
- [20].水处理剂对间歇式活性污泥系统处理效果的影响[J].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12(10)
- [21].活性污泥系统中自养菌浓度及生长动力学参数测定[J]. 环境工程学报 2009(02)
- [22].活性污泥系统中微型动物与水质净化效果的相关分析[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9(02)
- [23].林可霉素废水处理的研究[J]. 水处理技术 2009(04)
- [24].质粒基因强化活性污泥系统对2,4-D的降解[J]. 中国环境科学 2009(06)
- [25].活性污泥系统生物场-水力场-温度场耦合模型(FCASM3-Hydro-Temp)Ⅰ:模型建立[J]. 环境科学学报 2008(12)
- [26].填料-循环活性污泥系统挂膜启动试验研究[J].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4(06)
- [27].利用聚糖菌活性污泥系统处理酿酒废水的试验研究[J]. 工业水处理 2015(11)
- [28].固定生物膜-活性污泥系统的研究及应用进展[J]. 工业水处理 2016(06)
- [29].实际污水与模拟污水活性污泥系统的特性差异[J]. 环境工程学报 2012(03)
- [30].细微泥沙对活性污泥系统的影响及其恢复特征[J]. 环境科学研究 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