羟丙基-β-环糊精修饰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的研究

羟丙基-β-环糊精修饰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的研究

论文摘要

本课题采用现代靶向制剂新技术,选用羟基喜树碱为模型药物,以纳米粒为载体,研制羟丙基-β-环糊精修饰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新型靶向给药系统并进行动物体内分布及药动学研究,探索抗肿瘤药物靶向给药治疗的新方法、新思路、新技术,是药剂学前沿领域的研究热点,具有较高的科学技术价值和临床应用前景。羟基喜树碱(Hydroxycamptothecin,HCPT)是从我国特有珙桐科旱莲属落叶植物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中提取出来的一种生物碱,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及较宽的抗癌谱,且与其他常用的抗肿瘤药无交叉耐药性,可用于治疗多种恶性肿瘤。HCPT作为抗肿瘤药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对腹水性肝癌、头颈癌、胃癌、膀胱癌等具有明显疗效,为我国最常使用的抗肿瘤植物药之一。HCPT为水不溶性、脂难溶性药物,临床常用剂型为HCPT钠盐注射剂,但由于HCPT在体内代谢很快(t1/2=5min),组织分布不理想以及内酯环不稳定性均会阻碍其充分发挥抗肿瘤作用,限制了临床应用。因此采用靶向制剂技术,将HCPT制成纳米制剂有望克服以上缺点,为HCPT的临床应用开辟更广阔的前景。本课题以生物可降解型高分子材料氰基丙烯酸正丁酯为载体材料,研制羟丙基-β-环糊精修饰的羟基喜树碱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HCPT-PBCA-NP)。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通过均匀设计优选处方及工艺,采用乳化聚合法制备纳米粒,筛选最优冻干保护剂进行冷冻干燥,采用MTT法考察体外抗肿瘤活性,建立可靠的含量测定方法及体内外质量评价指标,研究纳米粒在家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特征及小鼠体内组织分布特征,并就羟丙基-β-环糊精用量对纳米粒性质的影响进行考察。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HCPT-PBCA-NP的形态和包封率为指标,固定处方中HCPT及羟丙基-β-环糊精用量,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表面活性剂及稳定剂种类、温度、搅拌速度、搅拌时间、pH值、氰基丙烯酸正丁酯(BCA)用量及盐类附加剂对纳米粒性质的影响。根据单因素考察结果,选择对纳米粒性质影响最显著的五个因素作为考察对象,即单体BCA用量、稳定剂Dxtran-70用量、乳化剂Pluronic F-68用量、附加剂NaHSO3用量及pH值,以包封率为指标,依照均匀试验设计优化、筛选处方与制备工艺。得最佳处方与工艺为:BCA用量为70μL,Dxtran-70用量为15mg,Pluronic F-68用量为15mg,NaHSO3用量为120mg,pH值为3.0,搅拌时间为3h,温度为25℃。2.对优化所得HCPT-PBCA-NP的理化性质及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所制备的纳米粒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分散性好、圆整、均匀而不粘连,平均粒径为137.4nm,Zeta电位为-20.37±0.92mV,包封率为(78.56±2.17)%,载药量为(7.40±0.529)%,胶体pH值为4.96±0.079。HCPT-PBCA-NP胶体溶液在低温(4℃左右)条件下稳定性较好,而室温(25℃左右)条件下稳定性较差,长时间放置易出现沉淀,粒径和包封率改变等不稳定现象,因此需避光冷藏保存。3.为进一步增加HCPT-PBCA-NP胶体溶液的物理及化学稳定性,延长贮存期,选择以8%甘露醇和4%海藻糖合用作冻干保护剂,制备冻干制剂,并以其微观形态,以及再分散后的粒径大小、表面电位、包封率及载药量为指标,对冻干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与冻干前的HCPT-PBCA-NP胶体溶液相比,冻干复溶后粒子分布比较均匀,分散性较好,但稍有粘连;平均粒径略有增大,由137.4nm增至169.7nm;Zeta电位由-20.37 mV改变至-22.59 mV;包封率和载药量均略有降低,分别由(78.56±2.17)%及(7.40±0.529)%降低至(72.83±3.42)%及(6.27±0.368)%。4.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进行生物样品的测定。本方法灵敏度较高,重现性较好,线性范围广,且操作简单,快速,准确,用此法测定家兔血浆、小鼠血浆及各组织脏器中HCPT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取得良好结果。为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在生物样品处理过程中,应先加入冰醋酸避光酸化,使开环的HCPT闭合成内酯形式,再用甲醇-乙腈(1:1)混合液沉淀蛋白提取药物后测定荧光吸收强度F。血浆及各组织器官药物浓度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均在90%~110%内,日内精密度小于6%,日间精密度小于8%,且内源性物质不干扰HCPT的测定,可满足生物样品测定的要求。5.家兔静脉注射HCPT注射液和HCPT-PBCA-NP后,血药浓度测定结果用DAS 2.0药物动力学程序进行处理,两者体内药动学过程均符合双室模型特征,动力学方程分别为:C=0.582e-1.747t+0.097e-0.306t和C=0.204e-0.464t+0.115e-0.044t。通过对两种制剂静脉注射给药后的药动学参数比较可知,纳米粒组AUC值(2.805μg/mL*h)和t1/2β(15.712h)明显高于注射液组AUC值(0.699μg/mL*h)和t1/2β(2.265h);纳米粒组药物清除率CL(0.006 L/h/kg)小于注射液组药物清除率CL(0.026 L/h/kg)。证明HCPT纳米粒静脉注射给药后,可显著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存留时间及药物与靶组织器官的接触时间,具有缓释长效作用。6.小鼠组织分布试验表明HCPT制成纳米粒后,与HCPT注射液相比,药物在各组织器官的分布发生明显改变,结果显示:肝、脾的相对摄取率re分别为25.000和19.889;肝的总靶向效率Te由9.21%提高到49.32%(5.36倍),脾的总靶向效率Te由6.33%提高到26.98%(4.26倍),而肾的总靶向效率则由35.03%降至12.04%;肝脏内峰浓度提高至2.693倍,脾脏内峰浓度提高至4.816倍。表明该纳米粒具有显著的肝靶向性分布及较低的肾毒性。7.通过考察羟丙基-β-环糊精用量对纳米粒形态和粒径分布、表面电位、包封率和载药量、体外释药动力学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等性质的影响,发现通过羟丙基-β-环糊精对纳米粒进行表面修饰后可起到减小粒径,降低表面负电性,提高包封率及载药量,延缓药物释放速率,增强体外抗肿瘤活性的作用,且上述影响与羟丙基-β-环糊精用量呈现出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以此为依据可进一步改善药物疗效、作用时间及组织器官靶向性。8.体外释放试验结果表明,游离HCPT的体外释药过程可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描述,4h药物已全部释放出来;对于HCPT-PBCA-NP,羟丙基-β-环糊精用量越大,纳米粒的缓释长效作用越明显。HCPT纳米粒的体外释放可用双相动力学方程拟合,前期为快速释药,后期缓慢释药。这种释药特点比较符合抗肿瘤药物的用药原则,即给药后到达靶部位可快速释放药物,以达到较高药物浓度发挥治疗作用;慢速释药可不断补充药物到靶部位以维持有效药物浓度,使制剂在较长时间发挥治疗作用。9.采用MTT比色法研究并比较HCPT-PBCA-NP及HCPT注射液对人肝癌细胞HepG-2体外生长及增殖的影响,评价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与HCPT注射液对照组相比,HCPT纳米粒在体外可有效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的生长增殖,并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随着羟丙基-β-环糊精用量的增加,HCPT纳米粒的体外抗肿瘤活性也表现出不断增强的趋势。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第一部分 羟丙基-β-环糊精修饰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处方及制备工艺的研究
  • 一、仪器与试剂
  • 1.仪器
  • 2.试剂
  • 二.方法与结果
  • 1.处方前研究
  • 1.1 pH对HCPT稳定性的影响
  • 1.2 光照对HCPT稳定性的影响
  • 1.3 温度对HCPT稳定性的影响
  • 1.4 空气对HCPT稳定性的影响
  • 2.HCPT-PBCA-NP中HCPT测定方法的建立
  • 2.1 检测波长的确定
  • 2.2 标准曲线的制备
  • 2.3 精密度试验
  • 2.4 回收率试验
  • 3.包封率与载药量的测定
  • 4.制备方法的选择
  • 4.1 界面缩聚法制备HCPT-PBCA-NP
  • 4.2 乳化聚合法制备HCPT-PBCA-NP
  • 4.3 HCPT-PBCA-NP制备工艺的考察
  • 4.4 均匀设计优化纳米粒处方与工艺
  • 4.5 验证优化处方
  • 三.讨论
  • 第二部分 羟丙基-β-环糊精修饰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理化性质及其冻干制剂的研究
  • 一、仪器与试剂
  • 1.仪器
  • 2.试剂
  • 二.方法与结果
  • 1.HCPT-PBCA-NP的质量评价
  • 2.初步稳定性考察
  • 3.HCPT-PBCA-NP冻干制剂的研究
  • 三、讨论
  • 第三部分 羟丙基-β-环糊精修饰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家兔体内药动学及小鼠体内组织分布学研究
  • 一、仪器、试剂与动物
  • 1.仪器
  • 2.试剂
  • 3.动物
  • 二.方法与结果
  • 1.血液和各组织器官中HCPT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1.1 样品处理
  • 1.2 荧光检测波长的确定
  • 1.3 HCPT标准储备液的配制
  • 1.4 标准曲线的建立
  • 1.5 精密度试验
  • 1.6 回收率试验
  • 2.动物体内药动学与组织分布学试验
  • 2.1 家兔体内药物动力学试验
  • 2.2 小鼠体内组织分布学试验
  • 三、讨论
  • 第四部分 不同用量羟丙基-β-环糊精修饰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的初步研究
  • 一、仪器与试剂
  • 1.仪器
  • 2.试剂
  • 二.方法与结果
  • 1.HP-β-CD用量对HCPT-PBCA-NP粒径分布的影响
  • 2.HP-β-CD用量对HCPT-PBCA-NP表面电位的影响
  • 3.HP-β-CD用量对HCPT-PBCA-NP包封率的影响
  • 4.HP-β-CD用量对HCPT-PBCA-NP载药量的影响
  • 5.HP-β-CD用量对HCPT-PBCA-NP体外释药的影响
  • 5.1 分析方法的建立
  • 5.2 体外释药试验方法
  • 5.3 体外释药试验结果
  • 6.HP-β-CD用量对HCPT-PBCA-NP体外抗肿瘤活性的影响
  • 6.1 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试验方法
  • 6.2 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试验结果
  • 三、讨论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姜黄素胶束的制备与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J].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2019(08)
    • [2].熊果酸衍生物的合成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J]. 沈阳化工大学学报 2020(01)
    • [3].1,2,3-三氮唑类苦参碱衍生物的合成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J]. 现代药物与临床 2020(01)
    • [4].熊果酸类似物的结构改造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J]. 当代化工 2020(07)
    • [5].石金钱龟多肽体外抗肿瘤活性初步研究[J]. 内蒙古中医药 2016(15)
    • [6].紫花苜蓿多糖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5(16)
    • [7].头孢美法仑的合成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J]. 现代药物与临床 2014(05)
    • [8].溪黄草水提物和醇提物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0(12)
    • [9].向日葵茎芯多糖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J]. 植物研究 2018(05)
    • [10].番荔枝内酯类化合物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J]. 中南药学 2017(03)
    • [11].吴茱萸碱磷脂复合物的制备、表征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的研究[J]. 中国药学杂志 2012(07)
    • [12].雷公藤红素新型衍生物体外抗肿瘤活性[J].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12(01)
    • [13].新型姜黄素纳米粒制备、表征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J]. 医学研究杂志 2012(06)
    • [14].仙鹤复方多糖纯化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8(09)
    • [15].根皮素包合物的制备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J].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03)
    • [16].灵芝三萜类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7(05)
    • [17].贻贝多糖的结构修饰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测定[J].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4)
    • [18].索拉非尼类似物的合成和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J]. 药学学报 2014(05)
    • [19].香菇多糖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1(05)
    • [20].柚皮苷体外抗肿瘤活性及其机制研究[J]. 广东药学院学报 2016(06)
    • [21].羟基氯喹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J]. 中国药师 2016(03)
    • [22].海参精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J]. 食品工业科技 2016(17)
    • [23].桔梗皂苷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J].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09(02)
    • [24].“一瓶法”合成鬼臼毒素类似物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J].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2008(01)
    • [25].两个双硫仑衍生物的合成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J]. 癌变·畸变·突变 2020(01)
    • [26].牡蛎共生菌Chaetomium globosum ML-4发酵液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17(21)
    • [27].独角莲多糖的提取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J]. 沈阳化工大学学报 2015(01)
    • [28].3-酰胺苯甲酰胺衍生物的合成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的初步研究[J]. 华西药学杂志 2014(01)
    • [29].6,7-二甲氧基-4-哌嗪喹唑啉缩氨基硫脲衍生物的合成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J]. 化学学报 2012(05)
    • [30].党参多糖分离鉴定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的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 2011(12)

    标签:;  ;  ;  ;  ;  

    羟丙基-β-环糊精修饰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