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绒山羊毛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绒山羊,毛囊,生长因子,IGF-Ⅰ
绒山羊毛囊论文文献综述
黄佳星,孟伟,邵付丹,郭旭东[1](2019)在《IGF-Ⅰ在绒山羊毛囊中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毛囊由毛球、毛干、内根鞘、连接组织鞘和外根鞘五部分组成,其发育过程需要多种生长因子协同作用来调节。一直以来,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Ⅰ)都作为重要的生长因子来研究其对毛囊生长的影响。IGF-Ⅰ能促进毛囊生长,且可以影响调控毛囊生长发育其它基因的表达量。但目前同类型文章仅对IGF-Ⅰ简单提及,本文主要对近年来IGF-Ⅰ在绒山羊毛囊生长发育中的最新研究进行综述和展望。(本文来源于《生物化工》期刊2019年03期)
范一星[2](2019)在《不同毛被类型内蒙古绒山羊皮肤毛囊周期性生长及相关分子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内蒙古绒山羊是一种以产绒为主的绒肉兼用型山羊,所产山羊绒因纤维柔软、光泽度好,制品保暖轻便舒适等优点而成为一种珍贵的纺织原料,被誉为“软黄金”、“纤维宝石”。课题组前期对内蒙古绒山羊(阿尔巴斯型)的生产性能记录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毛长对内蒙古绒山羊其他重要经济性状均存在极显着(P<0.01)的影响,并总结出内蒙古绒山羊按其毛长可分为短毛型、中间型和长毛型叁种毛被类型;将长毛型个体留作种用,可以加快绒山羊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进展,进而实现毛长对其他重要经济性状进行间接选种的目的。本研究在前期研究结果的基础上,选择内蒙古绒山羊(阿尔巴斯型)长毛型与短毛型个体,从绒毛生长长度等表型性状水平,以及组织形态学、转录组学等水平对内蒙古绒山羊不同毛被类型变异的调控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对各月份绒毛生长长度进行测量统计,结果表明羊毛与羊绒在一年中3-5月份停止生长;5月份抓绒,旧绒脱落,6月份羊毛开始生长,7月份羊绒重新长出体表;9月份是两种毛被类型绒山羊羊毛生长长度最长的月份,且两者之间在该月份的差异也最大,推测9月份是影响两种毛被类型绒山羊羊毛长度差异的重要时期;11-12月份羊绒生长长度最长,短毛型绒山羊在 11 月份羊绒生长长度最长,长毛型在 12月份羊绒生长长度最长。2.制作长毛型与短毛型绒山羊12个月份的皮肤组织石蜡切片,Sacpic法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绒山羊次级毛囊的生长周期可划分为叁个阶段:生长期(4-11月份)、退行期(12月份到翌年1月份)和休止期(2-3月份)。两种毛被类型绒山羊的皮肤组织结构及组成上并无显着差异。但在生长期的8-10月份,长毛型绒山羊个体的活性S/P值(活性初级毛囊/次级毛囊)显着低于短毛型;11月份,长毛型绒山羊个体的活性S/P值显着高于短毛型;长毛型绒山羊个体在生长期的8-9月份,次级毛囊密度显着高于短毛型。遗传是影响内蒙古绒山羊不同毛被类型的主要因素。3.提取两种毛被类型绒山羊12个月的皮肤组织总RNA并在Illumina X Ten测序平台进行转录组测序。测序共获得550.73G的过滤碱基,注释到31379个转录本。其中比较12个月长、短毛型绒山羊之间的基因表达量得到差异表达基因(DEGs)448个,重复出现的DEGs有108个。4.GO基因功能富集分析结果表明DEGs主要富集的生物学过程有蛋白质导入细胞核、蛋白质靶向细胞核、核蛋白定位和脂质代谢过程等;富集到的细胞组分主要有中间丝、中间丝细胞骨架和细胞骨架部分等;分子功能主要富集在动力蛋白结合、蛋白质同二聚体活性和相同蛋白质结合等。KEGG通路富集结果表明DEGs主要富集在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脂肪酸代谢、a-亚麻酸代谢和PPAR信号通路这四个通路中。5.通过差异表达分析、GO富集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得到5个可能与绒山羊不同毛被类型变异相关的DEGs:LOC108637647、LOC108635030、LOC10863312、Novel02382 和 SCD。经过 qRT-PCR 相对定量检测确定,LOC108637647、LOC108635030、LOC108633182和Novel02382在各月份短毛型绒山羊上的相对表达量均较高,而在长毛型绒山羊上的相对表达量较低,差异较明显。由此推断LOC108637647、LOC108635030、LOC108633182、Novel02382 和 SCD是绒山羊不同毛被类型的重要影响因子。6.对SCD翻译出的蛋白SCD1进行免疫组织化学试验,确定其在皮肤毛囊中的表达位置。结果表明,在9月份次级毛囊生长期的长毛型与短毛型绒山羊个体的皮肤组织中,SCD1蛋白主要在皮肤组织的初级毛囊内根鞘、次级毛囊毛干、皮下脂肪组织和真皮乳头层中表达,初级毛囊的连接组织鞘中有少量表达;在12月份次级毛囊的退行期,长毛型与短毛型绒山羊个体的SCD1蛋白主要在皮肤组织中的初级毛囊内根鞘、次级毛囊毛干以及皮下脂肪组织上表达,而真皮乳头层中未见明显的表达阳性信号;3月份在次级毛囊休止期时,两种毛被类型绒山羊个体中的SCD1蛋白主要表达在皮下脂肪组织部位,在初级毛囊内根鞘、连接组织鞘以及次级毛囊毛干等部位有少量的表达。(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马丽娜[3](2019)在《TNFRSF1A影响内蒙古绒山羊毛囊发育周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MAPK信号通路能诱导毛囊细胞的增殖、分化、促进毛囊的周期性发育,进而影响绒毛生长以及毛囊分布和毛干数量。作为MAPK信号通路中重要成员之一的TNFRSF1A对于绒毛周期性生长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qPCR、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TNFRSF1A在皮肤毛囊周期中的变化,并利用RNA干扰技术探索干扰TNFRSF1A基因表达后,对MAPK信号通路中TNFRSF1A上下游基因表达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荧光定量结果显示,内蒙古绒山羊TNFRSF1A在5月份的表达量最高,在10月份的表达量最低,且生长期的表达量要显着低于退行期和休止期。我们推测,TNFRSF1A在5月份的高表达是导致内蒙古绒山羊绒毛脱落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当到达绒毛生长旺盛期的10月份,TNFRSF1A的表达量会达到最低。2、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NFRSF1A在毛囊生长期(10月份)表达量最低,其次为毛囊退行期(12月份),在毛囊休止期(3月份)与毛囊生长前期(5月份)表达量最高。5月份前后属于绒山羊皮肤毛囊进行重建的关键时期,10月份属于绒毛生长的旺盛时期,进一步推测TNFRSF1A与绒毛的脱落相关。3、通过将shRNA转染到内蒙古绒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中,同时利用qPCR技术与Western blot技术对TNFRSF1A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转染组的TNFRSF1A表达量显着低于空白对照组,且shRNA-2的TNFRSF1A较shRNA-1、shRNA-3的表达量更低。试验在TNFRSF1A干扰成功的基础上,对其在MAPK信号通路中上下游基因进行表达量的分析,荧光定量结果显示,TNF和TRAF2的表达显着低于阴性对照组,而TRADD、TAB1、TAK1的表达量显着高于阴性对照组。4、利用STRING软件构建出TNFRSF1A及其上下游蛋白之间互作网络(PPI)预测图,并阐述了 TNFRSF1A在绒山羊MAPK信号通路中的转导过程。(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马涛[4](2019)在《miRNA-203在绒山羊毛囊发育周期中的差异表达及其靶基因功能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辽宁绒山羊在绒毛品质和产绒量方面,居世界同类品种前列,所产羊绒属于稀有的特种动物纤维,是一种珍贵的纺织原料。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内羊绒及山羊数据显示,国内原绒产量自2014年开始逐年下降,且跌幅较大,自产的羊绒原料远远满足不了本土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生产和出口需要。而毛囊作为被毛生长发育的重要部位,无论在胚胎期还是出生后,均具有自我更新和周期性生长的特点,且整个过程多基因参与。因此,通过对调控毛囊发育周期机理的研究来改善和提高羊绒的品质和产量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目标。miRNAs是在真核生物中发现的内源性的单链非编码小RNA,通过与靶基因mRNA的非编码区的结合抑制其翻译或引起降解,从而参与生物体的生物学过程。近年来研究团队对绒山羊和细毛羊毛囊周期发育中的miRNA开展了系统的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手段,发现作为上皮组织特异性表达的miRNA-203,参与绒山羊和细毛羊毛囊的发育,但其如何在毛囊周期发育中起调控作用的未见相关报道。因此,miRNA-203被选为本实验的研究目标。利用miRBase、microRNA.org、TargetScanHuman7.1和microRNA target prediction等在线生物学软件预测miRNA-203的靶基因,并筛选出与毛囊发育相关的靶基因,在mRNA水平、蛋白水平和细胞水平上,验证miRNA-203和候选靶基因在绒山羊毛囊周期发育中的表达差异,明确miRNA-203与靶基因的结合位点,阐明miRNA-203对绒山羊毛囊发育周期的调控机理,完善miRNA在毛囊发育周期中的作用,为,提高和改善绒山羊羊绒产量和毛品质提供了新的思路。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miRBase、microRNA.org、TargetScanHuman7.1和microRNA target prediction等预测miRNA-203的靶基因,并筛选出与毛囊发育相关的靶基因:DDOST、NAE1和GLYATL2。2.同源性分析,对DDOST、NAE1和GLYATL2测序表明与绵羊、牛等物种的同源性高达95%以上,说明靶基因序列具有遗传保守性。3.在mRNA水平上,对miRNA-203及DDOST、NAE1和GLYATL2进行鉴定发现,miRNA-203在绒山羊毛囊发育的生长期和休止期均有表达,且在休止期的表达量显着高于生长期;候选靶基因的表达则相反。-4.对靶基因DDOST和NAE1进行蛋白鉴定,结果表明,DDOST和NAE1在绒山羊生长期中表达上调,结果与荧光定量结果一致。体内实验的结果初步表明miRNA-203通过DDOST和NAE1参与绒山羊毛囊周期发育。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鉴定miRNA-203与靶基因DDOST和NAE1的特异性结合位点表明,在DDOST和NAE1的3’UTR上存在miRNA-203的靶位点—GAACCAC、GGCGTCC。6.通过体外实验,对细胞进行转染,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上,对过表达miRNA-203后的miRNA-203及DDOST和NAE1进行验证,结果表明,miRNA-203在mimics组的表达量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而靶基因的表达则相反,miRNA-203显着下调DDOST和NAE1的表达。综上,miRNA-203通过负调控靶基因(DDOST和NAE1)参与毛囊周期发育,可作为一种进一步选育优质羊品种的方法手段。(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闫海龙[5](2019)在《陕北白绒山羊毛囊干细胞增殖分化相关miRNA的鉴定及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陕北白绒山羊是我国重要的绒山羊品种,其羊绒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绒毛的周期性生长与毛囊干细胞及其毛乳头细胞相互调控有着密切的联系。本研究初步探究毛乳头细胞来源外泌体对毛囊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首先在体外培养分离陕北白绒山羊毛囊干细胞和毛乳头细胞来源外泌体;通过对毛囊干细胞与毛乳头细胞共培养组和对照组进行精准定量转录组和mi RNA测序分析,以及对毛乳头细胞和毛乳头细胞来源外泌体进行mi RNA测序分析,筛选出与毛囊干细胞增殖分化相关的关键基因及mi RNA;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毛乳头细胞来源外泌体的mi R-22-5p和let-7b-5p与预测靶基因的靶向关系,并探究mi R-22-5p和let-7b-5p对毛囊干细胞增殖分化的调控作用。本研究取得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毛囊贴壁法成功分离出陕北白绒山羊毛囊干细胞,结合Ⅳ型胶原快速差异贴壁法和流式细胞分选法得到高纯度的毛囊干细胞。通过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进行形态学观察,发现所收集的细胞具有毛囊干细胞的特征;而且表达CD34,K15和ITGβ1等毛囊干细胞的分子标记;成功建立毛囊干细胞与毛乳头细胞共培养诱导分化为毛囊细胞的体系。2.成功构建陕北白绒山羊毛囊干细胞与毛乳头细胞共培养组和对照组样品的6个m RNA文库和6个Small RNA文库。转录组测序分析发现两组样品中共表达的基因有12802个,差异表达的基因有656个,其中上调基因有342个,下调基因有314个;靶基因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差异表达的基因与TNF、p53、Apoptosis等信号通路相关。mi RNA测序分析发现两组样品间差异表达的mi RNA有13个,其中上调mi RNA有6个,下调mi RNA有7个;筛选出4个关键候选mi RNA,分别为mi R-1、mi R-151-3p、mi R-182、mi R-143-3p;靶基因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发现,靶基因与RNA transport、Legionellosis通路相关。m RNA与mi RNA联合分析发现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TNF、Fox O和Amphetamine addiction叁个通路,与细胞增殖,凋亡和代谢有关。3.利用梯度离心和超速离心,从陕北白绒山羊毛乳头细胞体外培养基中成功分离出细胞外囊泡,通过外泌体标志性蛋白、粒径大小和透射电镜观察等证明,分离得到的细胞外囊泡为外泌体。在体外通过Transwell小室将毛囊干细胞与Di I标记的毛乳头细胞共培养,以及用Di I标记的外泌体孵育毛囊干细胞,证明毛乳头细胞来源外泌体可以运输到毛囊干细胞,且毛囊干细胞能够摄取毛乳头细胞来源外泌体。4.成功构建毛乳头细胞及其外泌体的6个Small RNA文库。测序分析发现271个已知的mi RNA,其中187个mi RNA共表达,79个mi RNA在毛乳头细胞特异表达,5个mi RNA在毛乳头细胞来源外泌体特异表达;在毛乳头细胞和毛乳头细胞来源外泌体差异表达的mi RNA有111个,在毛乳头细胞来源外泌体49个mi RNA上调,62个mi RNA下调;在外泌体上调的49个mi RNA中,mi R-21-5p、mi R-143-3p、let-7i-5p、mi R-148a-3p、let-7b-5p表达量位于前五。同时还发现336个新mi RNA,其中141个mi RNA在毛乳头细胞和毛乳头细胞来源外泌体中差异表达。5.毛乳头细胞和毛乳头细胞来源外泌体差异表达的mi RNA预测得到33055个靶基因;GO富集分析结果表明,靶基因主要富集在细胞组分的胞外区域等功能子集,分子功能的结合和催化活性等功能子集以及生物过程的大分子修饰等功能子集;KEGG生物学通路注释发现,靶基因注释到271个通路中,主要参与了细胞信号转导、胞吞作用、蛋白质表达调节、脂质和脂肪酸代谢。6.成功构建了mi R-22-5p候选靶基因IGF1R,SOX9,MSI2,FOXC1,FOXP1和LEF1的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结果表明,LEF1是mi R-22-5p的靶基因,mi R-22-5p能够靶向调节预测的LEF1的靶位点;在毛囊干细胞中过表达mi R-22-5p发现,mi R-22-5p经由AKT信号通路抑制毛囊干细胞的增殖,但对毛囊干细胞向毛囊细胞分化无显着影响。7.成功构建了let-7b-5p候选靶基因KDM6A,FOXC1和MSI2的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结果表明,FOXC1和MSI2是let-7b-5p的靶基因,let-7b-5p能够靶向调节预测的FOXC1和MSI2的靶位点;在毛囊干细胞中过表达let-7b-5p,发现let-7b-5p经由AKT信号通路抑制毛囊干细胞的增殖,并通过激活Notch信号通路从而促进毛囊干细胞向毛囊细胞分化。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分离得到陕北白绒山毛囊干细胞及毛乳头细胞来源外泌体。通过对毛囊干细胞与毛乳头细胞共培养组和对照组进行转录组和mi RNA测序,以及毛乳头细胞和毛乳头细胞来源外泌体的mi RNA测序,利用生物学信息分析筛选出影响毛囊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关键基因和mi RNA,并验证毛乳头细胞来源外泌体的mi R-22-5p和let-7b-5p对毛囊干细胞增殖分化的调控作用,为进一步阐明调控毛囊干细胞增殖分化及毛囊周期循环的分子机理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李艳[6](2019)在《miR-1对陕北白绒山羊毛囊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陕北白绒山羊是绒肉兼用型的地方培育品种,其皮肤次级毛囊所生长的毛发纤维(羊绒)因其优良的性状而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miRNA是一类在大多数情况下结合在靶基因3’-UTR区引起靶基因降解或抑制mRNA翻译,进行转录后调控的非编码小分子。研究表明多种miRNAs对毛囊周期性发育过程进行调控,然而对于miRNAs如何调控陕北白绒山羊绒毛生长发育相关机制尚不清楚。本课题组前期对绒山羊毛乳头细胞和毛乳头来源外泌体的miRNAs测序分析发现miR-1在外泌体中特异性表达,且表达量较高。为了解析miR-1对绒山羊皮肤毛囊干细胞(HFSCs,Hair follical stem cells)生长发育的影响,本研究利用相关分子生物学手段来探究miR-1在毛囊周期性发育中的作用机理。试验过程及具体结果如下:1.过表达miR-1后,分别利用CCK8、EdU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技术来探究miR-1对陕北白绒山羊HFSCs增殖、凋亡等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过表达miR-1后HFSCs增殖能力显着减弱(p<0.01),处于S期的细胞比例显着减少(p<0.01),而处于G0-G1期的细胞比例显着增加,表明细胞被阻滞在了G0-G1期。以上结果表明miR-1的过表达会抑制HFSCs的增殖。2.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miR-1对HFSCs增殖分化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表明,过表达miR-1后,细胞增殖标记基因KI67和PCNA,以及AKT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miR-1的过表达抑制了HFSCs中细胞增殖标志基因KI67、PCNA的表达,并通过调控AKT通路来抑制HFSCs的增殖;与NC组相比,mimics组K6、S100A3和Notch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HFSCs中miR-1的过表达促进了细胞分化标志基因K6和S100A3的表达,并通过激活Notch通路来促进HFSCs分化。3.利用RNAhybrid和TargetScan 7.1软件对miR-1的靶基因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结果克隆候选靶基因靶位点所在的3’-UTR区,并成功构建了miR-1候选靶基因FOXP1、FOXC1、IGF1R、SOX9、MSI2和LEF1的野生型和突变型的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将miR-1 mimics与野生型/突变型载体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双荧光素报告基因实验显示miR-1能抑制野生型IGF1R和LEF1的靶位点报告载体的荧光素酶活性,但是靶基因结合位点突变后,IGF1R和LEF1被抑制的荧光素酶活性恢复,而FOXP1、FOXC1、SOX9、MSI2的荧光素酶活性仍然显着抑制,表明miR-1与IGF1R和LEF1基因的3’UTR具有靶向关系。综上所述,miR-1能够有效调节绒山羊HFSCs的增殖与分化过程,为进一步研究陕北白绒山羊毛囊周期性发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4-01)
史雷,屈雷,刘锦旺,朱海鲸,李陇平[7](2018)在《陕北白绒山羊皮肤毛囊形态结构及其特征参数与产绒性状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旨在研究陕北白绒山羊皮肤毛囊结构及其特征参数与产绒性状间的相关性,为绒山羊绒毛生长的分子调控机理研究及皮肤毛囊性状在绒山羊选育中的应用提供参考。通过制作陕北白绒山羊皮肤组织切片,用显微照相系统观察皮肤毛囊形态特征,统计分析皮肤和毛囊的特征参数,并用SPSS 17.0软件分析特征参数与产绒性状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陕北白绒山羊毛囊成群分布且以叁元型毛囊群为主,占总毛囊群的85.80%;产绒量与体重、绒长度、S/P值、次级毛球宽度均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与次级毛囊密度呈显着正相关(P<0.05),与表皮厚度呈显着负相关(P<0.05);绒长度与产绒量、次级毛球宽度均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与体重、S/P值、次级毛囊直径均呈显着正相关(P<0.05),与表皮厚度呈显着负相关(P<0.05);绒细度与S/P值呈显着负相关(P<0.05);S/P值影响绒细度,而体重、绒长度、S/P值、次级毛囊密度(绒密度)显着影响产绒量(P<0.05)。综合分析认为,S/P值可以作为陕北白绒山羊选种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性状指标,在育种工作中选择高S/P值个体,不仅能够提高产绒量,而且能够提高绒长度、降低绒细度,解决产绒量和绒品质同时提高的矛盾。(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期刊2018年10期)
苏蕊,刘燕,范一星,乔贤,李晓凯[8](2018)在《基于转录组测序分析内蒙古绒山羊毛囊退行期与休止期差异表达基因》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内蒙古绒山羊次级毛囊(SHF)退行期到休止期以及相应时间点的初级毛囊(PHF)的差异表达基因,试验对3只内蒙古绒山羊阿尔巴斯型2周岁成年母羊的退行期和休止期的初、次级毛囊进行转录组测序,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数据;在检测测序质量合格的基础上,进行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在次级毛囊中,退行期(1月份)与休止期(3月份)分别对比到50 626个和50 628个转录本,其中1 199个差异表达基因中有953个上调基因和246个下调基因;初级毛囊在这两个时间点分别比对到50 629个和50 626个转录本,其中1 977个差异表达基因中有1 258个上调、719个下调;这两个时期中,共有100个差异表达基因同时比对到初级毛囊与次级毛囊中。GO功能富集结果显示,次级毛囊两个时期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肌肉重建、肌丝滑动等功能上;初级毛囊两个时期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翻译延伸、转录拼接等功能上。(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8年17期)
刘海静,刘海英,杨桂芹,董维国[9](2018)在《LiCl对绒山羊毛囊生长和β-catenin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引言/目的毛囊作为动物皮肤组织重要的器官,关于其增殖分化过程的分子机制在近几年广受关注。毛囊生长与发育受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而β-catenin是该通路中的关键因子。LiCl是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的激活剂,添加适量的LiCl可抑制β-catenin降解途径,从而使细胞内β-catenin水平升高。β-catenin通路在绒山羊毛囊生长中的作用还不清楚,因此本研(本文来源于《2018年全国养羊生产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8-08-16)
杨春合,张微,付霞杰,栾银银[10](2018)在《内蒙古阿尔巴斯绒山羊羔羊出生后毛囊发生发育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引言/目的羊绒是由皮肤中的次级毛囊产生的,次级毛囊的最终数量和活性决定了羊绒的密度、细度和产量。目前,有关绒山羊皮肤毛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胎儿期毛囊发生发育规律和成年绒山羊的毛囊周期性变化方面,而对羔羊出生后毛囊发生发育规律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以内蒙古阿尔巴斯绒山羊羔羊为研究对象,研究出生后羔羊皮肤毛囊的发生发育规律,以期为(本文来源于《2018年全国养羊生产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8-08-16)
绒山羊毛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内蒙古绒山羊是一种以产绒为主的绒肉兼用型山羊,所产山羊绒因纤维柔软、光泽度好,制品保暖轻便舒适等优点而成为一种珍贵的纺织原料,被誉为“软黄金”、“纤维宝石”。课题组前期对内蒙古绒山羊(阿尔巴斯型)的生产性能记录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毛长对内蒙古绒山羊其他重要经济性状均存在极显着(P<0.01)的影响,并总结出内蒙古绒山羊按其毛长可分为短毛型、中间型和长毛型叁种毛被类型;将长毛型个体留作种用,可以加快绒山羊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进展,进而实现毛长对其他重要经济性状进行间接选种的目的。本研究在前期研究结果的基础上,选择内蒙古绒山羊(阿尔巴斯型)长毛型与短毛型个体,从绒毛生长长度等表型性状水平,以及组织形态学、转录组学等水平对内蒙古绒山羊不同毛被类型变异的调控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对各月份绒毛生长长度进行测量统计,结果表明羊毛与羊绒在一年中3-5月份停止生长;5月份抓绒,旧绒脱落,6月份羊毛开始生长,7月份羊绒重新长出体表;9月份是两种毛被类型绒山羊羊毛生长长度最长的月份,且两者之间在该月份的差异也最大,推测9月份是影响两种毛被类型绒山羊羊毛长度差异的重要时期;11-12月份羊绒生长长度最长,短毛型绒山羊在 11 月份羊绒生长长度最长,长毛型在 12月份羊绒生长长度最长。2.制作长毛型与短毛型绒山羊12个月份的皮肤组织石蜡切片,Sacpic法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绒山羊次级毛囊的生长周期可划分为叁个阶段:生长期(4-11月份)、退行期(12月份到翌年1月份)和休止期(2-3月份)。两种毛被类型绒山羊的皮肤组织结构及组成上并无显着差异。但在生长期的8-10月份,长毛型绒山羊个体的活性S/P值(活性初级毛囊/次级毛囊)显着低于短毛型;11月份,长毛型绒山羊个体的活性S/P值显着高于短毛型;长毛型绒山羊个体在生长期的8-9月份,次级毛囊密度显着高于短毛型。遗传是影响内蒙古绒山羊不同毛被类型的主要因素。3.提取两种毛被类型绒山羊12个月的皮肤组织总RNA并在Illumina X Ten测序平台进行转录组测序。测序共获得550.73G的过滤碱基,注释到31379个转录本。其中比较12个月长、短毛型绒山羊之间的基因表达量得到差异表达基因(DEGs)448个,重复出现的DEGs有108个。4.GO基因功能富集分析结果表明DEGs主要富集的生物学过程有蛋白质导入细胞核、蛋白质靶向细胞核、核蛋白定位和脂质代谢过程等;富集到的细胞组分主要有中间丝、中间丝细胞骨架和细胞骨架部分等;分子功能主要富集在动力蛋白结合、蛋白质同二聚体活性和相同蛋白质结合等。KEGG通路富集结果表明DEGs主要富集在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脂肪酸代谢、a-亚麻酸代谢和PPAR信号通路这四个通路中。5.通过差异表达分析、GO富集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得到5个可能与绒山羊不同毛被类型变异相关的DEGs:LOC108637647、LOC108635030、LOC10863312、Novel02382 和 SCD。经过 qRT-PCR 相对定量检测确定,LOC108637647、LOC108635030、LOC108633182和Novel02382在各月份短毛型绒山羊上的相对表达量均较高,而在长毛型绒山羊上的相对表达量较低,差异较明显。由此推断LOC108637647、LOC108635030、LOC108633182、Novel02382 和 SCD是绒山羊不同毛被类型的重要影响因子。6.对SCD翻译出的蛋白SCD1进行免疫组织化学试验,确定其在皮肤毛囊中的表达位置。结果表明,在9月份次级毛囊生长期的长毛型与短毛型绒山羊个体的皮肤组织中,SCD1蛋白主要在皮肤组织的初级毛囊内根鞘、次级毛囊毛干、皮下脂肪组织和真皮乳头层中表达,初级毛囊的连接组织鞘中有少量表达;在12月份次级毛囊的退行期,长毛型与短毛型绒山羊个体的SCD1蛋白主要在皮肤组织中的初级毛囊内根鞘、次级毛囊毛干以及皮下脂肪组织上表达,而真皮乳头层中未见明显的表达阳性信号;3月份在次级毛囊休止期时,两种毛被类型绒山羊个体中的SCD1蛋白主要表达在皮下脂肪组织部位,在初级毛囊内根鞘、连接组织鞘以及次级毛囊毛干等部位有少量的表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绒山羊毛囊论文参考文献
[1].黄佳星,孟伟,邵付丹,郭旭东.IGF-Ⅰ在绒山羊毛囊中的研究进展[J].生物化工.2019
[2].范一星.不同毛被类型内蒙古绒山羊皮肤毛囊周期性生长及相关分子机理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9
[3].马丽娜.TNFRSF1A影响内蒙古绒山羊毛囊发育周期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9
[4].马涛.miRNA-203在绒山羊毛囊发育周期中的差异表达及其靶基因功能鉴定[D].吉林大学.2019
[5].闫海龙.陕北白绒山羊毛囊干细胞增殖分化相关miRNA的鉴定及功能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6].李艳.miR-1对陕北白绒山羊毛囊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7].史雷,屈雷,刘锦旺,朱海鲸,李陇平.陕北白绒山羊皮肤毛囊形态结构及其特征参数与产绒性状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畜牧兽医.2018
[8].苏蕊,刘燕,范一星,乔贤,李晓凯.基于转录组测序分析内蒙古绒山羊毛囊退行期与休止期差异表达基因[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8
[9].刘海静,刘海英,杨桂芹,董维国.LiCl对绒山羊毛囊生长和β-catenin表达的影响[C].2018年全国养羊生产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8
[10].杨春合,张微,付霞杰,栾银银.内蒙古阿尔巴斯绒山羊羔羊出生后毛囊发生发育规律研究[C].2018年全国养羊生产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