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构成身体成分的脂肪组织和去脂肪组织的含量、比例和分布在此期间变化显著。通过针对体脂含量和体脂率准确、有效的测量与评价,可以及时了解儿童青少年的体质状况。建立适用于儿童青少年的体脂率评价方法是体质测量与评价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体脂含量和体脂率的测量技术和评价方法较多,各具特色,每种方法既有其适用范围和特殊性,又有一定局限性。本研究拟对皮褶厚度法、生物电阻抗法和双能量X线吸收法测量与推算体脂含量和全身体脂率的结果进行比较,以期建立采用皮褶厚度推算青春发育期少年全身体脂率的推测公式,从而为建立适用于儿童青少年使用的简单、有效、准确的体脂含量和体脂率评价方法提供基础数据。本研究选取北京市第二十七中学的初一、初二年级学生131名,其中男生66名,女生65名,按生物年龄(骨龄)进行分组。对研究对象分别测量身体八个部位的皮褶厚度,采用生物电阻抗测量法和双能量X线吸收法测量全身体脂含量和体脂率,以了解儿童青少年身体脂肪的生长水平和分布特点。比较分析三种不同方法测量与推算体脂率的差异,发现:1、13~16岁(骨龄)青春发育期少年的体重和身体成分各指标均随发育程度的增长呈增长趋势。男生体重明显增加,女生体重平稳增加,但身体成分的表现形式不一致。其中,体脂含量男、女生均呈平稳增加;去脂体重男生呈明显增加,女生平稳增加。2、13~16岁(骨龄)青春发育期少年全身体脂率随发育程度的增长男生变化不大,而女生体脂率呈增加的趋势;男、女生全身体脂率的差异随发育程度的增长而增大。3、在对生物电阻抗法和皮褶厚度法推算全身体脂率结果的比较和分析中发现,采用生物电阻抗法或测量皮褶厚度推算全身体脂率的方法是可行的,但推测值与实测值之间存在较大误差。4、本研究采用测量皮褶厚度建立的推算青春发育期少年全身体脂率的公式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推测公式如下:男生:Fat%=12.824+0.444×胸部皮褶厚度+0.241×肩胛部皮褶厚度女生:Fat%=19.655+0.315×肱三头肌部皮褶厚度+0.202×肩胛部皮褶厚度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1 前言1.1 选题依据1.2 研究目的2 文献综述2.1 身体成分内涵及评价意义2.1.1 身体成分2.1.2 体脂含量和体脂率2.1.3 评价意义2.2 身体成分评价的理论模型2.2.1 2-成分模型(Two-component chemical model)2.2.2 多成分模型(Multi-component chemical models)2.3 体脂率的测量和评价方法2.3.1 体重指数法(body mass index,BMI)2.3.2 围度测量法(grith measurements)2.3.3 皮褶厚度测量法(skin fold fat thickness)2.3.4 水下称重法(hydrodensitometry)2.3.5 生物电阻抗测量法(bioelectric im pedance analysis,BIA)2.3.6 双能量X线吸收法(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EXA)2.3.7 其它方法2.3.8 测量与评价方法的比较2.4 儿童青少年体脂含量与体脂率评价研究现状3 研究对象与方法3.1 研究对象3.1.1 样本来源和基本条件3.1.2 抽样和样本分组3.1.3 样本量3.2 研究方法3.2.1 文献资料法3.2.2 专家访谈法3.2.3 实验法3.3 数据处理3.4 技术路线4 结果与分析4.1 身体成分及体脂分布随发育程度变化的特点4.1.1 体重、体脂含量和去脂体重随发育程度变化的特征4.1.2 体脂分布随发育程度变化的特征4.2 体脂率随发育程度的变化特征4.3 皮褶厚度随发育程度变化的特征4.3.1 男生4.3.2 女生4.3.3 性别差异4.4 皮褶厚度与体脂率的相关关系4.4.1 男生4.4.2 女生4.5 三种测量技术测量与推算体脂率结果的比较4.5.1 皮褶厚度推算结果与DEXA测量结果的比较4.5.2 BIA与DEXA测量结果的比较4.6 皮褶厚度推算全身体脂率回归公式的建立5 讨论5.1 身体成分随发育程度变化的规律5.1.1 体重、体脂含量、去脂体重随发育程度变化的规律5.1.2 体脂分布随发育程度变化的特征5.2 不同测量技术测量与推算体脂率的效果5.2.1 皮褶厚度法推算青春发育期少年体脂率的效果5.2.2 BIA法推算青春发育期少年体脂率的效果5.3 推测公式的可行性6 结论致谢参考文献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青春发育期论文; 骨龄论文; 体脂含量论文; 体脂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