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梅江西省余干县海尔希望学校335100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点出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方法、能力的重要性。很多教师上课还是采用“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方式,学生一离开老师便不会学习。现在科技这么发达,知识的更新可谓是“日新月异”,怎样才能让学生适应时代的发展呢?我认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尤为重要。
在语文课堂上要怎样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结合我的教学经验,我想发表一些肤浅的看法,希望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一、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能力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经常会遇到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以及不明白的问题,这就需要查阅工具书,所以我们教师要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能力。如果学生不会使用工具书,他自然不愿意也可能不会自己去弄清问题的来龙去脉;相反,如果学生会使用工具书,再加上我们教师严格要求,我相信他们就会亲自动手去查阅。学生爱亲自动手了,这就很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尽量鼓励学生自己去弄懂不清楚的问题。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因为学生自己弄懂的问题,记忆会非常深刻,比起老师“灌”进头脑的知识,可以说效果不知道好多少倍。
二、在学习上应养成好习惯
好的习惯会让人一生受用。学生在学习上养成了一些好的习惯,对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大有帮助。
我认为学生应养成以下几方面的好习惯:
1.养成预习的好习惯。
在上新课之前,一定要让学生先预习课文。在预习课文之前,教师可以布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去思考,让学生自行解决。待学生养成了预习的习惯之后,就把难度提高,让学生预习时自己去发现问题,然后自己去寻找答案。这样层层递进,学生在学得高兴之余,自学能力不知不觉地就提高了。
2.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在读书过程中碰到的好词佳句等,都应把它们摘抄在笔记本上,有时间就多看看,多积累。学生的知识、词汇丰富了,自学语文的能力就会一步步得到提高。
3.养成爱看书的好习惯。
应该让学生博览群书,懂得多方面的知识,这样学生的理解能力就能得到提高。理解能力提高了,自学其他的知识也就会容易许多。
三、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是有方法的,我们教师应该把科学的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上不会像无头苍蝇,能做到有“法”可依。
学习语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非常重要。在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时,有几种比较常用的方法。
如“抓题眼”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掌声》这篇课文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我们可以牢牢抓住文中两次热烈的“掌声”,体会同学们不歧视残疾儿童,以及对残疾儿童的鼓励、关心和爱护。
如抓“重点段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课文,我们可以抓住文章第三自然段这个重点段落,细细品味,体会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
如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我们应该把这些常用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刚开始自学时能做到有“法”可依,到后面也许他们就会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
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许多教师观念还未转变,上课时拼命地给学生灌输知识,生怕有哪些方面的知识漏讲了或是少讲了。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这样十分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我们要明白一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上课时应以学生为主,自己为辅,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来学到知识。
在上课时,我把学生分成一些小组,小组长负责组织本组的同学进行合作、探究、交流。在组内交流之后,每组派出一两个同学进行汇报。我觉得,采用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还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热情鼓励
学生在自学完毕后,我们教师就会问:“你们学懂了什么呢?大家来交流一下吧!”学生就会说出自己学懂的内容。他们说出的内容有可能是对的,也有可能是错的。学生说得对,我们毫无疑问要进行表扬;当学生说得不正确的时侯,我们教师也不应该批评他,反而更应该热情地鼓励他。
比如说:“你真棒!说得很不错!如果你能更加仔细地读课文,动脑筋认真地思考,我相信你一定能说得更好!”学生听了这样的话,他就愿意更加努力地去自学课文。学生愿意努力地去自学课文,自学能力怎能得不到提高?
如果我们想要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那我们就要尽自己的一切所能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我们教师应该更新观念,不要一讲到底,要让学生学会自学,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在时代的激流中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