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果实扇形嵌合体的分离及两组嫁接嵌合体的遗传研究

柑橘果实扇形嵌合体的分离及两组嫁接嵌合体的遗传研究

论文摘要

芽变选种是柑橘育种的一种重要方法。柑橘果实扇形嵌合体和嫁接嵌合体隶属于广义的芽变范畴,可以用其作为柑橘品种改良的资源。本实验旨在研究自然界中柑橘果实扇形嵌合体发生的频率,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分离纯化其中的变异,为选育新品种积累候选材料;并对2组嫁接嵌合体进行评价,探明了它们的嵌合模式。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2002—2006连续5年,对湖北秭归的柑橘果实嵌合体发生频率进行了调查,调查品种有‘纽荷尔’脐橙(Citrus sinensis Osbeck),‘长红’脐橙(C.sinensis Osbeck),‘红肉’脐橙(C.sinensis Osbeck),脐血橙(C.sinensis Osbeck),桠柑(C.reticulata Blanco),‘卡特’夏橙(C.sinensis Osbeck)。2003—2006连续4年,对江西寻乌的柑橘果实嵌合体发生频率进行了调查,调查品种有‘纽荷尔’脐橙,‘萘维林娜’脐橙(C.sinensis Osbeck),‘朋娜’脐橙(C.sinensis Osbeck)。2004—2006连续3年,对湖北兴山的柑橘果实嵌合体发生频率进行了调查,调查品种有‘纽荷尔’脐橙,‘锦橙’(C.sinensis Osbeck)。调查结果表明,9个品种中果实扇形嵌合体的发生频率为0.02%到3.97%。其中‘红肉’脐橙的嵌合体发生频率为最高(3.97%),‘桠柑’最低(0.02%)。果实扇形嵌合体的发生频率受品种基因型,环境条件和栽培管理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嵌合体以果皮颜色的变异最普遍,类型有绿扇,深红扇,深橙扇,黄扇,棕扇,粉红扇;还有一种常见的变异是果皮凸出或凹陷。2.收集了上述9个品种的180个嵌合体果实,取其败育胚珠或种子进行组织培养。共接种5000颗败育胚珠和30粒饱满种子,再生了2078棵苗。其中有1508棵来源于嵌合部分对应的种子或败育胚珠,另外的570棵来源于正常部分对应的种子或败育胚珠。从50个果皮凸出类型的果实扇形嵌合体再生的600棵苗中,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到有‘纽荷尔’脐橙四倍体3棵,‘萘维林娜’脐橙四倍体4棵和‘纽荷尔’脐橙混倍体植株2棵。目前,已从嵌合体分离再生的小苗中选择了1000棵移入温室和大田。这些植株为我国柑橘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材料。3.收集到两个柑橘嫁接嵌合体,暂定名为‘早红’脐橙(Citrus sinensis Osbeck+Citrus unshiu Marc.)和‘红肉桃叶橙’(Citrus sinensis Osbeck+Citrus unshiu Marc.)。‘早红’脐橙产生于‘罗伯逊’脐橙(C.sinensis Osbeck)高接于温州蜜柑(C.unshiu Marc.)的树上,‘红肉桃叶橙’产生于‘桃叶橙’(C.sinensis Osbeck)高接于温州蜜柑的树上。采用形态学,细胞学,孢粉学,生理生化和分子标记等手段对两组嫁接嵌合体及其亲本进行了评价。发现‘早红’脐橙和‘红肉桃叶橙’中由L1层细胞决定的性状,如汁囊,气孔长度等都与温州蜜柑相似,而叶形指数,果实形状,脐,花粉的形态和育性,种子的数量,果皮的颜色和气味等由L2层细胞决定的性状分别与‘罗伯逊’脐橙和‘桃叶橙’相同。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果肉所含类胡萝卜素表明,‘早红’脐橙,‘红肉桃叶橙’和温州密柑的果肉具有相同的类胡萝卜素指纹图谱,主要类胡萝卜素为β—隐黄质(β-cryptoxanthin)。利用引物TAA15,TAA27和引物SPCC1分别进行SSR和cpSSR分析表明,‘早红’脐橙和‘红肉桃叶橙’的核基因组和叶绿体基因组分别同时具有‘罗伯逊’脐橙和温州蜜柑,‘桃叶橙’和温州蜜柑所有的带形。根据这些结果,可以认为‘早红’脐橙是由‘罗伯逊’脐橙和温州蜜柑构成的周缘嵌合体,其L1层来源于温州蜜柑,L2/L3层来源于‘罗伯逊’脐橙;而‘红肉桃叶橙’是由‘桃叶橙’和温州蜜柑构成的周缘嵌合体,其L1层来源于温州蜜柑,L2/L3层来源于‘桃叶橙’。两个嫁接嵌合体分别具备了各自亲本的有利性状,而且性状稳定,有可能成为新的鲜食品种。4.采用引物TAA27对‘早红’脐橙败育胚珠再生苗和‘红肉桃叶橙’的实生苗进行SSR分析,结果表明,‘早红’脐橙败育胚珠再生苗的核基因组和其L2亲本‘罗伯逊’脐橙具有相同的带形,而‘红肉桃叶橙’实生苗的核基因组和其L2亲本‘桃叶橙’具有相同的带形。验证了珠心胚由L2层细胞发育而来。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章 前言
  • 1.1 课题的提出
  • 1.1.1 柑橘的生物学特性与育种困难
  • 1.1.2 芽变选种的优点
  • 1.1.3 问题的提出
  • 1.2 前人研究进展
  • 1.2.1 芽变机理
  • 1.2.1.1 芽变的细胞学基础
  • 1.2.1.2 果树芽变的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机理
  • 1.2.1.3 芽变在果树育种中的应用
  • 1.2.1.4 柑橘芽变的类型及芽变选种获得的良种
  • 1.2.1.5 柑橘芽变鉴别的手段
  • 1.2.2 嵌合体
  • 1.2.2.1 嵌合体的概念
  • 1.2.2.2 嵌合体的类型
  • 1.2.2.3 植物嵌合体的形成
  • 1.2.2.4 植物嵌合体研究进展
  • 1.2.2.5 柑橘嵌合体的研究概况
  •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第二章 柑橘果实扇形嵌合体及其分离与纯化
  • 2.1 前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材料
  • 2.2.2 田间调查时间与地点
  • 2.2.3 田间调查方法
  • 2.2.4 果实扇形嵌合体的分离
  • 2.2.5 试管嫁接及移栽
  • 2.2.6 倍性分析
  • 2.2.7 四倍体植株形态学分析
  • 2.2.7.1 叶形指数的调查
  • 2.2.7.2 气孔观察与比较
  • 2.2.7.3 叶横切面的观察
  • 2.2.8 四倍体植株遗传分析
  • 2.2.8.1 DNA提取
  • 2.2.8.2 SSR分析
  • 2.3 结果和分析
  • 2.3.1 2002年至2006年柑橘扇形嵌合体发生频率调查结果
  • 2.3.2 枝条嵌合体
  • 2.3.3 从果实嵌合体的败育胚珠获得再生植株
  • 2.3.4 由果实扇形嵌合体分离获得的变异材料
  • 2.3.5 扇形嵌合体凸出果皮的倍性分析
  • 2.3.6 四倍体脐橙种质的创造
  • 2.3.7 四倍体脐橙形态学观察
  • 2.3.8 四倍体脐橙遗传分析结果
  • 2.4 讨论
  • 2.4.1 与柑橘果实扇形嵌合体发生频率相关的因素
  • 2.4.2 从嵌合体的类型看芽变的平行性与重演性
  • 2.4.3 凸出果皮倍性与对应再生苗的相关性
  • 2.4.4 柑橘同源四倍体的获得途径及在育种中的应用
  • 第三章 两组柑橘嫁接嵌合体的遗传分析研究
  • 3.1 前言
  • 3.2 材料和方法
  • 3.2.1 材料
  • 3.2.2 方法
  • 3.2.2.1 叶片及形态学分析
  • 3.2.2.2 气孔密度和保卫细胞长度
  • 3.2.2.3 花粉量及花粉染色活力
  • 3.2.2.4 花粉形态
  • 3.2.2.5 叶片横切面组织结构观察
  • 3.2.2.6 倍性分析
  • 3.2.2.7 果实形态特征及生理指标测定
  • 3.2.2.8 两组嫁接嵌合体(‘早红’脐橙,‘红肉桃叶橙’)及其亲本成熟果实果肉类胡萝卜素含量分析
  • 3.2.2.9 DNA提取及RAPD,SSR和cpSSR分析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早红’脐橙和‘红肉桃叶橙’的基本特征特性
  • 3.3.2 ‘早红’脐橙与其亲本在形态学上的比较
  • 3.3.3 ‘红肉桃叶橙’与其亲本在形态学上的比较
  • 3.3.4 ‘红肉桃叶橙’与其亲本的花粉形态及育性
  • 3.3.5 ‘红肉桃叶橙’种子和胚
  • 3.3.6 ‘早红’脐橙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等生理指标的测定
  • 3.3.7 ‘早红’脐橙和‘红肉桃叶橙’果肉特征类胡萝卜素成分测定
  • 3.3.8 倍性分析结果
  • 3.3.9 RAPD分析结果
  • 3.3.10 SSR分析结果
  • 3.3.11 cpSSR分析结果
  • 3.3.12 ‘早红’脐橙珠心苗和‘红肉桃叶橙’实生后代的遗传鉴定
  • 3.4 讨论
  • 3.4.1 两组嫁接嵌合体的组织发生情况
  • 3.4.2 ‘早红’脐橙和‘红肉桃叶橙’的应用前景
  • 3.4.3 合成柑橘嫁接嵌合体育种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图版和说明
  • 致谢
  •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投稿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柑橘果实扇形嵌合体的分离及两组嫁接嵌合体的遗传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