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坏死因子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性分析

肿瘤坏死因子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性分析

论文摘要

背景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妇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增高。子宫内膜异位症确切的发病率难以统计,在剖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中发现内异病灶的患者达25%以上。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继发性痛经、盆腔痛、性交痛、月经不调和不孕。不论从临床经验还是实验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仍是一个迷,并且其发病机制仍是有争议的。目前认为内异症可能是由多位点基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导致的一种多基因疾病,其发病可能具有多种致病因素。可能的机制包括遗传,内分泌,免疫等。基因多态性与内异症遗传易感性的关系研究成为日益活跃的领域,近年来国外的研究显示,一些细胞因子或其拮抗剂的基因多态性与EMs的发病和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尤其是肿瘤坏死因子(TNF),由于其具有广泛的生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物学活性及基因位置的特殊性,TN[F的基因多态性与EMs的发病,病程及预后之间的关系已引起普遍关注。 肿瘤坏死因子(TN下)是由内毒素激活巨噬细胞产生的无种属特异性细胞因子。在内异症患者腹腔液中TNF一a水平升高己被许多研究所证实,并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Witz等发现TN下一Q可提高子宫内膜基质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的粘附力,从而改变基质细胞的整体表达,在异位病灶的早期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TN肚。还可协助转移生长因子(TGF)促进子宫内膜细胞增殖;同时,T哪一。又具有促血管生长作用。TNF一p是由激活的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参与机体免疫功能、细胞凋亡及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等功能调节,有文献报道,血浆中TNF一p的水平与一些免疫性及感染性疾病的结局相关。TN甲一。和TN下一p基因均定位于第6号染色体,均由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组成。T哪一。位于第6号染色体短臂MHClll类区域,在TNF一。启动区一308位含有一个单碱基变异(鸟嘿吟核昔酸G被腺嘿吟核昔酸A替代,G一A)。野生型和突变型基因分别被命名为TNFI和TNFZ,TNFZ基因可使TN’F一。转录水平升高6一7倍。TNF一p位于HLA一I类和H类基因之间并与之紧密连锁,TNF一p与HLA一I类和H类基因一样具有多态性。淋巴毒素(LT“)即TNF一p与TN下一Q紧密连锁,其多态性表现为第1内含子区存在一个Ncol的酶切点,分别命名为T哪一pl和T哪一pZ。TNF的基因多态性与疾病之间的关系受到普遍的重视。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国外已有一些报道,但结果不尽相同,甚至截然相反。 有关中国人群中TNF多态性与内异症发病的相关性,国内尚未有报道。本研究中,我们采用PCR一RFLP的方法,通过分析和比较中国南方妇女(经腹腔镜或开腹手术证实的内异患者及非内异对照)中TNF基因的频率分布,以了解TNF多态性是否是中国汉族人群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危险因素之一。材料与方法 选取2001年1月一2003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经腹腔镜或开腹手术证实的住院内异症患者76例,平均年龄38岁(23一45岁)按美国生育协会修正标准分期并分为两组I组为I期及H期患者,共21例,n组为m期及W期患者,共55例。术前半年内未用激素类药物。对照组共87例,为同期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因小型子宫肌瘤及输卵管吻合术而经腹腔镜或开腹手术证实的非子宫内膜异位症妇女,平均年龄36岁(22岁一45岁),术前半年未用激素类药物,病例组及对照组均为无血缘关系的浙江籍汉族妇女,无遗传病家族史,且排除炎症及糖尿病等免疫性疾病。 每例样本均于麻醉前抽取外周静脉抗凝血Zml,分离淋巴细胞后按试剂盒(QxAamp⑧训A Mini Kit,Catalog No.sllo4,德国QIAGEN公司)说明书操作抽提基因组DNA。用PCR技术,扩增TNF一。启动区域包括一308位点GA点突变位点在内的 DNA片段,以及TNF一p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包括G一A点突变内的DNA片段。 PCR扩增产物加入限制性内切酶Ncol进行酶切,所得酶切产物经2%(T哪p)或3%(TN[F。)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根据产物的大小判断每例样本的基因型。用直接计数法计算两组T哪。/TN下p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的分布,并对其分布进行Hardy一Weinberg平衡检验。EMs组和对照组间基因频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1、2、病例组与对照组中TNF。/T NFp的基因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表明所选群体中T哪基因已达遗传平衡。TNF的基因多态性分析对于TNFQ基因,应有3种带型:TNF。G/G纯合子只有87bp一条带;TN下。G/A杂合子有87和107bP两条型;T哪QA/A纯合子仅有lo7bp,本研究群体中未发现TNFoA/A纯合子。对T哪p基因,TNFp刀A纯合子只有36sbp一条带:TN下pG/A杂合子有368bp,23sbp与133bp三条带;T哪pG/G纯合子有235bp与133bp两条带。对正常对照组和病例组间以及内异组的不同临床分期间TNF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进行卡方检验,结果示P>0.05,提示TNF基因的多态性可能不是中国汉族人群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危险因素之一。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论文正文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白介素-6与肿瘤坏死因子-α在心房颤动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20(02)
    • [2].外周血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25在老年人不明原因发热中的诊断价值[J]. 医药论坛杂志 2020(04)
    • [3].肿瘤坏死因子-α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0(11)
    • [4].肿瘤坏死因子-α的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J].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19(01)
    • [5].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与妊娠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J].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19(22)
    • [6].吸烟者肺通气功能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变化[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A1)
    • [7].腔内灌注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治疗肺癌恶性心包积液的临床观察[J]. 海峡药学 2015(12)
    • [8].白介素类因子及肿瘤坏死因子-α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检测意义[J]. 中医临床研究 2016(18)
    • [9].评价分析肿瘤坏死因子-α和转铁蛋白检测在肺结核诊治中的临床价值[J].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6(09)
    • [10].探讨肺结核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介素-6的表达[J].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23)
    • [11].猪尾巴管腹腔灌洗在重症胰腺炎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对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基因的影响[J]. 健康之路 2016(08)
    • [12].肿瘤坏死因子-α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进展中的作用[J]. 胃肠病学 2019(10)
    • [13].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在心肌纤维化作用的研究进展[J].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20(04)
    • [14].肿瘤坏死因子在临床医学上的研究进展和意义[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7(21)
    • [15].雷公藤多苷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a含量的影响[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08)
    • [16].变应性鼻炎与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及肿瘤坏死因子-863C/A基因多态性的关系初步探讨[J]. 解剖学研究 2013(05)
    • [17].肿瘤坏死因子a促进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的凋亡[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2(37)
    • [18].肿瘤坏死因子-α及其受体与类风湿关节炎[J].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2011(03)
    • [19].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α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J]. 中国当代医药 2011(32)
    • [20].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8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及其合并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0(16)
    • [21].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置管灌注治疗恶性腹腔积液[J]. 西南国防医药 2009(10)
    • [2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脂联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超敏C-反应蛋白相关性分析[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9(10)
    • [23].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表达与母婴结局的关系[J]. 实用医学杂志 2020(13)
    • [24].原发性失眠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变化的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69)
    • [25].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与老年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医刊 2014(09)
    • [2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与OSAHS关系的研究进展[J].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4(18)
    • [27].化合物1487B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生成机制研究[J]. 中国药学杂志 2015(20)
    • [28].辛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脑钠肽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 2013(29)
    • [29].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蛋白家族对炎症和肿瘤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J]. 癌症进展 2020(19)
    • [30].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型与肿瘤坏死因子和白介素-6的关系[J]. 新疆中医药 2012(01)

    标签:;  ;  ;  

    肿瘤坏死因子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性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