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旭佛学易哲学研究

智旭佛学易哲学研究

论文摘要

晚明高僧智旭不仅摈弃门户之见,调和佛教各宗派,而且主张儒释道三教会通与合流,并一度潜心于会通儒释道三教的哲学建构。对于易学和佛学,智旭通过对《周易》经传文本的佛化解读,认为二者并无本质分别。然而时至今日学术界对其佛学易思想尚缺乏系统的研究,本文力图比较全面地解析三教会通儒佛合一背景下智旭佛学易的形成过程、体系架构及其诠释实践活动,从而对其学术贡献和理论品格作出适当的评价。在对智旭佛学易研究和解读过程中,以其产生的时代思想背景为契入点,通过对智旭本人生平及其为学历程的分析,深入智旭佛学易的内容本身,进而对其进行解构和梳理,探究其以禅解易的内蕴丰涵的佛学易哲学思想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智旭圆融易学和佛理,着重阐发了佛易所共依的形上之学:所泄妙机的“密说”,以易为理,最终会归为“易即真如佛性”,从而为佛易的贯通构筑了一结实的本体哲学;以乾元为佛性,以佛性会同儒家和易学的人性哲学,形成善恶同性的至善论;充分发挥《易传》解易的“中正”之学,以易之“中正”与佛家“中道”相与为一;以佛教“性修不二”的功夫论圆融乾坤阴阳刚柔和止观定慧修法,以佛教“六即”与易之“六爻”对释,以“不易而易、易而不易”和“随缘不变、不变随缘”相圆融,熔二者为一体,从而铸就为其佛学易的境界论。论文从以下七方面解读智旭佛学易。一、引言通过引言部分揭示了研究智旭佛学易的缘起,全面了解智旭佛学易的研究现状,弄清楚当前对智旭佛学易研究中的成就和存在的不足,树立研究智旭佛学易的问题意识,积极探求研究中所遇问题的解决方法,为全面提升研究智旭佛学易的水平储备足够的理论学养,进一步阐明研究智旭佛学易的旨归和价值;二、第一章智旭佛学易产生的思想背景以智旭佛学易产生的时代思想背景为切入口,首先揭示明代传统儒门道学的日渐衰微和阳明心学的崛起及其学术末流的嬗变,其次透过有明一代儒禅的互融互济揭示其日趋走向合流的思想特质,再次是对以三教合流为特质的晚明思潮的分析和解读,最后阐释了对智旭佛学易的产生无疑有着直接影响的禅化或心学化的明代易学;三、第二章智旭及其心路历程从智旭生平及其心学之路入手,深入剖析智旭佛学易产生的内在学理根源和致思路径。智旭自幼崇尚儒宗,以千古圣学道脉自任,对儒学之掌故非同寻常之熟谙,一度“顿见孔颜心学真血脉”;出家后专弘佛法,又精研内典,由此得以“性相二宗一起透彻”;而且泛揽深究佛儒典籍,并积极倡导三教合流,强调“本心不昧,儒老释皆可”,主张亦儒亦禅。在易佛关系的理解上,智旭认为《周易》心性之学和佛门心法是一脉相承的,从而构建了晚明颇具特色的佛学易理论体系,这无论是在易学发展史上,还是在佛学发展史上,毫无疑问都是一大创新;四、第三章所泄妙机的“密说”重点是阐述智旭佛学易的形上之学。智旭立足对朱陆关于《太极图说》中“无极而太极”的争竞的判释,对易之义给予形上超拔,首先释易为理,其次以易有太极之义,最后直言“易即真如之性”,径以易为心,力倡儒释道同根共源于“本源佛性”,以此作为其佛易互通圆融的学理依据,形成其佛易合一的佛学易之形上哲学;五、第四章乾元佛性说论及智旭佛学易关于“乾元”与“佛性”之圆融。智旭以易即真如之性,随后又围绕儒家人性论、易学心性论和佛教佛性论思想展开论述,以佛性与儒家人性论相契合,以易之乾元即佛性,由是形成以善化恶的修行观和善恶同性的至善论哲学;六、第五章佛化中正说智旭依据《易传》解易路数,充分发挥其中的“中正”解易体例,形成别具一格的佛化中正说,并以中正为媒介进一步贯通儒佛,释易之“中正”即佛门“中道”,进而成就其佛学易之方法论哲学;七、第六章从“尊德性而道问学”到“性修不二”的功夫哲学论述了智旭佛学易的功夫哲学。智旭首先对朱陆关于“尊德性”和“道问学”的异见作出判释,由此引发佛易为一的“性修不二”济世功夫哲学。对此,智旭分析了“性修不二”得以成就圣贤佛果的可能性,并分别以“六即”、“六度”与“六爻”、“六位”的互诠及融通、以乾坤阴阳与止观定慧的互相楷定与圆融展开论述。依此功夫哲学为依托,智旭又开出了真俗相即的境界之思。在解易过程中,智旭始终贯穿和围绕着一个不变的思维导向,就是力求证明“不变随缘、随缘不变”的真俗不二的思维模式,认为“不易而易、易而不易”即“不变随缘、随缘不变”,以二者互通互融、互具互造,圆融无碍,从而昭告其真不离俗、出世间法不离世间法、佛法和易学相即不离的圆融运思的境界诉求。会通佛易是一个历史性命题,智旭圆融佛易的思想不过是其中的一个特例。可以说,智旭佛学易的形成,既是对晚明三教合流思潮的继承与发展,也是作为明末遗民对传统学术思想的总结与反思,其中无疑还蕴有对个人安身立命之道的探索与定位。因此,我们试图将其放在历史的背景下,藉以凸显其真俗不二、世即出世、佛易相即的为学特质,由此彰显中国传统哲学中体用为一、道不离器的思维模式。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课题缘起
  • 二、智旭佛学易研究现状分析
  • 三、研究的问题意识与研究方法
  • 四、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一章 智旭佛学易产生的思想背景
  • 一、衰微的道学与禅化的王学末流
  • 二、宗派模糊的晚明佛教
  • 三、儒佛合一的晚明思潮
  • 四、以佛释易的晚明易学
  • 第二章 智旭及其心路历程
  • 一、智旭生平及著述
  • 二、"儒老释皆可"的心路历程
  • (一) "顿见孔颜心学真血脉"
  • (二) "性相二宗一齐透彻"
  • (三) "本心不昧,儒老释皆可"
  • (四) "以禅入儒,诱儒以知禅"
  • 第三章 所泄妙机的"密说"
  • 一、从"无极而太极"到"密说为易"
  • (一) 朱陆对"无极而太极"之争
  • (二)、智旭对"无极而太极"的判释及"密说"之提揭
  • 二、所泄妙机之"密说"的学理透析
  • (一) "密说为易"的理论渊源
  • (二) "密说为易"的逻辑进路
  • 第四章 乾元佛性说
  • 一、佛性说与儒家人性论之对释
  • (一) 佛性题解
  • (二) 儒家人性论及其与佛性的契合
  • 二、"乾元即佛性"的旨趣及圆融运思
  • 三、善恶同性的价值哲学
  • (一) 以善化恶的修行观
  • (二) 善恶同性的至善论
  • 第五章 佛化中正说
  • 一、中正释义
  • 二、佛化中正说解读
  • 三、"中正"即"中道"
  • 第六章 从"尊德性而道问学"到"性修不二"的功夫哲学
  • 一、朱陆对"尊德性"和"道问学"的异见及智旭的判释
  • (一) 朱陆对"尊德性"和"道问学"的异见
  • (二) 智旭对朱陆"尊德性"和"道问学"之争的判释
  • 二、"性修不二"的功夫哲学
  • (一) 成佛达圣之可能
  • (二) "性修不二"功夫哲学之勘定
  • (三) "性修不二"功夫哲学的修行路径
  • 三、真俗相即的境界诉求
  • (一) "不变、随缘"义疏
  • (二) "不易而易、易而不易"与"不变随缘、随缘不变"的对释与圆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附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智旭佛学易哲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