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照尾蚴论文-李丹丹,刘群,马丽贞,段明明,艾敏

辐照尾蚴论文-李丹丹,刘群,马丽贞,段明明,艾敏

导读:本文包含了辐照尾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日本血吸虫,HMGB1,辐照致弱we,树突状细胞

辐照尾蚴论文文献综述

李丹丹,刘群,马丽贞,段明明,艾敏[1](2015)在《辐照致弱日本血吸虫尾蚴/童虫中高迁移率族蛋白(SjHMGB1)功能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血吸虫HMGB1(SjHMGB1)作为一种损伤或应激相关分子模式蛋白,可以激活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辐照致弱尾蚴感染BALB/c小鼠后,肺期童虫周围出现明显炎症反应,并伴有一定量的嗜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浸润,且可产生明显的免疫保护效应。为了阐明SjHMGB1在辐照致弱日本血吸虫尾蚴/童虫疫苗(RAV)对宿主的免疫保护机制中所起的免疫生物学作用。本研究运用流式细胞术(FCM)和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技术,通过比较SjHMGB1在4d,7d,10d,14d不同期别的辐照与正常虫体细胞上的定位与定量变化情况,以推断SjHMGB1在RA虫体中可能的免疫生物学功能;并通过流式细胞术测SjHMGB1与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细胞(bmDC)共孵育后bmDC表面标志分子CD40,CD80,CD86,MHC-Ⅱ的表达量情况,来鉴定SjHMGB1是否具有活化宿主树突状细胞的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在4d时SjHMGB1蛋白表达在RA组和正常组间差异不明显,而在7d,10d时辐照组的蛋白表达量与对照组的则呈现显着差异;SjHMGB1能够有效地刺激树突细胞的表型成熟。初步提示虫源性SjHMGB1应急分子可能在辐照致弱日本血吸虫尾蚴/童虫诱导的高保护效应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寄生虫学分会第十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5-07-25)

钟凯,高翔,计融[2](2011)在《~(60)Coγ射线对猪肉中囊尾蚴的辐照杀灭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揭示猪肉中囊尾蚴灭活率与辐照剂量的相关关系及最小杀灭剂量,为制定相应辐照卫生规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不同剂量60Coγ射线处理感染囊尾蚴的猪肉,并用新鲜猪胆汁孵化剥离出的囊尾蚴,根据成活率计算校正灭活率。结果辐照剂量与校正灭活率具有线性相关,D10值约为3.8 kGy,4.5 kGy可完全杀灭囊尾蚴。结论 4.5 kGyγ射线对猪肉中囊尾蚴有很好的杀灭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卫生杂志》期刊2011年03期)

郭彩琴,张美娟,胡姝颖,单昊,张素华[3](2006)在《紫外线辐照致弱日本血吸虫尾蚴诱导C_(57)BL/6小鼠皮肤早期免疫应答动态变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紫外线辐照致弱日本血吸虫尾蚴经耳廓免疫C57BL/6小鼠后,小鼠皮肤组织早期免疫应答的动态变化。方法98只小鼠测定双侧耳廓厚度后,14只作为0d组不感染/免疫,其余平均分为2组。一组经双侧耳廓分别感染正常尾蚴150条/耳,另一组经双侧耳廓分别免疫紫外线辐照致弱尾蚴150条/耳。感染/免疫后第1、2、4、7、14、21天分别剖杀2组小鼠各7只,测定耳廓厚度。取感染处的耳廓组织,左侧进行培养,收集上清检测相应细胞因子。右侧纵切为二,一半进行HE染色观察炎症反应;另一半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皮肤组织中IL-12和CD11c分子的表达。结果正常尾蚴感染的小鼠皮肤炎症反应在第7天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第21天基本恢复;而辐照尾蚴免疫小鼠耳廓皮肤在第14天炎症反应才达高峰,第21天反应仍然十分强烈。尾蚴穿皮后第4天,组织中有较高水平的CD11c及IL-12分子表达。皮片培养细胞因子定量检测也显示:与Th1细胞应答相关的IL-12、IFN-γ及Th2型因子IL-10早期在正常、辐照尾蚴差异无显着性。结论和正常尾蚴相比,辐照致弱尾蚴诱导的皮肤免疫应答持续时间长、强度高,但两者诱导Th细胞向不同方向极化并不发生于免疫应答启动阶段。(本文来源于《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期刊2006年03期)

郭彩琴[4](2006)在《UV辐照致弱的日本血吸虫尾蚴诱导C57BL/6小鼠皮肤及引流淋巴结早期免疫应答的动态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血吸虫病至今仍是世界上一种严重的危害公众健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我国为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区。2003年全国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共有现症患者80余万,受威胁人口达1亿。 发展血吸虫病疫苗,实现化疗“短效”作用及疫苗接种后的“长效”免疫预防作用相结合来控制血吸虫病,是一个值得追寻的目标。 长期以来,在血吸虫病疫苗发展研究中,主导的策略思想是试图模拟宿主自然感染后产生的免疫保护机理设计疫苗。但这一由感染诱导的免疫应答特征对再感染即或有一定的抗力,也只是非消除性和低水平的,再感染不可避免。相比之下,辐照致弱尾蚴免疫动物模型的确始终能够产生高水平的保护力,这一模型的存在对我们研究其产生高水平保护力的机理,进而脱离原有循血吸虫自然感染免疫应答机理的视角,开拓新的疫苗发展策略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对终宿主而言,皮肤是血吸虫入侵的最早位点,也是具有独特免疫功能且与整体免疫系统密切相关的组织器官。在辐照致弱尾蚴经腹部皮肤免疫小鼠模型中,局部皮肤及引流淋巴结是最早接触童虫抗原的免疫组织器官。对曼氏血吸虫辐照致弱尾蚴皮肤期效应的研究结果显示:皮肤及其引流淋巴结对产生高保护性免疫力具有重要作用。观察辐照致弱尾蚴免疫早期皮肤及引流淋巴结的免疫应答特征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其产生保护性免疫力的机制所在。(本文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期刊2006-05-01)

郭彩琴,吴观陵,吴海玮[5](2006)在《血吸虫辐照致弱尾蚴诱导皮肤期免疫应答特征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血吸虫辐照致弱疫苗的探索已开展多年。大量实验结果表明,致弱尾蚴疫苗在多种动物模型均能诱导高保护力,而皮肤是血吸虫入侵哺乳动物宿主的第一道屏障,在早期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该文就血吸虫辐照致弱疫苗皮肤期的免疫应答特征作一综述。(本文来源于《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期刊2006年02期)

付琳琳,沈光金,王勇,何家昶,季虹[6](2005)在《日本血吸虫辐照尾蚴模拟表位的筛选和初步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从噬菌体表面显示随机肽库中筛选日本血吸虫辐照尾蚴抗原模拟表位。方法用Sepharose4B亲和层析法,从日本血吸虫辐照尾蚴免疫鼠血清中纯化抗体,经正常血吸虫尾蚴抗原吸收后,用于12肽噬菌体随机肽库的免疫筛选。经叁轮筛选,随机挑取20个噬菌体克隆,经DNA序列分析后,对各独立表位进行免疫学鉴定。结果DNA序列分析,获得4个有序列重复的噬菌体克隆;Dot-ELISA分析显示,4个克隆均能被辐照尾蚴免疫血清中IgM型抗体识别,反应强度有一定差别;P1和P2克隆还能被IgG型抗体识别。结论从噬菌体随机肽库中成功筛选到日本血吸虫辐照尾蚴抗原模拟表位。(本文来源于《热带病与寄生虫学》期刊2005年04期)

高翔[7](2005)在《粮食中常见霉菌及猪肉中囊尾蚴的辐照杀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课题利用~(60)Coγ射线在常温下对生理盐水及粮食(小麦、玉米)中不同浓度的黄曲霉、赭曲霉、串珠镰刀菌孢子以及猪肉中的囊尾蚴进行了辐照杀灭研究。结果表明:(1)~(60)COγ射线对上述三种霉菌孢子及囊尾蚴有明显的致死作用,并有良好的计量—反应关系;(2)浓度相近的霉菌孢子在生理盐水中的D_(10)值低于在粮食中的D_(10)值;(3)在相同介质中,低浓度霉菌孢子的D_(10)值高于高浓度霉菌孢子的D_(10)值;(4)叁种霉菌的抗辐射性大小依次为串珠镰刀菌、赭曲霉、黄曲霉;(5)在实验设计的孢子浓度下,黄曲霉孢子在生理盐水中的D_(10)值为0.39~0.47kGy,最小杀灭剂量为1.5~2.5kGy,在玉米中的D_(10)值为0.67~0.72kGy,最小杀灭剂量为2~3kGy。赭曲霉孢子在生理盐水中的D_(10)值为0.46~0.51kGy,最小杀灭剂量为1.5~3.0kGy,在小麦中的D_(10)值为0.60~0.66kGy,最小杀灭剂量为2.0~3.0kGy。串珠镰刀菌孢子在生理盐水中的D_(10)值为0.57~0.60kGy,最小杀灭剂量为3.0~4.0kGy,在小麦中的D_(10)值为0.66~0.81kGy,最小杀灭剂量为3.0~4.0kGy。猪肉中囊尾蚴的最小辐照杀灭剂量为4.5kGy。综合以上结果,杀灭自然条件下粮食中上述霉菌孢子的辐照剂量应为3.0~4.0kGy,杀灭猪肉中囊尾蚴的辐照剂量应为4.5kGy。(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期刊2005-05-01)

朱翔[8](2005)在《日本血吸虫辐照尾蚴免疫小鼠早期免疫应答特征及其相关分子机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我国为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区。根据2003年全国调查资料,我国共有现症患者80余万,受威胁人口达1亿。近年来,血吸虫病大有卷土重来之势,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确定为重点防治的感染性疾病之一。 目前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主要采取以大规模人群化疗为主,结合健康教育宣传及有限的易感区灭螺等综合性防治措施。这些措施虽然有效,但难以巩固,极易受到自然环境和防治投入力度变化的挑战。日本血吸虫病的防治除了中间宿主钉螺控制困难及动物保虫宿主多以外,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再感染率高。鉴于疫苗的出现和使用在世界范围内为人类预防和消灭许多传染性疾病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发展血吸虫病疫苗,达到化疗“短效”作用及疫苗接种后产生的“长效”免疫预防作用相结合来控制血吸虫病的目标,成为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全世界科学家们的共识。 有关血吸虫病疫苗发展及相关免疫学基础研究,多集中在曼氏血吸虫病,这是由于曼氏血吸虫生活史易在实验室内复制和维持,且曼氏血吸虫病流行范围更广(亚洲、非洲、南美洲)。日本血吸虫病的研究则起步较晚,多是在借鉴曼氏血吸虫病的研究经验基础上开展。由于日本血吸虫在童虫滞留皮肤时间、体内移行速度以及发育至成虫并产卵时间等环节上与曼氏血吸虫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我们要继续加强对日本血吸虫病的基础性研究工作,争取早日研制出针对日本血吸虫病的有效疫苗。 血吸虫病疫苗的发展方向有抗感染、抗生殖和抗病理疫苗之分,其中以有效降低虫荷的抗感染疫苗更受重视。长期以来,在血吸虫病疫苗发展研究中,主导的策略思想是试图模拟宿主自然感染后产生的免疫保护机理设计疫苗。在上个世纪60~80年代期间,主要是依据“伴随免疫”现象,试图发现体内存有的成虫是如何诱导针对再次感染入侵童虫的免疫力的,以构建可复制这一诱导机制的疫苗。90年代初,(本文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期刊2005-04-01)

DavidA,Dean,K,Darwin,Murrell,许绶泰[9](1985)在《应用紫外光辐照尾蚴在小鼠体内对曼氏血吸虫的抵抗力》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较早研究中指出,辐照虫体存活到成虫期在引起抵抗方面有作用的可能性并未被排除。并指出在体内成熟或用高剂量丙种射线处理后阻止其成熟的血吸虫能引起基本上不同类型的抵抗力。Tromba氏认为致弱蠕虫幼虫所需的紫外光辐照剂量和波长的变化大有关系。我们决定将幼虫暴露于比我们较早工作中所用的限度更严的紫外光辐照光谱,这一研究证明:曼氏血吸虫尾蚴暴露给阻止成熟的紫外光辐照能引起的抵抗力的程度,可与X射线或丙种射线辐照的尾蚴引起的抵抗力相媲美。(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科技》期刊1985年11期)

李书颖,徐锡藩,S,C,Johnson[10](1985)在《用曼氏血吸虫慢性感染和高剂量X射线辐照尾蚴免疫的小鼠皮肤内对攻击尾蚴消耗的组织病理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血吸虫病免疫机理,并为此病研制出一种有效的虫苗,首先应该获得在免疫宿主体内攻击尾蚴消耗的知识,Smithers(1982)在其血吸虫病免疫接种的综述中指出,直到如今,关于免疫动物体内攻击血吸虫感染的消耗的确实部位尚不知晓。虽然在免疫小鼠体内血吸虫消耗的两个阶段的证据已被Smithers和Gammage(1980)令人赞许地研究出来了,但他们认识到,用他们的技术只能回收到活的虫体,对虫体死亡部位确无直接证据。为此,(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科技》期刊1985年10期)

辐照尾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揭示猪肉中囊尾蚴灭活率与辐照剂量的相关关系及最小杀灭剂量,为制定相应辐照卫生规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不同剂量60Coγ射线处理感染囊尾蚴的猪肉,并用新鲜猪胆汁孵化剥离出的囊尾蚴,根据成活率计算校正灭活率。结果辐照剂量与校正灭活率具有线性相关,D10值约为3.8 kGy,4.5 kGy可完全杀灭囊尾蚴。结论 4.5 kGyγ射线对猪肉中囊尾蚴有很好的杀灭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辐照尾蚴论文参考文献

[1].李丹丹,刘群,马丽贞,段明明,艾敏.辐照致弱日本血吸虫尾蚴/童虫中高迁移率族蛋白(SjHMGB1)功能的初步研究[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寄生虫学分会第十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5

[2].钟凯,高翔,计融.~(60)Coγ射线对猪肉中囊尾蚴的辐照杀灭效应[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1

[3].郭彩琴,张美娟,胡姝颖,单昊,张素华.紫外线辐照致弱日本血吸虫尾蚴诱导C_(57)BL/6小鼠皮肤早期免疫应答动态变化的研究[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6

[4].郭彩琴.UV辐照致弱的日本血吸虫尾蚴诱导C57BL/6小鼠皮肤及引流淋巴结早期免疫应答的动态变化[D].南京医科大学.2006

[5].郭彩琴,吴观陵,吴海玮.血吸虫辐照致弱尾蚴诱导皮肤期免疫应答特征的研究进展[J].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2006

[6].付琳琳,沈光金,王勇,何家昶,季虹.日本血吸虫辐照尾蚴模拟表位的筛选和初步鉴定[J].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05

[7].高翔.粮食中常见霉菌及猪肉中囊尾蚴的辐照杀灭研究[D].四川大学.2005

[8].朱翔.日本血吸虫辐照尾蚴免疫小鼠早期免疫应答特征及其相关分子机制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5

[9].DavidA,Dean,K,Darwin,Murrell,许绶泰.应用紫外光辐照尾蚴在小鼠体内对曼氏血吸虫的抵抗力[J].中国兽医科技.1985

[10].李书颖,徐锡藩,S,C,Johnson.用曼氏血吸虫慢性感染和高剂量X射线辐照尾蚴免疫的小鼠皮肤内对攻击尾蚴消耗的组织病理学研究[J].中国兽医科技.1985

标签:;  ;  ;  ;  

辐照尾蚴论文-李丹丹,刘群,马丽贞,段明明,艾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