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游的行魂 ——史铁生论

逆游的行魂 ——史铁生论

论文摘要

当代作家史铁生专论重点研究史铁生对于残疾、命运、困境、爱愿、宗教等人生母题的文本阐释与精神超越,研究史铁生的文化心理结构及话语创作资源,凝炼史铁生的创作风格并审视其哲思文本的复调审美特质,进而提炼史铁生独有的文学人格。从社会文化、作家主体、文学文本以及文学接受四方面整体性研究审视史铁生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独特精神价值。鉴于史铁生特殊的情感体验——残疾体验与其沉潜式写作方式因果相继,故借鉴中国传统哲学的“情本体”理论解读史铁生及其文本,借鉴巴赫金的“复调”审美理论阐释史铁生哲思文本的特质。以文学体验批评的研究方法,对史铁生及其文本进行立体化整体观照,以期客观评价史铁生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贡献,拓展中国当代文学史建构思路,进而有序整合中国当代文学的人文精神资源。本文由绪论、本论五章和余论构成。绪论主要论述史铁生研究的现状及尚需拓展深化之处,发掘并整合史铁生的研究价值,借鉴中国传统哲学的“情本体”的理论和巴赫金的“复调”审美理论,采取体验批评研究方法,从社会文化、作家主体、文学文本以及文学接受这一整体性研究路径审视解读当代作家史铁生。第一章题为偶然与必然的昭示——命运符码。作家作为生命体验的个体,其形而下的体验中往往叠印着人类全体形而上超验的升华,而且这一不断深化的体验过程为文学的终极人文关怀提供了现实的价值尺度。结合文本解析史铁生对于残疾群体的文学书写,从残疾图景的现实描摹到残疾境遇的精神穿越,梳理其从“残疾的人”到“人的残疾”的人文关怀路径,其中重点阐释史铁生对于“残疾情结”的态度:既要放弃自卑,也要超越怨恨;解析史铁生的宿命意识,揭示命运偶然性与必然性的交织,从《山顶上的传说》的自传色彩到《宿命》的命运意识到《爱情的命运》的命运认知,从《命若琴弦》的命运寓言到《务虚笔记》的命运之门,勾画史铁生从命运认同到命运超越的心理轨迹,其间揭示苦难之于命运的不可或缺的意义,苦难以其极端的样态丰富了人类的精神体验,以其残酷的手法激发人类潜能,成为涵养心灵的必经之途。第二章题为肉体与精神的樊笼——生存困境。研究史铁生对于人类孤独、痛苦、恐惧三种普遍困境的认知与文本再现,结合《关于一部以电影作舞台背景的戏剧之设想》烛照人类孤独困境,既观照残疾个体的孤独心理或群体的孤独处境,又着眼健康个体的孤独感受与人类的孤独命运,结合《毒药》、《礼拜日》等文本解密痛苦困境的缘由:人实现欲望的能力永远赶不上他欲望的能力,这一永恒距离带来痛苦,结合诗歌《最后的练习》反思恐惧困境的突围在于以审美的态度坦然面对死亡,惟以生与死的哲思方能消解人生恐惧。反思三种抽象的困境后,解读史铁生关于人生诸多具体“位置”的困境,凸显“我”的位置、“我们”的位置、“叛徒”的位置、“小兵”的位置所产生的现实魔力。史铁生以文字探求破解人生困境的密码,直面这既是炼狱也是乐土的世界,其思至深至纯,其行既端且正。第三章题为爱愿之旅的行魂——文学救赎。研究史铁生对母爱、爱情等人间爱愿的文学书写,史铁生于汪洋中寻找灵魂的救赎之船——爱之方舟。以《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连缀起史铁生心中的母爱音符,借《务虚笔记》、《病隙碎笔》破解残疾生命中的爱情密码,启示人类珍惜爱情赋予我们的心灵敞开的机会;结合《好运设计》解析史铁生以消解目的为旨归的突围人生绝境的过程美学,结合《我的丁一之旅》以古今对比方式阐释史铁生自由精神的时代价值,借助文本的梦境解析传递史铁生的梦想真愿。梦境为实现现实中的不可能提供了可能,梦想则牵系着美好与纯真,驱动人类永远前行。第四章题为创作风格与哲思文本的复调审美。史铁生整体创作风格前期温暖清新与怜悯悲伤相交融,后期文本创作风格则充满形而上的哲思妙悟。主要研究史铁生创作风格中纯净朴实而又不乏幽默调侃的语言特质,研究文本中“白色鸟”、“白色羽毛”、“鸽子”、“南方”、“老人和孩子”、“可怕的孩子”、“墙”、“门”、“窗口”、“铜钟”、“葵林”等文学意象,研究史铁生于“写作之夜”对现实与戏剧的比照,戏剧的魅力在于以艺术的真反抗生活中的假,黑夜则是摆脱假面走向真实的绝佳场所;研究史铁生文学观念并辨析文学与写作关系,文学具有高深的使命,值得仰望,写作则平易易学,相对自由,阐释其独特的文体意识,他模糊了小说与散文的界限,更认同心流真源;哲思文本的复调审美体现在作者与主人公对话形式的哲学展现、符号化人物形象的思想承载透视和精神世界的人性反思与救赎。第五章题为文化心理和创作资源。史铁生相对复杂的文化心理使其成为当代文坛上难以归类的作家,史铁生不囿于成规,辩证汲取基督教和佛教营养,传统民歌的魅力从诸多文本中真实显现,成为地域文化的标签,成为传统文化的符码,结合史铁生文本的诗词化用与诗词创作凸显中国传统诗词文化的影响,科技文化的熏染使其重视物理学中的“并协原理”、“测不准原理”、“嵌入观点”以及现代宇宙学的“人择原理”在文本中的比照参悟。从中西宗教文化影响、传统民俗文化汲取、传统诗词文化浸润以及科技文化熏染来透视史铁生的文化心理结构;从史铁生扶轮问路数十年的人生阅历、形而上终极追问的读书经历、流金岁月光影现的影视情结、情深缘真继世长的人际交往来梳理史铁生的创作资源。史铁生与残疾疾病相伴,以真实的生命体验汲取幸福,升华精神,他前期多读中国传统文化书籍,后期重视宗教哲学书籍并转向形而上的哲学思索,他影视情结浓厚,文本中常运用影视的剪辑拼贴手法,他并非独处一隅,丰沛的友情人脉成为其生命中的一道靓丽风景。余论涉及史铁生与当代文学史书写。史铁生远离文学中心,在边缘处守望文学精神,借重新解读《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插队的故事》以理清史铁生与知青文学的关系,根据史铁生作品版本及特殊读者受众评价梳理史铁生文本的传播与接受状况,揭示史铁生现象研究的价值在于改善社会残疾弱势群体境遇、转变国民重目的轻过程的功利理念、有效融合现实世界和信仰世界以及丰厚中国当代人文精神的内涵。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史铁生研究现状
  • 二、史铁生研究价值
  • 三、史铁生整体性研究
  • 第一章 偶然与必然——命运符码
  • 第一节 残缺世界的图景
  • 一、残疾图景的描摹
  • 二、残疾境遇的穿越
  • 第二节 人生宿命的追问
  • 第三节 苦难意义的追寻
  • 第二章 肉体与精神——生存困境
  • 第一节 交流中的孤独情绪
  • 第二节 欲望里的痛苦体验
  • 第三节 恐惧中的死亡认知
  • 第四节 “位置”的困境
  • 第三章 爱愿之旅——文学救赎
  • 第一节 母爱与地坛
  • 第二节 爱情与神话
  • 第三节 过程与终极
  • 第四节 自由与梦想
  • 一、自由精神的古今比照
  • 二、梦境解析与梦想真愿
  • 第四章 创作风格与哲思文本
  • 第一节 创作风格
  • 一、澄澈的语言之境
  • 二、哲思的意象之树
  • 三、人生戏剧的“写作之夜”
  • 第二节 哲思文本的复调探寻
  • 一、文学观念与文体意识
  • 二、哲思文本的复调审美
  • 第五章 文化心理与创作资源
  • 第一节 文化心理
  • 一、中西宗教文化的影响
  • 二、民俗文化的汲取
  • 三、传统诗词文化的浸润
  • 四、科技文化的熏染
  • 第二节 创作资源
  • 一、人生阅历:扶轮问路数十年
  • 二、读书经历:形而上的终极追问
  • 三、影视情结:流金岁月光影现
  • 四、社会交往:情深缘真继世长
  • 余论
  • 一、史铁生与知青文学
  • 二、史铁生文本传播与接受
  • 三、“史铁生现象”的内涵阐释
  • 注释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逆游的行魂 ——史铁生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