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性心脏复律除颤器论文-赖迪生

植入性心脏复律除颤器论文-赖迪生

导读:本文包含了植入性心脏复律除颤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心律失常,ICD

植入性心脏复律除颤器论文文献综述

赖迪生[1](2019)在《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一文中研究指出了解这些高科技设备如何拯救生命改变生活。除颤器是可以检测并纠正潜在性致死性心律失常的电子设备。心室纤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它使心脏的下腔(心室)颤动,而没有真正的挤压和抽动,以至于血液停止流向大脑和其他器官,可能在几分钟之内就导致死亡。短速的电刺激可以刺激心脏恢复正常节律。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是一种通过电击胸部将电刺激传导心脏的抢救设备。现今许多公共场所都配备此便携式设(本文来源于《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科普版)》期刊2019年11期)

汪曼君,金金花,杨英[2](2019)在《植入型心脏复律除颤器植入者焦虑抑郁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植入型心脏复律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作为心源性猝死一级预防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随着ICD功能的日渐成熟及应用,越来越多心源性猝死患者的生命得到挽救,但是ICD植入后心理问题也时有报道,其中焦虑及抑郁较为常见,尤其见于ICD不恰当放电或反复放电的患者[1]。这些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ICD植入者的生活质量,部分应对不良(本文来源于《护理与康复》期刊2019年01期)

唐慕兰,蒋卫卫,李渝红[3](2018)在《2例全皮下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植入术围手术期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总结2例全皮下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植入术围手术期护理要点。通过全面的围手术期护理,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及患者的预后,2例患者手术均非常成功,无并发症,术后恢复良好,顺利出院。(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94期)

陈灏璟[4](2018)在《肺血管阻力对左心衰竭植入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事件的预测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肺血管阻力(PVR)能否预测左心衰竭植入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患者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发生(主要终点)及因心力衰竭(心衰)再住院或全因死亡的复合终点事件(次要终点)。[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并因左心衰竭行ICD或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CRT-D)的患者共122例,包括一级预防及二级预防。所有患者植入装置前均接受心脏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记录肺动脉收缩压(PASP)、肺动脉平均压(mPAP)和PVR。每6个月随访一次,记录程控数据及终点事件。主要终点是因室速接受ICD恰当治疗[包括抗心动过速起搏(ATP)及电击(Shock)治疗],次要终点是因心衰再住院或全因死亡的临床复合终点事件。[结果]在4.2年的中位随访时间里,共记录到36例患者(29.5%)发生121次ICD恰当治疗,其中32例接受ATP治疗共72次,占26.3%,16例接受电击治疗共39次,占13.1%。单因素Cox分析发现一级或二级预防、PASP及PVR与ICD恰当治疗显着相关。多因素Cox分析表明,PVR(HR:1.63,95%CI:1.17-2.01,P<0.01)是左心衰竭患者植入ICD后出现室速并接受ICD恰当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以PVR=2.52WUs为最佳分界点时,Youden指数最大,预测患者发生室速并接受ICD恰当治疗的敏感度为61.1%,特异度为79.1%。Kaplan-Meier累积风险曲线提示PVR≥2.5WUs的患者比PVR<2.5WUs的患者术后更易发生室速并接受ICD恰当治疗(Log Rank检验,P=0.002)。发生次要终点事件的患者共31例,其中29例(23.7%)因心力衰竭再住院共31次,18例(14.7%)患者死亡。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PVR(HR:2.03,95%CI:1.21-3.12,P<0.01)是心力衰竭患者植入ICD后因心衰再住院或全因死亡临床复合终点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以PVR=2.54 WUs为最佳分界点时,Youden指数最大,预测次要终点事件的敏感度为69.7%,特异度为87.6%。Kaplan-Meier累积风险曲线提示PVR≥2.5WUs的患者比PVR<2.5WUs的患者术后更易发生因心衰再住院或全因死亡临床复合终点事件(Log Rank检验,P<0.05)。[结论]对于左心衰竭植入ICD的患者,PVR升高不仅是术后发生室性心动过速的独立预测因素,也是术后因心衰再住院或全因死亡的临床复合终点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本文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期刊2018-11-01)

陈灏璟,张娟,潘昌,胡作英,张航[5](2018)在《肺血管阻力对左心衰竭患者植入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后室性心律失常事件的预测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肺血管阻力(PVR)对左心衰竭患者植入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后室性心动过速(室速)以及因心力衰竭再住院或全因死亡的复合终点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2010-01至2016-12期间在南京市第一医院因左心衰竭植入ICD或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CRT-D)进行一级或二级预防的122例患者。所有患者植入装置前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肺动脉收缩压(PASP)、平均肺动脉圧(m PAP)和PVR。每6个月随访一次,记录程控数据及终点事件,主要终点为出现室速并接受ICD恰当治疗(包括抗心动过速治疗及电击治疗),次要终点为因心力衰竭再住院或全因死亡的复合终点。结果:平均随访4.2年,36例(29.5%)患者共记录到121次ICD恰当治疗,其中32例(26.3%)接受抗心动过速治疗72次,16例(13.1%)接受电击治疗39次。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PVR是左心衰竭患者植入ICD后出现室速并接受ICD恰当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HR=1.630,95%CI:1.170~2.010,P<0.01)。31例患者发生次要终点事件,其中29例(23.7%)因心力衰竭再住院共31次,18例(14.7%)死亡。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PVR是心力衰竭患者植入ICD后因心力衰竭再住院或死亡复合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HR=2.030,95%CI:1.210~3.120,P<0.01)。结论:PVR是左心衰竭患者植入ICD后出现室速并接受ICD恰当治疗以及因心力衰竭再住院或全因死亡复合终点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国循环杂志》期刊2018年07期)

谌莹莹,郑翔,刘伯毅,方志成,陈森[6](2018)在《认知行为疗法对植入型心脏复律除颤器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系统评价认知行为疗法(CBT)对植入型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患者焦虑、抑郁及身心健康的影响,评价其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Pub Med、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关于CBT对ICD患者干预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试验组进行认知行为疗法,对照组进行常规心脏护理治疗),同时筛检纳入的参考文献。对文献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对符合质量标准的RCT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篇文献504例患者,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焦虑评分的WMD为-0.60(95%CI-1.12~-0.08,P=0.02),抑郁评分的WMD为-0.18(95%CI-0.39~0.02,P=0.08),心理健康评分的WMD为-0.22(95%CI-0.68,0.25,P=0.36),身体健康评分的WMD为-0.10(95%CI-0.80~0.60,P=0.78)。结论 CBT可以改善ICD患者焦虑症状,但是与常规心脏护理相比,患者的抑郁症状及身心健康状况未见明显改善。(本文来源于《疑难病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方存明,刘冰[7](2017)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并植入心脏复律除颤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手段之一,疗效肯定;随着临床研究进展,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并植入心脏复律除颤器(CRT-D)适应证范围不断扩大,相关指南不断细化。本文结合近年临床试验结果及相应指南更新要点等对CRT/CRT-D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期刊2017年12期)

胡敏[8](2017)在《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整体护理效果新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临床上治疗心脏疾病的植入性医疗器械不断丰富。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的应用有效改善了一部分心脏疾病患者的预后。但由于现阶段我国尚未有自己的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植入治疗指南,因此患者在术后仍存在发生多种并发症的风险。本文对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植入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接受该手术治疗患者的术后整体护理进展,旨在为临床制定能够降低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植入术并发症发生率的对策提供参考借鉴价值。(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7年09期)

陆露,夏颖[9](2017)在《临床护理路径在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植入术后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目前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亡原因。而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是SCD最常见的诱因。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ICD)是目前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防止SCD的有效方法。ICD具有同步电复律、非同步除颤、抗心动过速起搏及支持心动过缓起搏等多种功能,可及时监控患者心率及心律变化,识别危及生命的恶性心律失常,采用复律、除颤、起搏等方法纠正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本文来源于《上海护理》期刊2017年04期)

程新春,张燕一,周贤惠,李耀东,张疆华[10](2016)在《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植入后的电风暴》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ICD/CRT-D)术后患者发生电风暴(ES)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45例ICD/CRT-D植入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发生ES及未发生ES的基础临床特征。结果:CRT-D组33例(27.5%)出现ES,其中16例(48.5%)以室速、10例(30.3%)以室颤为首发心律失常事件。ICD组21例(16.8%)出现ES,其中10例(47.6%)以室速为首发恶性心律失常事件,同CRT-D不同,该组室速、室颤多在术后12个月后出现。左室射血分数(LVEF)减低的患者发生ES的几率更高,为发生ES的独立危险因素(OR 3.26,P<0.001)。结论:ES在ICD/CRT-D术后患者中并不罕见,LVEF减低的患者更易发生ES。(本文来源于《内科急危重症杂志》期刊2016年06期)

植入性心脏复律除颤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植入型心脏复律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作为心源性猝死一级预防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随着ICD功能的日渐成熟及应用,越来越多心源性猝死患者的生命得到挽救,但是ICD植入后心理问题也时有报道,其中焦虑及抑郁较为常见,尤其见于ICD不恰当放电或反复放电的患者[1]。这些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ICD植入者的生活质量,部分应对不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植入性心脏复律除颤器论文参考文献

[1].赖迪生.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科普版).2019

[2].汪曼君,金金花,杨英.植入型心脏复律除颤器植入者焦虑抑郁的研究进展[J].护理与康复.2019

[3].唐慕兰,蒋卫卫,李渝红.2例全皮下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植入术围手术期护理[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

[4].陈灏璟.肺血管阻力对左心衰竭植入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事件的预测价值[D].南京医科大学.2018

[5].陈灏璟,张娟,潘昌,胡作英,张航.肺血管阻力对左心衰竭患者植入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后室性心律失常事件的预测价值[J].中国循环杂志.2018

[6].谌莹莹,郑翔,刘伯毅,方志成,陈森.认知行为疗法对植入型心脏复律除颤器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Meta分析[J].疑难病杂志.2018

[7].方存明,刘冰.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并植入心脏复律除颤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7

[8].胡敏.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整体护理效果新进展[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

[9].陆露,夏颖.临床护理路径在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植入术后的应用[J].上海护理.2017

[10].程新春,张燕一,周贤惠,李耀东,张疆华.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植入后的电风暴[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6

标签:;  ;  ;  

植入性心脏复律除颤器论文-赖迪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