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断面软弱破碎围岩隧道施工过程优化及其应用研究

超大断面软弱破碎围岩隧道施工过程优化及其应用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的建设,出现了大批的超大断面隧道,这些隧道的开挖断面面积往往在150m2以上,对于软弱破碎围岩,超大断面隧道的施工难度很大。若采用传统的CD法、CRD法、双侧壁导坑法或三台阶七步法等方法开挖,虽也能安全通过,但此类多分部的开挖方法必然导致施工进度缓慢,经济效益差。因此,有必要研究超大断面软弱破碎围岩的施工过程力学效应规律,优化一种快速、安全、经济的施工工法,为今后该类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本文采用岩样室内试验、数值仿真和大型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等手段,以兰渝铁路两水隧道为依托工程,针对V级围岩,围绕超大断面软弱破碎围岩隧道施工过程优化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通过开展现场炭质千枚岩的室内力学试验,得出炭质千枚岩的基本力学参数、蠕变模型和蠕变参数;根据力学试验结果和现场反馈数据,开展了超大断面软弱破碎围岩隧道的数值仿真,研究该类隧道施工过程力学效应的普遍规律,得到了不同地层条件、开挖循环进尺、开挖方法下隧道围岩的力学行为;研制了炭质千枚岩相似材料、模型试验装置系统和多元信息采集系统,开展了大型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分别研究了台阶法有支护、全断面有支护和全断面无支护条件下隧道开挖过程的力学行为,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开挖方法和支护条件下,该类隧道围岩的力学转换机理;综合分析数值仿真和模型试验的结论,提出两水隧道试验段的施工方案,即两台阶加落底的开挖方法;通过现场监测信息的反馈,对比模型试验结论,验证了该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利用前面得到的蠕变模型和蠕变参数,对试验段隧道运营期围岩和支护结构的长期稳定性进行了数值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类隧道采用两台阶加落底的开挖方法和相应的支护方法进行施工是合理可行的。采用该开挖工法,有效的提高了两水隧道的施工效率,且运营期间隧道的长期稳定性也可以得到保证,满足长期运行安全要求。研究成果对类似工程有重要指导意义。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设计与施工现状
  • 1.2.2 理论分析
  • 1.2.3 数值仿真
  • 1.2.4 模型试验
  • 1.3 研究内容
  • 1.4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炭质千枚岩力学特性的室内试验
  • 2.1 引言
  • 2.2 依托工程概况
  • 2.3 基本力学参数测试
  • 2.3.1 测试依据
  • 2.3.2 试块的制作
  • 2.3.3 力学试验过程
  • 2.3.4 试验结果
  • 2.4 三轴蠕变试验
  • 2.4.1 三轴流变仪介绍
  • 2.4.2 蠕变试验方案及试验过程
  • 2.4.3 蠕变试验结果分析
  • 第三章 超大断面软弱破碎围岩隧道施工力学效应的数值仿真
  • 3.1 引言
  • 3D简介'>3.2 FLAC3D简介
  • 3.3 计算模型
  • 3.4 全断面施工过程的力学效应规律
  • 3.4.1 计算工况
  • 3.4.2 最优开挖循环进尺分析
  • 3.4.3 掌子面先行位移变化规律
  • 3.4.4 不同侧压力系数下围岩变形规律
  • 3.5 台阶法施工过程的力学效应规律
  • 3.5.1 计算工况
  • 3.5.2 台阶开挖高度的优化分析
  • 3.5.3 台阶长度的优化分析
  • 3.5.4 台阶法施工力学效应分析
  • 第四章 软弱破碎围岩隧道施工过程优化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
  • 4.1 引言
  • 4.2 相似材料的研制
  • 4.2.1 炭质千枚岩相似材料的选取
  • 4.2.2 炭质千枚岩相似材料试块的制作
  • 4.2.3 炭质千枚岩相似材料的常规力学参数测试
  • 4.3 隧道模型的制作
  • 4.4 模型试验多元信息监测系统
  • 4.4.1 光纤监测系统
  • 4.4.2 电阻式应变监测系统
  • 4.4.3 多点位移计量测系统
  • 4.5 模型开挖与测试
  • 4.5.1 隧道开挖步骤
  • 4.5.2 隧道支护方案
  • 4.6 模型试验结果分析与数值计算对比
  • 4.6.1 模型试验结果分析
  • 4.6.2 对应模型试验的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 4.6.3 模型试验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
  • 4.7 本章主要结论
  • 第五章 工程应用
  • 5.1 引言
  • 5.2 两水隧道试验段施工方案与监控量测
  • 5.2.1 试验段施工方案
  • 5.2.2 监测方案
  • 5.2.3 监测结果
  • 5.2.4 现场监测与模型试验对比
  • 5.3 考虑流变的长期稳定性计算
  • 5.3.1 计算目的和意义
  • 5.3.2 计算模型和参数
  • 5.3.3 计算结果分析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硕士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软弱破碎围岩隧道施工技术探讨[J]. 工程技术研究 2020(11)
    • [2].松散破碎围岩巷道支护研究[J]. 能源与节能 2016(01)
    • [3].软弱破碎围岩预应力锚注支护技术工程效果分析[J]. 煤炭与化工 2020(04)
    • [4].浅埋软弱破碎围岩隧道进洞施工技术分析[J].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6(05)
    • [5].里蔡隧道破碎围岩施工安全控制措施研究[J]. 科技促进发展 2012(s1)
    • [6].隧道断层破碎围岩段的施工技术[J]. 江西建材 2015(13)
    • [7].松软破碎围岩地层掘进支护方式[J]. 能源与节能 2012(04)
    • [8].松散破碎围岩变形控制与支护优化分析[J]. 中州煤炭 2012(07)
    • [9].松散破碎围岩塌方防治技术措施[J]. 铁道建筑技术 2011(S1)
    • [10].基于松软破碎围岩条件下施工支护技术的研究[J]. 煤 2010(10)
    • [11].地质雷达技术在隧道富水破碎围岩注浆效果检测中的应用[J].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20(02)
    • [12].软弱破碎围岩隧道钢拱架与围岩受力特征分析[J]. 施工技术 2020(07)
    • [13].矿建工程中破碎围岩硐室围岩控制技术分析[J]. 石化技术 2020(04)
    • [14].公路隧道穿越软弱破碎围岩段力学特性研究[J]. 北方交通 2018(01)
    • [15].富水破碎围岩隧道监测技术研究[J]. 企业技术开发 2015(28)
    • [16].光面爆破在硬质破碎围岩中的应用[J]. 科技致富向导 2012(02)
    • [17].铁路松散破碎围岩隧道防塌控制技术[J]. 价值工程 2013(05)
    • [18].“钻楔”技术在破碎围岩施工中的应用[J]. 能源与环境 2013(02)
    • [19].极破碎围岩条件下巷道支护稳定性技术研究[J]. 采矿技术 2020(01)
    • [20].松软破碎围岩条件下沿空留巷控制对研究策[J]. 矿业研究与开发 2017(07)
    • [21].软弱破碎围岩条件下的隧道施工技术[J]. 甘肃科技纵横 2013(09)
    • [22].深埋隧道软弱破碎围岩支护技术研究[J]. 山西建筑 2012(01)
    • [23].煤矿井下破碎围岩注浆加固技术研究[J].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18(06)
    • [24].破碎围岩巷道支护研究[J]. 山西煤炭 2015(01)
    • [25].高应力松散破碎围岩巷道支护技术研究[J]. 能源与节能 2014(06)
    • [26].坚硬顶板厚煤层回采巷道破碎围岩修复技术[J]. 煤炭技术 2014(08)
    • [27].软弱破碎围岩隧道施工技术[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0(09)
    • [28].破碎围岩环境下巷道应力与变形监测[J].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2010(01)
    • [29].对破碎围岩施工技术的几点认识[J]. 重庆建筑 2009(12)
    • [30].深部破碎围岩巷道掘进支护优化[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20(06)

    标签:;  ;  ;  ;  ;  

    超大断面软弱破碎围岩隧道施工过程优化及其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