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化“失根”的焦虑与边缘处“植根”的洞观 ——於梨华、严歌苓小说比较论

边缘化“失根”的焦虑与边缘处“植根”的洞观 ——於梨华、严歌苓小说比较论

论文摘要

在20世纪中期以来的美国华文文学中,最有代表性的是50、60年代台湾的留学生作家群和80、90年代大陆的新移民作家群的创作,其中女性作家的成就更为突出。本文即选取这两大群体中的两位标志性作家——於梨华、严歌苓进行比较研究,并从四个层面展开论述。第一章主要从“边缘化境遇的隔膜与认同焦虑”、“母语写作与心灵故乡的构建”、“异域文化语境与女性的言说”三方面,论述她们的共性特征。指出她们深受民族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濡染,在汉语象形文字中传达着某种类同的主体意识和思想情感;而身居异域又形成她们与当地主流文化的观念冲突,以及边缘化的彷徨与文化“失根”的焦虑和漂泊感;女性作家的“性别”认同也让她们更为关注女性命运和女性生存状态,女性主体意识中流露出真切的女性体验。第二章主要以於梨华的留学生文学为例,分析作家在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注中所表现的文化冲突和文化认同的危机感。主人公们在无根放逐、寻根漂泊、落根无定中的苦苦挣扎,是那个时代某种共同情感的反映。其作品中自始至终贯穿着强烈的寻根意识。人物内心深处超越个人哀乐的痛苦,大都缘自文化冲突所引发的内心的剧烈交战。第三章主要论述严歌苓的新移民小说对常见的二元对立的中西文化冲突模式的超越。作家致力于对人性的探讨,留学生题材只是表现人性的载体,对“边缘人的人生”的描写是为了探究异质文化碰撞中的人性冲突。作家一贯坚持的对非常态下的人性的沦落和扭曲的关注,具有超越文化和历史时空的普遍意义。第四章主要探讨了两代美华女作家在创作主题上的演进及其文化心态的变化。从於梨华、严歌苓的小说由展示表层的受挫经历到深入的历史文化思考和普遍的人性探索的发展过程,可以大致勾勒出美华文学在不断深入和突破的历史轨迹。其创作主题的突破,也是作家心态转变的体现,即由“落叶归根”的传统心态到“四海为家”的现代意识的转变。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绪论
  • 第一章 边缘化的"失根"焦虑与女性言说
  • 第一节 边缘化境遇的隔膜与认同焦虑
  • 第二节 母语写作与心灵故乡的构建
  • 第三节 异域文化语境与女性的言说
  • 第二章 "失根一代"的感伤与文化超越的觉醒
  • 第一节 异域漂泊的失落与故园温情的感伤向往
  • 第二节 "寻根"的觉醒与"归根"的升华
  • 第三节 文化差异的超越与人性的自我批判
  • 第三章 对立而互补的文化视角与人性洞观
  • 第一节 弱者的悲歌与善良人性的呼唤
  • 第二节 人性家园的守望与理性的宽容
  • 第三节 局外人的审视与边缘处的洞观
  • 第四章 美华文学的主题及其作家心态的流变
  • 第一节 美华文学主题的流变和演进
  • 第二节 两代美华作家心态的对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边缘化“失根”的焦虑与边缘处“植根”的洞观 ——於梨华、严歌苓小说比较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