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组合活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活塞钢顶,镀铬,工装
组合活塞论文文献综述
张新国[1](2019)在《组合活塞钢顶镀铬工装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改善组合活塞钢顶与活塞裙的微动磨损,需要对钢顶支承面镀铬处理。文章通过设计半圆形仿形镀铬工装,解决了钢顶形状复杂及待镀面积相对较小导致工装制作难度大、软性绝缘材料保护导致镀层粗糙易脱落问题,保证了镀层外观合格、厚度均匀,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本文来源于《机车车辆工艺》期刊2019年04期)
李玉艳[2](2019)在《迷宫压缩机组合活塞裙断裂失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已断裂的迷宫压缩机组合活塞裙的服役情况调查和宏观裂纹观察分析,发现活塞裙与活塞盖发生了相对周向和轴向运动,形成了多源裂纹;通过扫描电镜进行裂纹断口微观分析,同时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金相分析和机械性能分析,能够判断该活塞裙属于多源疲劳断裂,是交变的扭转力及轴向冲击力的共同作用导致,因运行条件突变或使用不当等原因造成活塞套内壁局部区域偏心磨损且产生磨削裂纹,为疲劳失效的萌生提供了必要条件。(本文来源于《压缩机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王一,李林剑,巫立民,李梅,崔毅[3](2018)在《基于微动特性的组合活塞顶和裙部结合面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柴油机活塞顶和裙部结合面上出现的微动磨损现象,建立了活塞的有限元模型,根据Archard磨损计算模型和微动疲劳参数(SWT),通过分析工作循环不同时刻接触面上的应力以及相对滑移分布,获得接触面上微动磨损参数(FD)和SWT,并且微动磨损参数的分布与试验现象吻合.为了提高微动疲劳寿命,以SWT为优化目标,对裙部结合面母线进行了优化设计,得到的优化型面使SWT显着下降,改善了接触面的微动疲劳性能.(本文来源于《内燃机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董超[4](2017)在《大功率柴油机组合活塞结构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组合结构的活塞相较于整体活塞,其明显优势在于可以根据活塞工作时不同零部件的受力特点,采用合适的材质,从而使活塞的设计在保证强度足够高的同时还能拥有相对较轻的重量。组合活塞中存在大量接触面,各个零件之间有着严格的配合关系,接触面之间必定存在接触作用力。在组合活塞的工作过程中,配合面之间容易出现接触应力分布不均、应力集中、接触面磨损等情况,会导致活塞寿命和可靠性下降。因此组合活塞除了考虑整体活塞设计问题外,还必须优化重要接触面之间的接触。本文针对一款服役活塞在使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重点优化顶、裙之间的间隙和活塞裙与活塞销之间的接触,以减小过大的接触应力和接触面脱开比例。首先对一款实际使用的组合活塞建立了数值计算仿真模型,进行了运行工况下的热机耦合计算,并与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为了准确评价活塞热负荷,基于硬度塞测温法和使用Python语言开发的工具,标定活塞计算温度场。在活塞销与销孔接触方面,通过理论分析与公式推导,消除接触型线曲率不连续,并基于Python语言,在Abaqus软件上进行二次开发,使其能够进行自动优化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新设计将原活塞销孔接触面的最大接触应力由473MPa降低到210.14MPa,最高降幅55.5%,所得应力分布也较为平均。之后,基于活塞顶受机械及热载荷共同作用的变形理论,重新设计顶裙结合面接触型线,分析了不同曲线形式下的接触应力及接触面分离面积比,并在优化设计过程中开发型面自动修改工具,还对标定工况爆发压力下的型面表现进行了多方案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改进叁次曲线表现良好,如果采用平面型面,则减小原设计的间隙0.03mm时,各项评价参数都较好。(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7-02-16)
乔云杰,张新国,顾刚,周斌[5](2016)在《240组合活塞铝裙表面异常现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240组合活塞铝裙的表面异常现象,对本体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和硬度、低倍和金相组织、表面的能谱进行了分析,得出铝裙出现表面异常与产品本身质量无关而是由机油性能变异导致的。同时提出了避免类似情况发生的建议和措施。(本文来源于《机车车辆工艺》期刊2016年06期)
王龙华,杨英,孙宇,杨磊[6](2016)在《330型柴油机钢顶铁裙组合活塞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330型船用柴油机要求,设计了330型钢顶铁裙组合活塞,为了验证活塞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对活塞进行了有限元计算,确定了设计方案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铁道机车与动车》期刊2016年07期)
乔云杰,周逢春,吕磊,韩毅[7](2014)在《浅谈组合活塞螺栓的预紧》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机车及船用中速柴油机组合活塞的连接方式以及螺栓的预紧方法;对比分析了常用螺栓拧紧方法的精度;着重介绍了螺栓扭紧扭矩与预紧力之间的关系,列举了不同规格螺栓的扭矩系数;通过预紧对比试验,详细分析了螺栓预紧过程中显着因素对扭矩系数的影响;根据目前国内螺栓连接的现状,提出了避免螺栓连接失效的参考意见。(本文来源于《内燃机与动力装置》期刊2014年06期)
张五金,孙道贺,张宝力,沈伟[8](2014)在《柴油机钢头铁裙组合活塞有限元计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柴油机钢头铁裙组合活塞进行了热分析、结构分析及热-结构耦合分析,获得了活塞在实际工作条件下的温度分布、应力分布及变形情况。计算结果对活塞结构设计改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期刊2014年06期)
吴海韵,姜涛,常小龙,郭隐彪[9](2014)在《二次椭圆-偏心正圆组合活塞裙部加工算法优化及轨迹点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二次椭圆-偏心正圆活塞在车用活塞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加工精度普遍较低.详细介绍了二次椭圆-偏心正圆活塞的形状特征,并建立二次椭圆-偏心正圆活塞的数学模型.为了提高此类活塞的加工精度,运用变截面螺旋线轨迹算法,在此基础上,通过MATLAB生成二次椭圆-偏心正圆活塞的加工轨迹点坐标.(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2期)
曹子栋,杨名[10](2013)在《柴油机组合活塞柔性装配线》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工艺流程优化,降低半成品库存,实现精益单件流生产模式,从而提高产能,降本增效,进一步保证产品质量。(本文来源于《铁道机车与动车》期刊2013年09期)
组合活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对已断裂的迷宫压缩机组合活塞裙的服役情况调查和宏观裂纹观察分析,发现活塞裙与活塞盖发生了相对周向和轴向运动,形成了多源裂纹;通过扫描电镜进行裂纹断口微观分析,同时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金相分析和机械性能分析,能够判断该活塞裙属于多源疲劳断裂,是交变的扭转力及轴向冲击力的共同作用导致,因运行条件突变或使用不当等原因造成活塞套内壁局部区域偏心磨损且产生磨削裂纹,为疲劳失效的萌生提供了必要条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组合活塞论文参考文献
[1].张新国.组合活塞钢顶镀铬工装设计[J].机车车辆工艺.2019
[2].李玉艳.迷宫压缩机组合活塞裙断裂失效分析[J].压缩机技术.2019
[3].王一,李林剑,巫立民,李梅,崔毅.基于微动特性的组合活塞顶和裙部结合面优化设计[J].内燃机学报.2018
[4].董超.大功率柴油机组合活塞结构优化设计[D].上海交通大学.2017
[5].乔云杰,张新国,顾刚,周斌.240组合活塞铝裙表面异常现象分析[J].机车车辆工艺.2016
[6].王龙华,杨英,孙宇,杨磊.330型柴油机钢顶铁裙组合活塞设计[J].铁道机车与动车.2016
[7].乔云杰,周逢春,吕磊,韩毅.浅谈组合活塞螺栓的预紧[J].内燃机与动力装置.2014
[8].张五金,孙道贺,张宝力,沈伟.柴油机钢头铁裙组合活塞有限元计算分析[J].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2014
[9].吴海韵,姜涛,常小龙,郭隐彪.二次椭圆-偏心正圆组合活塞裙部加工算法优化及轨迹点计算[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10].曹子栋,杨名.柴油机组合活塞柔性装配线[J].铁道机车与动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