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板蓝根抗病毒有效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药物化学
作者: 王福男
导师: 王喆星,吴立军
关键词: 板蓝根,抗病毒,板蓝根异香豆素
文献来源: 沈阳药科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经过溶剂法和各种色谱方法从十字花科菘蓝属植物板蓝根(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抗病毒有效部位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通过谱学分析和理化常数测定并结合文献鉴定了其中12个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其中有1个新化合物和11个已知化合物。 新化合物为板蓝根异香豆素A(indigotiisocoumarin A,3-(3-pyrrole)-6-hydroxy-7-h-ydroxymethyl-isocoumarin,N-6)。其他分别是:靛玉红(indirubin,N-1),水杨酸(salic-ylic acid,N-2),(+)-异落叶松树脂醇((+)-isolaricitesinol,N-3),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adehyde,N-5),5-羟甲基糠酸(5-hydroxymethyl-furoic acid,N-7),尿嘧啶(uracil,N-8),正丁基-β-D-吡喃型果糖苷(n-butyl-β-D-fructopyronoside,N-9),腺嘌呤(adenine,N-10),丁香苷(syringin,N-11),腺苷(adenosine,N-12),板蓝根木脂素苷A(indigoticosidc A,N-13)。其中化合物N-11为属中首次分离得到。 药理实验结果表明,板蓝根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和正丁醇萃取部分在体外具有较强的抗病毒活性。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菘蓝属植物的化学成分
第二节 板蓝根的药理作用
第二章 结构鉴定
第一节 新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第二节 已知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第三章 实验部分
第一节 实验材料与仪器
第二节 抗病毒活性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第三节 化合物结构鉴定数据
第四章 活性测试
第一节 实验材料
第二节 实验方法
第三节 实验结果
第五章 结果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图
发布时间: 2006-11-27
参考文献
- [1].基于高内涵技术的肾纤维化体外模型建立及中药化合物筛选[D]. 孙雪娇.北京中医药大学2017
- [2].藏药巴朱中两种化合物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作用机制研究[D]. 令狐浪.西南大学2014
- [3].基于化合物库高通量筛选技术的东海海洋真菌100102A的研究[D]. 谢燕瑾.浙江工业大学2013
- [4].野灯芯草菲类化合物的研究[D]. 付茜.北京中医药大学2015
- [5].益智化学成分的研究[D]. 侯蕾.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
- [6].五倍子中化合物的分离与鉴定[D]. 谷竹义.辽宁师范大学2012
- [7].含茚酮骨架化合物的合成与抑菌活性研究[D]. 李世学.西北大学2009
- [8].二胺桥连的双萘基化合物的合成、核酸结合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D]. 宋昱.宁夏医科大学2016
- [9].油菜花粉中4种新化合物的分离和鉴定[D]. 郭娟丽.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
- [10].葎草中甙类化合物的研究[D]. 高岩.延边大学2015
相关论文
- [1].板蓝根化学成分和免疫活性筛选研究[D]. 刘雪梅.广西医科大学2006
- [2].射干根茎抗病毒活性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D]. 董怡.沈阳药科大学2005
- [3].大青叶和板蓝根质量控制方法研究[D]. 刘晓玲.沈阳药科大学2004
- [4].板蓝根多糖化学与溶液粘度及免疫调节活性的研究[D]. 许桂红.扬州大学2006
- [5].板蓝根的化学成分研究[D]. 张立平.沈阳药科大学2007
- [6].板蓝根抗流感病毒的生化机理研究[D]. 吴灵威.福州大学2005
- [7].南、北板蓝根的药学基础研究[D]. 吴煜秋.昆明医学院2005
- [8].板蓝根抗病毒作用研究[D]. 陈智伟.福州大学2006
- [9].板蓝根抗病毒有效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D]. 刘海利.沈阳药科大学2001
- [10].板蓝根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及含量测定[D]. 刘依.中国农业大学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