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黑色素瘤(Melanoma)是一种起源于黑色素细胞的恶性肿瘤,因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而对人类健康构成极大威胁。本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与机体的免疫系统关系密切。巨噬细胞是机体天然免疫的重要执行者之一,在抗肿瘤免疫中既是抗原提呈细胞,也是杀伤肿瘤的效应细胞。其杀伤机制除了与肿瘤细胞结合,通过释放溶酶体酶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外,还可以处理和提呈肿瘤抗原、分泌细胞因子等间接杀伤肿瘤细胞。肿瘤细胞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抑制机体免疫功能的发挥,其分泌的多种免疫抑制分子对淋巴细胞、巨噬细胞、LAK细胞及NK细胞等免疫效应细胞均有抑制作用。灵芝多糖(Ganoderma lucidum Polysaccharides, Gl-PS)是植物灵芝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灵芝多糖可以活化巨噬细胞,增加巨噬细胞一氧化氮(NO)、TNF-α的分泌。但灵芝多糖能否拮抗肿瘤细胞上清对巨噬细胞的抑制作用,尚无专题实验证实。因此,本实验研究B16F10黑色素瘤细胞培养上清液对同基因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以及灵芝多糖拮抗黑色素瘤细胞培养上清对同基因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抑制作用,探讨其机制,为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细胞来源:本实验采用的B16F10黑色素瘤细胞是一种来源于C57BL/6j小鼠的高转移性黑色素瘤细胞系;腹腔巨噬细胞为新鲜制备的C57BL/6j小鼠的腹腔巨噬细胞;L929细胞是来源于小鼠的成纤维细胞。2.制备B16F10黑色素瘤细胞培养上清:2×1005/mlB16F10黑色素瘤细胞,接种于50m1培养瓶,每瓶10ml细胞悬液,培养至细胞长满瓶底80%时换液,继续培养8h,收集培养上清,0.22μm滤纸滤菌,分装,-20℃冻存备用。3.实验分组及干预:分为B16F10黑色素瘤细胞培养上清组,B16F10黑色素瘤细胞培养上清加不同浓度灵芝多糖组(0.2μg/ml、0.8μg/ml、3.2μg/ml、12.8μg/ml), RPMI-1640培养基对照组。各组均含有相同浓度的细菌脂多糖LPS10μg/ml。4.采用噻唑蓝比色(MTT)方法,检测灵芝多糖拮抗B16F10黑色素瘤细胞培养上清对LPS诱导的腹腔巨噬细胞的抑制作用。5.采用中性红吞噬实验,检测灵芝多糖拮抗B16F10黑色素瘤细胞培养上清对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的抑制作用。6.采用Griess方法检测NO的含量,检测灵芝多糖拮抗B16F10黑色素瘤细胞培养上清对巨噬细胞释放NO的抑制作用。7.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观察灵芝多糖拮抗B16F10黑色素瘤细胞培养上清对腹腔巨噬细胞释放TNF-α的抑制作用。8.采用噻唑蓝比色(MTT)方法,通过L929细胞抑制实验,检测灵芝多糖拮抗B16F10黑色素瘤细胞培养上清对腹腔巨噬细胞释放TNF-α活性的抑制作用。9.采用蛋白印迹(Western-blot)技术,检测灵芝多糖拮抗B16F10黑色素瘤细胞培养上清对腹腔巨噬细胞细胞释放TNF-α的抑制作用。10.数据统计分析: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表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B16F10黑色素瘤细胞培养上清对LPS诱导的同基因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抑制作用:未加灵芝多糖的B16F10黑色素瘤细胞培养上清组腹腔巨噬细胞活性、吞噬中性红的能力、释放NO水平分别为0.411±0.035、0.596±0.10、4.830±1.384,与对照组的0.861±0.208、1.275±0.102、11.455±0.175相比,均明显降低,经方差分析,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Western-blot及L929细胞增殖抑制实验检测腹腔巨噬细胞TNF-α表达及活性分别为3.221±0.333和0.387±0.030,与对照组的0.84±0.213和0.746±0.049相比,TNF-α的表达均明显降低,经方差分析,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B16F10黑色素瘤细胞培养上清组TNF-α的表达明显降低于RPMI-1640培养基对照组。2.灵芝多糖拮抗B16F10黑色素瘤细胞培养上清对LPS诱导的腹腔巨噬细胞的抑制作用:MTT结果显示,在不同浓度灵芝多糖作用下,B16F10黑色素瘤细胞培养上清作用的LPS诱导24h后的同基因小鼠腹腔巨噬细胞OD值分别为0.439±0.041、0.492±0.037、0.679±0.051、0.818±0.123,结果明显高于未用灵芝多糖作用的B16F10黑色素瘤细胞培养上清组0.411±0.035,呈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但均未能达到RPMI-1640培养液对照组0.861±0.208。经方差分析,差异有显著性(F=21.339,p<0.05)。两两比较除B16F10黑色素瘤细胞培养上清组与0.2μg/ml组、0.8μg/ml组;0.2μg/ml组与0.8μg/ml组;3.2μg/ml组与12.8μg/ml组、RPMI-1640培养液对照组;12.8μg/ml组与RPMI-1640培养液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外,各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3.灵芝多糖拮抗B16F10黑色素瘤细胞培养上清对LPS诱导的腹腔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的抑制作用:在不同浓度灵芝多糖作用下,B16F10黑色素瘤细胞培养上清作用的LPS诱导24h后的同基因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的OD值分别为0.686±0.056、0.765±0.037、0.778±0.046、0.787±0.057,结果明显高于未用灵芝多糖作用的B16F10黑色素瘤细胞培养上清组0.596±0.100,呈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但均未能达到RPMI-1640培养液对照组1.275±0.102。经方差分析,差异有显著性(F=67.054,p<0.05)。两两比较除B16F10黑色素瘤细胞培养上清组与0.2μg/ml组;0.2μg/ml组与0.8μg/ml组、3.2μg/ml组、12.8μg/ml组;0.8μg/ml组与3.2μg/ml组、12.8μg/ml组;3.2μg/ml组与12.8μg/ml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外,各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4.灵芝多糖拮抗B16F10黑色素瘤细胞培养上清对LPS诱导的腹腔巨噬细胞释放NO的抑制作用:在不同浓度灵芝多糖作用下,B16F10黑色素瘤细胞培养上清作用的LPS诱导24h后的同基因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释放NO值分别为5.749±1.109、5.717±1.131、6.081±1.597、8.060±1.375,结果明显高于未用灵芝多糖作用的B16F10黑色素瘤细胞培养上清组4.830±1.384,但均未能达到RPMI-1640培养液对照组11.455±0.175。经方差分析,差异有显著性(F=12.032,p<0.05)。两两比较B16F10黑色素瘤细胞培养上清组和各不同浓度灵芝多糖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与RPMI-1640培养液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5.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灵芝多糖拮抗B16F10黑色素瘤细胞培养上清对LPS诱导的巨噬细胞释放TNF-a的抑制作用:在不同浓度灵芝多糖作用下,B16F10黑色素瘤细胞培养上清对LPS诱导24h后的同基因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抑制作用明显减低,巨噬细胞TNF-a表达增加,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阳性程度明显高于未经灵芝多糖作用的B16F10黑色素瘤细胞培养上清组,但均低于RPMI-1640培养液对照组。6.L929细胞增殖情况检测灵芝多糖拮抗B16F10黑色素瘤细胞培养上清对LPS诱导的巨噬细胞释放TNF-a的抑制作用:经含有不同浓度灵芝多糖的B16F10黑色素瘤细胞培养上清作用同基因小鼠腹腔巨噬细胞24h后的培养上清作用L929,48h后L929细胞OD值分别为0.600±0.032、0.599±0.084、0.550±0.076、0.496±0.045,结果明显低于未用灵芝多糖作用的B16F10黑色素瘤细胞培养上清组0.746±0.049,呈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但均未能达到RPMI-1640培养液培养的巨噬细胞上清培养组0.387±0.030,各组结果均明显低于RPMI-1640培养液对照组0.897±0.038。经方差分析,差异有显著性(F=57.145,p<0.05)。两两比较除0.2μg/ml组与0.8μg/ml组、3.2μg/ml组;0.8μg/ml组与3.2μg/ml组;3.2μg/ml组与12.8μg/ml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外,各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7. Western-blot方法检测灵芝多糖拮抗B16F10黑色素瘤细胞培养上清对LPS诱导的巨噬细胞释放TNF-α的抑制作用:在不同浓度灵芝多糖作用下,B16F10黑色素瘤细胞培养上清对LPS诱导24h后的同基因小鼠腹腔巨噬细胞TNF-α表达的抑制作用明显减低,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68±0.243、1.367±0.138、1.753±0.083、2.006±0.323,明显高于未用灵芝多糖作用的B16F10黑色素瘤细胞培养上清组0.84±0.21,且呈剂量依赖关系,但均低于RPMI-1640培养液对照组3.221±0.333。经方差分析,差异有显著性(F=38.296,p<0.05)。两两比较除B16F10黑色素瘤细胞培养上清与0.2μg/ml组;0.2μg/ml组与0.8μg/ml组;0.8μg/ml组与3.2μg/ml组;3.2μg/ml组与12.8μg/ml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外,各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1.B16F10黑色素瘤细胞培养上清对同基因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有免疫抑制作用。2.灵芝多糖可拮抗B16F10黑色素瘤细胞培养上清对同基因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维生素D可降低黑色素瘤细胞的攻击性[J]. 微循环学杂志 2019(04)
- [2].光动力治疗抑制黑色素瘤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作用和机制[J]. 免疫学杂志 2020(02)
- [3].内皮抑素基因抗黑色素瘤细胞高转移的动物研究[J]. 激光生物学报 2009(04)
- [4].小鼠囊胚与黑色素瘤细胞共培养模型优化[J].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2010(05)
- [5].黑色素瘤细胞单域抗体文库的构建及鉴定[J].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19(11)
- [6].miR-489抑制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J].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8(11)
- [7].转化生长因子-β和干扰素-γ对黑色素瘤细胞增殖 迁移和侵袭的影响作用研究[J]. 中国肿瘤临床 2010(03)
- [8].体视学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图像分析黑色素瘤细胞三维形态学参数的变化[J]. 光学学报 2012(09)
- [9].线粒体融合蛋白?2在黑色素瘤组织表达及对肿瘤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J].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20(01)
- [10].澳洲茄碱对黑色素瘤细胞的抑制作用[J]. 江西中医药 2014(12)
- [11].碳离子辐射人黑色素瘤细胞不同细胞周期的H2AX和p53磷酸化动力学变化(英文)[J]. IMP & HIRFL Annual Report 2010(00)
- [12].抗黑色素瘤药物异甘草素对酪氨酸酶抑制机理的研究[J].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5(03)
- [13].皮肤黑色素瘤细胞中TGF-βRⅠ型和Ⅱ型受体表达的研究[J]. 重庆医学 2015(11)
- [14].P38α/β在黑色素瘤细胞辐射应急响应中的作用[J]. 激光生物学报 2012(05)
- [15].马鞭草经皮透过液对B16黑色素瘤细胞的作用[J].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16(01)
- [16].紫杉醇对黑色素瘤细胞B16-F10细胞凋亡影响的机制研究[J]. 四川医学 2013(10)
- [17].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核迁移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其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J]. 生物技术通报 2011(08)
- [18].长链非编码BANCR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黑色素瘤细胞迁移和侵袭行为[J].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18(01)
- [19].RAC2对黑色素瘤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影响[J]. 激光生物学报 2018(01)
- [20].红景天苷对人皮肤黑色素瘤细胞A375侵袭的影响[J]. 青海医学院学报 2012(01)
- [21].三氧化二砷体外抑制A375黑色素瘤细胞的生长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力[J]. 国际眼科杂志 2010(01)
- [22].早孕因子单克隆抗体对黑色素瘤细胞A-375增殖、凋亡的影响[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9(05)
- [23].重组慢病毒LV-hTERT-tumstatin-dNK对黑色素瘤细胞A-375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研究[J].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18(05)
- [24].内质网应激蛋白ATF4调控STAT3信号通路促进黑色素瘤细胞生长及转移的研究[J]. 中国美容医学 2018(07)
- [25].RGS1在人黑色素瘤细胞中对PD-L1表达调控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18(08)
- [26].人黑色素瘤细胞裸鼠肺转移模型的建立[J].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2009(01)
- [27].低强度纳秒脉冲电场联合靶向金纳米棒对A375黑色素瘤细胞的杀伤效果研究[J]. 电工技术学报 2020(12)
- [28].p53转染黑色素瘤细胞修饰的树突状细胞疫苗体外抗肿瘤作用的研究[J].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2014(12)
- [29].X射线辐射两种人黑色素瘤细胞诱发的起始和剩余γH2AX表达差异(英文)[J]. IMP & HIRFL Annual Report 2009(00)
- [30].低氘水对皮肤成纤维细胞及黑色素瘤细胞的影响[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2(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