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传统苏州园林与斯蒂文·霍尔的现象学建筑分别作为我国古典园林艺术与西方当代建筑文化的精华与代表,前者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造园技艺,体现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空间营造理念;后者以独特的建筑现象学思想和创作实践,诠释着当代建筑文化及空间设计的要义。对于它们的艺术表现力我国建筑界给予了热切的关注,由此展开的分析与研究也逐步向更深更广的方向积极推进。然而,纵观当前的研究成果,对于苏州园林和霍尔现象学建筑的探讨大都围绕各自领域分别展开,其差异使得二者之间跨时代、跨文化体系的比较与研究尚呈现空白。因此,本文拟在这一环节有所突破,改变以往对于苏州园林和霍尔现象学建筑孤立的研究方法,以联系的眼光来重新看待它们,运用对比,透过象,表探究本质。通过研究我们看到,尽管苏州园林与霍尔的现象学建筑分别是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其作品从建筑角度看也非同属一类,但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园林与建筑之间却存在着潜在的、必然的、重要的联系。这一相关性的揭示使我们在今后对待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和西方当代建筑文化的借鉴问题上,能够从更为深入的层面体会建筑的精神,探寻内在本质的联系。它对于我们运用新思维、开辟新视角、发展新技术、开拓具有民族性、时代性的中国建筑之路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全文分为三个部分:首先,阐述研究的缘起、研究对象、内容、方法、研究意义和论文结构等;而后,从创作理念、空间表达、设计方法等方面较为系统全面地阐释苏州园林和霍尔现象学建筑之间潜在的一致性;最终,揭示二者之间潜在关联的必然性及其对于中国建筑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启示意义。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论1.1 缘起1.2 研究对象1.3 研究内容1.4 研究方法1.5 研究意义1.6 论文结构第二章 创作理念2.1 苏州园林与“天人合一”2.1.1 “天人合一”的哲学观2.1.2 苏州园林之“天人合一”的哲学观2.2 霍尔的建筑作品与现象学2.2.1 现象学2.2.2 霍尔与建筑现象学2.3 “天人合一”与现象学2.3.1 人与世界之同一性2.3.2 对环境与自然存在之尊重2.3.3 对人的感知之尊重2.4 创作灵感的来源2.4.1 与诗画同源2.4.2 寓言式叙述2.4.3 共同的文化诉求第三章 空间表达3.1 空间布局3.1.1 苏州园林之围合空间3.1.2 霍尔建筑之中心构图3.1.3 内向型空间布局3.2 空间流线3.2.1 苏州园林之自由路径3.2.2 霍尔建筑之交通空间3.2.3 “游”之路径3.3 空间层次3.3.1 苏州园林之借景与对景3.3.2 霍尔建筑之层次与渗透3.3.3 空间的层次与渗透3.4 时空关系3.4.1 苏州园林之“步移景异”3.4.2 霍尔建筑之视差3.4.3 时空序列第四章 设计方法4.1 综合的感官体验4.1.1 写意与交织4.1.2 材料4.1.3 细部4.1.4 听觉与嗅觉4.2 庭园与建筑理水4.2.1 顺应环境之水4.2.2 “虚”空间之水4.2.3 现象镜之水4.2.4 文化象征之水4.3 光与影4.3.1 光的地域性4.3.2 光的空间性4.3.3 光的时间性4.3.4 光的神性第五章 潜在关联的必然性及启示5.1 潜在关联的必然性5.1.1 哲学基础5.1.2 社会学基础5.2 潜在关联的启示5.2.1 启示一:建筑与场所5.2.2 启示二:知觉与现象5.2.3 启示三:灵感的源泉5.2.4 启示四:传统的借鉴参考文献附录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苏州园林论文; 斯蒂文霍尔论文; 现象学论文; 比较论文; 联系论文; 启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