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泰特勒翻译三原则的角度审视林语堂《浮生六记》的翻译

从泰特勒翻译三原则的角度审视林语堂《浮生六记》的翻译

论文摘要

作为中国杰出的翻译家,林语堂成功地翻译了清朝文人沈复的自传式作品《浮生六记》。该书包括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和养生记道六章,再现了中国传统生活,反映了古代文人特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经过十多次认真修改,《浮生六记》成为了林语堂最有代表性的翻译作品之一。本文在英国翻译理论家亚历山大·弗雷泽·泰特勒“翻译三原则”的指导下,通过研究林语堂译本中极具代表性的词组、句子和段落,深入剖析了林语堂的译文如何反映原文的思想,体现原文的风格以及保持原文的流畅性,旨在促进对林语堂以及《浮生六记》翻译的研究。在对译本的分析过程中,作者也表达了自身对泰特勒翻译原则和林语堂翻译作品的理解。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对林译《浮生六记》的相关研究以及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泰特勒“翻译三原则”中的第一原则认为译文应完全复写出原文的思想。修辞,迷信和文化词都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翻译活动不仅是语言的传递更是文化的交流。林语堂既是一名忠实读者更是一名成功的译者。通过分析,本文得出结论林语堂译本中词语的修辞运用,词语中的迷信成分的处理,文化词的翻译都成功的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完整地复述了原文的思想;第二原则认为译文的风格和表达形式应该和原文一致。诗歌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悠久。从某种意义上说,诗歌的发展代表了中国文化的发展进程。但是与此同时,诗歌的翻译对译者的要求很苛刻,这是由诗歌自身的特点决定的。通过对译本中诗歌以及段落翻译的分析,本文发现林语堂精通原作语言,并且对作品主题十分熟悉,通过译语传达了原文作者的风格和笔调;第三原则认为译文应具备与原作一样的流畅性。《浮生六记》是沈复的自传式作品,作品中记录了中国古代传统习俗和感人至深的情感语句。泰特勒认为保持原作的流畅性是翻译过程中最难做到的。通过深入分析译文中中国习俗,情感语句和习俗的翻译,本文认为林语堂凭借其高超的艺术造诣和非凡的文化修养,成功地保持了原作的流畅性。作者希望本文可以有助于国内外学者对林译《浮生六记》的理解,提高对泰特勒和林语堂翻译理论的认识。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Introduction
  • Chapter One Literature Review
  • 1.1 The Perspectives Adopted on the Study of Lin's Translation of Six Chapters of a Floating Life
  • 1.2 Need for the Research
  • Chapter Two Theoretical Framework:Tytler's Principles ofTranslation
  • 2.1 Tytler's Translation Principles
  • 2.2 The Reasons of Adopting Tytler's Translation Principles
  • Chapter Three The Study of Six Chapters of a Floating Life from theperspective of Tytler's Thre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
  • 3.1 Examining the Vers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First Principle of Translation
  • 3.1.1 The Translation of Rhetorical Use of Words
  • 3.1.2 The Translation of Superstitious Words
  • 3.1.3 The Translation of Culture-loaded Words
  • 3.2 Examining the Vers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econd Principle of Translation
  • 3.2.1 The Translation of Poems
  • 3.2.2 The Translation of Paragraphs
  • 3.3 Examining the Vers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hird Principle of Translation
  • 3.3.1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onvention
  • 3.3.2 The Translation of Sentimental Discourses
  • 3.3.3 The Translation of Idiomatic Expressions
  • Conclusion
  • Bibliography
  • Acknowledgements
  • About the Author
  • 相关论文文献

    • [1].试论以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解析《德伯家的苔丝》的两个中译本[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19(14)
    • [2].泰特勒“翻译三原则”视角下的《诗经》翻译研究[J]. 新校园(上旬) 2017(01)
    • [3].泰特勒三原则关照下的译本评析——简评A clean well-lighted place两个译本[J]. 青年文学家 2016(15)
    • [4].严复和泰特勒翻译之异同[J]. 大众文艺 2020(20)
    • [5].以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解读《背影》两个英译本[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2)
    • [6].泰特勒“同等效果”原则下简评《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译本[J]. 长江丛刊 2016(24)
    • [7].泰特勒三原则在翻译中的应用[J]. 科技创业家 2014(03)
    • [8].论泰特勒翻译三原则在《我若为王》刘士聪英译本中的再现[J]. 海外英语 2019(10)
    • [9].泰特勒翻译三原则及其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J]. 海外英语 2019(11)
    • [10].以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解读《德伯家的苔丝》两个中译本[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0(03)
    • [11].适用于比较译著的翻译原则分析[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3(04)
    • [12].泰特勒翻译三原则视角下安全标语英译研究[J]. 福建茶叶 2020(02)
    • [13].从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看诗歌翻译的鉴赏与评析[J]. 英语广场 2016(03)
    • [14].严复“信达雅”与泰特勒翻译三原则的比较[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5)
    • [15].对比《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两中译本——从泰特勒翻译三原则说起[J]. 大学英语(学术版) 2014(01)
    • [16].泰氏翻译原则视角下《论读书》译本研究[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7(11)
    • [17].泰特勒和严复翻译三原则之比较[J]. 安康学院学报 2008(06)
    • [18].严复与泰特勒的翻译理论之比较[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 2009(03)
    • [19].奈达对泰特勒翻译思想的继承和发展[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3)
    • [20].从泰特勒三原则审视林语堂英译本《浮生六记》之翻译[J]. 文化学刊 2016(11)
    • [21].浅析泰特勒的翻译思想及其影响[J]. 考试周刊 2010(25)
    • [22].以泰特勒翻译三原则分析楚图南翻译中的添词策略——以《我自己的歌》楚图南译本为例[J].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01)
    • [23].从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解读《落花生》两个英译本[J]. 青年与社会 2019(19)
    • [24].泰特勒翻译三原则与坎贝尔三原则的比较研究及其对诗歌翻译的影响[J]. 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7(04)
    • [25].《人生颂》译文对比赏析[J]. 青年文学家 2019(11)
    • [26].以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解读葛浩文所译的莫言“诺贝尔奖讲座”[J]. 青春岁月 2014(17)
    • [27].严复与泰特勒翻译理论之辨析[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6(09)
    • [28].泰特勒翻译三原则中译辨正[J]. 中国翻译 2013(03)
    • [29].严复“信,达,雅”与泰特勒“翻译三原则”之比较[J]. 青年文学家 2011(06)
    • [30].论三位大师的翻译原则[J]. 中国外语 2011(03)

    标签:;  ;  ;  

    从泰特勒翻译三原则的角度审视林语堂《浮生六记》的翻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