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非正规就业是一种灵活性强、规范度低、缺乏正式劳动关系,又能吸纳大量劳动力的就业形式,在我国是随着传统计划就业安置制度瓦解和城乡二元劳动力市场松动逐渐发展起来的。非正规就业群体已经成为我国劳动力市场上一支重要的力量,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就业保障缺失却是该群体面临的最大的社会问题,此时迫切需要政府加以干预以公平社会资源的分配。本文在这种现实背景下展开理论研究,共分为五个部分。导言部分主要介绍选题的背景、相关概念界定、观点和创新之处。第二部分是构建非正规就业保障体系的理论依据论述,包括文献综述和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分析。第三部分介绍我国非正规就业保障的政策现状,并分析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针对为数众多但又处于弱势经济地位的非正规就业者,各级各地政府采取多种手段向其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特别是一些发达地区的政府创新性地建立了适合于非正规就业群体特征的社会保险制度,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该群体的基本权益,有利于我国就业形势的稳定。但从总体上看,现行的各项就业措施和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能充分发挥政策效用的保障体系,也还不能满足非正规就业群体独特的需求,某些措施在实施的过程中达不到促进就业、维护权益的目的,甚至出现执行偏差,阻碍这种就业形式的正常发展。第四部分为本文的主要创新章节,在对其它学者的研究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根据目标匹配理论分析我国非正规就业群体的特征以及他们对就业保障的需求,以此确定如何构建就业保障体系并选择适当的就业保障项目。经过分析,本文认为,要为非正规就业者提供适当的就业保障,就要以“就业优先、生计为本”为理念,以群体特征和保障诉求为出发点,以整个就业过程为保障对象,设计出就业前、就业中、乃至发展性的就业保障项目,形成一个兼容协调、能真正发挥效用的体系。论文最后是对非正规就业保障体系建设的结论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