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话本动补结构研究

宋人话本动补结构研究

论文摘要

根据蒋绍愚先生的汉语历史分期,近代汉语是指从晚唐五代到清代初期这个历史时期的汉语。在这个时期中,虽然书面语仍然以文言文为主,但是人们的口语以及一些接近口语的书面语已经和古代汉语有了很大的差别,几乎所有的现代汉语区别于古代汉语的语法特征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有些是以前业已存在,但是在这个时期迅速发展,并最后形成现代汉语的使用情况;有些则是产生于这个时期。断代的语法研究,是汉语史研究的前提。宋代是近代汉语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宋人话本是宋代汉语语法的重要资料,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对宋人话本的句法研究,是近代汉语语法研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汉语史的研究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动补结构的产生与发展,是汉语语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使汉语的表达更加精密。历时的句法比较将使我们清楚地看到动补结构这种特殊的句法结构的发展演变脉络。本文本着形式与意义相结合的研究原则,试图运用现代语言学的分布理论、语义指向理论以及语法化等理论研究宋人话本的动补结构。全面考察动补结构在句法、语义、语用各个层面的表现。考察有关动补结构句式历时的发展演变关系,并试图解释造成这种句式发展演变的原因。 全文共分七章。绪论、其他形式动补结构、结语各一章,主体部分共四章,主体部分先从带不带“得”字来划分,有不带“得”的动补结构和带“得”的动补结构两种。然后根据述语动词和补语的语义关系将前者分为动结式补语结构(第二章)、动相式补语结构(第三章)、动趋式补语结构(第四章);带“得”的动补结构(第五章)分为结果补语、状态补语、可能补语三种。 第一章“绪论”:对论文的研究范围以及写作宗旨、研究方法予以说明。首先简要介绍话本概况、话本性质、流传及研究价值。研究话本语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话本的断代问题。所以,文章首先勘定现存的宋人话本并确定其大体成书年代,明确本文的语料范围。其次,说明本文的章节设计、写作宗旨和研究方法。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宋人话本研究概况
  • 第二节 关于动补结构
  • 第三节 写作宗旨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动结式补语结构
  • 第一节 动词补语
  • 第二节 形容词补语
  • 第三节 小结
  • 第三章 动相式补语结构
  • 第一节 动相补语的提出
  • 第二节 “V+(O)+C”格式中的动相补语
  • 第三节 “V+C+O”格式中的动相补语
  • 第四节 小结
  • 第四章 动趋式补语结构
  • 第一节 单纯趋向补语
  • 第二节 复合趋向补语
  • 趋”结构'>第三节 “V+将+(O)+C”结构
  • 第四节 小结
  • 第五章 带“得”的动补结构
  • 第一节 “V+得(+O)”式动补结构
  • 第二节 “V+得+(O)+C”式动补结构
  • 第三节 “V(+O)+不+C”式动补结构
  • 第四节 小结
  • 第六章 其他动补结构
  • 第七章 结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试论《清平山堂话本》的口头传统和程式叙事[J].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9(06)
    • [2].小议《中国话本书目》[J]. 满族文学 2014(01)
    • [3].冯梦龙话本与李渔话本比较[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3)
    • [4].话本研究的背景、问题与态势[J]. 武陵学刊 2011(05)
    • [5].从话本选本看话本经典的形成[J]. 文艺研究 2010(01)
    • [6].八股文对拟话本文体的塑造[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1)
    • [7].拟话本概念的理论缺失[J]. 文艺研究 2008(04)
    • [8].清初话本的新变[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
    • [9].曲兴词未亡——明拟话本所用词调与明部分词调曲化之关系考察[J]. 社会科学研究 2016(01)
    • [10].明清鼎革对李渔话本创作的影响[J].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2013(12)
    • [11].溯根求源,花团锦簇——就《小夫人金钱赠年少》谈“话本”阅读[J].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2008(04)
    • [12].李渔话本议论的求新与尚趣[J]. 中国文学研究 2014(01)
    • [13].占便宜[J]. 杂文选刊 2020(07)
    • [14].奇情与奇趣——凌濛初和李渔婚恋题材拟话本的审美异同[J].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2015(12)
    • [15].试论明拟话本的心理描写[J].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09(03)
    • [16].论明末救世心理对拟话本创作的影响[J].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9(06)
    • [17].出版业催生下的明代拟话本繁荣[J]. 编辑之友 2011(03)
    • [18].《清平山堂话本》被字句研究[J]. 魅力中国 2009(16)
    • [19].明代中晚期的小说话本产业[J]. 泰山学院学报 2011(02)
    • [20].蒙古族文化对明代话本的影响[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 [21].早期话本情节编创模式管窥——以《清平山堂话本》为例[J]. 贵州文史丛刊 2014(04)
    • [22].李渔话本戏曲改编的风格与特点[J]. 河北学刊 2013(05)
    • [23].贬黜之地的苦涩与丰饶[J]. 中国作家 2012(16)
    • [24].《清平山堂话本》中的“这”、“那”系指示代词[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04)
    • [25].选手与俱乐部:价值的体现与供需的抉择[J]. 电子竞技 2016(21)
    • [26].宋元小说话本与杂剧的贞节观[J].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7(03)
    • [27].元刊话本与明代话本的社会功能比较[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 [28].“说”故事与讲“故事”——话本传统在当代小说中的扬弃[J]. 创作与评论 2016(14)
    • [29].“市井”东京与宋元小说话本[J]. 天中学刊 2012(05)
    • [30].从阅读期待心理的落空与补偿谈拟话本的衰落[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11)

    标签:;  ;  ;  ;  

    宋人话本动补结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