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屠敏
东阳市中医院(浙江〓东阳322100)
[中图分类号]R5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0-5734(2013)10-16-03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asthma,哮喘)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近十余年来,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哮喘患病率和死亡率有上升趋势[1],全世界约有一亿哮喘患者,已成为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一种主要慢性疾病。我国哮喘的患病率约为1%,儿童可达3%,据测算全国约有超过1千万哮喘患者[2]。临床上一般采用氧疗、输液、解除支气管痉挛、控制感染、抗过敏等综合治疗措施,但效果并不是很理想。2011年6月~2012年12月,我院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43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6月~2012年12月我院共收治支气管哮喘患者84例,其中男57例,女27例;年龄9~76岁,平均60.8岁,病程1~28年。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1例,两组患者资料比较见表1。
表12组患者资料比较
注: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病情轻重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均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药政局1993年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1.2.1中医诊断标准
发作时呼吸气促,喉中有痰鸣音或痰鸣如吼,兼见胸胁胀满,咯痰色黄或白黏,伴有胸中烦闷,面红口渴,尿赤,大便干或便秘,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证属痰热闭肺者。
1.2.2西医诊断标准
1.2.2.1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1.2.2.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1.2.2.3用平喘药能明显缓解症状。或上述症状可自行缓解。
1.2.2.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1.2.2.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至少应有下列三项中的一项:①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②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③昼夜PEF变异率大于等于20%。
符合1-4条或45条者可以诊断支气管哮喘。通过随诊治疗后的反应符合哮喘的规律,可以确定诊断。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按西医常规治疗:(1)改善通气,采用支气管舒张剂、β2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M受体阻断剂(异丙托溴胺)等药物雾化吸入、黄嘌呤类药物口服及静脉滴注;(2)纠正缺氧,应用鼻导管及面罩吸氧。必要时给予:(1)补液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2)抗感染治疗,使用抗生素,同时行痰培养+药敏,根据培养结果调整抗生素。
治疗组在对照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治疗:采用定喘汤:黄芪24g、党参12g、茯苓10g、蛤蚧2g(研末冲服)、半夏9g、地龙20g、丹参15g、苏子12g、沉香9g、炙麻黄10g、白果15g、紫苑10g、杏仁15g,1天1剂,水煎服,日2次。
两组治疗2周后统计疗效。
1.4观察指标
1.4.1症状:哮喘、咳嗽、咳痰等。
1.4.2体征:肺部哮鸣音、呼吸频率等。
1.4.3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记数(EOS)。
1.4.4肺功能(PEF):应用肺功能仪测定肺功能,每次检查均重复2次,取其高值,以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作为主要监测指标,在患者初诊时及疗程结束后各检测1次。
1.5疗效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疗效判定标准制定,显效:哮喘发作较治疗前明显减轻,主要症状与体征部分缓解或消失,肺部哮喘音消失或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好转:哮喘发作较治疗前有所减轻,主要症状和体征有效好转,肺部哮鸣音较治疗前减少。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好转,甚至加重。
1.6后续随访
1年内对患者进行随访调查,观察患者复发情况。
1.7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2.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χ2检验;计数资料以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
经过治疗,治疗组显效17例,显效率39.53%,明显高于对照组19.51%的显效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总有效率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2组治疗后疗效比较[n(%)]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两组治疗前后EOS、FEV1变化比较
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EOS、FEV1数值,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FEV1相比对照组治疗后FEV1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3。
表32组治疗前后EOS、FEV1变化比较(X〖TX-〗±s)
注:以治疗前相比:▲P<0.05,★P<0.01;与对照组相比,◆P<0.05。
2.31年内2组患者复发情况比较
1年内,对患者进行随访调查,发现治疗组复发率9.30%,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4。
表42组患者1年内复发率比较[n(%)]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P<0.01。
3讨论
中医学的哮喘是广义的,它泛指呼吸喘急。哮喘的主要病理环节是宿疾内伏,亦因感受外邪或其它因素而诱发,导致宿疾内伏的原因大凡有以下几种[4]:寒邪伤肺痰饮内停气道;有饮食不当,酸甘肥太过,酿痰蒸热,上干于肺;有脾肾阳虚,气不化津,痰浊壅肺等原因。但造成哮喘发病必定兼有各种诱因,如风寒、饮食、情感、劳倦等引发其痰,以致痰气交阻,痰道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阻塞气道,肺管因而狭窄,肺气升降不利,而致呼吸困难,气息喘促;同时气体的出入,又复引触停积之痰,产生哮鸣之声。
历代医家认为,本病病理变化的主要脏器以肺为主,涉及脾、肾,后期累及心脏。因此,哮喘一证,大多病在肺,以邪实为主,久病及肾,正气不足[5]。但本病由于反复发作,病程较长,临床上常常出现肺、脾、肾三脏俱虚的现象,病人再感受诱因,新邪引动伏饮,痰气交阻,上壅于肺,以致哮喘发作时表现为邪实正虚的错杂现象。
治疗原则:“实喘宜祛邪,虚喘宜培补;冷哮宜温化或宣散,热哮宜除痰肃肺。”此为治标之大法,但不能杜其根本[6]。哮喘患者往往非单一的虚实寒热,而大多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因此邪正虚实的辨别,标本先后的不同是治疗哮喘的关键。临床上一般宜先祛邪后扶正,但不能只顾标而不顾本,或者只扶正而不及标,由于本病多为本虚标实,因此治疗必须标本兼顾。至于祛邪与扶正孰多孰少则须因人而异。临床只有辨证确切,治疗中正确掌握虚实标本的兼顾,才能取得到比较理想的预期效果。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茯苓、党参、半夏具有抗病毒,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半夏具有解除平滑肌痉挛,清除炎性分泌物,止咳平喘等功能;丹参、川芎不仅能改善肺内供血,提高机体对缺氧的耐受力,具有祛瘀生新,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作用,可改善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苏子、沉香、杏仁、紫苑、蛤蚧,能扩张支气管,稀释痰液,并能对抗毛果云香碱及组织胺所致的支气管痉挛,因而有明显的解痉平喘作用[7]。
本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显效率39.53%,明显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治疗后FEV1?相比对照组治疗后FEV1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复发率9.30%,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
综上所述,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无论是临床疗效、FEV1变化还是1年内复发率,均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效果良好,具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梁雪峰,李贞培,黄枉专.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45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8,15(5):307-308.
[2]林欣江,臧晓萍.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64例[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2):90-91.
[3]陈艺军.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50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8,17(4):535-536.
[4]汪海燕.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25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22(6):62-63.
[5]蔡茜虹,郭雪霞,朱敏.中西医结合治疗64例支气管哮喘[J].广东医学,2008,29(1):145-146.
[6]赵杰,金沈蓉,王琰.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36例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07,25(5):39-40.
[7]王跃.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分析[J].中华临床医学实践杂志,2008,20(1):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