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创造、救助和银行危机

流动性创造、救助和银行危机

论文摘要

最近几次大型的银行危机都印证了银行体系的稳定性对实体经济状态的重要性;不论美国的八十年代的储贷危机还是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这些危机都表现出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银行体系本身是否具有足够的能力应付各种的不确定性;这个问题成为银行危机理论研究的重点。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前的世界各国的金融体系基本上以银行体系为主;但是,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以美英两国为主导的金融创新使得金融体的运行更多的依赖非银行体系,此时,金融危机也就表现得更为复杂。本次由美国的次债危机而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正深刻影响着世界的经济体系和金融体系。本次金融危机所呈现出来的一些迹象表明金融中介的功能正在改变,但是从一个更长的时间来看,本次金融危机所涉及的银行问题仍然没有摆脱传统的银行危机的范畴,并且从历届金融危机来看,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创造和救助仍然为银行危机的核心内容。本论文的重点就在于讨论银行体系的稳定性问题。对与银行的微观经济理论虽然有许多的学者进行研究;但是仍然有几个问题没有获得很好的解答。首先就是关于银行监管的作用。这里涉及的问题主要是银行的监管是否能够带来银行体系的稳定性,通过何种途径来稳定银行的体系;在已有研究文献中,有些文献将银行的监管视为一种信息的揭示手段,有些将其当作抑制企业家可能的道德风险或者逆向选择的机制。我们的研究发现,银行监管也并不总是有效的,企业的行为可能能够使得监管水平偏离最优。银行的监管只能够增加银行对企业产出不确定性的了解和处置,但是并不能够在中期创造出流动性来。中期能否创造出足够的流动性决定了一个银行在中期遇到流动性短缺的时候能够保持足够的清偿能力。本文的模型重新讨论了两个策略——债务豁免和清算在处置银行的流动性短缺时的异同,发现银行对两个策略方式的选择受贷款期限的影响较大。根据我们所掌握的资料,还没有学者给出类似的理论分析。银行的危机的发生需要有一个从单个银行危机到系统性银行危机的发展过程。这个发展的过程就涉及到单个银行危机如何才能够传导到整个银行体系?对于这个问题,当前的理论研究主要围绕着Allen and Gale的经典理论;实际上这个理论也存在着一些弊端,比如A-G模型只讨论了存款人取款的不确定性,对于企业生产的不确定性考虑较少;没有考虑银行可能的流动性创造等。本文模型经过发展,能够解释双银行体系下的传染问题;本文章给出的传染途径实际上与银行对流动性短缺的救助相关联;这种传染内生于银行体系,是不可避免的。本论文工作从某种程度上更新了A-G模型关于银行传染的分析。从历次金融危机的现实看,不管是银行的流动性的创造还是政府的担保,都曾经出现过失败的案例。也就是说银行的自我们救助不并能够保证银行拥有一直的清偿能力;同时,政府的担保不能够保证银行流动性的稳定。对于这一个问题,本论文使用本文的模型结构,对这一点给出了理论上的说明。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意义与研究背景
  • 一、研究意义
  • 二、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
  • 一、研究方法
  • 二、论文的技术路线与结构安排
  • 第三节 文章创新与不足
  • 一、创新点
  • 二、研究的不足
  • 第一章 银行体系的不确定性:原则、结构与基本判断
  • 第一节 决定银行体系稳定性的三个基本问题
  • 第二节 序列取款原则与信息不对称原则
  • 1.2.1 随机序列取款原则
  • 1.2.2 信息不对称原则
  • 1.2.3 序列取款原则与信息不对称原则的异同
  • 1.2.4 主要的消费结构
  • 第三节 企业家的行为对银行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 1.3.1 银行体系中的逆向选择
  • 1.3.2 银行体系中的道德风险
  • 第四节 差异性银行体系结构与银行系统稳定性
  • 1.4.1 不完全的银行体系结构:一个理论分析框架
  • 1.4.2 Allen-Gale的完全银行间体系结构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市场失灵、经济冲击与银行危机
  • 第一节 市场失灵、监管与银行体系稳定性
  • 2.1.1 外生经济冲击与系统性银行危机
  • 2.1.2 本章模型的理论基础
  • 2.1.3 相关联文献
  • 第二节 经济分析模型基本框架
  • 2.2.1 市场部门、禀赋配置和技术
  • 2.2.2 市场决策与交易的时间性
  • 2.2.3 企业投资风险确定
  • 2.2.4 几个方程定义
  • 第三节 私人信息下的均衡分析
  • 2.3.1 私人信息均衡
  • 2.3.2 私人信息均衡的含义
  • 第四节 外生经济冲击下的企业与银行行为决策
  • 2.4.1 存款者对银行无议价能力时的冲击与监管
  • 2.4.2 存款者对银行存在议价能力时的冲击与监管
  • 2.4.3 加入存款保险制度下的冲击与保险
  • 第五节 存在道德风险情况下的企业与银行行为决策
  • 2.5.1 几个补充假设
  • 2.5.2 企业的行为决策
  • 2.5.3 均衡清算价值
  • 2.5.4 存在清算市场情况下的新均衡
  • 第六节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银行危机中的流动性创造与救助
  • 第一节 关于第二章模型的进一步讨论
  • 3.1.1 制度性变量对于银行体系的稳定性有效性的争议
  • 3.1.2 银行的监管水平内生决定与外生决定
  • 3.1.3 银行在面对可能的危机时的自我们救助
  • 第二节 银行的流动性创造与救助
  • 3.2.1 银行行为的特殊性
  • 3.2.2 银行的流动性创造机制
  • 3.2.3 相关联的研究文献
  • 第三节 模型框架
  • 3.3.1 代理人、偏好、禀赋结构以及技术
  • 3.3.2 信息结构和“商议”
  • 第四节 道德风险的定义
  • 3.4.1 对道德风险的定义
  • 3.4.2 关于道德风险的几个约束
  • 第五节 银行的救助策略:债务豁免
  • 3.5.1 与债务豁免策略相关的激励约束
  • 3.5.2 债务豁免策略的均衡条件
  • 第六节 银行的救助策略:不良资产清算
  • 3.6.1 与不良资产清算策略相关的激励约束
  • 3.6.2 清算市场均衡
  • 3.6.3 不良资产清算策略的均衡条件
  • 第七节 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基本原则与最优原则
  • 3.7.1 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基本原则
  • 3.7.2 银行流动性创造的最优救助原则
  • 第八节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流动性短缺与银行危机传染的内生性
  • 第一节 银行间市场存在的必要性
  • 4.1.1 银行流动性创造策略与资本的使用效率
  • 4.1.2 银行间的拆借市场是否能够改善资金的使用效率
  • 第二节 危机传染模型框架和几个假设
  • 4.2.1 模型框架
  • 4.2.2 几个假设
  • 4.2.3 基本均衡
  • 第三节 银行间市场均衡
  • 4.3.1 “Take-it-or-leave-it”的策略
  • 4.3.2 银行存在持有银行间存款的正激励吗?
  • 4.3.3 银行间市场均衡
  • 第四节 银行倒闭与危机传染
  • 4.4.1 债权银行的期末流动性状况
  • 4.4.2 债务银行救助策略的变更
  • 4.4.3 债权银行救助策略的变更
  • 4.4.4 银行间市场传染
  • 4.4.5 进一步的讨论
  • 第五节 关于本章模型结论的实证
  • 本章附录 A:对我国银行间市场传染风险的估计
  • 4.A.1 对银行间同业市场拆放数据的估计模型
  • 4.A.2 对我国银行间市场数据的处理及运算结果
  • 第五章 流动性救助能避免挤兑风险的发生吗
  • 第一节 债务豁免与不良资产清算对维持银行体系稳定性的意义
  • 5.1.1 流动性救助策略的积极作用
  • 5.1.2 流动性救助策略与存款人的差异性消费
  • 第二节 对银行流动性救助模型的改进
  • 5.2.1 模型基本框架
  • 5.2.2 进一步的定义
  • 5.2.3 一些假设条件
  • 第三节 债务豁免和不良资产清算的条件
  • 5.3.1 不良资产清算
  • 5.3.2 债务豁免
  • 5.3.3 银行中期流动性创造的均衡条件
  • 5.3.4 结论
  • 第四节 政府的危机救助与银行系统的流动性
  • 5.4.1 模型基本框架
  • 5.4.2 两类银行在中期的流动性状况
  • 5.4.3 政府担保的有效性
  • 5.4.4 结论
  • 第六章 银行流动性救助的政策与建议
  • 第一节 历史上的银行危机与本文模型
  • 第二节 本论文主要结论及意义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与在学期间学术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流动性创造、救助和银行危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