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区域向巨大的城市群演变扩张。都市带、都市圈或城镇群体不断涌现,并以极快的速度发展,导致区域交通需求增大,现有交通网络运能严重不足。这种大都市圈及都市连绵区或城镇集聚群的形成需要借助于区域或城市间完善的交通网络体系。区域城际铁路以其速度高、运量大、污染小、发车频率高等特点,成为解决区域城市群交通日益增长的供需矛盾和有效地满足城市化需求的主要交通方式。而合理协调城际铁路与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换乘衔接也就成为研究的必需。城市交通发展的一个趋势是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结合和联运以及内外交通的连接与渗透,通过交通换乘枢纽的系统化和一体化,形成高效率的运输系统。本文主要通过了解区域城际铁路这种新形式的轨道交通系统的基本情况和城际铁路换乘系统的概述,分析了换乘系统的影响因素,如客流的特征,站内设施及运输组织形式等。在此基础上研究区域城际铁路内部及与其他各种交通方式的换乘布局与组织方式。分析了在满足客流需求和提高换乘效率的基础上不同换乘布局组织形式,可供轨道交通换乘车站设计参考。然后,根据区域城际铁路自身的特点来重点研究区域城际铁路换乘枢纽站的一体化布局优化模型。通过换乘距离、换乘时间、换乘站规模三个方面研究以区域城际铁路为主的大型枢纽站的换乘系统,并以长株潭区域城际铁路换乘系统为例进行说明。最后,对影响换乘效率的指标体系利用综合模糊评价法进行评价,并对北京南站和上海站进行了实例分析。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论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1.2 国内外区域城际铁路换乘系统研究现状1.2.1 国外研究现状1.2.2 国内研究现状1.3 研究内容和基本思路第二章 区域城际铁路分析2.1 区域城际铁路的概述2.1.1 区域概述2.1.2 区域城际铁路概述2.1.3 区域城际铁路的特点2.2 国内外城际铁路的现况分析2.2.1 国外城际铁路基本情况2.2.2 国内区域城际铁路基本情况2.3 国内外区域城际铁路的分类2.3.1 国外城际铁路分类2.3.2 国内区域城际铁路分类2.3.3 对我国区域城际铁路建设的建议2.4 本章小结第三章 区域城际铁路换乘系统分析3.1 换乘系统的概述3.1.1 换乘定义3.1.2 换乘站的原则3.1.3 换乘站的分类3.1.4 区域城际铁路换乘站的特征3.2 区域城际铁路换乘系统的影响因素分析3.2.1 区域城际铁路旅客出行特征对换乘组织的影响3.2.2 区域城际铁路车站换乘设备的设置对换乘组织的影响3.2.3 运输组织形式对换乘系统的影响3.2.4 换乘站站址的选择3.3 本章小结第四章 区域城际铁路换乘功能组织研究4.1 区域城际铁路间的换乘布局与组织4.1.1 区域城际铁路内部换乘方式的组织类型4.1.2 区域城际铁路间的换乘布局与组织4.2 区域城际铁路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换乘分析4.2.1 区域城际铁路与常规公交的换乘分析4.2.2 区域城际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的换乘分析4.2.3 区域城际铁路与社会车辆的换乘分析4.2.4 区域城际铁路与国铁的换乘分析4.3 换乘枢纽内各种交通方式的换乘衔接4.3.1 城际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的换乘衔接4.3.2 城际铁路与常规公交的换乘衔接4.3.3 城际铁路与出租车、私家车的换乘衔接4.3.4 城际铁路与国铁的换乘衔接方式4.4 本章小结第五章 换乘一体化布局优化研究5.1 客运换乘枢纽的布局设计5.1.1 当前换乘枢纽的不足5.1.2 不同类型的铁路客站功能的差异性分析5.1.3 区域城际铁路换乘枢纽的功能变化5.2 换乘枢纽一体化概述5.2.1 换乘枢纽一体化思想5.2.2 换乘一体化组织原则5.3 综合换乘枢纽一体布局化优化模型5.3.1 综合换乘枢纽的一体化布局5.3.2 零换乘分析5.3.3 换乘距离分析5.3.4 换乘时间分析5.3.5 枢纽内各站场规模分析5.3.6 一体化布局优化模型的建立5.4 长沙城际站换乘一体化布局分析5.4.1 长株潭城市群城际铁路概况5.4.2 大型城际铁路换乘站一体化布局研究5.4.3 城际铁路与城市交通的换乘流线5.4.4 枢纽内各站场规模分析5.4.5 长沙城际站换乘系统总结第六章 换乘系统指标综合评价6.1 换乘系统评价的影响因素6.2 评价原则和方法6.3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基本原理6.4 综合评价法在枢纽站比选中的实际运用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7.1 论文主要工作与总结7.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参考文献附录致谢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区域城际铁路论文; 换乘组织论文; 客流流线论文; 一体化布局模型论文; 换乘系统评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