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众媒介对80后形象的再现与重构

论大众媒介对80后形象的再现与重构

论文摘要

20世纪末以来,“80后”作为一个社会热点名词闯入了公众的认知视野。随着时间的推移、外延的扩大,这一象征出生于1980年以后的青年群体的“代际符号”,逐渐演变为一种“青年亚文化身份”,甚至是流行文化的标识。其形象成为大众媒介关注的焦点,并在媒介刻画过程中呈现出“好”、“坏”两种极端。本文以80后的媒介形象为研究对象,旨在从大众传播学、社会心理学、文化研究等角度出发探讨大众媒介对80后形象的建构。论文首先运用话语权理论、性别政治理论、文化资本理论以及消费主义等相关理论阐述了大众媒介再现80后形象的三种负面维度:分别为代际维度、性别维度和阶层维度。其中,80后作家作为最早的80后代表人群,受到了大众媒介从代际角度出发进行的观照。在与父辈的文学精英们对话的过程中,该群体的媒介形象被塑造为另类叛逆、肤浅自我。而二者间的冲突集中体现在话语权的争夺上;80后的另一代表人群——80后女大学生则往往被媒体塑造为弱势群体或道德没落者,其身体和情感成为媒体性别化凝视的对象;广受争议的80后“富二代”是大众媒介关注的焦点,其消费能力和娱乐价值成为媒体炒作的噱头。而来自农村的80后却常常被媒体所忽略。这种两极反差,实际上反映了大众媒介对阶层差异的纵容和默许。其次,笔者通过2008年的“什锦八宝饭”和“汶川大地震”两大事件分析、解读了大众媒介对80后群体形象的重构。在深入剖析“什锦八宝饭”形成的原因及合理性的基础上,理清了以80后粉丝为代表的青年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的关系。并认为,正是由于“什锦八宝饭”身上所具备的向主流文化回归的意义,使得80后媒介形象得到了正面彰显;此外,在汶川地震中,80后的表现也得到了大众媒介广泛而正面的宣传,因此给人以80后“灾难面前一夜长大”的错觉。对此,公众普遍欣慰于80后终于从“堕落的一代”成长为了“敢于承担的一代”。80后对这突如其来的“翻案”却并不感到兴奋,相反,他们向媒体和社会长期以来对自己的误读提出了抗议。在政治经济学的框架下,将重构后的80后正面形象与之前三种负面形象进行对比,得出结论:80后身上所附有的群体特征和社会文化涵义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后天建构的。是大众媒介运用手中的文化权力和话语资源,透过本质论的视角积淀形成的刻板印象。而在此过程中,受制于政治力量与经济力量的博弈,大众媒介对80后群体进行着有角度、有选择的报道。并交换扮演着“市场竞争的赶潮者”和“政治环境的守望者”的双重角色。最后,笔者提出,80后媒介形象的传播关乎其所牵涉的各种代际问题和亚文化问题,需谨慎看待。惟其如此,才能在真实客观地反映这一青年群体的同时,建立可持续性的和谐的代际关系,引导80后亚文化健康积极的发展。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第一章 80后概念的涵义及现象兴起的背景
  • 第一节 80后概念的涵义
  • 一、80后的历时性涵义:作为代际划分的标识
  • 二、80后的共时性涵义:作为青年亚文化属类
  • 第二节 80后现象兴起的背景
  • 一、80后现象兴起的历史背景
  • 二、80后现象兴起的文化背景
  • 三、80后现象兴起的技术背景
  • 第二章 大众媒介再现80后形象的三种主要维度
  • 第一节 代际维度:游离于精英文化之外的80后作家
  • 第二节 性别维度:性别化凝视下的80后女大学生
  • 第三节 阶层维度:80后"富二代"与80后"农村娃"
  • 第三章 大众媒介重构80后形象的两大转捩点
  • 第一节 什锦八宝饭:青年亚文化向主流文化回流
  • 第二节 汶川大地震:"堕落的一代"向"敢于承担的一代"回归
  • 第四章 发现与思考
  • 第一节 发现:80后,一个基于想像的群体概念
  • 第二节 思考:大众媒介在建构80后形象过程中的角色切换
  • 一、市场竞争的赶潮者
  • 二、政治环境的守望者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80后父母教养对幼儿的影响[J]. 人生十六七 2017(05)
    • [2].浅谈80后女作家的女性意识[J]. 参花(上) 2014(12)
    • [3].关注80后青年教师 促进学校快速发展[J].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2)
    • [4].面对“90后”大学生,“80后”辅导员创新工作的探索[J]. 法制与社会 2010(25)
    • [5].80后员工“职业观”分析[J]. 管理世界 2009(04)
    • [6].80后班主任与90后职校生的相处艺术[J].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4)
    • [7].青春记忆与自我建构——“80后”怀旧主题电影的主体想象[J]. 电影文学 2018(08)
    • [8].80后青春文学中成长主题的特殊表达探究——以《消逝的,弥足珍贵》为例[J]. 青年文学家 2016(06)
    • [9].“80后”青年婚恋现象——“婚外恋”的伦理分析[J].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3(07)
    • [10].浅谈80后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与对策[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22)
    • [11].调动80后干部积极性的思考[J]. 改革与开放 2013(14)
    • [12].尴尬的“80后”——浅析“80后”作家的生存现状[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9(02)
    • [13].浅谈“8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 改革与开放 2009(11)
    • [14].80后知识型员工激励因素偏好研究[J]. 管理工程师 2013(03)
    • [15].“80后”高离婚率原因及对策探讨[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1(17)
    • [16].基于SWOT分析的80后毕业生就业能力规划初探[J]. 商场现代化 2010(08)
    • [17].浅谈8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J].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3)
    • [18].浅谈“8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 青年文学家 2009(04)
    • [19].80后北漂群体的主观幸福感与城市认同状况及关系研究[J]. 甘肃高师学报 2015(05)
    • [20].作品的魅力 传播的魔力——浅谈“80后”青春文学[J]. 成功(教育) 2012(11)
    • [21].从震抗救灾看80后的精神品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04)
    • [22].80后教养观念的分析与思考[J].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09(03)
    • [23].80后恋爱观现状及其对策[J]. 法制与社会 2009(35)
    • [24].以飞翔的心态,不断前进——80后的我遇上了00后的学生们[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 2015(20)
    • [25].80后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J].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 2012(01)
    • [26].探讨80后护士的管理与教育[J]. 吉林医学 2011(18)
    • [27].80后、90后“网络一代”的传播方式及其教育研究[J]. 中国电力教育 2011(28)
    • [28].从成长的历程看当代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困惑[J]. 网络财富 2010(11)
    • [29].论“80后”大学生犯罪成因与预防[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6)
    • [30].80后父母的童装消费心理分析[J]. 纺织科技进展 2013(06)

    标签:;  ;  ;  ;  

    论大众媒介对80后形象的再现与重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