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散和灌注加权成像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研究

弥散和灌注加权成像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研究

论文摘要

第一部分弥散加权成像信号强度鉴别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卒中目的:小卒中和67%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弥散加权成像(DWI)均可出现异常。本研究探索DWI信号强度值的改变是否可以用来鉴别TIA和卒中。材料和方法:对于45例TIA患者和33例小卒中患者分别采集其临床资料,并都行常规MRI扫描、DWI扫描,DWI均在发病后24小时内进行。使用后处理软件分析病灶侧与对侧的DWI信号强度比值(rAIb=1000)及病灶侧ADC值与对侧的比值(rAIADC)。结果:45例TIA患者中有22例DWI上有局灶性高信号(49%),33例小卒中患者DWI均为阳性。DWI上有阳性病灶的TIA患者平均症状持续时间为44.5分钟,而DWI上无病灶的TIA患者平均症状持续时间为40.5分钟(P>0.05)。小卒中患者的rAIb=1000(n=33,raIb=1000=1.96)明显比DWI上有阳性病灶的TIA患者(n=22,rAIb=1000=1.46)要高(P<0.05)。小卒中患者的rAIADC(n=33,rAIADC=0.69)明显比DWI上有阳性病灶的TIA患者(n=22,rAIADC=0.87)要低(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在症状发作后24小时内,TIA和小卒中可以通过病灶信号强度来鉴别。第二部分弥散张量成像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目的:弥散张量成像(DTI)可以用各向异性分数(FA)值来定量评价脑白质的病理变化,并且FA对于检出wallerian变性和判断预后非常重要,用FA值来鉴别TIA和卒中的研究尚未见详细报道。材料和方法:对于45例TIA患者和33例小卒中患者分别采集其临床资料,并都行常规MRI扫描、DWI及全脑DTI检查。DTI数据用Functool 2软件采用三个感兴趣区(ROI)并利用线性扩展法进行皮质脊髓束3D重建。通过比较缺血病灶和CST的空间关系判断TIA和卒中患者CST受损的类型及其损伤程度,同时也比较了TIA和卒中患者的rAIFA值和病灶大小。结果:DWI阳性TIA患者和卒中患者比较显示DWI上有阳性病灶的TIA患者的rAIFA明显比卒中患者要高(P>0.05)。rAIFA>0.90,诊断TIA的敏感度为75%,特异度为73%,阳性预测值为72%。TIA患者病灶不累及CST或仅累及小部分CST,病灶多位于半卵圆区、放射冠、丘脑或皮层;卒中患者病灶多累及大部分CST,病灶多位于内囊。TIA患者和卒中患者的病灶大小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研究表明,在症状发作后24小时内,TIA和小卒中可以通过rAIFA值来鉴别,TIA患者和卒中患者所累及的白质纤维通道的不同也解释了它们所表现的症状不同。第三部分弥散和灌注加权成像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评估目的:本研究主要通过弥散和灌注结合,前瞻性的对TIA患者进行分类及对TIA患者预后评估的假设。材料和方法:41例TIA患者入选,第一次DWI及PWI均在发病后24小时内进行,DWI阳性或PWI异常者分别于7-14天内、1-3月复查T2WI、FLAIR、DWI及PWI;DWI阴性及PWI正常者7-14天后复查,如无异常,则随访终止,反之,同上随访。获得的CBV和MTT值分别分别除以对侧对照正常半球相应ROI的CBV和MTT值得到其相对值:rCBV和rMTT。rCBF值由rCBV除以rMTT得到,以rCBF小于0.9作为低灌注,以rCBF大于1.1作为高灌注,并视为灌注异常。结果:PWI异常与冠心病和高血脂有关,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其它血管危险因素无关;与偏瘫有关,与其它症状无关;与TIA持续时间无关。28例(68%)患者有DWI或PWI的异常,在这些患者中15例仅有DWI异常,6例仅有PWI异常,7例既有DWI异常又有PWI异常。对22例DWI异常患者7-14天后随访发现4例(9.8%)患者DWI上高信号消失且T2WI也为正常,18例(43.9%)患者高信号仍存在。对19例DWI正常患者7-14天随访发现5例(12.2%)患者症状发展为卒中且DWI出现异常,其余患者DWI仍为正常。DWI(-)患者随访后DWI仍为(-)及DWI(+)患者随访后DWI为(-)者,症状侧白质区多为低灌注;而DWI(-)患者随访后DWI为(+)及DWI(+)患者随访后DWI仍为(+)者,症状侧白质区多为高灌注。结论:弥散和灌注结合可以对TIA进行分类,并且有助于评价缺血的程度,对于TIA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判断都非常有价值。第四部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代谢改变及其与灌注的关系目的:TIA患者受损半球有脑灌注的改变,这种状态不仅存在于症状发作后短期内,而且至少延续至症状发作90天内。目前为何TIA患者有区域性脑血流量(CBF)改变以及对于脑代谢的影响还不清楚。本研究主要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是否存在脑内代谢的改变及其与灌注的关系。材料和方法:研究对象包括35例临床诊断为TIA的患者,同时获取患者临床及神经系统方面的资料。患者均在症状发作后3天内行1H-MRS扫描及24小时内行PWI扫描。结果:在非梗塞区域TIA患者NAA/Cho在症状半球(1.33±0.38)明显比非症状半球(1.51±0.41,P<0.05)低;有TIA发作史的TIA患者,症状半球(P<0.05)与非症状半球(P<0.05)NAA/Cho均明显比首发TIA患者低;DWI阳性的TIA患者症状半球(P<0.001)与非症状半球(P<0.001)Lac/NAA均明显比DWI阴性的TIA患者者高。rCBF与症状侧的Cho/Cr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rCBF越高则症状侧的Cho/Cr越高。结论:TIA患者的神经症状是短暂的,但是脑内的代谢改变至少持续至症状发作3天。这些代谢改变并不局限于症状半球及缺血邻近的区域,并且这些代谢改变可能与脑血流灌注有关。

论文目录

  • 中英文缩写词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弥散加权成像信号强度鉴别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卒中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图片与说明
  • 第二部分 弥散张量成像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图片与说明
  • 第三部分 弥散和灌注加权成像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评估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图片与说明
  • 第四部分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代谢改变及其与灌注的关系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图片与说明
  • 全文参考文献
  • 综述
  • 附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磁敏感加权成像和弥散加权成像界定脑卒中急性期缺血半暗带及其与灌注加权成像的临床意义研究[J]. 中国医学装备 2020(09)
    • [2].无明显强化的弥漫性胶质瘤APT-MR成像:与扩散和灌注加权成像的比较[J].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7(02)
    • [3].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灌注加权成像在急性脑梗塞诊断上的应用[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0(09)
    • [4].术前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MR灌注加权成像在脑胶质瘤预后评估中的价值研究[J]. 磁共振成像 2018(06)
    • [5].MR灌注加权成像评估创伤性脑损伤血脑屏障改变研究进展[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20(10)
    • [6].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加权成像评估胶质瘤病理分级的价值[J]. 功能与分子医学影像学(电子版) 2015(02)
    • [7].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灌注加权成像/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观察[J].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05)
    • [8].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联合灌注加权成像技术对不同时期老年脑梗死的诊断效果[J]. 慢性病学杂志 2019(09)
    • [9].MR灌注加权成像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诊治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19(05)
    • [10].三维适形放疗后兔VX2肝癌MR灌注加权成像:与病理对照[J]. 磁共振成像 2010(02)
    • [11].动脉自旋标记成像与灌注加权成像在老年缺血性脑梗死诊断中应用价值[J].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18(05)
    • [12].三维动脉自旋标记脑血流灌注加权成像在交叉性小脑神经机能联系不能的应用价值[J].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5(02)
    • [13].灌注加权成像和扩散加权成像对兔早期后循环缺血的对比分析[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1(03)
    • [14].肺功能成像:傅里叶分解MRI和SPECT/CT对猪肺的定性对比研究[J].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1(05)
    • [15].MR灌注加权成像评价兔肝纤维化分期的实验研究[J].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7(07)
    • [16].3.0T超导型MRI灌注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乳腺早期良恶性病变鉴定中的研究[J].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2020(02)
    • [17].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抗血管生成治疗早期疗效评价:MR酰胺质子转移成像和灌注加权成像与扩散加权MRI的比较[J].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20(04)
    • [18].联合磁共振弥散加权及灌注加权成像定量研究急性脑梗死可存活区[J]. 上海医学影像 2013(01)
    • [19].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应用[J].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15(01)
    • [20].动脉自旋标记灌注加权成像有助于预测胶质母细胞瘤分子生物学标志物与生存[J].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20(02)
    • [21].联合应用磁共振灌注成像和弥散成像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研究[J].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9(03)
    • [22].MR弥散加权+灌注加权成像对急性脑缺血半暗带显像的研究[J]. 陕西医学杂志 2014(11)
    • [23].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对脑胶质瘤及脑单发转移瘤的诊断价值分析[J].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08)
    • [24].不同成像方法对脑梗死急性期诊断价值的研究进展[J]. 中国当代医药 2018(14)
    • [25].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联合灌注加权成像技术在诊断不同时期老年脑梗死的临床价值[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06)
    • [26].缺血半暗带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J]. 功能与分子医学影像学(电子版) 2015(04)
    • [27].兔VX2肝癌高能聚焦超声治疗后灌注加权成像与微血管密度的比较研究[J]. 磁共振成像 2013(04)
    • [28].磁共振脑灌注加权成像评估脑梗死后交叉性小脑机能联系不能的发生因素及机制[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2(07)
    • [29].基于磁共振成像研究侯氏黑散对脑缺血大鼠神经血管功能恢复的作用[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08)
    • [30].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和扩散张量成像对脑胶质瘤患者的分级诊断效果[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5(05)

    标签:;  ;  ;  ;  ;  ;  ;  ;  

    弥散和灌注加权成像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