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nanoHA涂层BCP人工骨的制备及在兔脊柱融合模型中的应用

新型nanoHA涂层BCP人工骨的制备及在兔脊柱融合模型中的应用

论文摘要

由各种原因导致的大量骨缺损都需要进行骨修复。在美国每年进行骨组织修复手术有50万台次,脊柱融合手术超过30万台次。自体骨被认为是骨移植的金标准,但高达30%的供区相关并发症以及骨量不足限制了其应用。人工合成材料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骨移植替代材料,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 HA)和双相磷酸钙(Biphasic Calcium Phosphate, BCP)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已被广泛用于临床和科研中进行骨修复和脊柱融合。其中,BCP具有更高的生物活性、生物相容性和适中的生物降解性,有利于促进新生骨生成和骨整合。与普通HA相比,纳米级HA (nano-Hydroxyapatite, nanoHA)有更优异的生物活性,有利于细胞黏附和成骨分化,促进骨长入和骨整合。体外和体内实验证明电磁场能够促进细胞成骨分化,增殖,加快新骨形成,与人工骨联合应用,能够改善人工骨的生物相容性。组合磁场(Combined Magnetic Fields, CMF)用于临床治疗骨折、骨不连和延迟愈合已有10余年,也被用于提高脊柱融合率。由于BCP比单纯HA有更好的生物活性和降解性,而nanoHA有更高的生物活性和生物相容性。我们设想在多孔BCP人工骨表面和孔壁上进行nanoHA涂层能够提高多孔BCP人工骨的生物活性和生物相容性;并将此新型材料用于兔脊柱后外侧融合模型,再联合CMF辅助治疗以进一步提高此新型材料的脊柱融合效果。基于以上设想,本课题按下述两部分进行研究。第一部分新型nanoHA涂层多孔BCP人工骨的制备研究目的:制备一种新型nanoHA涂层多孔BCP人工骨(nanoHA coating porous BCP artificial bone, nanoHA/BCP)。研究方法:采用水热化学沉积法(简称水热法)、仿生矿化法和超声辐射(40KHz)下仿生矿化法进行多孔BCP人工骨的HA涂层实验。排水法测量多孔人工骨孔隙率、吸水率和密度。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 XRD)进行物相分析、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FESEM)观察形貌表征、生物力学检测人工骨的力学性能。结果:(1)水热法涂层对多孔BCP人工骨的孔隙率和吸水率及密度没有显著影响。水热法在玻璃相多孔BCP人工骨形成的涂层为短棒状纳米级HA晶体,平均直径58.3nm,长度在100-400nm之间。在晶体相多孔BCP人工骨的涂层为微米级HA六方晶体,横径平均长为434.8nm,长度在1000-3000nm之间。水热法涂层轻度改善玻璃相多孔BCP人工骨杨氏弹性模量、最大弯曲载荷和压缩强度(P>0.05),显著改善晶相多孔BCP人工骨的力学性能(P<0.05),但玻璃相多孔BCP人工骨的力学性能显著好于晶相多孔BCP人工骨(P<0.05)。(2)多孔BCP人工骨浸入模拟体液(Simulated Body Fluid, SBF)后形成微米级花簇样HA晶体,平均横径为142.2nm,长度在2μm以上,HA形成量具有时间依赖性;40KHz超声辐射对仿生矿化法制备多孔BCP人工骨的HA涂层形成不产生显著影响(P>0.05)。结论:(1)采用水热法能够制备nanoHA涂层多孔BCP(玻璃相)人工骨,并可改善其力学性能;(2)采用水热法能够制备微米级HA涂层多孔BCP(晶相)人工骨,并可显著改善其力学性能;(3)仿生矿化法能够在BCP人工骨表面形成微米级HA涂层,但40KHz超声辐射不能提高多孔BCP人工骨表面HA沉积;(4)纳米HA涂层的玻璃相多孔BCP人工骨力学性能更佳,接近于天然骨强度,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用骨移植材料。第二部分nanoHA/BCP移植联合CMF辅助治疗对兔PLF影响的实验研究研究目的:观察nanoHA涂层是否能够提高多孔BCP人工骨进行兔腰椎后外侧融合(Posterolateral Lumbar Fusion, PLF)的融合率,观察CMF辅助治疗联合nanoHA/BCP进行脊柱融合的效果,探讨CMF和nanoHA涂层在脊柱融合中作用机制和原理,为以后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采用家兔制作双侧L5/6横突间融合模型,根据CMF治疗和骨移植材料种类把48只成年兔随机分成6组(CMF治疗组:G1组:CMF+自体髂骨;G2组:CMF+nanoHA/BCP;G3组:CMF+BCP;CMF治疗对照组:G4组:安慰剂+自体髂骨;G5组:安慰剂+nanoHA/BCP;G6组:安慰剂+BCP)。术后1周开始CMF治疗,每天30分钟。CMF治疗8周后安乐死处死实验动物,进行以下检测评估:(1)触摸法评估脊柱融合率;(2)X-ray评估脊柱融合、计算融合区校正光密度指数;(3)CT扫描观察融合情况和植入物形态变化;(4)FESEM观察人工骨自体骨融合界面,人工骨内部孔隙新生骨形态、矿化率,植入物形态变化;(5)三点弯曲实验检测脊柱融合节段的弯曲刚度、最大应力和最大弯曲载荷;(6)组织学分别进行脱钙和不脱钙标本观察分析评估融合情况,计算融合率,人工骨残留率和新生骨长入比。免疫组化分析融合区BMP-2和TGF-β1的表达;(7)XRD物相分析植入体内9周后人工骨物相变化。结果:(1)触摸法、X-ray法和组织学评估G2组脊柱融合率最高,G6组最低,两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别(P<0.05)。析因分析结果显示CMF和nanoHA涂层都显著提高脊柱融合率(P<0.05)。(2)X线片显示融合区校正光密度指数G2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析因分析显示CMF和nanoHA涂层显著提高融合区校正光密度指数(P<0.05)。(3)CT、FESEM和组织学显示新上骨在横突间形成连续骨桥连接,在人工骨周围形成新生骨痂包裹,可见到新生骨小梁从自体骨长入人工骨孔隙内,与自体骨形成骨性结合。(4)FESEM显示G2组人工骨与自体骨结合更紧密,人工骨与自体骨间隙显著小于其G6组(P<0.05)。人工骨孔内矿化率以G2最高,与G6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nanoHA涂层显著提高孔内组织矿化率。(5)组织学显示G2组人工骨孔内新生骨多于其他组,以新生骨为主,纤维组织含量较少。相对来说,G6组人工骨内新生骨含量最少。G2组新生骨长入比显著高于G3、G5组和G6组(P<0.05),G6组显著低于G4和G5组(P=0.039,P=0.052)。析因分析结果显示CMF治疗提高人工骨骨长入比10.31%(P<0.05),nanoHA涂层能显著提高9.87%(P=0.001)。G2组融合评分显著高于G3、G4和G6组(P<0.05),G1组显著高于G6组(P<0.05),余各组之间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别。析因分析结果显示CMF和nanoHA涂层显著提高融合评分(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MF显著提高融合区BMP-2和TGF-β1的表达(P<0.05),nanoHA涂层对其表达不产生显著影响(P>0.05)。不脱钙组织切片计算人工骨残留率结果显示G2、G5组低于G3和G6组,析因分析结果发现CMF对于人工骨残留率不产生明显影响,nanoHA涂层降低人工骨残留率12.36%(P<0.05)。(6)生物力学结果显示G2组脊柱弯曲刚度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G5组显著高于G4和G6组(P<0.05),G1组显著高于G4组(P<0.05)。析因分析显示CMF显著提高脊柱融合的弯曲刚度20.41N/mm (P<0.05),植入物因素也能显著提高脊柱融合弯曲刚度达23.85N/mm (P<0.05)。(7)XRD结果显示人工骨植入后结晶度下降,nanoHA/BCP中HA比例下降,BCP人工骨HA比例增加。结论:(1)多孔nanoHA/BCP人工骨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生物相容性和和降解性,可作为一个有前途的脊柱融合骨移植替代材料。(2)CMF和nanoHA涂层都能够显著促进脊柱融合和提高融合效果,CMF治疗改善了人工骨的生物活性和生物相容性。(3)CMF治疗联合nanoHA/BCP进行兔脊柱后外侧融合能够显著提高融合率,融合效果好于单纯的自体骨融合,可作为脊柱融合的一种新方式。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一览表
  • 第一部分 nanoHA涂层多孔BCP人工骨的制备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 2.2
  • 2.3 主要实验仪器
  • 2.4 本文采用的测试方法
  • 2.4.1 人工骨的孔隙度、密度及吸水率表征
  • 2.4.2 物相分析
  • 2.4.3 形貌表征
  • 2.4.4 力学测试
  • 2.4.5 统计学分析
  • 第三章 水热法制备2种物相纳米HA涂层多孔BCP人工骨
  • 3.1 实验步骤
  • 3.2 结果与讨论
  • 3.2.1 基本物理性状
  • 3.2.2 XRD物相定量分析
  • 3.2.3 形貌表征
  • 3.2.4 HA涂层多孔BCP人工骨力学测试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仿生矿化法制备纳米HA涂层多孔BCP人工骨
  • 4.1 实验步骤
  • 4.1.1 仿生矿化法制备多孔BCP人工骨HA涂层
  • 4.1.2 超声辐射仿生矿化法制备多孔BCP人工骨HA涂层
  • 4.2 结果与讨论
  • 4.2.1 XRD
  • 4.2.2 FESEM扫描结果
  • 4.3 本章小结
  • 第二部分 nanoHA/BCP移植联合CMF辅助治疗对兔PLF影响的实验研究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动物
  • 2.2 实验材料及主要试剂
  • 2.3 实验用主要仪器
  • 2.3.1 组合磁场治疗仪
  • 2.3.2 组织学仪器
  • 2.3.3 其他仪器
  • 2.4 实验设计
  • 2.4.1 样本量估计
  • 2.4.2 试验分组
  • 2.5 动物模型建立
  • 2.5.1 术前处理
  • 2.5.2 手术过程
  • 2.5.3 术后动物处理
  • 2.6 CMF治疗仪治疗
  • 2.7 标本采集
  • 2.8 脊柱融合评估方法
  • 2.8.1 大体观察及触摸法
  • 2.8.2 X-ray检测
  • 2.8.3 双源CT扫描
  • 2.8.4 生物力学测试
  • 2.8.5 组织学分析
  • 2.8.6 FESEM扫描
  • 2.9 物相分析
  • 2.10 统计学分析
  • 第三章 结果
  • 3.1 实验动物一般情况
  • 3.2 大体观察及触摸法融合评估结果
  • 3.3 X-ray片结果
  • 3.3.1 X-ray融合评价
  • 3.3.2 融合区校正光密度指数
  • 3.4 CT分析结果
  • 3.5 生物力学结果
  • 3.6 组织学分析结果
  • 3.6.1 脊柱融合评价结果
  • 3.6.2 融合界面骨整合、人工骨孔隙内成骨分析结果
  • 3.6.3 人工骨孔隙内骨长入比
  • 3.6.4 人工骨残留率
  • 3.6.5 免疫组化
  • 3.7 FESEM扫描结果
  • 3.8 XRD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4.1 动物模型的选择
  • 4.2 nanoHA涂层对多孔BCP人工骨在兔PLF的影响
  • 4.2.1 HA和BCP陶瓷在骨组织工程中应用
  • 4.2.2 nanoHA研究进展
  • 4.2.3 nanoHA涂层对脊柱融合的影响
  • 4.2.4 nanoHA涂层对人工骨降解的影响
  • 4.3 CMF+nanoHA/BCP在兔PLF中的作用
  • 4.3.1 电磁场体外成骨生物学效应
  • 4.3.2 EMFs体内成骨的生物学效应
  • 4.3.3 CMF+nanoHA涂层对BCP兔PLF模型一般情况的影响
  • 4.3.4 CMF+nanoHA涂层对脊柱融合人工骨骨整合的影响
  • 4.3.5 CMF+nanoHA涂层对融合的生物力学的影响
  • 4.3.6 CMF+nanoHA涂层对脊柱融合区成骨的影响
  • 4.3.7 CMF+nanoHA涂层对融合区BMP-2和TGF-β1表达的影响
  • 4.4 研究意义及展望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一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1000MW超超临界锅炉BCP泵汽化过程及原因分析[J]. 科技与创新 2017(07)
    • [2].BCP在多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作用[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9(03)
    • [3].BCP层对蓝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效率的影响[J]. 光电子.激光 2008(11)
    • [4].不同瘤胃细菌培养物添加水平对奶牛瘤胃发酵及BCP含量的影响[J]. 中国饲料 2012(10)
    • [5].协同管理:从ERP到BCP[J]. 企业管理 2017(05)
    • [6].超薄层BCP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的影响[J]. 发光学报 2008(02)
    • [7].宁夏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BCP区A1762T/G1764A突变与肝细胞癌的相关性[J].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4(02)
    • [8].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前C区及BCP区基因突变的临床意义[J]. 山东医药 2009(01)
    • [9].DMO方法及BCP方法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拓扑优化结果影响的对比分析[J]. 汽车实用技术 2015(06)
    • [10].治疗基线乙型肝炎病毒BCP区和PC区变异对拉米夫定耐药预测的探讨[J]. 中国病毒病杂志 2012(04)
    • [11].乙型肝炎病毒BCP、PreC和C区基因突变与母婴传播免疫失败的相关性[J].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3(06)
    • [12].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和BCP基因突变对肝脏疾病进程的影响[J]. 山东医药 2014(38)
    • [13].基于BCP异常数据检测方法的应用与研究[J]. 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03)
    • [14].乙型肝炎病毒BCP变异与拉米夫定治疗后HBVDNA反弹关系的研究[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08(03)
    • [15].奶牛不同品质的粗饲料日粮中添加不同浓度的异戊酸对其培养液VFA和BCP产量的影响研究[J]. 饲料广角 2008(17)
    • [16].慢性乙肝BCP区(1762/1764)双位点变异对肝癌发病率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 2010(35)
    • [17].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1896)和BCP区(1762/1764)变异对肝癌发病率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学 2014(05)
    • [18].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细胞癌患者乙肝病毒BCP区1762/1764双突变的定量检测及其意义[J].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06)
    • [19].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初治患者BCP区A1762T/G1764A变异株定量检测结果分析[J]. 肝脏 2017(07)
    • [20].山西地区乙型肝炎病毒BCP区和前C区突变与肝细胞癌进展研究[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7(08)
    • [21].基于BCP方法的复合材料方向角优化的研究[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2(13)
    • [22].不同BCP插层厚度及工作温度对高场有机磁电导正负转变的影响[J]. 科学通报 2013(09)
    • [23].BCP/前C及A1846T变异与HBV导致的慢加急性肝衰竭发病相关研究[J]. 热带医学杂志 2013(09)
    • [24].用无参数指标Bcp识别睡美人文献及其作者动态h指数变化规律[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8(06)
    • [25].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BCP双变异和CP聚集变异及其临床意义[J]. 海南医学 2015(09)
    • [26].空穴阻挡层BCP对掺杂型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磁电导效应的影响[J]. 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 2010(12)
    • [27].浪潮存储业务连续保护软件BCP[J]. 科技浪潮 2009(04)
    • [28].rFN/CDH修饰的BCP仿生界面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粘附和分化的影响[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4(01)
    • [29].BCP增透膜对顶发射器件发光性能的影响[J].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1)
    • [30].自贡地区HBV基因BCP区1762/1764及前C区1896位点突变与HBV相关性肝癌的相关性研究[J].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0(01)

    标签:;  ;  ;  

    新型nanoHA涂层BCP人工骨的制备及在兔脊柱融合模型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