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红楼梦》作为中国传统梦文学的集大成者,前八十回洋洋洒洒描写了近20个梦。对这些梦境描写技巧的探究,从最初的脂砚斋开始,一直延续到当代学者。本文亦尝试着对这些梦作进一步的分析,力图能为红学研究沧海添一粟。本论文分为绪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主要从梦境的起因描写、梦象的来源、梦境的荒诞性、梦境的真实性四个角度,揭橥曹雪芹高超的梦境描写艺术。绪论主要阐述了探究曹雪芹梦境描写艺术的目的与意义,回顾了《红楼梦》梦境描写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并简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与写作思路。第一章《<红楼梦>中的梦境》主要是对前八十回的梦境描写进行了统计和整理。之前《红楼梦》的梦境研究中,对“梦”的界定非常模糊,亦没有统一的认识,多泛泛而谈。即便有做统计者,亦不严谨,掺杂了很多“非梦”的情节。研究曹雪芹梦境描写艺术,其梦境描写是研究的基础,因此有必要对梦境描写进行详细的统计和整理。通过仔细的统计,排除了“非梦”的几种情况,《红楼梦》前八十回中共有19处梦境描写,并用表格的形式列出。第二章《<红楼梦>的梦因》主要从梦境起因的角度分析曹雪芹梦境描写技巧。按照中国传统梦理论,梦是由外邪(外部环境)、内感(脏相)、七情、心结四种因素纠结而成。梦的产生,既有生理病理原因,又有精神心理原因。曹雪芹写梦,将外邪、内感之生理与“七情”、心结之心理结合起来,将春夏秋冬之风、火、暑、湿、燥、寒与五脏六腑之心、肺、肝、脾、肾等与“七情”之喜、怒、思、恐、忧、惊、悲再与白日之思、念、想、见结合起来,深得中国传统梦理论之精髓。第三章《<红楼梦>的梦象》主要探究曹雪芹梦象描写艺术。在日常梦中,梦象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但梦象的原型不一定就在当天或最近几天。“艺术高于生活”,文学作品中的梦,或为推动情节发展服务,或为刻画人物所需要等等,都有自己的用处,本不必拘泥于梦象的来源。但曹雪芹技高一筹,能做到两者完美的结合,一方面梦象都来源于现实生活,另一方面其原型多出现在当天或最近几天。后一方面使得文学梦作为作品的一部分,更具有真实性的特征。第四章《<红楼梦>梦论(上)》主要分析了曹雪芹梦境描写的荒诞性特征。艺术源于生活,文学梦源于日常梦。日常梦具有荒诞性的特征,所以文学梦也必须具有荒诞性的特征,只有这样,才能称其为“梦”,而非其它。《红楼梦》中梦境的荒诞性主要体现在形象的变形、逻辑的无理、体验的真实三个方面。第五章《<红楼梦>梦论(下)》主要分析了曹雪芹梦境描写的真实性特征。文学梦作为故事整体情节的一部分,或刻画人物性格,或推动情节发展,对于文学世界框架的构建至关重要。但这一重要性的前提是这些文学梦必须有别于日常梦,即需具有“真实性”。所以曹雪芹在梦境描写过程中通过梦象的真实、逻辑的严密、界限的模糊三个方面来体现“梦”的真实性。结论是对全文的总结,曹雪芹梦境描写艺术之高超,前无古人,二百多年来亦无人能出其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