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吲哚论文-孟成

聚吲哚论文-孟成

导读:本文包含了聚吲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成本低廉,空穴传输材料,HOMO能级,空穴迁移率

聚吲哚论文文献综述

孟成[1](2018)在《多聚吲哚类空穴传输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开发优异的空穴传输材料是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和稳定性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最广泛应用的空穴传输材料是Spiro-OMe TAD,但是Spiro-OMe TAD复杂的合成步骤和高昂的合成成本限制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商业化进程。设计合成廉价易得、性能优异的空穴传输材料成为目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合理的分子设计可以帮助我们在更短的时间内,利用更少的资源开发出性能更高的空穴传输材料。本论文旨在研究空穴传输材料的修饰基团和核心框架对材料光电性质的影响,为设计合成高效的空穴传输材料提供思路和参考。我们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基于叁并咔唑(TAT)为核心和二苯胺的衍生物为修饰基团的小分子空穴传输材料(T1,T2和T3)。通过改变二苯胺修饰基团上甲氧基的数量来调控材料的光电性质,并将材料应用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空穴传输层。研究了甲氧基对空穴传输材料光电性质和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性能参数的影响,为开发新型空穴传输材料提供参考信息;(2)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基于叁并咔唑为核心的小分子空穴传输材料,通过改变修饰基团的结构得到了T4和T5。研究了不同的分子结构对材料光电性质的影响,可以帮助我们筛选更适合用作空穴传输材料的分子框架;(3)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基于二吲哚并叁并咔唑为核心的小分子空穴传输材料(D1,D2和D3)。二吲哚并叁并咔唑具有拓展的二维π-共轭体系和较强的给电子能力,同时它可以通过简单的“一锅法”合成制备。因此我们选用它作为空穴传输材料的核心,并采用前文研究探讨的性能优异的材料作为修饰基团,调节这类材料的光电性质。通过系统研究,发现这类二吲哚并叁并咔唑衍生物具有较低的HOMO能级和优异迁移能力,在空穴传输材料领域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8-11-14)

汪韦刚[2](2018)在《聚吲哚修饰的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超级电容器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能量转化器件,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为了满足超级电容器在能量储存上的应用,需要开发出高性能的电极材料。而导电聚合物修饰的电活性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对提高超级电容器的性能和应用范围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以聚吲哚(PIn)为修饰层,对碳纳米管(CNTs)和MnO2等电极材料分别进行了修饰,并研究了它们及其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主要包括以下叁个方面的工作:(1)通过原位氧化还原聚合法合成了 PIn修饰的CNTs(CNTs/PIn),使得CNTs在水中的分散性显着提高。当CNTs和吲哚单体质量比为2:3时,CNTs/PIn的电化学性能最好。CNTs/PIn与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复合后,RGO在水中的分散性也显着提高。当CNTs/PIn与RGO的质量比为1:2时,组成的CNTs/PIn/RGO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最佳。该复合材料修饰的玻碳电极(GCE)在1 Ag-1时的比电容值为383 Fg-1。(2)用PIn修饰了 MnO2纳米管(MnO2/PIn),使MnO2纳米管的稳定性和导电率提高。当MnO2纳米管与吲哚单体的质量比为10:1时,MnO2/PIn的电化学性能最好。MnO2/PIn与RGO复合后,MnO2的稳定性和导电率进一步提高,且5:1是MnO2/PIn与RGO的最佳物料质量比例。MnO2/PIn/RGO复合材料修饰的泡沫镍电极的比电容值在1 A g-1时为448.5 F g-1,在10 A g-1的电流强度下循环5000次后电容保持率为97.65%。(3)将碳布(CC)氧化处理得到氧化碳纤维布(OCF)。使用喷金的方法在OCF上镀了一层金层后,通过电化学沉积在其表面生成一层MnO2。用PIn修饰了 OCF@Au@MnO2多层电极的表面,制备了 OCF@Au@MnO2@PIn电极并用作全固态非对称超级电容器(ASSC)的正极。PIn和Au层同时提高了 MnO2的稳定性和导电性,使该电极在4 mA cm-2时的比面积电容值达到了 6.08 Fcm-2。且在 1.6 V 的工作电压窗口下,OCF@Au@MnO2@PIn//OCF@Co3O4@RGO ASSC的单位面积功率密度在达到3.2 mW cm-2的同时提供了高达1.83 mWh cm-2的单位面积能量密度。(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8-05-01)

王玲[3](2017)在《石墨烯/聚吲哚复合材料的电合成及其电致变色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二维结构的石墨烯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优异的电化学性质,这使得石墨烯在新能源材料、光电子材料、生物医学与传感器材料等诸多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其次,石墨烯本身具有独特的电子特性及物理性质,在聚合物复合材料中作为纳米填料之一,具有较高的增强效率和效应,同时还可以赋予聚合物复合材料一定的功能特性。本论文中采用电化学聚合的方法,分别制备了石墨烯/聚(5-醛基吲哚)(ERGO/P5FIn)复合材料和石墨烯/聚(6-羧基吲哚)(ERGO/PICA)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进行了电化学及电致变色性能等的表征,分别制备了相应的电致变色器件(ECD),研究了器件的性能。1.在乙腈/四氟化硼四丁基铵溶液中,将5-醛基吲哚单体通过直接电化学氧化的方法聚合在电化学还原的氧化石墨烯修饰的玻碳电极(ERGO/GCE)上,制备了一种高性能的ERGO/P5FIn复合材料。光谱电化学研究表明,制备的ERGO/P5FIn复合材料能够在浅黄色(还原态)和草绿色(氧化态)之间进行变化,对应的吸收分别为380 nm和500 nm。动力学研究表明,在380 nm的位置测得ERGO/P5FIn膜的光对比度为24.5%,在500 nm的位置测得ERGO/P5FIn膜的光对比度为42%。在380 nm的位置,ERGO/P5FIn复合材料从还原态到氧化态的响应时间为1.1 s,从氧化态到还原态的响应时间为1.4 s(500 nm处分别为0.8 s和1.2 s)。2.基于聚(3,4-二氧乙撑噻吩)(PEDOT)和ERGO/P5FIn复合材料构建了电致变色器件(ERGO/P5FIn/PEDOT ECD),其中电致变色材料(工作电极)为ERGO/P5FIn复合材料,离子储存材料(对电极)为PEDOT材料。光谱电化学的研究表明,ERGO/P5FIn/PEDOT器件可以在黄绿色和蓝紫色之间进行可逆的颜色变化,具有较高的着色效率(382 cm2 C-1),较快的响应时间(0.5 s和1.2 s)、高的光对比度(62%)、优良的开路记忆效应和稳定性。3.乙腈溶液中,在ERGO/GCE电极的表面上利用电化学聚合的方法,成功聚合了6-羧基吲哚(ICA)单体,制备了性能优异的ERGO/PICA纳米复合材料。对该复合材料进行相应的电化学性能表征,与聚(6-羧基吲哚)(PICA)性能对比发现,复合材料具有更加优异的电化学性能:较低的氧化电位和更好的导电性。荧光性能研究表明,溶剂态的ERGO/PICA复合材料是一种蓝绿色发光材料。电致变色性能的研究表明,ERGO/PICA复合材料可以在亮黄色(还原态)和墨绿色(氧化态)之间进行可逆的颜色转变,具有良好的电致变色性能。4.基于石墨烯的优良性能,研制了新型电致变色器件。将石墨烯作为ECD的离子储存层材料,制备相应的电致变色器件(ERGO/PICA/ERGO ECD),研究了其电致变色性能。并将ERGO/PICA/ERGO器件与以PEDOT为离子储存材料制备的电致变色器件(ERGO/PICA/PEDOT ECD)进行性能对比。两种电致变色器件的电致变色层均为制备的ERGO/PICA复合材料。光谱电化学研究结果表明,ERGO/PICA/ERGO器件可以从黄色(-0.4 V)到草绿色(1.8 V)进行可逆的颜色变化,光对比度为51%,着色效率为538 cm2 C-1。与ERGO/PICA/PEDOT器件对比分析后发现,以ERGO为离子储存材料制备的器件,具有优良的电致变色性能。(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7-04-20)

潘彬,叶丹,韩明亮,朱义州,郑健禺[4](2016)在《π桥联基团及锚定基团对聚吲哚骨架染料分子光电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s)自1991年首次报道以来被广泛的研究~([1])。研究表明,具有D-π-A骨架的染料分子有利于分子内的电子转移,从而获得高的光电转化效率~([2])。本课题组以叁聚吲哚骨架为电子给体,设计合成了一系列高效光敏染料,并应用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研究中~([3-4])。本文以叁聚吲哚为给体,设计合成了四种新型染料分子,考察了不同π桥(本文来源于《全国第十八届大环化学暨第十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下)》期刊2016-08-25)

马秀梅[5](2016)在《电合成吸电子基取代聚吲哚的电容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超级电容器是一种绿色无污染的新型高效储能器件,它兼具一般电容器和化学电池两者的优势,能够进行大功率充放电。电极材料是影响超级电容器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具有电化学可逆性、快速的氧化还原活性、高导电性、低毒性、成本低等优点,导电高分子在超级电容器领域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在导电高分子中,聚吲哚及其衍生物由于具有与聚吡咯和聚对苯相似的结构,而具有高的导电率、好的稳定性、电化学可逆性等优点,因此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聚吲哚类导电高分子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还很少。同时,吲哚衍生物种类丰富,不同取代基对聚吲哚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质具有不同的影响。本论文主要是在乙腈-LiC104(0.1 M)体系中对吲哚及四种吸电子基团(羧基、氰基、硝基和醛基)取代的吲哚单体进行电聚合,并且系统研究了不同吸电子基团取代对吲哚的电聚合、聚合物结构、热重行为以及电容性能等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有:1.通过电化学沉积法,在乙腈-LiClO4(0.1 M)体系中成功制备了聚吲哚。红外谱图结果表明,吲哚的聚合位点为吲哚单元的2、3位。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在2.5 Ag-1条件下,聚吲哚的比电容为86 Fg-1。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循环1000圈之后,聚吲哚的比电容仍能保持90.8%,这说明聚吲哚作为超级电容器材料的稳定性非常好,但是其比电容不高,仍需要进行改善。2.通过简单的一步电聚合方法,我们成功的在乙腈-LiC1O4(0.1 M)体系中制备了聚(5-竣基吲哚)、聚(6-竣基吲哚)和聚(7-竣基吲哚)纳米线,而由于羧基在4位时空间位阻效应过大,所以没能成功制备聚(4-竣基吲哚)。红外谱图结果表明聚合反应发生在吲哚单元的2、3位。竣基的取代位点对羧基取代吲哚的电聚合,及其相应聚合物的纳米线直径、热稳定性、比电容和能量密度等均具有显着影响。聚(5-竣基吲哚)、聚(6-竣基吲哚)和聚(7-竣基吲哚)纳米线的直径分别为100 nm、50 nm和30 nm。最大降解温度分别为聚(7-竣基吲哚)(643K)、聚(5-竣基吲哚)(584K)和聚(6-竣基吲哚)(574K)。比电容分别为聚(7-竣基吲哚)(424Fg-1)>聚(6-竣基吲哚)(384Fg-1)>聚(5-羧基吲哚)(364 Fg-1)。在11250 W kg-1的功率密度下,能量密度分别为聚(5-羧基吲哚)(35.3Whkg-1)、聚(6-竣基吲哚)(38.5Whkg-1)和聚(7-羧基吲哚)(43.3Wh kg-1)。但是取代位点对叁种羧基取代聚吲哚的循环稳定性没有明显影响。同时,聚(5-竣基吲哚)、聚(6-竣基吲哚)和聚(7-竣基吲哚)纳米线的比电容、能量密度和稳定性都非常优秀,是很有前景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3.通过简单的一步电聚合方法,在乙腈-LiClO4(0.1 M)体系中,我们成功的制备了聚(5-氰基吲哚)、聚(6-氰基吲哚)和聚(7-氰基吲哚)纳米线。红外光谱结果表明,氰基取代吲哚的聚合位点为吲哚单元的2、3位。氰基的取代对吲哚的电聚合,以及相应聚合物的形貌、热稳定性、电容性能均具有明显改善,此外,取代位点对叁种氰基取代聚吲哚的形貌和电容性能等也有显着影响。聚(5-氰基吲哚)和聚(6-氰基吲哚)的形貌为纳米线交织的网状结构,而聚(7-氰基吲哚)的形貌相对更致密。在2.5A-1条件下,比电容大小顺序为聚(5-氰基吲哚)(493 Fg-)>聚(7-氰基吲哚)(422Fg-1)>聚(6-氰基吲哚)(302 Fg-1)。在1125 Wkg-1的功率密度下,能量密度分别为聚(5-氰基吲哚)(55.4Whkg-1),聚(6-氰基吲哚)(34.0Whkg-1)和聚(7-氰基吲哚)(47.5Whkg-1)。经过1000圈的充放电测试,聚(5-氰基吲哚)、聚(6-氰基吲哚)、聚(7-氰基吲哚)的比电容分别保持96.8%、89.4%、88.9%。结果表明,氰基取代对吲哚的电聚合及相应聚合物的形貌、电容性能等均有显着改善作用。4.通过简单的一步电沉积方法,我们在乙腈-LiC104(0.1 M)体系中成功的制备了聚(5-硝基吲哚)、聚(6-硝基吲哚)和聚(7-硝基吲哚)纳米线。红外光谱结果表明聚合反应发生在吲哚单元的2、3位。硝基的取代位点对硝基取代吲哚的电聚合,及其相应聚合物的形貌、热稳定性、电容性能均具有显着影响。聚(5-硝基吲哚)和聚(6-硝基吲哚)的形貌为疏松的纳米线状结构,而聚(7-硝基吲哚)的形貌比较致密。聚(5-硝基吲哚)和聚(6-硝基吲哚)的热稳定性比较相似,而聚(7-硝基吲哚)的热稳定性相对较差。对于比电容,在低的扫描速率或电流密度下,叁者的大小顺序为聚(7-硝基吲哚)(496 Fg-1)>聚(5-硝基吲哚)(332Fg-)>聚(6-硝基吲哚)(93Fg-1);在较高的扫描速率或电流密度下,大小顺序变为聚(5-硝基吲哚)>聚(7-硝基吲哚)>聚(6-硝基吲哚)。此外,聚(5-硝基吲哚)、聚(6-硝基吲哚)、聚(7-硝基吲哚)循环1000圈后,比电容分别保留93.7%、95.7%和61.8%。这些结果说明,硝基取代对聚吲哚的热稳定性、形貌、电容性能等均有明显改善作用,同时硝基取代位点对聚吲哚的热稳定性、形貌、电容性能等也有显着影响。5.通过简单的一步电沉积方法,我们在乙腈-LiC104(0.1 M)体系中成功的制备了聚(5-醛基吲哚)、聚(6-醛基吲哚)和聚(7-醛基吲哚)纳米线,而由于醛基在4位时空间位阻效应过大,所以没能制备聚(4-醛基吲哚)。红外光谱结果表明醛基吲哚的聚合位点为吲哚单元的2、3位。醛基的取代位点对醛基取代吲哚的电聚合,以及相应聚合物的形貌、热稳定性、电容性能均具有明显影响。聚(6-醛基吲哚)和聚(7-醛基吲哚)的形貌为纳米线交织的网状结构,而聚(5-醛基吲哚)的形貌相对更致密,尽管如此,仍然比聚吲哚的形貌更疏松。而聚(6-醛基吲哚)的热稳定性要比聚(5-醛基吲哚)和聚(7-醛基吲哚)差。比电容分别为聚(7-醛基吲哚)(489Fg-1)>聚(5-醛基吲哚)(402Fg-)>聚(6-醛基吲哚)(244Fg-1)。在1000Wkg-1的功率密度下,能量密度分别为聚(5-醛基吲哚)(35.7Whkg-1)、聚(6-醛基吲哚)(21.7Whkg-1)和聚(7-醛基吲哚)(43.5Wh kg-1)。但是取代位点对叁种醛基取代聚吲哚的循环稳定性没有明显影响,1000圈测试后叁种导电高分子的比电容分别能保持95.4%、91.3%、93.1%。以上结果说明,醛基取代对聚吲哚的形貌和电容性能有明显改善作用,聚(5-醛基吲哚)、聚(6-醛基吲哚)和聚(7-醛基吲哚)纳米线电容性能都很优秀,是很有前景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本文来源于《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期刊2016-04-04)

蔡志江,贾建茹,郭杰,徐熠,王闯开[6](2016)在《静电纺丝制备聚吲哚导电纳米纤维及其性能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化学氧化还原法合成了聚吲哚,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聚吲哚导电纳米纤维,并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工艺参数为纺丝液浓度2%,挤出速率1 m L/h,纺丝电压20 k V,接收距离18 cm,最终制得直径为216 nm的聚吲哚导电纳米纤维。利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差示扫描量热恩熙及电导率测试对聚吲哚纳米纤维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静电纺丝过程中聚吲哚的分子链结构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静电纺聚吲哚纳米纤维的结晶更完善、电导率提升了近120%。静电纺丝后聚吲哚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熔融温度变化不大,分别在130℃和240℃附近,但热降解温度从465℃下降至420℃。(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6年01期)

王磊[7](2015)在《C_3和S_4对称的环聚吲哚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和非线性光学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环聚吲哚化合物主要是指环叁聚吲哚和环四聚吲哚,本文所涉及到的结构类型包括叁种,其结构如图1所示。本文以吲哚酮为前驱体,合成了系列环聚吲哚化合物,培养了单晶结构,研究了它们的非线性光学性质,主要成果如下:1.化合物的合成合成了四聚体化合物四个(TTr,TTr-Me4, TTr-Me3,TTr-Mel),其中叁个为首次合成(TTr-Me4, TTr-Me3, TTr-Mel);首次合成环不对称叁聚吲哚1个(isoTr-Ph);合成环对称叁聚吲哚16个,其中14个为首次合成。几个典型化合物的结构如下:2.晶体结构获得了19种新的晶体结构,其中前驱体吲哚-2-酮类化合物结构5个,环对称叁聚吲哚类结构11个,不对称叁聚吲哚结构1个(isoTr-Ph3),环对称四聚吲哚晶体结构2个(TTr和TTr-Me4)。5-X-N-苯基吲哚酮类晶体,从I-1到I-3偶极矩依次为2.834 D(I-1,中心对称),1.951 D(I-2,中心对称),1.930 D(1-3,非中心对称),逐渐减小。晶体结构和偶极矩数据表明,小的偶极矩和大的分子间作用力是1-3形成非中心对称结构的原因。四聚体化合物TTr和TTr-Me4的晶体结构数据表明:吲哚基团间大的二面角是形成非中心对称的i4空间群的重要因素。理论优化结构和晶体结构进一步说明,氮原子上为氢的四聚体易于形成大的二面角,这为合成具有非中心对称结构的四聚体化合物提供了思路。晶体结构表明,叁聚吲哚核具有良好的平面性,n-苯基化的叁聚吲哚通常有两种分子构型,U,U,U型和u,u,d型。连接中心苯环与外围苯环的C-C键长的不同以及C-N键长的变化,说明了叁种位置异构化合物采取了不同的电荷转移模式。3.线性和非线性光学性质吸收和荧光谱表明,环对称的四聚吲哚相对于叁聚吲哚具有好的透光性,不对称叁聚体(isoTr-Ph3)有强的荧光。还表明了在叁种位置异构的环对称叁聚吲哚化合物中,电荷转移能力的顺序为2,7,12-位取代化合物>3,8,13-位取代化合物>5,10,15-位取代化合物。叁聚体Tr-Ph3和四聚体TTr展现了突出的宏观二阶非线性光学(NLO)性质,其SHG强度分别为5倍的KDP和11倍的KDP。尽管TTr的分子NLO系数β没有Tr-Ph3的大,但它表现出更强的宏观二阶NLO效应,这源于它的马鞍形SA4的对称性以及由此导致的,4空间群对称性。TTr的NLO性质给我们这样的启迪:它可以进一步成为一种有潜力的构建宏观NLO材料的中心核。叁聚吲哚化合物双光子性质的研究表明,2,7,12-位取代化合物相对于3,8,13-位异构体有更好的双光子性质。4.主要创新点a.首次研究了四聚吲哚化合物的非线性光学性质并首次获得了TTr的晶体结构。TTr是首例分子和晶体同时具有S4对称性且具有显着宏观非线性光学性质的有机化合物。提出了设计合成具有宏观二阶NLO性质的四聚吲哚材料的思路。b.合成了环对称叁聚吲哚化合物和环不对称叁聚吲哚化合物,并研究了它们的结构和光物理性质,研究表明对称性是影响两者光谱性质的主要原因。c.合成了分子量为1618.6的叁个大尺度环对称叁聚吲哚化合物(互为异构体),研究了选位效应对环对称叁聚吲哚化合物双光子性质的影响:2,7,12-位取代优于3,8,13-位取代。拓展了5,10,15-位取代叁聚吲哚化合物的合成和性质研究。(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5-11-30)

蔡志江,杨海贞,徐熠,王闯开[8](2015)在《静电纺聚吲哚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对镉离子的吸附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无水氯化铁为氧化剂,采用化学氧化还原法合成了聚吲哚,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聚吲哚导电纳米纤维材料,研究了聚吲哚纳米纤维对重金属Cd2+的吸附行为.FTIR和NMR测试结果表明,化学氧化还原过程中吲哚的聚合是发生在吲哚单体的C2、C3位置.SEM和TEM观察表明,聚吲哚纳米纤维表面较光滑,呈圆柱状、没有珠节;纤维无规分布,平均直径约为145 nm;聚吲哚纳米纤维的比表面积非常高,达73.45 m2/g,其对重金属Cd2+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在p H=6时其对Cd2+平衡吸附量最大,约为140.36 mg/g,平衡吸附时间约为50 min.热力学分析表明聚吲哚纳米纤维对Cd2+的吸附行为用Freundlich模型描述更合理,动力学分析表明聚吲哚纳米纤维对Cd2+的吸附比较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再生10次后,其吸附量为100.67mg/g,是最大值的71%,是一种潜在的重金属Cd2+高效吸附材料.(本文来源于《高分子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焦娅[9](2015)在《含吡啶环聚吲哚的合成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芳香杂环吲哚及其衍生物作为一类关键的生物活性物质,存在于众多生物碱及天然产物分子中,不仅具有多种多样的生物应用,而且在光化学反应(如光致重排、光致环加成)中具有重要作用,而利用吲哚骨架构筑聚合物材料的研究也开始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发光高分子各种性能的深入研究,发光聚合物在生物传感器、超电容器、发光二极管及晶体管等方面备受青睐。聚吲哚及其衍生物(PIN)由于其特有的光电活性、氧化还原可逆性等优点,在防腐涂层、抗静电、电子器件、电池电极材料和药理学等诸多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已引起科学家的极大兴趣。但目前关于用吲哚骨架构筑聚合物材料在荧光传感上的研究报道还相对较少。本文通过两种方法改变吲哚骨架构筑的聚合物分子链的电子云密度分布,使其荧光强度可通过化学方法调控,以此讨论其对客体的探测,实现了作为传感材料的应用。具体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a)首先,成功利用4-羟基吲哚与4,4'-二氟二苯砜的亲核N取代反应制备出了第一种主链中含砜基的聚吲哚醚砜,根据性能表征数据可知这种聚合物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溶解性能。这种分子中存在推-拉电子的聚吲哚,发出强烈的蓝绿色荧光,通过阳离子-π作用与含氮正离子吡啶盐酸盐结合后,体系电子云密度变化,表现为荧光淬灭,氢氧化钠的加入使得吡啶正离子与聚吲哚醚砜问的阳离子-π作用消失,表现为恢复发光。通过小分子的加入改变了聚吲哚醚砜的发光性,使吲哚聚合物的荧光可通过外界物质调节,可应用于高分子荧光传感器。b)在聚吲哚的分子链中引入了毗啶环,通过4-羟基-7-氮杂吲哚与与4,4’-二氟二苯砜,4-羟基吲哚与2,6-双(4-氟苯甲酰基)吡啶、2,6-二氟吡啶进行亲核取代反应成功制备出叁种不同结构的含吡啶环的聚吲哚,通过表征,它具有一定的耐热性,溶解性能较好,发光性能优异。这种聚吲哚吡啶环与吲哚环之间存在推-拉电子,使其发光,加入了HCl溶液将毗啶环上的氮原子质子化后,聚吲哚链的电子云密度发生变化,推-拉电子受影响,表现为荧光淬灭。通过吡啶的质子化实现了调节聚吲哚的荧光,可实现在传感设备上的应用。合成的这两类聚合物,既可作为荧光传感材料,又具有较好的耐热性能和溶解性,在高性能聚合物领域中定能广泛发展。(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5-04-18)

王芳[10](2014)在《多聚吲哚及其衍生物的设计合成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有机半导体材料由于具有制备成本低,种类和结构多样化,性能可通过结构设计来调制,易于制备大面积器件,以及可用于柔性电子器件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通过对有机分子的设计和结构的剪裁,来拓展材料的种类、调控材料的性质、改善器件的性能,以得到大量具有预期功能的材料。本文简单介绍了咔唑、吲哚单元的研究进展,对环状叁聚吲哚和有机小分子太阳能电池材料研究现状进行了简单的论述。同时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基于叁聚吲哚可溶线性有机窄带系小分子的材料。为进一步拓展多聚吲哚材料的应用,我们进一步合成了四聚吲哚新材料,并初步研究了其在光电性质。具体内容如下:(1)通过Suzuki偶联的方法合成了一系列以叁聚吲哚为端基,对称取代苯并噻二唑衍生物的窄带隙小分子材料。研究表明:这些小分子具有较好的溶解性,较宽的光谱吸收,较窄的光学带隙。TGA、DSC研究说明,这类小分子材料均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且表现出良好的无定形态有利于溶液加工处理。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电化学以及理论计算研究发现,调节分子的共轭长度及烷基链的位置,能有效地拓宽了分子的吸收光谱,降低了共轭分子的带隙。线性分子的带隙从1.99调节到1.75eV。(2)为了进一步拓宽化合物的光谱吸收,降低分子能带隙。选取强吸电子能力,更长共轭长度的吡咯并吡咯二酮(DPP)、苯并噻吩为核(BDT),并引入噻吩和噻吩苯并噻二唑的作为桥连基团,逐步调节分子共轭长度,获得了一系较好溶解性,宽光谱吸收的线性有机小分子。这些小分子材料均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并且是无定形态,有利于溶液加工处理。通过紫外吸收和电化学测试发现:这一系列化合物具有宽的吸收光谱和低的能带隙。其中以DPP为核的材料具有更宽的光谱吸收,噻吩苯噻唑集团的引入,更有利于化合物对可见光的吸收。成功的将线性分子的带隙从实验测试结果表明(TATBT)2DPP的带隙比(TATBT)2BDT更窄,这与理论计算的结果也相吻合。(3)以大平面具有很好的光热和化学稳定性的苝酰亚胺为核,叁聚吲哚为封端,合成另一组以苝酰亚胺为核的窄带隙线性小分子,并引入噻吩基团,获得了两个性溶解非常好的有机共轭小分子。通过紫外吸收和电化学测试发现:这一系列化合物具有宽的吸收光谱和非常低的能带隙。噻吩基团的引入,化合物LUMO降低,HOMO值增加。整体能隙降低,这一结果与理论计算也相吻合。(4)通过环化反应得到另一个新的构筑单元-四聚吲哚(TTI)。并合成了芘和芴基封端的四取代和八取代衍生物。这一系列多臂结构大分子都具有较窄的光谱吸收和发射。电化学研究表明,当引入取代基个数增加时,化合物的HOMO能级增加,同时LUMO能级降低,即带隙变窄。芴取代衍生物的带隙比芘取代衍生物的带隙宽。与理论计算的结果相吻合。(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4-05-01)

聚吲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超级电容器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能量转化器件,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为了满足超级电容器在能量储存上的应用,需要开发出高性能的电极材料。而导电聚合物修饰的电活性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对提高超级电容器的性能和应用范围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以聚吲哚(PIn)为修饰层,对碳纳米管(CNTs)和MnO2等电极材料分别进行了修饰,并研究了它们及其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主要包括以下叁个方面的工作:(1)通过原位氧化还原聚合法合成了 PIn修饰的CNTs(CNTs/PIn),使得CNTs在水中的分散性显着提高。当CNTs和吲哚单体质量比为2:3时,CNTs/PIn的电化学性能最好。CNTs/PIn与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复合后,RGO在水中的分散性也显着提高。当CNTs/PIn与RGO的质量比为1:2时,组成的CNTs/PIn/RGO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最佳。该复合材料修饰的玻碳电极(GCE)在1 Ag-1时的比电容值为383 Fg-1。(2)用PIn修饰了 MnO2纳米管(MnO2/PIn),使MnO2纳米管的稳定性和导电率提高。当MnO2纳米管与吲哚单体的质量比为10:1时,MnO2/PIn的电化学性能最好。MnO2/PIn与RGO复合后,MnO2的稳定性和导电率进一步提高,且5:1是MnO2/PIn与RGO的最佳物料质量比例。MnO2/PIn/RGO复合材料修饰的泡沫镍电极的比电容值在1 A g-1时为448.5 F g-1,在10 A g-1的电流强度下循环5000次后电容保持率为97.65%。(3)将碳布(CC)氧化处理得到氧化碳纤维布(OCF)。使用喷金的方法在OCF上镀了一层金层后,通过电化学沉积在其表面生成一层MnO2。用PIn修饰了 OCF@Au@MnO2多层电极的表面,制备了 OCF@Au@MnO2@PIn电极并用作全固态非对称超级电容器(ASSC)的正极。PIn和Au层同时提高了 MnO2的稳定性和导电性,使该电极在4 mA cm-2时的比面积电容值达到了 6.08 Fcm-2。且在 1.6 V 的工作电压窗口下,OCF@Au@MnO2@PIn//OCF@Co3O4@RGO ASSC的单位面积功率密度在达到3.2 mW cm-2的同时提供了高达1.83 mWh cm-2的单位面积能量密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聚吲哚论文参考文献

[1].孟成.多聚吲哚类空穴传输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性能[D].南京邮电大学.2018

[2].汪韦刚.聚吲哚修饰的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应用[D].南京大学.2018

[3].王玲.石墨烯/聚吲哚复合材料的电合成及其电致变色性能[D].青岛科技大学.2017

[4].潘彬,叶丹,韩明亮,朱义州,郑健禺.π桥联基团及锚定基团对聚吲哚骨架染料分子光电性能的影响[C].全国第十八届大环化学暨第十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下).2016

[5].马秀梅.电合成吸电子基取代聚吲哚的电容性能[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6

[6].蔡志江,贾建茹,郭杰,徐熠,王闯开.静电纺丝制备聚吲哚导电纳米纤维及其性能表征[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6

[7].王磊.C_3和S_4对称的环聚吲哚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和非线性光学性质[D].山东大学.2015

[8].蔡志江,杨海贞,徐熠,王闯开.静电纺聚吲哚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对镉离子的吸附行为[J].高分子学报.2015

[9].焦娅.含吡啶环聚吲哚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5

[10].王芳.多聚吲哚及其衍生物的设计合成与性能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4

标签:;  ;  ;  ;  

聚吲哚论文-孟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