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Brugada综合征三例(论文文献综述)
刘凯[1](2021)在《青壮年猝死综合征心脏疾病相关基因变异及云南不明原因猝死高发区IRX4基因Y77C变异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筛查青壮年猝死综合征(Sudden manhood death syndrome,SMDS)病例心脏疾病相关基因变异,探寻SMDS相关的易感基因变异。2.检测云南不明原因猝死(Yunnan sudden unexplained death,YNSUD)易感致病基因变异IRX4-Y77C在YNSUD高发区人群中的等位基因分布,为YNSUD的病因研究和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3.探究部分SMDS病例和YNSUD与心脏疾病(离子通道疾病和心肌病)相关基因变异的关系。[方法]1.收集昆明医科大学司法鉴定中心2017年至2018年间法医病理学鉴定的SMDS案件,提取猝死者心血基因组DNA进行全外显子测序,通过对测序数据进行注释、筛查与遗传性离子通道疾病和心肌病相关的基因变异位点,并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SIFT、MutationTaster和PolyPhen-2对筛查出的基因变异位点进行致病性预测。2.以大理州鹤庆县4个YNSUD高发区人群作为实验组,提取外周静脉血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Sanger测序,以千人基因组计划中中国西双版纳傣族人群和南方汉族人群作为对照组,探究本课题前期利用全外显子测序对25例YNSUD核心家系成员进行心脏疾病相关基因变异筛查中发现的IRX4-Y77C变异在YNSUD高发区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对实验组所有个体进行心电图和心脏彩超检查以了解实验组人群是否存在心脏心电异常改变和器质性病变。[结果]1.在昆明医科大学司法鉴定中心2017年至2018年鉴定案件中,共收集到3例保存较好可用于全外显子测序的SMDS病例血液样本,通过对全外显子测序结果进行数据筛查、致病性预测以及Sanger测序验证,发现3名猝死者分别携带TTN基因、CACNB2基因、SCN5A基因、KCNH2基因错义变异。其中,案例1猝死者检测到TTN基因V23610I变异,生物信息学软件SIFT和MutationTaster对其致病性预测结果分别为有害和致病。案例2猝死者检测到TTN基因 P1698L 和 I24875T 变异和 CACNB2 基因 S502L 变异,SIFT 和 MutationTaster对三个变异的致病性预测结果均为有害和致病。案例3猝死者检测到TTN基因R14571H 和 R24762H 变异、SCN5A 基因 R1193Q 变异、KCNH2 基因 K557T 变异,SIFT和MutationTaster对其致病性预测结果分别为:R14571H有害、致病,R24762H有害、致病。R1193Q无害、致病,另外PolyPhen-2对R1193Q预测结果为良性。K557T无害、良性。2.本次研究对4个YNSUD高发区112例村民进行的基因测序发现82例(73.2%)携带YNSUD易感致病基因变异IRX4-Y77C,该变异在研究人群中的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千人基因组计划中国西双版纳傣族人群和南方汉族人群,而且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人群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对1 12例村民进行的静息状态下心电图检查发现33例(约30%)IRX4-Y77C变异携带者检出不同程度的心电图异常改变,其中包括顺(逆)钟向转位7例、电轴左(右)偏9例、窦性心动过速(缓)9例、左前分支或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8例、ST段和T波改变4例、QT间期延长2例等,表明4个YNSUD高发区村民存在一定程度的心脏电生理功能异常。心脏彩超发现2例心电图检见完全性右束支、左前分支传导阻滞的个体存在房间隔缺损伴血液左向右分流。未检见心室肥厚、心房明显扩张等心肌病典型病理改变。[结论]1.全外显子测序发现的 TTN-V23610I、TTN-P1698L、TTN-I24875T、CACNB2-S502L、TTN-R14571H、TTN-R24762H、SCN5A-R1193Q 可能是导致本研究中相应携带者发生SMDS的遗传易感因素。3例猝死者心脏重量增加,缺乏心肌病诊断依据但检见TTN致病基因变异,这提示法医工作中有必要对SMDS案件进行心脏疾病致病基因变异筛查。2.YNSUD易感致病基因变异IRX4-Y77C在4个YNSUD高发区人群中具有较高的等位基因频率,且与对照组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合IRX4-Y77C变异携带者检出不同程度的心电异常改变和心脏瓣膜返流、左心室增宽和房间隔缺损等异常,综合分析认为IRX4-Y77C变异可能与YNSUD在病区高发具有相关性。3.部分SMDS病例和YNSUD可能与心脏疾病(离子通道疾病和心肌病)相关基因变异有关。
李欣[2](2019)在《一种心源性猝死相关基因重测序研究方法的建立》文中研究说明目前,心源性猝死的临床检测方法主要是对家族史、个人史进行筛查,同时进行体格及心电图检查及超声心动图等检查,但存在检出率低,针对性不强等缺点。近年来,心源性猝死相关基因研究成果使心源性猝死基因筛查成为可能,因此通过早期基因筛查来规避心源性猝死发生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基因重测序技术,并利用该技术对心源性猝死相关遗传病进行基因突变筛查。利用Agilent SureSelect目标基因捕获技术,设计88个基因的1727个外显子区域特异性探针,通过与基因组DNA文库进行杂交,将目标基因组区域的DNA片段进行富集,然后通过Illumina MiniSeq测序仪对其进行测序,以生物信息分析为研究手段发现目标基因中存在的突变,根据ACMG规则对变异位点进行临床意义分类,确定致病突变和疑似致病突变位点,并通过Sanger测序法对突变位点进行验证。本研究设计合成的目标基因特异性捕获探针可有效地捕获并富集基因组DNA的目标靶片段,通过梯度筛选测序深度,确定最佳测序深度为200×左右。本研究以4名心率失常患者和一个房颤家系中的8名家族成员为研究对象,利用本研究建立的基因重测序技术从12名受检者中检测到5种致病突变或疑似致病突变,分别为:KCNE2基因发生c.79C>T杂合突变,SCN5A基因发生c.677C>T杂合突变,TTN基因发生c.72845delA杂合突变,SCN5A基因发生c.2541delC杂合突变,TRPM4基因发生c.988G>T杂合突变。通过目前公认的Sanger方法进行结果验证,发现Sanger验证结果与基因重测序技术的结果一致。因此,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一种检测心源性猝死相关遗传病的新方法-基因重测序技术,该方法准确有效,并且节约时间和成本。本研究为今后利用基因重测序检测心源性猝死相关的基因突变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为疾病的诊断、筛查和预防提供新思路,为先证者家庭成员及亲属进行家族筛查提供新方法。因此,本研究在心源性猝死的诊断及预防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意义。
刘滢[3](2017)在《遗传性心律失常并发心室电风暴临床诊治体会》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遗传性心律失常并发心室电风暴的临床特点及救治经验。方法分析总结5例患者性别、年龄、遗传性心律失常的具体类型、心室电风暴发作的诱因、心室电风暴持续时间、治疗及预后等临床特点。结果所有患者中,类型以先天性长QT综合征最为多见3例,Brugada综合征及早复极综合征各1例,3例先天性长QT综合征发作心室电风暴的诱因1例为情绪激动,1例情绪激动及低钾血症,1例为服用大环类脂类抗生素,Brugada综合征患者并发心室电风暴诱因为发热,早复极综合征患者发生心室电风暴诱因不明确。5例患者治疗上均积极去除诱因,心室电风暴平均持续时间(128±32.52)min,急性发作时给予了电复律或电除颤,药物治疗上3例LQT综合症患者均给予了补钾补镁及利多卡因、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1例怀疑LQT3型的患者加用了美西律治疗,Brugada综合征患者及早复极综合征患者患者给予了胺碘酮效果不佳又选择了异丙肾上腺素。4例患者均病情好转,1例死亡。结论遗传性心律失常并发心室电风暴时应尽快对其遗传性心律失常类型做出诊断,针对不同的类型,积极去除相应的诱因,选择针对其离子通道异常的药物,才能有效的控制病情。
黄少娜[4](2015)在《高位右侧胸前导联对揭示Brugada综合征心电图的有效性》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究高位右侧胸前导联在揭示Brugada综合征心电图征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6月-2014年9月收治的伴有猝死家族史(心电图胸前导联呈ST段抬高)的3个家系(9个成员)为试验组,另择取同期来本院体查的3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均行常规与高位右侧胸前导联心电图检查,探究高位右侧胸前导联对Brugada综合征心电图征诊断的应用价值。结果:试验组9个成员均行体格、超声心动图检查,家系1常规与高位右侧胸前导联未显现Brugada综合征心电图特征;家系2先证者常规心电图J波呈现增高,V1’V3’导联J波呈增高趋势,维持0.150.5 m V;家系3中的例1、例3心电图提示为Brugada综合征,V1"V3"导联J波明显增高,维持0.20.7 m V。32例健康体检者中,20例常规心电图呈早期复极,1例V1’V3’导联J波明显增高,11例V1"V3"导联J波显着增高,所有健康体检者均不吻合Brugada综合征心电图诊断标准。结论:相较于常规心电图而言,高位右侧胸前导联心电图能有效提升Brugada综合征心电图诊断阳性率,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王林林[5](2014)在《钠通道β1亚基A197V突变导致Brugada综合征的电生理学研究及患者特异性诱导多能干细胞系的建立》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钠通道β1亚基新的突变A197V在Brugada综合征发病中的意义。在体外细胞系HEK293水平共转钠通道α亚基SCN5A与突变β1亚基,通过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明确SCN1B/A197V对钠通道电生理学特性的影响。建立基于患者特异性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为心肌分化、电生理研究及基因治疗提供基础。方法:1.临床明确诊断的10例Brugada综合征患者进行6种编码基因的测序,以发现与该病相关的新的基因位点突变。2.构建基于突变的表达质粒,并通过酶切及直接测序证明质粒构建的成功。3.将含突变基因的质粒转染HEK293细胞,进行细胞免疫荧光鉴定及膜片钳技术检测,以明确该基因突变位点对离子通道特性的影响。4.原代培养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使用Yamanaka的SKOM(SOX2、KLF4. OCT4、C-MYC)四质粒系统感染皮肤成纤维细胞,在特定的培养条件下诱导生成基于患者特异性的iPSCs。结果:1.基因测序结果表明其中一位具有Ⅰ型Brugada综合征心电图的46岁患者发现编码钠通道β1亚基的SCN1B第4外显子发生突变,造成197位的丙基酸A被缬氨酸V取代,即A197V突变。该突变目前尚未被报道。2.通过定点诱变技术成功构建了含有A197V突变的表达质粒,并经过酶切和直接测序验证了突变点构建成功,且未造成编码区其他碱基改变。3. SCN1B/A197V的突变质粒和SCN1B/WT,分别和SCN5A/WT共转HEK293细胞,以及单转SCN5A/WT,三组细胞相比较。在细胞免疫荧光中发现,Nav1.5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膜部分,但相比较SCN1B/WT,A197V突变组Navl.5蛋白分布特点并未显示出明显差异。SCN5A/WT+SCN1B/A197V组相比较SCN1B/WT组和单转SCN5A/WT电流密度及幅度明显减小,电流激活提前,激活速度减慢,失活速度有一定的减小,且窗电流增加。这些特点均证实了SCN1B基因A197V突变降低了钠通道功能,增加了通道的不稳定性,从而容易促使心律失常的发生。4.成功原代培养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SKOM四质粒系统感染细胞后,经过特定培养条件诱导出形态典型、边界清楚、呈干细胞克隆样生长的iPSCs,从而为进一步建立患者特异性的Brugada综合征疾病模型奠定基础。结论:1.钠通道β1亚基新的突变A197V可能通过降低钠通道的功能而导致Brugada综合征的发病。2.利用Yamanaka的SKOM四质粒系统在特定的培养条件下,可成功建立患者特异性的iPSCs细胞系,为疾病模型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条件。
马玉良,王伟民,刘建,卢明瑜,李琪[6](2013)在《冠状动脉介入过程中圆锥支或右心室支急性闭塞致心电图改变的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在右冠状动脉近端血管介入治疗过程中,圆锥动脉或右心室支急性闭塞致心电图改变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8至2012-12于我院行介入治疗的病例,发现3例患者在干预右冠状动脉近端血管过程中,圆锥支或右心室支急性闭塞,术中出现胸前导联J点和ST段抬高,其中1例呈典型的Ⅰ型Brugada样心电图改变。总结3例患者的病例特点、冠状动脉影像与心电图变化。结果:右冠状动脉近端血管分支(2例圆锥动脉、1例右心室支)急性闭塞可以诱发胸前导联J点和ST段穹窿型抬高,甚至呈现典型的Ⅰ型Brugada样心电图改变,其中1例患者右心室支持续性闭塞,心电图呈持续性J点和ST段抬高,随后发生了心室颤动。结论:右冠状动脉近端血管分支急性闭塞可以导致胸前导联J点和ST段抬高,甚至继发恶性心律失常。
田志广,吴高俊[7](2013)在《家族性Brugada综合征三例》文中研究说明Brugada综合征是由于心肌离子通道功能异常,以突发性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其临床特点:(1)特异性右胸导联(V13)ST段抬高。(2)心脏结构正常。(3)反复发作致命性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基础研究显示Brugada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有家族性发病特点。现将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收治3例Brugada综合征患者并追踪家族成员情况报道如下。例1男,70岁。既往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否认黑蒙晕厥史。患者因体检发现甲状腺结节入住普外科。术前检
于阿信,平智广,李世锋,井艳,郭森,李中健[8](2011)在《心率变异性与楼梯运动后心率恢复关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862例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心率变异性(HRV)分析并完成楼梯运动试验的受检者,依据HRV结果分为异常组和正常组。异常组运动后1~10 min心率恢复值逐渐增大;正常组亦逐渐增大,而9min与10 min无差异;两组心率恢复值不全相等,总体趋势为异常组小于正常组。结论:HRV异常组运动后心率恢复减慢。
严霞,孔伟,曹华[9](2010)在《Brugada综合征三例临床和心电图诊治分析》文中认为
韦爱新[10](2005)在《Brugada综合征》文中研究说明 1992年西班牙学者Brugada兄弟首次报道了一类家族遗传性特发性心室颤动(室颤),这些患者有十分特殊的心电图表现,平时静息时表现为胸前区V1~V3导联ST段抬高,Q-T间期正常,伴或不伴有右束支传导阻滞,在发生心脏性猝死或晕厥时则表现为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颤,体格检查及器械检查排除了器质性心脏病可能,后来将这一类疾病定义为特发性室
二、Brugada综合征三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Brugada综合征三例(论文提纲范文)
(1)青壮年猝死综合征心脏疾病相关基因变异及云南不明原因猝死高发区IRX4基因Y77C变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青壮年猝死综合征心脏疾病相关基因变异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二部分 云南不明原因猝死高发区IRX4基因Y77C变异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在遗传性长QT综合征和不明原因猝死研究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2)一种心源性猝死相关基因重测序研究方法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心源性猝死相关疾病与遗传学特点 |
1.1.1 长QT综合征 |
1.1.2 短QT综合征 |
1.1.3 Brugada综合征 |
1.1.4 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速 |
1.1.5 家族性心房颤动 |
1.1.6 遗传性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
1.1.7 进行性心脏传导疾病 |
1.1.8 遗传性预激综合征 |
1.1.9 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 |
1.1.10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
1.1.11 家族性扩张型心肌病 |
1.1.12 心肌致密化不全 |
1.1.13 限制型心肌病 |
1.1.14 马方综合征 |
1.2 基因检测 |
1.2.1 研究平台 |
1.2.2 研究方法 |
1.2.3 生物信息分析 |
1.2.4 临床应用 |
1.3 本研究工作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与样本来源 |
2.2 主要实验仪器和试剂 |
2.2.1 实验仪器 |
2.2.2 主要试剂 |
2.3 实验方法 |
2.3.1 基因芯片 |
2.3.2 Qiage全血DNA提取 |
2.3.3 DNA质量和浓度测定 |
2.3.4 文库制备 |
2.3.5 Agilent芯片杂交捕获目标DNA |
2.3.6 上机测序 |
2.4 生物信息分析方法 |
2.4.1 原始数据质控和过滤 |
2.4.2 序列比对与去PCR重复 |
2.4.3 碱基质量重校正 |
2.4.4 变异检测 |
2.4.5 变异位点过滤 |
2.4.6 变异注释 |
2.5 数据临床意义分类 |
2.5.1 筛选候选位点 |
2.5.2 检索突变与证据分级 |
2.5.3 根据遗传模式筛选候选突变 |
2.6 Sanger测序验证 |
2.6.1 验证位点 |
2.6.2 结果分析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方法学建立 |
3.1.1 核心基因的收集和捕获芯片设计 |
3.1.2 实验流程的建立 |
3.1.3 生物信息分析流程搭建与位点临床意义分类 |
3.1.4 芯片覆盖度评估 |
3.1.5 测序质量评估 |
2.1.6 目标区域捕获测序的均一性 |
3.1.7 目标区域单碱基深度分布 |
3.2 功能分析 |
3.2.1 阳性样本临床信息 |
3.2.2 变异检测结果分析 |
3.2.3 候选位点 |
3.2.4 Sanger验证结果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3)遗传性心律失常并发心室电风暴临床诊治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临床特征 |
1.3 诊断标准 |
1.4 治疗方法 |
2 结果 |
3讨论 |
(4)高位右侧胸前导联对揭示Brugada综合征心电图的有效性(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心电图评判标准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试验组12导联及高位右侧胸前导联心电图比较 |
2.2 对照组12导联及高位右侧胸前导联心电图比较 |
3 讨论 |
(5)钠通道β1亚基A197V突变导致Brugada综合征的电生理学研究及患者特异性诱导多能干细胞系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钠通道β1亚基A197V突变导致Brugada综合征的电生理研究 |
引言 |
(一) Brugada综合征患者基因测序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二) A197V定点突变质粒的构建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三)A197V突变电生理功能测定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第二部分 患者特异性多能干细胞的诱导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冠状动脉介入过程中圆锥支或右心室支急性闭塞致心电图改变的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及方法 |
2结果 |
3 讨论 |
(9)Brugada综合征三例临床和心电图诊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简介 |
2 讨论 |
2.1 Brugada综合征心电图表现 |
2.2 Brugada波的发生机制 |
2.3 Brugada综合征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机制 |
2.4 本组3例患者诊断为Brugada综合征的依据如下[6-8]: |
四、Brugada综合征三例(论文参考文献)
- [1]青壮年猝死综合征心脏疾病相关基因变异及云南不明原因猝死高发区IRX4基因Y77C变异研究[D]. 刘凯. 昆明医科大学, 2021
- [2]一种心源性猝死相关基因重测序研究方法的建立[D]. 李欣.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3]遗传性心律失常并发心室电风暴临床诊治体会[J]. 刘滢.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7(04)
- [4]高位右侧胸前导联对揭示Brugada综合征心电图的有效性[J]. 黄少娜. 中国医学创新, 2015(20)
- [5]钠通道β1亚基A197V突变导致Brugada综合征的电生理学研究及患者特异性诱导多能干细胞系的建立[D]. 王林林. 南京医科大学, 2014(03)
- [6]冠状动脉介入过程中圆锥支或右心室支急性闭塞致心电图改变的观察[J]. 马玉良,王伟民,刘建,卢明瑜,李琪. 中国循环杂志, 2013(05)
- [7]家族性Brugada综合征三例[J]. 田志广,吴高俊.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3(10)
- [8]心率变异性与楼梯运动后心率恢复关系研究[J]. 于阿信,平智广,李世锋,井艳,郭森,李中健.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1(06)
- [9]Brugada综合征三例临床和心电图诊治分析[J]. 严霞,孔伟,曹华. 中国全科医学, 2010(27)
- [10]Brugada综合征[J]. 韦爱新. 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 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