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中小企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 ——以太原高新区中小企业为例

山西中小企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 ——以太原高新区中小企业为例

论文摘要

本文在山西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山西中小企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①”、“山西中小企业集群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②”的资助下进行的,经过对太原高新区中小企业的调查,对比国内外中小企业集群发展模式,得出了太原高新区的中小企业集群发展模式,并对太原高新区的中小企业进行了抽样评价,主要工作如下:1.对国内外高新区中小企业集群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合美国硅谷、印度班加罗尔、日本筑波科学城三个国外的高新区中小企业集群模式和国内的台湾新竹、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乌鲁木齐高新区四个高新区中小企业集群发展模式,从政府—市场作用、科研创新资源、中介机构、集群文化建设四个角度进行了比较分析。2.总结出了太原高新区中小企业集群模式是科技型项目生成模式太原高新区占地面积4.17平方公里,现有中小企业有2500多家,涉及“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能源”五个支柱行业为主导的多种产业,形成了高度集聚的发展现状,集群内的中小企业主要有两种生成方式:(1)部分企业是在孵化器内依托一定的科技项目孵化生成的;(2)另一部分是受科技项目的影响而自己生成的。因此其模式可概括为自生成或是孵化成、相互联系密切、学习成本低、创新意识强——科技型项目生成模式。3.对太原高新区的中小企业进行了抽样评价研究从太原高新区内选取了32家中小企业,对这些企业的指标数据进行了聚类分析,并根据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用DEA软件中的CRS和VRS模型对这些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进行了评价研究,评价结果表明太原高新区多数中小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不很高,企业的综合效率和规模效率相对不均衡,企业的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需要进一步优化。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国外研究进展
  • 1.2.2 国内研究进展
  • 1.3 论文的结构框架、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工作
  • 1.3.1 论文的结构框架
  • 1.3.2 论文写作的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
  • 1.3.3 主要研究工作
  • 2 国内外高新区中小企业集群模式比较分析
  • 2.1 高新区中小企业集群的相关理论
  • 2.2 国内外高新区中小企业集群模式
  • 2.2.1 国外高新区中小企业集群模式
  • 2.2.2 国内高新区中小企业集群模式
  • 2.3 国内外高新区中小企业集群模式的比较
  • 3 太原高新区中小企业集群发展模式
  • 3.1 太原高新区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
  • 3.2 太原高新区中小企业集群模式及特点
  • 3.2.1 太原高新区中小企业集群模式
  • 3.2.2 太原高新区中小企业集群模式的特点
  • 3.3 太原高新区中小企业集群模式的SWOT 和TOWS 分析
  • 3.3.1 太原高新区中小企业集群模式的SWOT 分析
  • 3.3.2 太原高新区中小企业集群模式的TOWS 分析
  • 4 太原高新区的中小企业抽样评价研究
  • 4.1 聚类分析和DEA 方法和理论
  • 4.1.1 聚类分析
  • 4.1.2 DEA 方法和基本理论
  • 4.2 太原高新区中小企业资源配置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 4.3 基于系统聚类的太原高新区中小企业集群实证分析
  • 4.4 基于DEA 的太原高新区中小企业资源配置效率评价实证评价研究
  • 5 结论、对策和展望
  • 5.1 结论
  • 5.2 发展对策
  • 5.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工作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山西中小企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 ——以太原高新区中小企业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