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治理效率的实证研究

中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治理效率的实证研究

论文摘要

审计委员会制度是公司治理结构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它起源于美国,随后在广大西方国家得到广泛采用。经过近70年的发展,审计委员会制度在西方已经相对成熟和完善,并在改善财务报告质量,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鉴于审计委员会制度的这种有效性,我国于2002年将其正式引入,并在所有的上市公司中进行推广。截至2006年底,我国已经有超过60%的上市公司建立了审计委员会制度,而且在将来还会有更多的上市公司采用这种制度,人们对它的关注重点也已经从建立的数量和发展的规模转移到运作和治理有效性的角度上。审计委员会建立后,在哪些方面发挥了作用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发挥了作用是一个亟待明确的问题,以更好的审视目前我国审计委员会制度的现状和不足,也可以为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指明方向。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对我国审计委员会制度实施的有效性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进而为我国审计委员会制度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意见和建议。本文主要采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首先运用规范的研究方法,从委托代理理论入手,对审计委员会的作用原理进行了阐述,接着在对我国审计委员会职责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审计委员会治理效率的相关假设,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构建回归模型,借助有关数据得出实证结论,两者互相结合,互相补充。本文以2006年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为基础进行相关研究,从财务报告质量、审计意见、审计费用、审计师选择等方面验证审计委员会的治理效率及其内部特征对治理效率的影响,得出以下实证结果:与未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公司相比,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公司可以提供更高质量的财务报告、更易获得标准的审计意见以及更倾向于选择大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而在审计费用方面,却没有得出相关结论。在内部特征方面,审计委员会的规模与审计意见、会议次数与财务报告质量和审计意见、财务专家比例与审计意见和审计师选择、独立且具有专业背景的召集人与财务报告质量和审计费用之间分别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借助实证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我国的审计委员会的治理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有效的发挥。同时也可以看到,由于发展的时间较短,我国审计委员会职责的履行并不全面,侧重于财务报告质量的监督控制职能,而且独立董事和财务专家的作用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治理职责的全面展开应该是我国审计委员会今后发展的一个方向和目标。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回顾与评述
  • 1.2.1 国外文献回顾与评述
  • 1.2.2 国内文献回顾与评述
  • 1.2.3 借鉴与启示
  • 1.3 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
  • 1.3.1 研究内容
  • 1.3.2 论文框架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小结
  • 第二章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2.1 审计委员会制度的理论分析
  • 2.1.1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审计委员会制度分析
  • 2.1.2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对审计委员会职责的规定
  • 2.1.3 我国审计委员会治理效率的界定
  • 2.2 假设提出:基于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的治理效率的研究假设
  • 2.3 小结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3.1 模型选择与变量设计
  • 3.1.1 模型选择
  • 3.1.2 变量设计
  • 3.2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3.2.1 样本选择
  • 3.2.2 数据来源
  • 3.3 小结
  • 第四章 实证结果与结论
  • 4.1 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及其阐释
  • 4.2 相关性统计分析结果及其阐释
  • 4.3 多元线性回归结果及其阐释
  • 4.4 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5.1.1 研究结论
  • 5.1.2 政策建议
  • 5.2 研究创新、不足与展望
  • 5.2.1 研究创新
  • 5.2.2 研究不足
  • 5.2.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评阅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我国审计委员会制度文献综述——基于“动机—定位—功效”视角[J]. 财会通讯 2016(34)
    • [2].我国公立医院审计委员会制度构想[J]. 财经论丛 2016(01)
    • [3].完善我国审计委员会制度的初探[J]. 东方企业文化 2011(12)
    • [4].全新的国家出资企业审计委员会制度框架体系构建[J]. 生产力研究 2009(04)
    • [5].审计委员会制度在我国的应用及完善[J]. 财会月刊 2009(18)
    • [6].关于完善我国审计委员会制度的几点思考[J]. 财政监督 2009(12)
    • [7].中美两国审计委员会制度对比分析[J]. 会计之友(中旬刊) 2009(12)
    • [8].浅议审计委员会制度[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8(21)
    • [9].美国公益基金会审计委员会制度及启示[J]. 中国内部审计 2017(10)
    • [10].中国审计委员会制度研究[J]. 中国外资 2013(24)
    • [11].基于公司治理角度下审计委员会制度有效性分析[J]. 现代商贸工业 2011(03)
    • [12].增值视角下我国审计委员会制度的完善[J]. 才智 2009(01)
    • [13].审计委员会制度与盈余质量的改善[J]. 南开管理评论 2009(04)
    • [14].审计委员会制度独立性思考[J]. 财会通讯(学术版) 2008(11)
    • [15].关于构建新型国有企业审计委员会制度框架体系的思考[J]. 市场周刊(新物流) 2008(03)
    • [16].对我国上市公司建立审计委员会制度的相关思考[J]. 财会月刊 2008(17)
    • [17].我国审计委员会研究的透视与展望——基于CSSCI(1998-2010)的分析[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2)
    • [18].审计委员会制度实施效果检验——基于盈余管理视角[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1(01)
    • [19].中美审计委员会制度的比较分析——基于促进外部审计独立性的角度[J]. 时代金融 2011(21)
    • [20].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与审计委员会制度建设[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10(03)
    • [21].大学审计委员会制度探讨[J]. 财会通讯 2009(24)
    • [22].初探我国审计委员会制度——基于会计信息透明度的角度[J]. 财会研究 2010(22)
    • [23].审计委员会设立目标演变及其启示[J]. 会计之友(上旬刊) 2010(01)
    • [24].论构建全新的国有企业审计委员会制度框架体系[J]. 财会研究 2009(04)
    • [25].论构建全新的国有企业审计委员会制度框架体系[J]. 经济体制改革 2009(01)
    • [26].英国公司审计制度及其启示[J]. 企业经济 2009(12)
    • [27].基于财务欺诈视角的审计委员会作用研究[J]. 绿色财会 2014(01)
    • [28].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现状及完善对策[J]. 财政监督 2013(26)
    • [29].基于公司治理的审计委员会研究[J]. 财会通讯 2013(15)
    • [30].审计委员会多重任职与审计收费相关性研究——来自2007—201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证据[J].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5)

    标签:;  ;  ;  

    中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治理效率的实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