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苏红周慧琴
(鄂州市中心医院儿科湖北鄂州436000)
【关键词】腹泻病高渗性脱水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3-0157-02
腹泻病是由多种病原体,多种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的特点的一组疾病。是儿童患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先后数次制定并颁布腹泻病诊断治疗指南,对提高我国腹泻病的诊治水平和降低腹泻病的死亡起到重要作用。但至今腹泻病仍然是我国的常见疾病之一。重症的腹泻并高渗性脱水是儿科常见急重症之一。本文就我科收治13例重症腹泻病并高渗性脱水诊治中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和诊治
1.1临床资料:2010-2012年我科收治13例腹泻病并高渗性脱水症患儿其诊断标准符合1993年修订的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1]。高渗血症诊断标准[2]为血浆渗透压≥280mmol/L或血钠≥150mmol/L例。其中患儿男8例,女5例。年龄3月-2.7岁,平均1.8±0.35岁。病毒性肠炎9例,细菌性肠炎3例,细菌性痢疾1例,均伴有重度脱水。呕吐6例惊厥6例颅内高压3例,心衰1例,入院后查生化,血钠152.74-167.93mmol/L,平均159.32±4.61mmol/L,血糖6.8±17.52mmol/L,平均9.7±2.55mmol/L,血尿素氮5.25±16.33mmol/L,平均10.17±3.08mmol/L.根据血渗透值=1.86×血钠(mmol/L)+血糖(mmol/L)+尿素氮(mmol/L)[3]计算,血渗透值280-330mmol/L,8例,大于330mmol/L5例。
1.2治疗:给予原发性疾病抗菌(抗病毒),保护胃肠粘膜,补充锌剂,益生菌等治疗外,有休克者给予2:1等张液扩容,无休克者先予4:3:2高张液体,以后逐渐降低补液张力病并减慢输液速度。
2护理体会
高渗性脱水因细胞外液失水大于细胞内液,故而发生细胞内液体向细胞外转移,可出现脱水不明显且易出现颅内出血的表现。在护理时应密切观察病情,及时评估。治疗上传统的方法是采用低张液体(1/3张),而我科诊断采用2/3张液体补液,故在护理时应注意如下情况。
2.1:注意观察神志意识变化,密切观察皮肤弹性.尿量,末梢充盈,四肢温度,皮肤花斑。高渗性脱水神志意识的改变可较休克症状出现早,如不结合病情,密切观察容易导致病情判断失误。
2.2:注意观察血钠的变化,监测12.24.48小时血钠的值,使每24h血钠下降不超过10-15mmol/L。如血钠快速下降,可出现脑水肿,脑疝等。
2.3:注意控制液体张力的速度。我科入院后给予2/3张力液体而后根据血钠逐渐降低液体张力。严格控制液体速度开始8-10ml/kg.h,后降为为5ml/kg.h。
2.4:饮食护理。能进食者口服补液,现将口服补液盐配制成2/3张后降为1/2张·1/3张补充,每次稀释后补充的液体量(<6个月者500ml,6个月-2岁者1000ml,2-10岁1500ml),有乳糖不耐受着,采用去(或)低乳糖配方奶粉或蛋白配方奶。
3结果
血钠降至150mmol/L以下时间为(44±6)2h,脱水基本纠正时间约为(52±7.3)h,平均住院天数(7.3±2.5)天,全部治愈未出现并发症。
4讨论
婴幼儿腹泻并高渗性脱水是儿科常急重症之一,随血浆渗透压水平升高,病死亡率亦随之增加。据报道[4]血浆渗透浓度在291-330mmol/L时病死亡率为20.6%。331-349mmol/L病死亡率为70.4%,高于350mmol/L时病死亡率为100%。因此,及时给予补液,降低渗透压,降低血钠浓度时治疗成功的关键.但传统方案是以较低张力的液体(1/3张)来纠正脱水及降低血浆渗透压,由于大量低张的液体短时间内进入体内,细胞外水分迅速移向细胞内,引起细胞内水肿,可出现肺水肿,心衰、脑细胞水肿的等不良后果。现在认为液体张力应逐渐降低,而不宜以低张液体过快纠正高渗血症,而较高张液体如2/3张对高钠血症患者而言,同样能逐渐降低渗透压。而我科对13例患儿早期静脉。口服补充2/3张液体,补充液体和输注速度,密切观察血钠的变化,逐渐降低血钠值,使血钠下降控制在每天10-15mmol/L,完全纠正脱水时间可延长48小时以上,既不会使渗透压下降过快又不会增加水,钠的负荷。经我们精心治疗和护理,全部患儿治愈,无并发症和后遗症。
参考文献
[1]方鹤松.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J].临床儿科杂志,1994.12.(3):148.
[2]金惠铭.主编.病理生理学[M].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4.
[3]张树基.罗明编著,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的判断与处理[M].北京医科大学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1998:15.
[4]卢仲毅.危重病儿高渗血症[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5.10(3):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