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建设资源节约型的社会如今已成为全国上下的共识,建设行业是民生性、社会性很强的行业,在节约型社会的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急剧膨胀。一方面土地资源需求巨大,城市存量土地粗放低效利用现象突出;另一方面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严重不足。两者矛盾十分突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成为我国城市化的必然选择。作为城市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住用地,在城市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对于如何充分发挥每一寸土地的效益,在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尽量增加容积率,解决更多人口的居住问题,同时营造高品质的居住生活环境,成为了当前噩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作为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市场开发为主导的商品住区大量兴建。在住房消费持续增长的同时,消费者对住区环境越来越关注,房地产开发商占用更多土地资源并尽可能希望实现效益增长。论文以此为前提:即有关住区建设存在两个重要问题,一是创造优良的居住品质和宜人的人居环境,二是合理使用有限土地资源,实现土地利用的效益均衡。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当代城市住区规划的相关理论及住区品质概念,分析中外住区的发展状况与特点,从中提炼出对我国城市住区发展规划有价值的研究。然后,通过观察调研,提出目前我国住区规划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此现状问题,从容积率、建筑间距、道路组织、空间形态等方面进行城市住区规划研究及实施建议分析。对城市住区环境品质的影响因素进行归纳,建立评价体系对城市住区环境品质进行分析,更加的严密。本论文对当代城市住区发展规划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之上对住区居住品质的深入探讨,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使我们的住区规划能真正从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出发,营建出高品质的城市居住生活的载体,从而在深层次上提高人们的居住品质。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1 绪论1.1 论文研究背景1.2 论文研究目的意义1.2.1 研究目的1.2.2 研究意义1.3 国内外研究相关情况1.3.1 国内研究状况1.3.2 国外研究状况1.4 研究方法及框架1.4.1 研究方法1.4.2 研究框架2 城市住区发展规划的相关理论与实践2.1 国外城市住区规划的相关理论与实践2.1.1 工业革命早期对城市住区的探索2.1.2 20 世纪60 年代以前――功能主义思想下的住区规划2.1.3 20 世纪80 年代以前――对功能主义的反思2.1.4 新都市主义2.2 我国现代城市住区的发展演变2.2.1 1950 年代――小区规划理论初步形成2.2.2 1960-1970 年代建设停滞期2.2.3 1980-1990 年代初期准市场经济时期2.2.4 1990 年代后中期以来2.3 影响城市住宅小区建设的综合效益2.3.1 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2.3.2 经济效益误区2.3.3 环境效益误区3 住宅小区环境品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3.1 住区环境品质的概念3.2 指标体系设置的原则3.2.1 科学性原则3.2.2 系统性原则3.2.3 综合性原则3.2.4 前瞻性、引导性原则3.2.5 层次性原则3.3 评价指标影响因子分析3.4 住宅小区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4 小区综合评价探讨4.1 层次分析法概述4.2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4.2.1 构造层次结构模型4.2.2 构造判断矩阵计算权重4.2.3 一致性检验4.3 实例分析4.3.1 评价方法与步骤4.3.2 项目概况4.3.3 住宅小区环境品质评价实例分析5 城市住宅小区发展规划及实施建议5.1 适度提高住宅小区的容积率5.1.1 容积率及建筑密度的概念5.1.2 提高容积率的途径5.2 合理制定日照与建筑间距5.2.1 常见的居住区布局手法的日照情况分析5.2.2 住区规划布局的优化措施5.3 科学规划住区内空间形态5.3.1 “小区一院落”两级式布局5.3.2 街区邻里式布局5.3.3 城市中心区高层院落式布局5.3.4 城市低层住区规划形态5.4 开发利用地下空间5.4.1 小区地下空间开发的功能规划5.4.2 小区地下空间的开发形态5.5 住宅单体的建筑设计5.5.1 加大住宅进深5.5.2 降低层高5.5.3 提倡中小户型5.6 科技手段的促进作用6 结语致谢参考文献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住区论文; 土地利用论文; 环境品质论文; 效益均衡论文; 规划评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