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6例心源性胸腔积液误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晓彤,余延辉,陈延[1](2022)在《3例心源性肺水肿误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影像学表现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心源性肺水肿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的影像学差异,提高诊断水平,减少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心源性肺水肿误诊为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分析误诊原因。结果:3例病变均呈两肺弥漫性磨玻璃密度影,其中1例病灶融合并呈大片实变影,2例可见部分磨玻璃密度病灶分布于肺野外带(胸膜下);3例均可见小叶间隔增厚,1例可见胸膜下线;2例可见支气管充气征;3例均可见肺血重新分布,上肺血管较下肺增粗,肺门影增大;2例可见肺纹理边缘模糊;2例可见心脏增大;1例可见胸腔积液。CT初步诊断均误认为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呈阴性,心功能检查提示心功能不全,抗心衰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确诊为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结论:肺水肿与新冠肺炎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相似,在CT上均表现为两肺多发、弥漫分布的病灶,但仔细分析2种病变在影像学上形态、分布规律的差异,结合患者病史及临床症状,可明确诊断,减少误诊。
肖锐[2](2021)在《组织多普勒技术定量胸膜线运动在气胸诊断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第一部分组织多普勒定量技术分析健康志愿者胸膜线运动情况目的:采用组织多普勒定量技术分析健康志愿者胸膜线运动情况,为运用组织多普勒技术定量胸膜线运动诊断气胸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纳入了15例健康成人志愿者。B超下分别在双侧胸部上蓝点及下蓝点找到胸膜线,调整为组织多普勒模式,开启组织多普勒定量分析软件(TDI-QA)软件,将感兴趣区(ROI)分别置于胸膜线中点和距离胸膜线中点0.5cm处的胸壁组织,获得时间-速度曲线和应变-时间曲线。测量胸膜线运动的峰值速度(peak velocity of pleural line,PVmax)和峰值应变(peak strain of pleural line,PSmax),并分别比较双侧胸部上蓝点、下蓝点,同侧上蓝点、下蓝点的各自胸膜线运动的PVmax和PSmax;同时测量各胸膜线附近胸壁组织运动的峰值速度(peak velocity of chest wall tissue,CVmax)和峰值应变(peak strain of chest wall tissue,CSmax),并分别比较双侧胸部上蓝点、下蓝点,同侧上蓝点、下蓝点附近的各自胸壁组织运动的CVmax和CSmax;分别计算并比较双侧胸部上蓝点、下蓝点,同侧上蓝点、下蓝点的各自相对峰值速度(PVmax/CVmax)、相对峰值应变(PSmax/CSmax)。结果:(1)健康志愿者左侧胸部上蓝点胸膜线运动的PVmax和PSmax分别为0.61(0.56,0.74)cm/s和2.19(1.83,2.71)%;左侧胸部下蓝点胸膜线运动的PVmax和PSmax分别为0.63(0.52,0.73)cm/s和1.84(1.67,2.21)%;右侧胸部上蓝点胸膜线运动的PVmax和PSmax分别为0.62(0.55,0.72)cm/s和2.24(1.76,2.51)%;右侧胸部下蓝点胸膜线运动的PVmax和PSmax分别为0.65(0.57,0.73)cm/s和2.12(1.70,2.53)%。双侧胸部上蓝点、下蓝点,同侧上蓝点、下蓝点各组PVmax、PSm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健康志愿者左侧胸部上蓝点附近胸壁组织运动的CVmax和CSmax分别为0.18(0.14,0.23)cm/s和1.51(1.31,1.74)%;左侧胸部下蓝点附近胸壁组织运动的CVmax和CSmax分别为0.18(0.15,0.21)cm/s和1.31(1.13,1.82)%;右侧胸部上蓝点附近胸壁组织运动的CVmax和CSmax分别为0.23(0.17,0.24)cm/s和1.72(1.27,2.05)%;右侧胸部下蓝点附近胸壁组织运动的CVmax和CSmax分别为0.20(0.16,0.23)cm/s和1.80(1.31,2.29)%。双侧上蓝点、下蓝点,同侧上蓝点、下蓝点附近胸壁组织运动各组CVmax、CSm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健康志愿者左侧胸部上蓝点的PVmax/CVmax和PSmax/CSmax分别为3.32(2.89,4.05)和1.56(1.31,1.80);左侧胸部下蓝点的PVmax/CVmax和PSmax/CSmax分别为3.27(2.90,4.20)和1.44(1.23,1.60);右侧胸部上蓝点的PVmax/CVmax和PSmax/CSmax分别为2.81(2.60,3.59)和1.40(1.13,1.65);右侧胸部下蓝点的PVmax/CVmax和PSmax/CSmax分别为3.70(2.65,4.15)和1.30(1.15,1.41)。双侧胸部上蓝点、下蓝点,同侧上蓝点、下蓝点各组PVmax/CVmax、PSmax/CSm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织多普勒定量技术量化胸膜线随呼吸运动情况,且双侧胸部上蓝点及下蓝点、胸膜线运动PVmax和PSmax一致性较好。排除呼吸运动影响后,双侧胸部上蓝点及下蓝点的相对PVmax/CVmax和PSmax/CSmax一致性也较好。第二部分气胸时组织多普勒定量技术检测胸膜线运动的峰值速度和峰值应变的变化目的:通过比较单侧气胸患者的气胸部位和健侧相应部位的胸膜线运动PVmax和PSmax的变化,探讨组织多普勒定量技术量化胸膜线运动参数诊断气胸的截点。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8月期间在我医院重症医学科符合纳入标准的诊断单侧气胸患者15例,在气胸部位及健侧相应部位采集动态图像。分别测量气胸部位和健侧相应部位的胸膜线运动PVmax和PSmax、气胸侧和健侧胸壁组织运动的CVmax和CSmax;分别计算气胸侧和健侧的PVmax/CVmax、PSmax/CSmax。绘制ROC曲线,利用约登指数计算诊断气胸的最佳截断值,以及相应的敏感度(Sensitivity)、特异度(Specificity)、准确度(Accuracy)、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及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结果:(1)气胸部位胸膜线运动的PVmax和PSmax分别为0.23(0.16,0.29)cm/s和1.34(0.82,1.57)%,健侧相应部位的胸膜线运动的PVmax和PSmax分别为0.65(0.51,0.74)cm/s和2.10(1.45,2.51)%,气胸部位和健侧相应部位的胸膜线运动PVmax、PSmax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气胸部位胸壁组织的CVmax和CSmax分别为0.21(0.15,0.27)cm/s和1.23(0.93,2.03)%,健侧相应部位胸壁组织的CVmax和CSmax分别为0.17(0.13,0.20)cm/s和1.35(0.99,1.93)%,气胸部位和健侧相应部位的胸壁组织运动的CVmax、CSm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气胸部位胸膜线运动的相对PVmax/CVmax和PSmax/CSmax分别为1.11(0.89,1.39)和1.08(0.93,1.41),健侧相应部位的胸膜线运动的PVmax/CVmax和PSmax/CSmax分别为3.92(2.90,4.67)和1.38(1.09,1.6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4)通过ROC曲线分析PVmax、PSmax、PVmax/CVmax、PSmax/CSmax诊断气胸的截断值分别为0.44cm/s,1.63%,1.74,1.30,相应的灵敏度分别为:100%,87%,100%,73%,相应的特异度分别为:93%,67%,100%,67%,相应的曲线下面积(AUC)及95%置信区间分别为:0.99(0.96,1.00),0.81(0.66,0.96),1.00(1.00,1.00),0.72(0.50,0.86)。结论:PVmax、PSmax和PVmax/CVmax诊断气胸截断值分别为0.44cm/s,1.63%,1.74时,具有较好的气胸诊断价值,其中PVmax/CVmax的AUC最大,提示为诊断气胸的最佳指标。第三部分组织多普勒定量技术量化胸膜线运动方法在气胸中的诊断价值目的:通过比较BLUE流程与BLUE流程结合组织多普勒定量技术量化胸膜线运动对呼吸困难病人气胸筛查的结果,验证组织多普勒定量技术量化胸膜线运动诊断气胸的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9月至2021年2月呼吸困难患者104例,以CT为金标准,分别采用BLUE流程与BLUE流程结合组织多普勒定量技术胸膜线运动筛查气胸。采用卡方检验比较BLUE流程与BLUE流程结合组织多普勒定量技术量化胸膜线运动诊断气胸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结果:在104例呼吸困难患者中,经CT检查证实气胸患者23例(22.12%),无气胸的患者81例(77.88%)。BLUE流程检查结果分析:BLUE流程诊断气胸患者21例(20.19%),非气胸患者83例(79.81%);其中,误诊3例(3.7%),漏诊5例(21.73%)。与CT检查结果比较,诊断患者气胸的灵敏度为78.26%(18/23),特异度为96.30%(78/81),准确度为92.31%(96/104)。BLUE流程结合组织多普勒定量技术分析胸膜线运动检查结果分析:BLUE流程结合组织多普勒定量技术分析胸膜线运动诊断气胸患者22例(21.15%);非气胸患者82例(78.84%);其中,误诊1例(1.23%),漏诊2例(8.7%)。与CT检查结果比较,诊断患者气胸的灵敏度为91.30%(21/23)、特异度为98.77%(80/81)、准确度97.11%为(101/104)。BLUE流程与BLUE联合组织多普勒成像的灵敏度以及漏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LUE流程与BLUE联合组织多普勒成像的特异度、准确度以及误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LUE流程结合组织多普勒技术定量胸膜线运动诊断气胸的灵敏度优于BLUE流程,漏诊率低于BLUE流程。
杨林红[3](2021)在《首诊于心内科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首诊于昆明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心内科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提高心内科医师的PE诊断意识,降低PE的漏诊率、误诊率和病死率。[方法]通过电子病例检索系统将2015年2月-2020年12月首诊于昆明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心内科的37例PE患者作为研究组,同一时间段内疑诊为PE且经CTPA检查排除诊断的6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整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危险因素、辅助检查等病例资料,并以PE组患者好转出院/死亡作为预后良好/预后不良的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心内科PE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结果]1.PE组患者平均年龄(67.16±12.4)岁;8例(21.6%)患者<60岁,29例(78.4%)患者≥60岁,男女比例接近2:3,住院时间中位数为10天。2.就诊于心内科的PE患者容易被疑诊为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和心力衰竭,95%的患者延误诊断时间在7天以内。3.PE组患者合并基础疾病的前4位病种依次为高血压(64.9%)、肺部感染(62.2%)、冠心病(37.8%)和心力衰竭(37.8%),其中有7例(18.9%)患者为 ACS 合并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4.PE组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不明原因的胸闷(70.3%)、气促(64.9%)、大汗淋漓(37.8%)和胸痛(35.1%);表现出典型三联征的患者仅有1例(2.7%)。常见的体征为肺部啰音(48.6%)、下肢水肿(45.9%)、发绀(43.2%)和心动过速(43.2%)。5.PE组分别有83.8%、91.4%和83.8%的患者血清CTnT、D-二聚体、NT-proBNP结果阳性。83.3%的患者动脉血气分析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常见的心电图表现为多导联T波倒置(43.2%)、窦性心动过速(32.4%)、房性心律失常(29.7%)。超声心动图可见肺动脉高压、右心增大、三尖瓣反流等右心负荷过重的间接征象。16例(43.2%)患者下肢血管彩超提示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6.单因素分析认为两组患者之间:①性别构成比;②临床表现:大汗淋漓、腹痛腹胀、咳嗽咳痰、呼吸急促、肺部啰音、发绀、心动过速、低血压或休克;③危险因素:DVT、下肢静脉曲张、手术外伤史;④辅助检查:血浆D-二聚体阳性、NT-proBNP阳性,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SⅠQⅢTⅢ,⑤合并的基础疾病:冠心病、呼吸衰竭等多个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DVT(OR=25.3;95%CI:2.6-241.1)、下肢静脉曲张(OR:36.9;95%CI:1.3-1042.4)是心内科患者疑诊为PE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临床表现出现腹痛腹胀、肺部啰音、低血压或休克、呼吸急促;血浆D二聚体阳性;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速与心内科患者PE的发生显着相关(P<0.05)。8.PE组的30例(81%)患者经过治疗后好转出院;7例(19%)患者死亡,预后不良;其中5例患者在入院24小时内死亡,院内死亡率为13.5%。9.预后不良组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呼吸困难、发绀、持续的低血压/休克等临床表现,动脉血气分析出现低碳酸血症、CTPA/MRPA结果提示肺动脉干扩张在预后不同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心内科PE患者的常见临床表现(胸痛、胸闷、气促)缺乏特异性,容易疑诊为冠心病、ACS和心力衰竭,延误诊断时间。2.心内科患者临床表现出现肺部啰音、低血压或休克、呼吸急促、腹痛腹胀时对诊断PE有提示作用。D-二聚体阳性,心电图出现窦性心动过速与PE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3.DVT、下肢静脉曲张等传统的危险因素是心内科患者疑诊为PE的独立预测因子。4.本研究中的中低危患者大多预后良好,高危患者容易出现低氧血症、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酸碱平衡失调,病死率高,预后不良。
徐艳艳[4](2021)在《胸腔积液92例诊断体会》文中认为目的总结并分析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特点与诊断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9月泗洪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行胸腔穿刺引流术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2例中,40例结核性胸腔积液(4例确诊合并肺结核,36例诊断性抗结核治疗并有效);28例恶性胸腔积液(11例确诊,17例临床诊断);6例肺炎旁胸腔积液;5例心功能不全;1例液气胸;12例诊断不明。结论胸腔积液病因诊断需要病史结合相关检查综合分析,在基层医院存在一定的困难,确诊率低。
刘凤龙[5](2021)在《急性胸痛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急性胸痛患者的病因构成、基本资料、危险因素、就诊时间、胸痛部位及性质、伴随症状及诊疗、转归,提高公众对急性胸痛的认知,优化急诊科医师对急性胸痛患者的诊治流程,提高该疾病的诊断率,降低病死率。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连续收集2019年10月16日至2020年10月15日因急性胸痛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急诊科患者的一般资料、生化指标、影像学检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等。1.根据是胸痛具体病因将患者分为心源性胸痛组和非心源性胸痛组,比较两组间基本资料、实验室数据、影像学方面的差异。2.根据冠脉不同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无病变组,比较各组间差异,总结得出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019年10月16日至2020年10月15日因急性胸痛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急诊科患者共436人。1.病因构成:(1)共涉及40种疾病,心源性胸痛361(82.80%)例,以急性冠脉综合征为主(79.50%),非心源性胸痛75(17.20%)例,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76%)。(2)冠脉造影结果:急诊PCI患者单支病变26例(19.85%),双支病变42例(32.06%),三支病变58例(44.27%),无病变5例(3.82%)。本次发生急性心源性胸痛有关的罪犯血管,前降支64例(50.79%),右冠脉47例(37.31%),回旋支14例(11.11%),左主干1例(0.79%)。住院患者血管病变为单支病变27例(20.77%),双支病变35例(26.92%),三支病变33例(25.38%),无病变36例(26.93%)(3)冠脉病变情况:冠脉完全闭塞86例(65.65%),冠脉严重狭窄40例(30.53%),冠脉造影可见血栓影52例(39.69%),冠脉严重钙化18例(13.74%),支架内再狭窄7例(5.34%),冠脉无复流或慢复流患者6例(4.58%)。2.一般资料:(1)心源性胸痛组患者心率低于非心源性胸痛组(P<0.05),而收缩压、血氧饱和度、体重指数高于非心源性胸痛组(P>0.05)。(2)冠脉不同病变组组间,在年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之间存在显着差距。3.年龄及性别:(1)对急性胸痛患者总体来讲,青年患者最多,中年患者次之,未成年患者最少,心源性胸痛患者年龄组成跟总体相同,而非心源性胸痛的青年患者53(70.67%)例,中年患者8(10.67%)例,未成年患者7例(9.33%),老年患者7例(9.33%)。(2)心源性胸痛组患者,女性发病年龄显着高于男性,(P<0.001)。心源性胸痛组患者平均年龄显着高于非心源性胸痛组患者(P<0.001)。心源性胸痛组中未成年人比例显着低于非心源性胸痛组,(P<0.001),但中年人所占比例高于非心源性胸痛组(P<0.05)。(3)不同冠脉病变组,整体间存在差异(P<0.05),年龄与病变支数呈正相关。4.危险因素:(1)男性患者发生心源性胸痛比例显着高于女性(P<0.05);既往史伴有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高脂血症、高血压、吸烟喜好的患者有较高比例发生心源性胸痛(P<0.05);两组患者在糖尿病及饮酒喜好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2)对于冠脉不同病变组整体,在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史等危险因素方面,各组整体比例之间存在差距(P<0.05),而在性别、饮酒史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多重比较方面,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喜好等危险因素与冠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P<0.05),而各组在性别、饮酒喜好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5.发作、就诊时间及来院方式:(1)整体患者春季就诊人数最多,其次为冬季,秋季最少。心源性胸痛组就诊人数与整体相同,而非心源性胸痛组冬季就诊人数最多,其次为春季,秋季最少。(2)心源性胸痛组上午发作人数最多,而非心源性胸痛组发作时间段比较均匀,整体患者就诊高峰为6-24时,就诊低谷为0-6时,两组一天各时段就诊人数无明显差异(P>0.05)。(3)城镇患者就诊时间显着低于农村患者(P<0.05),心源性胸痛组及致命性胸痛组患者拨打“120”急救的比例更高(P<0.05)。6.胸痛部位、性质及伴随症状:(1)心源性胸痛患者胸痛部位多位于心前区、胸骨后,胸痛性质为压榨样,常伴随胸憋、大汗及放射痛。而非心源性胸痛患者胸痛部位无特异性,性质为闷痛及撕裂样,常伴随发热、咳嗽、咳痰(P<0.05)。7.诊疗及转归情况:(1)心源性胸痛组心肌酶(包括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肌红蛋白、肌钙蛋白(c Tn I)以及B型钠尿肽水平、即刻血糖均高于非心源性胸痛患者(P<0.05),非心源性胸痛患者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水平高于心源性胸痛组(P<0.05)。冠脉不同病变组整体,在肌酸激酶、肌红蛋白、肌钙蛋白、乳酸脱氢酶、BNP、即刻血糖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生化资料方面,各组整体之间存在差距(P<0.05)。(2)急性胸痛患者使用药物种类繁杂,其中最常见依次为硝酸酯类、抗血小板类、调脂稳斑类、抗凝类、降压类、抗感染类、止痛类及精神类药物。(3)急诊患者最终转入院科室依次为心内科、外科、呼吸科、精神卫生科。其中急诊科死亡2人,转入心内科患者死亡3人。结论:1.急性胸痛患者,心源性胸痛疾病所占比例较高,其中冠心病比例最高,呼吸系统疾病占其次,胸痛高发季节为春季,城镇患者由于交通便利性,就诊时间更短。2.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以前壁、下壁、下后壁梗死最多,所对应病变血管依次为前降支、右冠脉、回旋支;急诊PCI患者冠脉病变支数依次为三支、双支、单支、无病变;冠脉病变情况包括完全闭塞、严重狭窄、血栓影、支架内钙化、无复流及慢复流,住院患者冠脉病变支数依次为无病变、双支、三支、单支。3.心源性胸痛患者心率低于非心源性胸痛患者,收缩压、血氧饱和度、体重指数高于非心源性胸痛患者;年龄、男性、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均为心源性胸痛疾病的危险因素,心源性胸痛胸痛部位多位心前区及胸骨后,性质多为压榨性,常伴随胸憋、大汗、放射痛,而非心源性胸痛胸痛部位无特异性,性质多为撕裂样、闷痛,常伴随发热、咳嗽、咳痰。4.心源性胸痛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以及B型钠尿肽、即刻血糖高于非心源性胸痛患者,但感染指标低于非心源性胸痛患者。冠脉病变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以及B型钠尿肽、即刻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无病变组,且即刻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病变支数呈正相关。依次转入心内科、外科、呼吸科、精神卫生科住院治疗。转入心内科患者,经PCI治疗患者院内心血管不良事件低于保守治疗患者。
薛洪刚,李尔然[6](2020)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一例心源性肺水肿患者并文献复习》文中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都非常重要。本病例提示心源性肺水肿的早期影像学改变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胸部影像学改变类似,不易鉴别。临床医师在临床诊治中应注重病史、查体及辅助检查的综合判断。
朱萌[7](2020)在《内科胸腔镜在不同病因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内科胸腔镜在不同病因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就诊我院的不同病因胸腔积液患者资料,了解不同疾病胸腔镜下表现特征是否有差异,从卫生经济学角度分析住院患者行胸腔镜时机,了解胸腔镜对不同疾病的确诊率,分析行胸腔镜检查的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预后与未行胸腔镜检查结核患者是否较好,以及胸腔镜检查所带来的术中风险和术后并发症,分析胸水颜色与疾病良恶性之间的相关性,判断胸水颜色是否可为临床医师对疾病做初步判断时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3月就诊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79例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一般资料、胸腔镜下表现及组织学资料等进行分析,评估胸腔镜确诊率及并发症等情况。采用SPSS 21.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79例患者中,行胸腔镜检查150例,127例得到明确诊断,确诊率达84%。结核性胸腔积液确诊率为81.5%(66/81);恶性胸腔积液确诊率为90.3%(56/62);炎性胸腔积液确诊率71.4%(5/7)。按是否行胸腔镜检查将患者分为胸腔镜组和非胸腔镜组(对照组),胸腔镜组确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发现胸腔镜组患者恢复优于对照组,胸膜增厚患者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操作失败4例,2例操作中出现心律失常(室颤1例,房颤1例),1例胸膜反应,1例粘连严重,立即停止操作,室颤患者电复律后恢复正常,房颤、胸膜反应患者停止操作后逐渐恢复,术中未见血栓栓塞、呼吸衰竭等其他严重不良反应。术后胸痛6例,低热2例,给予对症处理后均好转。将胸腔镜组患者根据入院至行胸腔镜检查时间(天数)分为≤7天组和>7天组,无论是结核或者恶性胸水,≤7天组患者住院时间及费用都明显少于>7天组。将患者胸水颜色分为血性和非血性两类,分析发现其与疾病良恶性之间有统计学差异,胸水颜色在疾病良恶性判断方面可起有限作用。结论:内科胸腔镜在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起较大作用,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较少,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性价比较高;患者根据情况及时进行胸腔镜明确病因可减少住院时间和费用;临床医师可根据胸水颜色对疾病良恶性做出初步的估计。
刘晶晶[8](2020)在《儿童心内膜增厚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通过归纳总结我院11年间住院儿童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的临床资料,提高对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的认知,为其早期诊断和治疗、随访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2009年5月至2019年12月诊断为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并收住入院的6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收录患儿诊断均符合1980年全国九省市心肌炎协作组制定的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草案),共收集病例年龄、性别、临床体征、CKMB、心肌肌钙蛋白I、心肌肌钙蛋白T、BNP、NT-pro BNP、心电图、胸片、超声心动图、治疗方案及转归等资料,心功能评估采用婴幼儿改良Ross评分法。根据患儿预后,将其分为死亡组11例和存活组55例,应用SPSS21.0统计软件分析,对患儿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与体征、辅助检查结果、治疗方法和预后等多方面来归纳总结。同时,收集30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内膜增厚的病例,其中左室流出道梗阻型先心4例,左向右分流型先心26例,通过对比两组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分析其心内膜增厚是否为原发疾病所致。结果:1.一般资料:66例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患儿,男性32例(48.5%),女性34例(51.5%),男女比例为1:1.06,发病年龄为21天至3.2岁,平均发病8.23±6.89月龄,其中存活组55例(83.3%),平均发病8.15±7.08月龄,死亡组11例(16.7%),平均发病8.65±6.09月龄,两组发病年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30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内膜增厚,分为容量负荷增加组26例(房间隔缺损16例,室间隔缺损3例,动脉导管未闭2例,房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5例)和压力负荷增加组4例(主动脉狭窄2例,主动脉瓣狭窄2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发病年龄15天至2.7岁,其中,压力负荷增加组平均发病5.40±3.42月龄,容量负荷增加组平均发病4.71±6.45月龄。2.临床表现及体征:66例原发性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患儿的临床症状主要为呼吸道症状和循环系统症状,如咳嗽32例(48.5%),气促20例(30.3%),发绀8例(12.1%),纳差8例(12.1%),发热7例(10.6%)、喘息7例(10.6%),少尿/浮肿5例(7.6%),鼻塞/流涕5例(7.6%)。7例(10.6%)患儿仅因影像学检查异常(如心影增大)而无其他临床表现前来就诊。还有其他少见原因(包括呻吟、皮肤黄染、声嘶、大汗、面色苍白等)起病者34例。临床体征则以肝脏肿大(63.6%)常见。主要合并症包括呼吸道感染39例(59.1%),心律失常32例(48.5%),心源性休克6例(9.1%)。患儿心功能评估采用婴幼儿改良Ross评分法,其中无心衰患儿16例(24.2%),轻度心衰者24例(36.4%),中度心衰者17例(25.8%),重度心衰者9例(13.6%)。30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内膜增厚患儿,压力负荷增加组主要表现为气促(75%)、咳嗽(50%)、喘息(25%)、纳差(25%)、呻吟(25%)、哭吵不安(25%)、发热(25%),而容量负荷增加组则主要表现为气促(34.6%)、咳嗽(34.6%)、喂养困难(23.1%)、喘息(19.2%)、发绀(15.4%)、心脏增大(15.4%)、发热(15.4%)等。其临床体征均以肝肿大常见,而容量负荷增加组可同时合并有心源性休克(23.1%)。3.辅助检查结果:(1)心肌标志物(CKMB、CTn I、CTn I)、B型利钠肽(BNP)及N末端B型利钠肽(NT-pro 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32例,其中存活组升高23例,死亡组升高9例,两组升高比例比较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心肌肌钙蛋白升高48例,其中存活组升高40例,死亡组升高8例,两组之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B型利钠肽(BNP)升高8例;N末端B型利钠肽(NT-pro BNP)升高49例,其中,存活组升高39例,死亡组升高10例,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胸片:66例胸片结果,心影增大64例(97.0%),心胸比0.67(0.5-0.86),其中心胸比0.55-0.59者7例(10.6%),0.60-0.65者12例(18.2%),0.66-0.70者25例(37.9%),>0.70者20例(30.0%),超过半数病例心胸比大于0.65;肺淤血2例(3.0%),胸腔积液1例(1.5%)。30例先心合并心内膜增厚患儿,压力负荷增加组心胸比0.64-0.69,平均心胸比0.67±0.021;容量负荷增加组心胸比0.47-0.76,平均心胸比0.66±0.062。(3)心电图:66例原发性EFE心电图检查结果,59例(89.4%)存在心电图异常,主要包括:ST-T改变35例(53.0%),左心室肥大27例(40.0%),房性早搏21例(26.5%),室性早搏20例(30.3%),右心室肥大13例(19.7%),QT间期延长7例(10.6%),房性心动过速7例(10.6%),房性扑动5例(7.6%)、预激综合征5例(7.6%)及房性颤动4例(6.1%)等。30例先心合并心内膜增厚患儿,压力负荷增加组心电图主要表现为左心室肥大(75%)、右心室肥大(75%)、ST-T改变(50.0%)、QT间期延长(25%),而容量负荷增加组心电图主要表现为ST-T改变(61.5%)、左心室肥大(23.1%)、室性早搏(23.1%)、房性早搏(23.1%)、右心室肥大(19.2%)、QT间期延长(15.4%)、房性心动过速(11.5%)等。(4)超声心动图:59例(89.4%)左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52例(96.3%)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30%;所有病例均存在左心室扩大、心内膜增厚,厚度为2.9-7.0mm,其中15例为心内膜弥漫性增厚;64例(97.0%)存在房室瓣返流,主要累及二尖瓣及三尖瓣。13例(19.7%)肺动脉高压,肺动脉压力范围为30-81mm Hg;6例(9.1%)心包积液。两组间比较,存活组的左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LVPWd)明显小于死亡组(P<0.05),而LVEF和FS明显大于死亡组(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室间隔厚度(IVSd)及心内膜厚度在两组间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心内膜厚度与LVDd存在一定的相关性(r=0.316,P<0.05),与LVPWd存在一定的相关性(r=0.271,P<0.05),与LVEF、FS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30例先心合并心内膜增厚患儿,压力负荷增加组心内膜厚度2.5-4.6mm,平均厚度3.53±0.95mm,主要为左室后壁增厚2例,心内膜弥漫性增厚2例;容量负荷增加组心内膜厚度2.7-6.8mm,平均厚度4.60±1.18mm,主要为左室后壁增厚23例、弥漫性增厚3例、左室侧壁增厚2例、左室前壁增厚1例。压力负荷增加组中2例(50%)LVEF降低,容量负荷增加组中16例(61.5%)LVEF降低。压力负荷增加组中2例(50%)肺动脉高压,肺动脉压力范围31-72mm Hg,容量负荷增加组中8例(30.8%)肺动脉高压,肺动脉压力方范围41-75mm Hg。4.治疗:入院后主要给予正性肌力药物、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扩血管药物、营养心肌药物、激素、丙种球蛋白、β受体阻滞剂、抗心律失常药物及抗感染等综合内科治疗。5.转归:66例患儿出院时,55例患儿存活,11例患儿死亡;死亡组发病年龄3.7月-1.8岁,初诊心功能分级与患儿首次住院死亡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出院55例门诊或电话随访,随访时间5个月-10年,其中死亡5例(9.1%),失访8例(14.5%),存活42例。死亡患儿中,4例均为出院后1年内死亡,1例为出院后第5年因突发抽搐、呼吸衰竭死亡。15例(35.7%)临床治愈,已停药;15例(35.7%)临床好转;5例自行停药,医从性较差。30例先心合并心内膜增厚病例中,4例压力负荷增加组中死亡1例(25%),26例容量负荷增加组死亡8例(30.8%),死亡病人平均发病7.04±11.24月龄。结论:1.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发病年龄大部分在1岁以内,尤其是小于6月龄的婴儿。2.EFE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首发症状以呼吸道症状和循环系统症状常见,临床表现常无特异性,故早期诊断较困难。3.EFE心肌标志物及N末端B型利钠肽升高,常提示预后不良;4.EFE主要累及左心室,表现为左心室扩大,LVEF下降,心内膜增厚伴回声增强,常累及左室后壁。心内膜厚度与心脏大小存在一定正相关性。5.EFE治疗措施主要包括强心、利尿、扩血管、激素及丙种球蛋白;其治疗时间较长,如能坚持长期规范治疗,远期预后较好。6.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主动脉狭窄、主动脉瓣狭窄)可合并原发性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其病死率较高。
张明会[9](2020)在《肺超声在NICU对新生儿常见肺部疾患的诊断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肺超声(Lung ultrasound,LUS)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对新生儿常见肺部疾患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自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收入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NICU 76例呼吸困难患儿的临床资料,分别对76例患儿进行LUS及X线检查。(1)以临床诊断作为最终诊断标准,比较LUS及X线检查对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与新生儿暂时性呼吸增快症(Transient tachypnea of newborn,TTN)的诊断结果,分别计算出LUS与X线对RDS、TTN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这两种疾病诊断价值。(2)总结罹患RDS、TTN、新生儿感染性肺炎(Infectious pneumonia of newborn,IPN)、新生儿肺出血(Pulmonary hemorrhage of newborn,PHN)患儿的共同超声表现及超声征象的差异,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3)对比16例RDS患儿在注射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前后的超声表现,评估PS对RDS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种检查方法与临床最终诊断相比较,临床最终诊断RDS 50例,TTN19例,肺炎6例,肺出血1例,而LUS检查正确诊断RDS 48例,TTN 15例,肺炎3例,肺出血0例,X线检查正确诊断RDS 40例,TTN 12例,肺炎5例,肺出血0例。(1)统计分析得出LUS诊断RDS的灵敏度为96.0%,特异度为78.9%,诊断TTN的灵敏度为78.9%,特异度为100.0%。X线诊断RDS的灵敏度为80.0%,特异度为84.2%,诊断TTN的灵敏度为63.2%,特异度为88.0%。(2)RDS、TTN、IPN、PHN这四种肺部疾病共同超声表现为出现大量B线、胸膜线异常以及A线消失。RDS、IPN、PHN三者均存在肺实变、支气管充气征,TTN并不存在肺实变、支气管充气征。(3)16例病情较重、出生体重较低的早产儿被给予PS后,其中11例超声检查显示仍存在胸膜线异常,8例患儿肺实变及支气管充气征未消失,9例存在AIS或白肺样表现,9例患儿A线减少或消失。结论:(1)LUS与X线相比诊断RDS与TTN更具优势、诊断价值更高,未来有望成为新生儿医师首选的诊断新生儿肺部疾病的影像学检查方法。(2)RDS、TTN、IPN、PHN这四种常见肺疾病,存在共同的超声表现,鉴别诊断需结合病史及实验室检查,才能准确诊断。(3)PS对于病情较重、早产儿、低体重儿首次注射后疗效不佳,须再次补充PS治疗,或观察时间延长至36小时之后评估疗效。Apgar评分、胎龄、体重及发病时间等因素可能与PS对RDS疗效存在关联。
周利兵[10](2019)在《儿童暴发性心肌炎风险预警评分系统构建和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儿童急性心肌炎(AM)是一种少见但严重的疾病。暴发性心肌炎(FM)是AM的一种特殊亚型,表现为快速进展的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致死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在急性期有极高的死亡率,存活的患儿往往有较好的预后。早期识别、紧急干预和先进的机械循环支持可提高FM患儿存活率,改善预后。基于此,我们设计了本次研究,以期从AM、FM患儿的临床特征中总结影响AM的危险因素,依此构建AM风险预测模型和FM预警评分系统,为临床提供一种有用的评估工具,有助于FM的早期识别。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住院并确诊为AM患儿的人口学、首发症状、实验室检查、器械辅助检查、预后等资料。观察对象分为AM组和FM组。人口学信息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单因素分析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的临床特征全部进行Lasso回归,以lambda=lambda.1 se时的最简模型筛选FM高相关危险因素,再进行logistic回归筛选独立危险因素,最后建立回归方程预测模型。用C指数、校准度散点图(calibration plot)和校准度曲线(calibration curve)对模型进行区分度和校准度评价。偏回归系数经调整后取整,构建FM预警评分系统并计算预测概率,最后进行临床决策有效性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符合儿童AM诊断标准的病例103例,其中男56例,女47例,男女比例1.2:1。发病年龄呈双峰分布,3岁以内婴幼儿,8岁的儿童发病率最高。两组间单因素分析共发现37个相关危险因素,全部进行Lasso回归变量筛选分析法,共筛选出高相关危险因素8个,分别是肝脏肿大、休克、气促、轻度房室传导阻滞、高度房室传导阻滞、BNP、IgM和D二聚体。再进行logistic回归,最后纳入方程的共4个独立危险因素,分别是肝脏肿大、休克、气促和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回归方程为 1n(p/(1-p))=0.02588+0.51147*(肝脏肿大)+0.72441*(休克)+0.30488*(气促)+0.27977*(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模型受试者特征曲线下面积(AUC)=0.964,特异度93.6%,敏感度96.6%。calibration plot和calibration curve分析示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较高。构建一个包括4项指标总分7分的预警评分系统,DCA曲线分析示该评分系统有效性高,可以用于临床实践。结论:儿童急性心肌炎发病人群呈双峰分布,1岁以内婴幼儿和8岁儿童发病率最高。肝脏肿大、休克、气促、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是AM的独立危险因素。预测模型区分度、校准度高,临床使用简洁、方便、精确,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预警评分系统临床决策有效性分析示用该评分系统患者有高净受益率,患者可明显从中受益。
二、6例心源性胸腔积液误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6例心源性胸腔积液误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3例心源性肺水肿误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影像学表现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仪器与方法 |
2 结果 |
2.1 CT检查 |
2.2 实验室检查 |
2.3治疗及预后 |
3 讨论 |
3.1 心源性肺水肿的发病机制与CT表现 |
3.2 新冠肺炎的发病机制与CT表现 |
3.3 鉴别诊断 |
(2)组织多普勒技术定量胸膜线运动在气胸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组织多普勒定量技术分析健康志愿者胸膜线的运动情况 |
1 概述 |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2.2.1 研究内容 |
2.2.2 仪器与方法 |
2.3 质量控制 |
2.4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组织多普勒定量技术分析健康志愿者双侧胸部上蓝点及下蓝点胸膜线运动的PVmax、CVmax和 PVmax/CVmax参数 |
3.2 组织多普勒定量技术分析健康志愿者双侧胸壁上蓝点及下蓝点胸膜线运动的PSmax、CSmax和 PSmax/CSmax参数 |
4 讨论 |
5 局限性 |
6 结论 |
第二部分 组织多普勒定量技术分析气胸患者胸膜线运动峰值速度和峰值应变的研究 |
1 概述 |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2.2.1 研究内容 |
2.2.2 仪器与方法 |
2.3 质量控制 |
2.4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单侧气胸患者的基线资料 |
3.2 组织多普勒定量技术分析气胸部位及健侧相应部位胸膜线运动的PVmax、CVmax和 PVmax/CVmax参数 |
3.3 组织多普勒定量技术分析气胸部位及健侧相应部位胸膜线运动的PSmax、CSmax和 PSmax/CSmax参数 |
3.4 胸膜线运动参数PVmax、PSmax、PVmax/CVmax、PSmax/CSmax在诊断气胸中的作用 |
4 讨论 |
5 局限性 |
6 结论 |
第三部分 组织多普勒技术定量胸膜线运动方法在气胸中的诊断价值 |
1 概述 |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2.2.1 研究内容 |
2.2.2 仪器与方法 |
2.3 质量控制 |
2.4 统计学分析 |
2.4.1 样本量计算 |
2.4.2 统计学分析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局限性 |
6 结论 |
结论与展望 |
1 结论 |
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肺部超声的临床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3)首诊于心内科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与心脏疾病相关的肺栓塞临床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4)胸腔积液92例诊断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研究方法 |
2 结果 |
2.1 基线特征 |
2.2 基础疾病 |
2.3 临床表现 |
2.4 影像学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 |
2.5 实验室检查 |
3讨论 |
(5)急性胸痛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临床资料收集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病因分类 |
2.2 不同分组间差异 |
2.2.1 心源性胸痛和非心源性胸痛组间差异 |
2.2.2 胸痛中心患者冠脉病变差异分析 |
3 讨论 |
3.1 病因分析 |
3.2 一般资料 |
3.3 危险因素 |
3.4 就诊时间及转运途径 |
3.5 胸痛性质及伴随症状 |
3.6 诊疗及转归 |
3.7 问题与展望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贝培多酸在冠心病中的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7)内科胸腔镜在不同病因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
附录 B 个人简历及科研成果 |
附录 C 综述 |
参考文献 |
(8)儿童心内膜增厚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中英文缩略图 |
引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一般资料 |
2.2 临床表现及体征 |
2.3 辅助检查结果 |
2.4 治疗 |
2.5 转归 |
3 讨论 |
4 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Alstrom综合征的诊治进展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9)肺超声在NICU对新生儿常见肺部疾患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一般资料 |
2.仪器与方法 |
2.1 仪器设备 |
2.2 检查方法 |
2.3 诊断标准 |
2.4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肺超声在新生儿肺部疾患的研究进展 |
一.肺超声的研究现状 |
二.肺超声对新生儿常见肺部疾患的诊断价值 |
三.肺超声的研究成果 |
四.肺超声的局限性与未来发展趋势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一、 一般情况 |
二、 个人经历 |
三、 发表论文情况 |
四、获奖情况 |
(10)儿童暴发性心肌炎风险预警评分系统构建和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References |
第一部分 儿童急性心肌炎临床特征分析 |
资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儿童急性心肌炎危险因素分析和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
资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儿童暴发性心肌炎风险预警评分系统的建立和评价 |
资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综述 川崎病并发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
References |
缩略词表 |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四、6例心源性胸腔积液误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3例心源性肺水肿误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影像学表现分析[J]. 张晓彤,余延辉,陈延.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2(01)
- [2]组织多普勒技术定量胸膜线运动在气胸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 肖锐. 南昌大学, 2021(01)
- [3]首诊于心内科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D]. 杨林红.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4]胸腔积液92例诊断体会[J]. 徐艳艳. 基层医学论坛, 2021(10)
- [5]急性胸痛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D]. 刘凤龙.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6]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一例心源性肺水肿患者并文献复习[J]. 薛洪刚,李尔然. 国际呼吸杂志, 2020(16)
- [7]内科胸腔镜在不同病因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D]. 朱萌. 蚌埠医学院, 2020(01)
- [8]儿童心内膜增厚临床研究[D]. 刘晶晶. 浙江大学, 2020(02)
- [9]肺超声在NICU对新生儿常见肺部疾患的诊断价值[D]. 张明会.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10]儿童暴发性心肌炎风险预警评分系统构建和评价[D]. 周利兵. 苏州大学, 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