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源秀珍菇烂筒原因分析及其菌种复壮

罗源秀珍菇烂筒原因分析及其菌种复壮

论文摘要

2010年在福州市罗源县发生了秀珍菇菌包大面积霉菌污染现象,其中以华源公司生产的菌包为主。本文选用现场采集的华源公司生产的菌包作为实验材料,以同期新咏公司生产的菌包及本实验室保存菌株秀15作为对照。通过对菌包栽培料的含水量、pH值等参数进行测定,了解菌包性状。并对由菌包分离纯化出来的秀珍菇菌株进行了种性研究和出菇试验,同时采用dsRNA技术对秀珍菇菌株进行带毒检测。结合实验结果对此次罗源县秀珍菇发生严重病害的原因进行分析讨论。最后针对华源菌种退化现象,采用挑取尖端菌丝、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三种方法对3个带毒菌株进行脱毒复壮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现场采集的菌包栽培料含水量、pH等参数检测结果表明,华源公司生产的菌包含水量偏高,为68.73%-72.93%,而新咏公司生产的菌包含水量为62.33%-68.90%;华源菌包的pH值总体低于新咏菌包的pH值,仅为4.82-5.47,而新咏菌包的pH值为5.35-5.80。在所有采集回来的菌包中都检测到有细菌,但并未发现霉菌存在。2从新咏菌包中分离纯化出菌株秀5和秀6,从华源菌包中分离纯化出菌株秀9、秀13和秀20,以及本实验室保存的菌株秀15,本实验对以上6个秀珍菇菌株进行dsRNA技术检测实验,结果表明,他们都带有大小和数目不等的病毒条带;采用RAPD、ISSR和SRAP三种分子标记,共使用了39个引物进行多态性分析,发现他们之间没有特异性条带,说明他们的亲缘关系非常近;最后进行菌落形态比较、最适生长温度测定、最适生长pH值测定、拮抗反应及出菇实验等方面的种性研究,结果表明他们在菌种特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虽然这六个菌株的来源相同,原始编号都为罗源秀57,但其中有些菌株已发生了变异。3通过挑取尖端菌丝、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对3个出发菌株进行脱毒复壮处理,共得到8个处理菌株,经dsRNA技术检测,发现挑取尖端菌丝可以达到部分脱毒的效果,而挑取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则不能用于脱毒。并对8个处理菌株进行相关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和出菇实验,结果表明:挑取尖端菌丝和基内菌丝能显著提高菌丝的生长速度和生物量,能缩短出菇周期及提高产量;而挑取气生菌丝得到的菌株在生长速度等方面都比出发菌株差。综合以上实验结果,本文认为此次华源的秀珍菇污染与其菌种质量、菌包栽培料的含水量偏高及pH值偏低等内在因素有直接关系,也与当时的高温天气等外在因素有间接关系。通过菌种提纯复壮研究,结果表明:可以通过挑取尖端菌丝的方法对菌种进行复壮并脱毒;连续的转接基内菌丝也可对菌种起到复壮效果;而连续的转接气生菌丝则会使菌种发生退化。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秀珍菇概述
  • 2 食用菌栽培过程中常见的病害
  • 2.1 细菌性病害
  • 2.2 真菌性病害
  • 2.3 病毒病害
  • 2.4. 虫害
  • 3 分子标记在菌种亲缘关系研究中的应用
  • 3.1 RAPD标记
  • 3.2 SRAP标记
  • 3.3 ISSR标记
  • 4 菌种退化与复壮
  • 5 食用菌病毒的研究概述
  • 6 食用菌病毒的症状及危害
  • 7 食用菌病毒的检测
  • 7.1 电镜法
  • 7.2 血清学法
  • 7.3 酶学方法
  • 7.4 dsRNA技术
  • 7.5 电泳法
  • 7.6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
  • 7.7 单克隆抗体检测
  • 7.8 RT-PCR法
  • 8 食用菌病毒的脱毒方法
  • 8.1 热处理脱毒
  • 8.2 化学处理脱毒
  • 8.3 菌丝“尖端”分离
  • 8.4 原基组织脱毒技术
  • 8.5 四循环微控脱毒技术
  • 8.6 二次置换无菌脱毒技术
  • 第二章 罗源秀珍菇病害菌包调查与分析
  • 1 实验材料
  • 1.1 培养基
  • 1.2 实验材料
  • 1.3 主要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现场调查取样
  • 2.2 菌包的生理生化测定
  • 2.2.1 含水量测定
  • 2.2.2 pH值测定
  • 2.2.3 霉菌检测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1 现场调查结果
  • 3.2 菌包含水量测定结果
  • 3.3 菌包pH值测定
  • 3.4 菌包杂菌检测
  • 4 讨论
  • 第三章 罗源秀珍菇病毒检测与种性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培养基
  • 1.2 实验材料
  • 1.3 主要试剂
  • 1.4 主要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dsRNA检测
  • 2.2 分子鉴定
  • 2.2.1 总DNA的提取
  • 2.2.2 ITS鉴定
  • 2.2.3 RAPD分析
  • 2.2.4 ISSR分析
  • 2.2.5 SRAP分析
  • 2.3 拮抗实验
  • 2.4 生物学特性研究
  • 2.4.1 最适生长温度的测定
  • 2.4.2 最适生长pH值的测定
  • 2.5 菌落形态观察与菌丝显微观察
  • 2.6 出菇实验
  • 3 实验结果
  • 3.1 dsRNA病毒检测结果
  • 3.2 亲缘关系鉴定结果
  • 3.2.1 分子鉴定
  • 3.2.2 拮抗实验
  • 3.3 菌落形态与显微观察结果
  • 3.4 生物学特性结果
  • 3.4.1 最适生长温度筛选结果
  • 3.4.2 最适生长pH值筛选结果
  • 3.5 出菇实验结果
  • 3.5.1 灭菌前栽培料的含水量及灭菌前后的pH值
  • 3.5.2 菌株在不同处理栽培料中的生长速度
  • 3.5.3 菌丝长满袋并后熟15天时栽培料的pH值
  • 3.5.4 出菇产量与污染率
  • 4 讨论
  • 第四章 秀珍菇的脱毒复壮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培养基
  • 1.2 实验菌株
  • 1.3 主要试剂
  • 1.4 主要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尖端菌丝高温培养复壮实验
  • 2.2 气生菌丝与基内菌丝复壮实验
  • 2.3 dsRNA检测
  • 2.4 菌丝生长速度的比较
  • 2.5 菌丝生物量的测定
  • 2.6 菌丝显微观察
  • 2.7 出菇实验
  • 3 实验结果
  • 3.1 复壮菌株
  • 3.2 dsRNA检测
  • 3.3 菌丝形态比较
  • 3.3.1 菌落形态比较
  • 3.3.2 显微观察结果
  • 3.4 菌丝生长速度测定结果
  • 3.5 菌丝生物量的测定结果
  • 3.6 出菇实验
  • 3.6.1 菌丝在栽培料中的生长速度
  • 3.6.2 菌包污染率及产量
  • 4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罗源秀珍菇烂筒原因分析及其菌种复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