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定势论文-程颖,李杰,张禹

注意定势论文-程颖,李杰,张禹

导读:本文包含了注意定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返回抑制,空间工作记忆,客体工作记忆,注意定势

注意定势论文文献综述

程颖,李杰,张禹[1](2019)在《不同注意定势条件下空间和客体工作记忆对返回抑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表明工作记忆在返回抑制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探究在线索编码阶段不同类型工作记忆对返回抑制的影响,本研究不仅采用四个位置随机的空间占位符作为空间工作记忆材料和四个固定位置上的客体工作记忆材料,且创新之处在于将客体工作记忆材料与随机的空间位置结合,并将工作记忆任务呈现在线索前,以期分离出空间位置信息、客体信息及两者绑定对返回抑制的不同影响。同时,通过操控线索有效性的概率,形成高、低不同的注意定势水平,使其接近现实场景中注意偏向或定势的情况,而后探究叁种工作记忆任务对返回抑制的影响。方法:实验选取27名普通大学生(平均年龄18.48±1.00岁),其中男生13名;女生14名。采用3×2×2×2被试内设计,3(工作记忆类型:空间工作记忆、客体工作记忆、空间绑定客体工作记忆)×2(是否记忆:记忆、不记忆)×2(注意定势:低定势、高定势)×2(线索有效性:线索有效、线索无效)。对靶子觉察任务而言,因变量为反应时、返回抑制量;对工作记忆任务而言,因变量为正确率。结果:(1)反应时:注意定势×线索有效性交互作用显着,在低定势条件下发生返回抑制效应;在高定势条件下发生易化效应。(2)返回抑制量:是否记忆×注意定势交互作用显着,低注意定势条件下,记忆条件的返回抑制量显着小于不记忆条件的返回抑制量。高注意定势条件下,记忆条件的返回抑制量大于不记忆条件的返回抑制量,存在边缘显着。结果表明叁种类型的工作记忆任务对返回抑制量的影响无显着差异。(3)工作记忆任务正确率主效应显着,记忆空间位置和记忆客体图形这两种任务的正确率均显着高于将两者进行绑定记忆的条件。结论:当工作记忆任务呈现在外源线索前时,注意定势不均衡的状态下,低定势中,记忆负载会对先前注意过的位置反应变慢的抑制现象进行削弱;高定势中,记忆负载会对先前注意过的位置反应变快的易化现象进行削弱。将空间和客体信息绑定记忆的难度虽然大于单独记忆,但返回抑制量并未受到工作记忆任务难度的影响而不同。(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王心旋[2](2019)在《联合搜索任务中注意窗口对类别控制定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关联性非随意定位假说(contingent involuntary orienting hypothesis)认为,只有带有目标特征的分心物才能够不自觉的捕获注意,注意的引导和控制是自上而下的加工。该假说认为注意控制定势(attentional control settings,ACS)会对任务相关的信息进行优先加工,排除无关信息,进而有效地进行视觉搜索。注意控制定势(ACS)也可以在类别水平上产生作用,称为类别注意控制定势(category-specific ACS,简称cACS)。本研究想要探讨的是,在联合搜索范式下,注意窗口两个类别控制定势的影响。研究一和二都采用联合搜索任务,探讨注意窗口对两个类别控制定势的影响。两个研究都将目标定义为颜色类别和形状类别的结合,由此在联合搜索任务中产生颜色特异性类别注意控制定势(color specific-category ACS,简称c-cACS)和形状特异性性类别注意控制定势(shape specific-category ACS,简称s-cACS)。两研究均控制了两个自变量:1、分心物与目标的匹配水平,以此分别考察颜色类别定势和形状类别定势的作用;2、分心物和目标的相对位置,以此分离目标和分心物引发的偏侧化成分。因变量为行为上的正确率和反应时指标,以及ERP上的N2pc(注意增强)和PD(注意抑制)成分。研究结果表明,ERP结果中,在注意窗口宽松时,颜色类别定势和形状类别定势能同时作用,而在注意窗口狭窄时,只有颜色类别定势能产生作用。而行为结果中,不论注意窗口宽松或者狭窄,两个类别定势都能同时产生作用。能得出以下结论:1、结果与关联性非随意注意定向假说一致,证明了注意捕获中自上而下注意控制的影响。2、不论长时或短时呈现刺激,颜色类别定势起会产生作用。3、形状类别定势仅在长时呈现产生作用,说明形状类别定势受到注意窗口的影响。4、根据以上结果,两种类别定势可以同时作用。5、行为结果中两种类别定势都起作用,ERP结果中短时呈现时,仅颜色类别定势起作用,这种结果分离可能暗示了 ACS早晚期加工的差异。(本文来源于《天津师范大学》期刊2019-06-30)

张嘉卉,梁丽美,刘强,李永芬,张忠炉[3](2017)在《自上而下任务定势影响基于关系的注意捕获》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空间线索化范式,考察在有无任务定势的强化下对涉及关系信息的注意捕获的影响。实验一在线索呈现和目标呈现中分别设置线索颜色关系和靶刺激颜色关系,要求被试在二者关系一致与否两种情况下对目标呈现中颜色奇异的靶刺激进行辨别。实验二在原有的颜色关系的基础上,要求被试忽略目标呈现中某一颜色关系条件下的靶刺激,限定只对另一颜色关系下的目标呈现进行任务反应。实验一结果显示无论颜色关系一致与否,颜色奇异项都优先捕获注意,注意捕获以自动化的形式呈现。实验二结果表明注意会选择性的指向与线索呈现中颜色关系相同的靶刺激而非单纯地捕获奇异颜色项。注意捕获可以基于"关系"模式而非具体的特征。总的来说,基于关系信息的注意捕获只有在建立很强的自上而下注意控制定势的条件下才能产生。(本文来源于《心理与行为研究》期刊2017年06期)

吴瑕,姜云鹏[4](2016)在《类别自上而下注意定势会影响注意焦点外神经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上而下的注意定势能够增强相关客体的加工,使注意选择有效进行。许多研究发现,自上而下注意定势能够发生在类别水平:与当前目标类别特征相匹配的刺激被激活,认知系统对该相关刺激的神经反应增强。然而,以往关于特征注意定势的研究多关注注意焦点内的搜素任务,其在注意焦点外的作用是否存在尚有争议。为了更深入的探讨特征注意定势对注意焦点内和注意焦点外的神经反应的影响,研究记录了连续的EEG信号,考察了焦点内搜索任务引发的事件相关电位(ERP)成分和焦点外的周边棋盘格引发的视觉稳态诱发电位(SSVEP)。实验要求被试判断注意焦点内连续搜索屏中出现的目标刺激数量,与此同时,注意焦点外会出现固定频率闪烁的彩色棋盘格。实验1中,搜索任务中目标刺激和分心物的颜色类别不同,认为自上而下的注意定势能够基于特征水平。结果发现,外周的目标颜色的棋盘格(如深绿色)诱发了与目标颜色类别相同的棋盘格(如浅绿色)相似的SSVEP,表明类别的自上而下注意定势能够作用于整个注意领域,包括注意焦点内和注意焦点外。实验2中,为了考察外周的自上而下注意定势作用是否能够精确的区分同类别的特征,搜索任务中的目标和分心物的颜色类别相同。结果发现,目标颜色的棋盘格诱发了比目标同类别颜色更大的SSVEP,表明自上而下注意定势能够在外周进行精确的区分,肯定了实验1中类别特异定势的作用。总之,研究发现,类别的自上而下注意定势除了能够影响中央视觉搜索任务的注意引导外,还能够影响外周分心物的神经反应。支持了全视野选择理论(实验1),不支持注意窗口理论(实验2)。(本文来源于《第十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6-10-14)

刘丽,白学军[5](2016)在《注意控制定势和线索类型在注意捕获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前线索范式,通过3个实验考察了注意控制定势和线索类型在注意捕获中的作用。实验1要求被试搜索颜色奇异项目标或突现目标,涉及较弱的注意控制定势,结果表明,突现线索在作为匹配线索和不匹配线索时都能捕获注意,而颜色奇异项线索只有在作为匹配线索时才能捕获注意。实验2要求被试搜索具体特征的红色或白色目标,使被试建立较强的特征搜索定势,结果表明,颜色奇异项线索和突现线索在作为匹配线索时都能捕获注意,但是在不匹配条件下,颜色奇异项线索被抑制了,而突现线索不能捕获注意;实验3采取go/no-go范式,要求被试对红色目标进行反应,对白色目标进行抑制,并通过设置不同的线索-目标时间间隔来进一步考察注意捕获的机制,结果表明,在600 ms间隔下,no-go突现线索被抑制,而对于go颜色奇异项线索来说,随着时间间隔的增加,注意捕获效应减少。结果与相倚捕获假说和抑制独立捕获假说不符,支持注意转移假说:自上而下的注意控制定势通过把注意从和目标不匹配的特征位置转移发挥作用;颜色奇异项线索和突现线索的注意捕获机制相同,但是突现线索相对于颜色奇异项线索来说,在与目标不匹配的条件下,更容易捕获注意,更难被抑制。(本文来源于《心理学报》期刊2016年09期)

原叁娜,罗晓敏,张帆,邵枫,王玮文[6](2014)在《大鼠注意定势转移任务模型的深入研究:种系和检测程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注意定势转移任务(attentional set-shifting task,AST)可用于特异性检测啮齿类动物前额叶皮层及其皮层下神经通路介导的认知灵活性,是目前研究认知灵活性及其障碍神经基础的重要模型。本研究系统调查了大鼠种系和检测程序差异对AST结果的影响。通过比较Wistar和Sprague Dawley(SD)两个种系大鼠在七阶段和五阶段两种AST检测程序中的认知表现,研究发现:(1)SD和Wistar大鼠前额叶认知功能存在差异,后者的总体认知表现优于前者。尤其是Wistar大鼠在逆反学习阶段的达标训练次数及错误率显着低于SD大鼠,表明Wistar大鼠具有更高的策略转换灵活性。(2)在AST测试中逆反学习和外维度定势转移是认知灵活性评价的核心指标。这两种认知转换过程分别以前期策略和注意定势建立为基础。结果显示在两种AST检测程序中Wistar和SD大鼠在逆反学习和/或外维度定势转移等复杂学习阶段的达标训练次数和错误率均高于其它简单关联学习阶段,表明在目前实验条件下大鼠均表现出定势形成和转换困难的反应模式,不同认知反应间的结构关系具有稳定性。这些结果提示大鼠前额叶皮质介导的认知灵活性存在种系差异,AST各阶段认知反应间的结构效度不受目前使用的大鼠种系和检测程序差异的影响,扩展了对AST模型的认识。(本文来源于《心理学报》期刊2014年12期)

刘丽,李运,李力红,白学军[7](2014)在《自上而下的注意控制定势在注意捕获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经典前线索范式的变式,通过100%有效的提示考察了自上而下的注意控制定势在注意捕获中的作用。实验1要求被试在整个实验中只搜索一个固定颜色的目标,但是通过在每个试次前对目标进行提示加强注意控制定势的强度。实验2通过在每个试次中变化要搜索的目标颜色使被试必须建立两个更强的注意控制定势。实验结果一致表明和目标颜色相匹配的线索捕获了注意,而和目标颜色无关的线索被抑制;实验2的捕获效应和抑制效应都显着大于实验1;对无关冲突线索和无关中性线索的注意抑制效应没有差异,抑制效应显着小于捕获效应。研究表明自上而下的注意控制定势通过把注意从和目标不匹配的特征位置转移发挥作用,支持注意转移假说;对匹配线索的捕获和对无关线索的抑制运用了同一加工系统,抑制作为捕获的附加产品出现,两者都可以作为注意捕获的指标。(本文来源于《心理学报》期刊2014年10期)

曹爱华,马良,于琳,杨秉上,张昕婷[8](2013)在《ABT-724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注意定势转移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选择性多巴胺D4受体激动剂ABT-724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动物模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注意定势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根据ABT-724的用量(腹腔注射,0.04、0.16、0.64 mg/kg),将SHR大鼠分为低、中、高剂量组,以哌甲酯组、SHR盐水组及WKY盐水组为对照,采用行为观测的方法,观察该药物对SHR大鼠注意定势转移能力的影响。结果在注意定势转移实验中,低、中、高剂量组与SHR盐水组相比,其循环数、错误数均降低(P<0.01);与哌甲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错误类型分析结果显示,低、中、高剂量组与SHR盐水组比较,固执错误数和退化错误数均明显降低(P<0.01),而非强化错误数无改变(P>0.05);与哌甲酯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BT-724可有效改善SHR大鼠的注意定势转移能力,而且与哌甲酯的效果相当。(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3年12期)

曹爱华,于琳,杨丙上,马良,张昕婷[9](2013)在《ABT-724对SHR大鼠注意定势转移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高选择性多巴胺D4受体激动剂ABT-724对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动物模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注意定势转移能力所产生的影响。方法将ABT-724分别按照低(0.04mg/kg)、中(0.16mg/kg)、高(0.64mg/kg)叁个剂量组对SHR进行干预,以同体积生理盐水和哌甲酯(25mg//kg)干预的SHR大鼠以及注射生理盐水的WKY大鼠作为对照组,观察该药物对SHR大鼠注意定势转移能力的影响。结果在注意定势转移实验中,ABT-724的叁个剂量组与盐水组相比较其循环数,错误数均有显着性降低(p<0.001),尤其是低剂量组。叁个剂量组和哌甲酯组相比较,儿乎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将错误类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ABT-724的叁个剂量组与盐水组比较,固执错误数和退化错误数有显着性降低(p<0.01),而非强化错误数没有差异(p>0.05)。叁组ABT-724和哌甲酯组相比,均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 ABT-724可有效改善ADHD动物模型的注意定势转移能力,而且与哌甲酯效果相当。据此,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多巴胺D4受体在ADHD行为学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临床开发新型抗ADHD药物提供向导和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2013山东省儿童保健学术交流会资料汇编》期刊2013-09-05)

张洪英,郭亚宁,李瑛[10](2013)在《注意定势和刺激特征对无意视盲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采用动态无意视盲范式,呈现3个2×2的被试间实验,考察注意定势和刺激特征对无意视盲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非预期刺激与注意项目的特征显着性独立于注意定势,非预期刺激与注意项目的特征相似性则基于注意定势。显着的刺激容易被觉察,但它不会总是自动地捕获注意,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观察者的注意定势。(本文来源于《心理与行为研究》期刊2013年04期)

注意定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关联性非随意定位假说(contingent involuntary orienting hypothesis)认为,只有带有目标特征的分心物才能够不自觉的捕获注意,注意的引导和控制是自上而下的加工。该假说认为注意控制定势(attentional control settings,ACS)会对任务相关的信息进行优先加工,排除无关信息,进而有效地进行视觉搜索。注意控制定势(ACS)也可以在类别水平上产生作用,称为类别注意控制定势(category-specific ACS,简称cACS)。本研究想要探讨的是,在联合搜索范式下,注意窗口两个类别控制定势的影响。研究一和二都采用联合搜索任务,探讨注意窗口对两个类别控制定势的影响。两个研究都将目标定义为颜色类别和形状类别的结合,由此在联合搜索任务中产生颜色特异性类别注意控制定势(color specific-category ACS,简称c-cACS)和形状特异性性类别注意控制定势(shape specific-category ACS,简称s-cACS)。两研究均控制了两个自变量:1、分心物与目标的匹配水平,以此分别考察颜色类别定势和形状类别定势的作用;2、分心物和目标的相对位置,以此分离目标和分心物引发的偏侧化成分。因变量为行为上的正确率和反应时指标,以及ERP上的N2pc(注意增强)和PD(注意抑制)成分。研究结果表明,ERP结果中,在注意窗口宽松时,颜色类别定势和形状类别定势能同时作用,而在注意窗口狭窄时,只有颜色类别定势能产生作用。而行为结果中,不论注意窗口宽松或者狭窄,两个类别定势都能同时产生作用。能得出以下结论:1、结果与关联性非随意注意定向假说一致,证明了注意捕获中自上而下注意控制的影响。2、不论长时或短时呈现刺激,颜色类别定势起会产生作用。3、形状类别定势仅在长时呈现产生作用,说明形状类别定势受到注意窗口的影响。4、根据以上结果,两种类别定势可以同时作用。5、行为结果中两种类别定势都起作用,ERP结果中短时呈现时,仅颜色类别定势起作用,这种结果分离可能暗示了 ACS早晚期加工的差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注意定势论文参考文献

[1].程颖,李杰,张禹.不同注意定势条件下空间和客体工作记忆对返回抑制的影响[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2].王心旋.联合搜索任务中注意窗口对类别控制定势的影响[D].天津师范大学.2019

[3].张嘉卉,梁丽美,刘强,李永芬,张忠炉.自上而下任务定势影响基于关系的注意捕获[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7

[4].吴瑕,姜云鹏.类别自上而下注意定势会影响注意焦点外神经反应[C].第十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6

[5].刘丽,白学军.注意控制定势和线索类型在注意捕获中的作用[J].心理学报.2016

[6].原叁娜,罗晓敏,张帆,邵枫,王玮文.大鼠注意定势转移任务模型的深入研究:种系和检测程序的影响[J].心理学报.2014

[7].刘丽,李运,李力红,白学军.自上而下的注意控制定势在注意捕获中的作用[J].心理学报.2014

[8].曹爱华,马良,于琳,杨秉上,张昕婷.ABT-724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注意定势转移能力的影响[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

[9].曹爱华,于琳,杨丙上,马良,张昕婷.ABT-724对SHR大鼠注意定势转移能力的影响[C].2013山东省儿童保健学术交流会资料汇编.2013

[10].张洪英,郭亚宁,李瑛.注意定势和刺激特征对无意视盲的影响[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3

标签:;  ;  ;  ;  

注意定势论文-程颖,李杰,张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