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婉容1刘英1米方林1(通信作者)游涛2
(1川北医学院口腔系四川南充637000)
(2重庆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重庆400016)
【摘要】目的比较3种用于粘结纤维桩的树脂粘接材料的吸水性和溶解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ParacoreAutomix、DMGLuxacore、可乐丽菲露DCcore3种双重固化树脂粘接剂,每种材料各制备5个试件,浸泡于蒸馏水中28d,通过测量浸泡前、后的重量变化计算材料的吸水值与溶解值。结果3种材料的吸水值与溶解值差异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ParaCore的吸水值和溶解值最大,分别为(20.13+0.97)μg/mm3和(4.81+3.13)μg/mm3。结论DCcore的吸水值和溶解值较低,具有良好的稳定性;ParaCore的吸水值和溶解值最大,其远期力学性能较差,使用寿命缩短。
【关键词】纤维桩树脂粘接剂吸水性溶解性
【中图分类号】R78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7-0067-02
纤维桩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应用于临床,因其优良的生物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美观、易拆除等优点,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1]。纤维桩主要靠粘结剂将其固定在根管桩道内。Sahma等[2]的研究指出,纤维桩的最佳粘接剂为树脂类粘接剂,用于粘固纤维桩可以提高纤维桩的固位力及牙根的抗折能力。目前国内关于树脂粘接剂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粘接强度的研究,针对其吸水性和溶解性的研究却少有报道。吸水性和溶解性也是树脂类材料的一种重要特性,将影响材料的强度、耐磨性、体积和颜色的稳定性。对于吸水性和溶解性高的复合树脂,研究显示其机械性能和寿命均降低[3]。而临床上应用的树脂粘接剂种类繁多,由于其成分和结构的不同,树脂的吸水性和溶解性也不同。我们选择3种常用的树脂粘接剂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三种材料的吸水性和溶解性的差异,为材料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和仪器
三种纤维桩树脂粘接材料见表1;AW320电子天(SHIMADZU,日本);电子数显卡尺(上海量具刃具厂);光固化灯(DentsplySmarlite,美国);干燥器(MMMMedcenter,德国)。
表1实验用纤维桩树脂粘接材料
1.2方法
1.2.1试件的制备
参照ISO4049规定进行样本制备和测量。首先制备直径6mm厚度1mm的不锈钢模具,见图1。按照三种材料各自的操作说明将复合树脂材料注入不锈钢模具中,并略微溢出模具少许,过程中注意防止气泡产生。迅速在复合树脂上覆盖一层保鲜膜,盖上载玻片,手的压力维持20s,以使多余的材料溢出,见图2。光固化20s。从模具中取出试件,用1200目的砂纸去除飞边。
1.2.2吸水值与溶解值的测定
试件清洗干净后,置于37±1°C干燥器中22小时,再移至23±1°C的干燥器中2h,然后用分析天平称重,重复这一步骤,直至获得恒定的重量,记为M1(μg)。将试件浸泡于37°C蒸馏水中,每24h换液1次,28d后取出试件,清洗后,用滤纸吸干,在空气中晃动15s,在从水中取出1min时称重,重量记为M2。继续将试件置于干燥器中干燥,并按照之前干燥称重的方法称取浸泡后的恒定重量,记为M3。通过测量试件的3个点的直径和5次厚度的平均值,计算试件的体积,记为V(mm3)。5次厚度测量时,1次在中心,4次在圆周等分位置上。
吸水值WSp计算公式:WSp=(M2.M3)/V
溶解值Wsl计算公式:Wsl=(M1-M3)/V
式中M1为试样起始质量,M2为试样浸水后的质量,M3为试样再恒定后的质量。WSp和Wsl单位均为μg/mm3。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数据以x-±s表示,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均数间的两两比较采用Student-Newman-Keuls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图1不锈钢模具(6mm×1mm)图2复合树脂试件的制作
2结果
三种树脂粘接材料的吸水值和溶解值的测量结果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3种树脂粘接剂的吸水值和溶解值得均值不同,吸水值的大小顺序为ParaCore>DCcore>Luxacore。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三组吸水值的总体均数间差异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SNK法两两均数间比较结果显示,ParaCore组和Luxacore组、DCcore组间吸水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uxacore组和DCcore组间吸水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溶解值的大小顺序为ParaCore>Luxacore>DCcore。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三组溶解值的总体均数间差异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SNK法检验结果显示,ParaCore组、Luxacore组、DCcore组这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吸水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3种双重固化树脂粘接剂水储28d的吸水值和溶解值(n=5,x-±s)
3讨论
树脂材料用作间接修复体的粘接时常被称为“树脂水门汀”。最早的树脂水门汀出现于1952年,之后的发展与复合树脂基本同步,直到近10年来纤维桩核系统和全瓷修复体的出现和普及才大大促进了树脂水门汀的发展[4]。
在口腔这个潮湿老化的环境中,树脂粘接剂将会吸收周围的水分,JanDeMunck等[5]就通过扫面电镜,发现在粘接树脂层尤其是靠近粘接界面的树脂层内存在吸水后形成的大量孔隙,呈现多孔结构。树脂吸水会导致树脂聚合链的水解和微裂纹的产生,吸水过多还会破坏树脂基质和填料间的结合。与此同时,材料中未反应的单体和一些可溶性物质也将会滤出,使材料发生溶胀、增塑等物理变化和化学降解,最终降低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粘接强度,缩短材料的使用寿命[6]。
树脂粘接剂主要由树脂基质、无机填料组成。研究发现,树脂粘接剂的吸水性主要由树脂单体的亲水性和分子的极性决定[7]。研究表明在双酚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bisphenolAglycoldimethacrylate,Bis-GMA)、双酚A-乙氧基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ethoxylatedbisphenolAglycoldimethacrylate,Bis-EMA)、二甲基丙烯酰氧基三甲基六甲撑二脲烷(urethanedimethacrylate,UDMA)、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triethyleneglycoldimethacrylate,TEGDMA)4种单体中,TEGDMA作为稀释剂能提高单体的转化率,有助于树脂材料的充分聚合,从而使释放的残余单体最少,但由于其柔性的稠密的聚合体网络结构,又使其吸水量最多。Bis-EMA和UDMA比TEGDMA吸水量少但释放的单体较多,而Bis-GMA则居中[8]。在我们的实验中,三种材料的树脂基质中均含有Bis-GMA,但DCcore中还含有TEGDMA,理应其吸水值最高,但我们的实验结果显示,ParaCore的吸水值最大,为(20.13+0.97)μg/mm3,这可能跟填料的含量有关。虽然,Berger等比较了三种不同类型填料的复合树脂吸水性和溶解性,认为填料的种类对材料的吸水性和溶解性影响较小[9]。但由于吸水的过程主要是发生在树脂基质中,因此增加填料的含量可以减少吸水量,另外填料中存在的孔隙则对减少材料的吸水量不利。ParaCore的填料含量为68%,主要成分是锶玻璃和无定型氧化硅等,而DCcore的填料含量较ParaCore多,为74%,且主要成分为经表面处理的玻璃粉和二氧化硅类微填料,粒度细,孔隙较少,这可能是造成ParaCore吸水值最大的原因。
DaSilva[10]等比较了纳米填料和混合填料两种类型的复合树脂,发现材料的溶解性与单体的转化率有关,单体转化率的增加将降低材料的溶解性。因而,溶解值代表材料内未反应、可游离单体的数量,可反应材料内部聚合程度。在我们的实验中,ParaCore、DCcore、Luxacore均为双固化流动型的水门汀/核通用树脂材料,可以同步进行纤维桩的粘接和核重建。光照会使根管颈部的树脂快速聚合,而根中、根尖部位光线到达较少,树脂发生化学固化,其不足的固化会导致材料溶解性的增加。ParaCore的溶解值最高,提示其内部未反应成分和可析出成分较多,结构稳定性较差,易受侵蚀而溶解崩裂。DCcore由于含有TEGDMA单体,提高了单体的转化率,所以其溶解值最小。
我们的实验仅单纯的测试了材料本身的吸水值和溶解度,没有考虑粘接界面的不同处理方式的影响。事实上,随着树脂粘接剂临床操作步骤的简化,粘接体系将亲水性的功能单体或具有酸性的酸蚀单体和疏水性的基质树脂合为一体,使得树脂粘接剂的亲水性增加,其粘接界面上也缺少一种不溶于水的疏水性树脂的覆盖层,导致大量水分子通过混合层向树脂层中渗入,并在树脂层内分散浸润,形成“水树”的结构,最终导致树脂层的破坏[11]。
通常比较材料的吸水性和溶解性的差异可以选择观察7d、28d的结果,但由于树脂类粘接材料较玻璃离子、磷酸锌类的粘接材料相对稳定,具有较低的吸水性和溶解度,故选择了较长的浸泡时间28d,而不是7d。
ISO4049规定,树脂类材料的吸水量应在40μg/mm3以下,水溶解性应小于7.5μg/mm3,从我们测试的数据来看,三种材料的吸水值和溶解值均符合该要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相对而言,三种材料中,ParaCore的吸水值和溶解值最大,其远期力学性能和粘接强度较差,使用寿命缩短。当然,材料的吸水性和溶解性仅仅是树脂粘接材料众多性能中的一种,实际应用中,还应考虑材料的粘接强度、机械力学性能、抗腐蚀性、弹性模量、聚合收缩、微渗漏等其它特性,并结合残根残冠的具体情况、纤维桩的种类等来加以选择。另外,由于传统的功能单体使用注重提高树脂的润湿性和渗透性,往往导致了树脂极易吸收水分而进一步发生降解,长期粘接强度下降,这是树脂类粘接剂在目前的使用过程中最主要的问题,尤其是在自酸蚀粘接系统。因此,在保证粘接强度和固化程度足够使用的基础上,尽可能提高树脂粘接剂的耐水解性,将是粘接性树脂未来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陈吉华,张凌.纤维桩修复技术的临床应用[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7,23(5):748-751.
[2]SahmaliS,DemirelF,SaygiliG.Strengthsoflutingcementtometallicandtoothcoloredposts[J].IntJPeriodontiesRestorativeDent,2004,24(3):256-263.
[3]JandaR,RouletJF,LattaM,eta1.Watersorptionandsolubilityofcontemporaryresin-basedfillingmaterials[J].JBiomedMaterResPartB:ApplBiomater,2007,82B:545-551.
[4]高承志。牙科树脂及水门汀材料理论与临床。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123-124.
[5]JanDeMunck,Kirsten,Eduardo,eta1.Micro-tensilebondstrengthofadhesivesbondedtoclass-Icavity-bottomdentinafterthermo-cyc-ling[J].DentalMaterials,2005,2l:999-1007.
[6]SideridouID,AchiliasDS,KarabelaMM.Sorptionkineticsofethanol/watersolutionbydimethacrylate-baseddentalresinsandresincomposites[J].JBiomedMaterResBApplBiomater,2007,81(1):207—218.
[7]Shuichi,Masanori,Bakul,etal.Effectsofresinhydrophilicityonwatersorptionandchangesinmodulusofelasticity.Biomaterials,2005,62:6449-6459.
[8]O'DonnellJN,LanghorstSE,FowMD,eta1.Light-cureddimethacrylatebasedresinsandtheircomposites:comparativestudyofmechanicalstrength,watersorptionandionrelease[J].JBioactCompatPolym,2008,23(3):207–226.
[9]BergerSB,PalialolAR,CavalliV,eta1.CharacterizationofWaterSorption,SolubilityandFillerParticlesofLight-CuredCompositeResins[J].BrazDentJ,2009,20(4):314-318.
[10]DaSilvaEM,AlmeidaGS,PoskusLT,eta1.Relationshipbetweenthedegreeofconversion,solubilityandsalivarysorptionofahybridandananofilledresincomposite[J].JApplOralSci,2008,16:161-166.
[11]JulianaM,RicaldoM,Carvalho,eta1.Watersorption/solubilityofdentaladhesiveresins[J].DentalMaterials,2006,22:973-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