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地方党委制的组织形态与运作机制研究

中国共产党地方党委制的组织形态与运作机制研究

论文摘要

委员(会)制是代议制民主发展的产物。作为一种制度设计和组织形式,被广泛运用于国家治理、政治组织,以及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团体的管理实践之中。这一制度形式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根本原因在于它较好地解决了民主的具体实现形式问题。政党也是随着代议制民主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政治组织,在政党政治发展的过程中,委员会制成为大多数政党的组织形式。工人阶级政党基于其阶级本质和内在特点,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在组织形式上基本上都采用了委员会形式,称为党委制。中国共产党自创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党委制建设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客观环境下,党委制的组织形态和运作方式体现出不同特点。尤其是执政后,中国共产党是整个国家的领导核心,这是中国政治体制设计的根本支点。作为党的领导体制的核心和关键,党委制无疑成为中国政治体制安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作状况既直接反映出党内民主的程度,也直接影响着整个政治体系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在这样的基点之上来研究党委制的组织形态和运作机制,对于进一步拓展党内民主的发展空间,改革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推进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做到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根据实践的需要,基于中央、地方和基层不同层次党组织的特点,在研究中选择地方党委这样一个层面作为研究对象,既可以从基层的创新实践中获取启示和依据,进而更好的指导基层的实践;又可以为中央层面的改革提供经验和思路,既能维护国家政治体系的相对稳定,也符合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渐进式路径取向。围绕上述主题,本文主要探讨了以下问题:第一,在引言部分,提出了选题的意义,概述了中国共产党地方党委制的研究现状,归纳出几种代表性的学术观点,并分析了研究中的不足。第二,在第一章中,主要是构建中国共产党地方党委制的理论分析框架,针对当前学术研究中的不足,在人类民主政治发展的宏观背景下,剖析委员会制这一制度形态在国家治理过程中的形成和嬗变过程,从政治学角度归纳这种制度设计的核心价值和运作规律;介绍了委员会制在现代政党组织活动中的具体状况;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党委制的主要观点及其在工人阶级政党活动中的基本实践,在此基础上,界定中国共产党党委制的概念,并从中国政治体制架构的实际出发,阐释了党委制的多层内涵。第三,在第二章中,以上述理论分析为依据,借鉴现代管理学、社会学等相关理论和分析方法,从纵向结构、横向结构和内部结构三个维度,构建中国共产党地方党委制组织形态的主体框架,分析中国共产党地方党委制运行中需要正确把握的重要关系;并以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试行)》为制度依据,归纳其基本功能。第四,论文的第三章主要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考察中国共产党地方党委制的沿革历程,梳理其发展脉络,分析领导革命、执掌国家政权的不同条件下,党委制在组织形态和运作机制上的内在变化和外在表现;并以战争体制、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为背景,分析地方党委制发展的历史逻辑,得出一些深刻的经验启示。第五,在第四章中,结合党的十七大前后地方党委领导体制改革与创新的实践,对中国共产党地方党委制运行的现实状况进行评析,剖析地方党委制在体制架构、制度建设及运作机制等方面,尤其是地方党委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后存在的突出问题,为进一步改革完善地方党委领导体制寻找合理的突破口和切入点。第六,基于对中国共产党地方党委制运行状况的评析,在论文的第五章中,提出以体制与机制改革为基本路径,以理顺权力配置关系为主线,以规范权力的纵向、横向、内部配置为重点,以完善权力运行机制为保障的基本思路,并结合现实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尝试性地提供一些具体的对策建议。第七,在结束语部分,从面向未来的角度,归纳出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地方党委制的几个基本发展趋向,试图为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提供一种前瞻性的视角。

论文目录

  • 内容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的提出
  • 二、研究现状评述
  • 三、研究范围、基本思路和结构框架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委员会制和党委制的基本理论分析
  • 一、委员会制的历史渊源及理论发展
  • (一) 委员会制的萌芽:前国家社会时期的原始民主机制
  • (二) 委员会制的初步定型:以古代雅典为例
  • (三) 中世纪欧洲城市共和国的政治制度与委员会制的完善
  • (四) 巴黎公社:委员会制在无产阶级民主政权建设中的最初尝试
  • (五) 委员会制在近现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实践中的完备形态
  • 二、委员会制的概念和价值分析
  • (一) 委员会制的概念
  • (二) 委员会制的价值分析
  • 三、委员会制与现代政党
  • 四、委员会制是工人阶级政党的基本领导方式和组织形式
  • 五、中国共产党党委制的基本内涵
  • (一) 党委制的概念界定
  • (二) 党委制是一种集体领导体制
  • (三) 党委制在组织结构上是“充分民主的中央集权制”
  • (四) 党委制是与国家政治体制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 (五) 党委制是有效履行领导功能的一种组织形式和运作机制
  • (六) 党委制的适用范围
  •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地方党委制的组织形态和基本功能
  • 一、现代管理学与政治社会学视域中的组织形态
  • (一) 组织形态的涵义与评价标准
  • (二) 科层官僚制理论的启示
  • (三) 防止组织内的“寡头统治”倾向
  • 二、中国共产党地方党委制组织形态的主体框架
  • (一) 纵向结构
  • (二) 横向结构
  • (三) 内部结构
  • (四) 中国共产党地方党委制组织形态的主要特点
  • 三、地方党委制运行中需要正确把握的几个重要关系
  • (一) 集权与分权
  • (二) 上级与下级
  • (三) 集体与个人
  • (四) 规模与效率
  • (五) 少数与多数
  • (六) 监督与制衡
  • 四、中国共产党地方党委制的基本功能
  • (一) 政策供给
  • (二) 组织与协调
  • (三) 监督制约
  • (四) 行为约束
  • (五) 社会动员
  • (六) 人才选拔与培养
  • (七) 党内沟通
  •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地方党委制的历史考察
  • 一、地方党委制的初创时期(1921—1927)
  • (一) 地方党委制建设的早期探索
  • (二) 组织体制与制度体系初具轮廓
  • 二、领导武装斗争和局部执政时期逐步形成“一元化”领导模式(1927—1949)
  • (一) 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制度的初步确立
  • (二) 土地革命时期地方党组织建设与军队、苏维埃政权建设
  • (三) 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元化”领导体制
  • (四) 解放战争时期党委制建设的新进展
  • 三、执政条件下地方党委制建设的曲折发展(1949—1978)
  • (一) 党的八大前后的有益探索
  • (二) “党领导一切”模式
  • (三)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革命委员会”体制
  • 四、地方党委制的制度化与规范化(1978—)
  • (一) 确立制度化的改革方向
  • (二) 形成规范地方党委制运行的根本法规
  • (三) 实践创新与制度建设的互动
  • 五、地方党委制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历史反思
  • (一) 战争体制下组织建设的目标与内在民主机理的冲突
  • (二) 计划经济体制对集权的内在需求与革命逻辑的不适当演绎
  • (三)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民主诉求与党委会制度的发展空间
  •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地方党委制的现实评析
  • 一、体制架构
  • (一) 地方党委领导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 (二) 权力过分集中:一个仍需高度重视的问题
  • (三) 权力过分集中在体制上的表现形式
  • 二、制度建设
  • (一) 党的代表大会制度
  • (二) 党的委员会制度
  • (三) 党内选举制度
  • (四) 党内监督制度
  • 三、运行机制
  • 四、地方党委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后的新情况、新问题
  •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地方党委制的改革与创新
  • 一、基本路径选择:体制与机制改革
  • (一) 体制与机制改革的重要性
  • (二) 体制与机制改革的主要原则
  • 二、权力配置问题:体制与机制改革的主线
  • (一) 权力配置问题在体制与机制改革中的地位
  • (二) 党的权力的分类
  • (三) 权力配置的三个维度
  • 三、权力的横向配置:以理顺党政关系为核心
  • (一) 正确理解党政关系的实质
  • (二) “党”与“政”关系的辨析
  • (三) 关于党政关系的实践探索和主要观点
  • (四) 建立良性统合的党政运作机制
  • 四、权力的纵向配置:以集权与分权的动态平衡为目标
  • (一) 集权与分权是权力纵向配置的关键性问题
  • (二) 构建“统分结合,动态平衡”的纵向权力结构
  • (三) 集权与分权的动态平衡要以制度化为保障
  • 五、权力的内部配置:以“三层授权、三权分设、三级监督”为主体
  • (一) 认识和把握党内权力配置的基本规律
  • (二) 在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框架下推进党内权力配置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 (三) 建立层级差异性权力结构:一种体现体制包容性的现实选择
  • (四) 着眼于地方党委换届后的现实问题,完善权力运行机制
  • 结束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地方党委的双重代理与三重失衡[J]. 廉政文化研究 2018(05)
    • [2].地方党委换届:实践经验、问题检视与对策思考[J].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17(02)
    • [3].提高地方党委把握方向、谋划全局能力研究[J]. 党政论坛 2017(04)
    • [4].新形势下地方党委依规治党和依法执政的基本遵循[J]. 先锋 2016(03)
    • [5].“十三五”时期河北省地方党委领导群团组织工作建设情况研究[J]. 教育现代化 2017(30)
    • [6].让地方党委工作有基本遵循[J]. 当代贵州 2016(03)
    • [7].地方党委制度的发展[J]. 秘书工作 2016(05)
    • [8].环保督察:在制度与法治轨道上前行[J]. 绿叶 2017(06)
    • [9].13省区党委完成换届“60后”及博士群体引关注[J]. 共产党员 2011(24)
    • [10].加强惩防体系建设 不断推进反腐倡廉工作[J]. 中国盐业 2013(14)
    • [11].充分发挥地方党委全委会的监督作用[J]. 领导科学论坛 2017(23)
    • [12].当前地方党委“一把手”权力监督面临的困境及其根源分析[J]. 理论月刊 2017(05)
    • [13].对地方党委换届的三大期待[J]. 领导之友 2011(06)
    • [14].完善地方党委全委会工作机制 发挥全委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作用[J].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09(05)
    • [15].提高地方党委贯彻科学发展观能力的思考[J]. 福建理论学习 2009(01)
    • [16].提高地方党委领导经济工作水平[J]. 农家之友 2008(12)
    • [17].着力改进地方党委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方式[J]. 领导科学 2008(07)
    • [18].关于进一步发挥地方党委全委会作用的调研报告[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8(03)
    • [19].减少地方党委副书记职数的缘由与取向[J]. 理论学习与探索 2008(03)
    • [20].地方党委的双重代理与三重失衡[J]. 江海学刊 2018(04)
    • [21].地方党委加强从严治党对策浅论[J]. 法制博览 2015(23)
    • [22].干部能上能下 严禁拉帮结派 中央怎样定调地方党委换届[J]. 报刊荟萃 2016(08)
    • [23].地方党委换届中治理用人腐败问题的思路[J]. 领导科学 2011(13)
    • [24].地方党委要加强新闻执政能力建设[J]. 人民政坛 2011(09)
    • [25].切实发挥地方党委、政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导作用[J]. 现代农业 2010(09)
    • [26].地方党委如何与媒体打交道[J]. 领导科学 2008(21)
    • [27].地方党委和政府新闻网站建设的思考[J]. 发展 2008(03)
    • [28].着力提高新时代驾驭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J]. 新湘评论 2019(21)
    • [29].环保督察问责应处理好六个关系[J]. 中国环境监察 2016(12)
    • [30].变迁与调适:地方党委领导制度科学化思考——基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分析[J]. 领导科学 2016(29)

    标签:;  ;  ;  ;  

    中国共产党地方党委制的组织形态与运作机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