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人类自从出现以来就与组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人的一生都生活在不同的组织之中,并在组织之中获取自身生存的各种资源和满足。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实质上就是一个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马克思早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这篇名著中就提出了建立农民组织的思想。在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农民组织在国家政治生活和决定农业政策方面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有效地维护了农民的利益。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我们知道,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但是,当前农村已经进入利益分化和社会分化的急剧加速时期,社会分层日益明显,加上农民自身素质比较低以及组织意识和组织传统缺乏,我国农民普遍缺乏组织性,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还显得幼稚和薄弱,难以承担相应的职责,发挥应有的作用,农民的低组织化水平已严重影响了农业发展和农民权益的维护,制约了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因此,加快农民组织化建设已非常迫切。目前,农民组织化建设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在尊重科学、尊重事实的前提下把握好农民组织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各方面的准确目标定位。加强农民组织化建设,首先,必须依靠“两条腿走路”,政府和农民形成良性互动,共同促进农民组织的发展;其次,要加快政治权力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再次,加强立法保障,推进农民组织的制度创新,才能促使农民组织活动走向程序化、法制化。最后,加强组织文化建设,增强人们的集体组织意识。由于中国共产党是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因此,在农民组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地位和组织功能的优势,为农民组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条件。本文研究农民组织化问题,一方面,着眼于中国农村社会组织方式的历史变迁,另一方面,立足于中国农民组织的现状,并结合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探讨农民组织化建设。所以,历史唯物主义是本文研究的指导原则和方法论立场。本文在导论中,对农民组织化概念、农民组织化研究的紧迫性及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做了简要说明。第一部分,包括第一、二章。主要对传统社会农民组织方式的变迁、建国后的行政整合方式以及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组织化问题做了深入分析,为后面分析农民组织化建设目标定位作了铺垫。第二部分,包括第三、四、五章。首先,分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民组织化建设的新要求;其次,分析了农民组织化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最后,从组织化建设的主体、法制建设、社会体制、组织意识等四个方面对农民组织化建设的路径做了全面、深入的分析。第三部分为第五章。这部分主要对农民组织化建设过程中党的领导地位和组织功能做了详细分析。本文创新之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当前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于解决三农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创造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本文力图通过总结国内外农民组织化建设的经验教训,将农民组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实现提供新的动力源泉和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