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之际“以悲为美”的社会风尚

汉魏之际“以悲为美”的社会风尚

论文摘要

本文以汉魏之际近百年中“以悲为美”的社会风尚为研究对象。这里的“以悲为美”,融合了中国古典美学中“悲美”、“悲怨”等概念,主要是指从“以悲为美”的审美观念所发展而来的一种审美意识,它源于人生苦难的感受与思考,以人生的悲剧性为基础,体现人的生存关怀,包括观照生命的哲学观和悲剧艺术的审美观两个方面。汉魏之际普遍流行的“以悲为美”社会风尚,不仅成为汉魏之际文学、艺术的一个重要命题,而且在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得以全方位的体现,深刻地反映出当时社会动荡中人们心灵世界里最敏感的一面,是中国传统美学不同于西方悲剧美学的一种审美心态和宣泄方式。全文共分为三章。引言部分主要阐释了汉魏之际的时代特征、“以悲为美”的内涵以及研究这一课题在文学、美学领域的重要意义。第一章:“以悲为美”风尚在汉魏之际的体现。“以悲为美”的风尚在汉魏之际已经蔚然成风,士人们不仅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宣泄生命的哀情,而且趋向于在悲声哀调的挽歌中、在隆重热烈的丧葬仪式中、在愁容哀戚的装扮中体验悲凉而凄美的生命情调。第二章:“以悲为美”风尚的社会文化背景。作为一种时代思潮的产生,悲美观念是时代、社会、审美多重合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本章主要从汉魏之际的社会政治背景、文化思潮、社会心理等方面来揭示悲美情怀形成的原因。第三章:汉魏之际“以悲为美”观念的独特性。主要就人的自觉背景下“以悲为美”的观念与两汉以及两晋南北朝时期进行对比,这一时期“以悲为美”的观念表现出更为深刻的个体意识和生命悲情。总之,汉魏之际作为中国文化史上重要的转型期,人的个体意识和生命意识渐趋觉醒,文学和艺术渐趋独立和自觉,因此,逐步深入地探寻“以悲为美”风尚在汉魏之际的体现,分析其深刻的社会文化心理根源,在此基础上对这一时期的“以悲为美”的社会风尚所发生的嬗变轨迹进行系统的、实事求是的描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以悲为美”风尚在汉魏之际的体现
  • 第一节 文学创作中的“以悲为美”倾向
  • 第二节 音乐领域中的“以悲为美”风尚
  • 第三节 社会生活领域的“以悲为美”风尚
  • 第二章 “以悲为美”风尚的社会文化背景
  • 第一节 感伤主义的时代
  • 第二节 佛玄意识与鬼神观念
  • 第三节 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
  • 第三章 汉魏之际“以悲为美”观念的独特性
  • 第一节 汉魏之际“以悲为美”观念与个体价值观念──与两汉悲美意识的群体性和道德性比较
  • 第二节 汉魏之际“以悲为美”观念与生命意识──与两晋南北朝玄学人生观比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王国维《汉魏博士考》补正两则[J]. 青年文学家 2017(09)
    • [2].受曹操影响的汉魏书法家研究[J]. 青年文学家 2017(29)
    • [3].汉魏赋中妇女形象的文化学阐释[J].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0(03)
    • [4].从“不皆手著”到“耻一字不出己手”——论汉魏子书的发展过程[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4)
    • [5].汉魏之际游侠写作新变研究——以曹植诗歌为例[J].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2)
    • [6].试论汉魏子书的特点(上)[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2)
    • [7].汉魏古诗与五言诗的起源发生[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5)
    • [8].试论郭璞《游仙诗》对汉魏风骨的继承[J].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02)
    • [9].汉魏诗歌交叉传播与“古诗十九首”性质及年代的争论[J]. 中国韵文学刊 2016(04)
    • [10].“浮华”观念的意义转移与汉魏思想的进路——兼论“浮华”与汉魏文学[J]. 文学评论 2019(06)
    • [11].微信公众号留言选登[J]. 文史知识 2020(02)
    • [12].汉魏之际的清谈浮华新诠[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5)
    • [13].汉魏之际的霸道思想论析[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3)
    • [14].汉魏之际游艺与文学关系的新变[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05)
    • [15].汉魏之际的审美转向及其影响之管窥[J]. 宁夏社会科学 2011(02)
    • [16].论汉魏诗歌的悲剧意识[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5)
    • [17].汉魏文献中的“孔子歌”[J]. 孔子研究 2008(01)
    • [18].关于《汉魏文学史》写作的思考[J].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7(03)
    • [19].从五七古短篇看杜诗“宪章汉魏”的创变[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3)
    • [20].裨益今学,开道后人——评钱志熙《汉魏乐府艺术研究》[J]. 中国诗歌研究动态 2012(02)
    • [21].汉魏故都歌清音[J]. 中国纪检监察 2020(08)
    • [22].论汉魏诸子的社会风尚批评和人物批评[J].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3)
    • [23].从江淹对汉魏文风的接受谈“江郎才尽”[J].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7(03)
    • [24].汉魏古诗的生成方式与古诗交叉传播[J].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4)
    • [25].论汉魏诗歌的悲剧意识[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3)
    • [26].汉魏时期的吴地豪族[J]. 淮海文汇 2013(04)
    • [27].论汉魏到初唐五古行旅诗的结构复变[J]. 中国诗歌研究 2019(02)
    • [28].汉魏南北朝孝子画像的发现与研究[J]. 美术学报 2014(01)
    • [29].从《沧浪诗话》看汉魏诗歌的优长与不足[J]. 许昌学院学报 2012(06)
    • [30].汉魏声乐伴奏形态略论[J].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6(03)

    标签:;  ;  ;  ;  

    汉魏之际“以悲为美”的社会风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