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研究背景及目的: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位居男性恶性肿瘤第四位,女性恶性肿瘤第三位,每年有超过一百万人被新诊断为结直肠癌;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尤其是饮食结构的转变,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结直肠癌肝转移模型的建立,对于了解结直肠癌的发展、转移的过程以及正确评估各种药物及治疗方案的疗效等都具有重要意义。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作为一种报告基因(reporter gene),受到紫外线或蓝光激发时可自身催化从而形成发色结构同时激发出绿色荧光。本研究通过脾包膜下注射法和盲肠原位种植法分别建立裸鼠肝转移模型,比较两种方法的优劣,同时运用荧光成像系统,比较显像的异同,为进一步研究肝转移模型提供方法依据。方法:(1)建立鼠SW620-GFP原代细胞株:使用酶消化法将转染GFP的SW620瘤块消化培养,传代。(2)脾包膜下注射法:将SW620-GFP细胞悬液0.25ml(5*106/只)注射至裸鼠脾包膜下,建立肝转移模型。(3)盲肠原位接种法:将含有SW620-GFP细胞的瘤块1mm3原位种植于裸鼠盲肠壁,建立盲肠原位移植瘤。(4)体外荧光成像系统及荧光共聚焦显微镜评估转移情况:运用体外荧光成像系统及confocal系统评估肝脏转移情况。结果:(1)成功建立表达荧光较强的SW620-GFP细胞;(2)成功建立脾包膜下裸鼠肝转移模型;(3)成功建立盲肠原位结直肠肿瘤模型;(4)体外荧光成像系统可整体无创观测盲肠原位肿瘤进展情况,confocal显微镜可在细胞水平协助评估肝脏微转移。结论:(1)从方法学角度,脾包膜下注射法是较盲肠原位接种法更为稳定可靠的肝转移模型制备方法;(2)GFP联合荧光成像系统研究肝转移的发展过程不失为一个简便、有效的途径。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人结肠癌裸鼠肝转移模型的建立[J]. 肿瘤防治研究 2011(01)
- [2].人结肠癌肝转移裸鼠肝组织中端粒酶逆转录酶的表达[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