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开发及机理研究

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开发及机理研究

论文摘要

在对浙江省三个地级市五个取样点为期一年的生活污水水质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流体力学及化学反应工程学原理,对分散式生活污水厌氧生物处理反应器进行比选,确定了最优的填料式厌氧折流板反应器(CABR)。之后,以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家属区生活污水作为CABR反应器进水,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运行试验,就其去污性能及三大类群厌氧微生物的演替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同时,详细研究了CABR反应器在不同温度下抗负荷冲击的性能及机理。此外,为解决厌氧工艺脱氮性能差的缺陷,开发了一种适合于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的无回流脱氮反应器,并对其性能及机理进行初步探讨和研究。本论文主要研究结论简述如下:(1)浙江省生活污水有机物和磷浓度较低,氮浓度较高,可生化性较好,但C/N相对较低,平均值仅为6.10,不利于常规生物脱氮;调查的生活污水水质季节变化明显,但地区差异不显著;污染物浓度1月份最高,7月份最低;据此对已有的模拟生活污水配置方法进行了优化,使优化配置的模拟污水4个特征比值(B/C,C/N,碱度/TN以及NH4+-N/TKN)接近实际生活污水。(2)CABR反应器总体呈现平推流流态,结构性能优良,总死区率仅为10%左右。但随着格数的增多,反应器内部流速增加,从而导致水力死区有上升趋势。以理想多釜全混合反应器为参照,综合考虑反应器效能和容积利用率,确定6格的CABR反应器为最优。(3)6格CABR反应器在温度为28±1℃、HRT为48h的条件下,以实际生活污水为进水,需要3周左右才能完成启动。CABR反应器稳定运行后,出水TCOD、SS等指标均能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GB8978-1996)的一级排放标准,但对营养元素(N、P)的去除效能较差:单纯采用CABR反应器无法完全消除腐植酸在水体中形成“三致”物质的风险;尽管CABR反应器对于对粪大肠杆菌和蛔虫卵的去除率分别高达99.82%和98.87%,但仍需后续的消毒措施保证其出水的安全性。(4)对6格CABR反应器启动及运行过程的微生物机理研究表明,CABR反应器内微生物的优势种群随着运行阶段的变化而有所变化;CABR反应器不同格室的微生物相似性较高,没有出现明显的微生物相分离现象。在启动初期首先是发酵细菌和产氢产乙酸细菌的大量增殖,而当运行至4个月左右时产甲烷细菌数量才有较为明显的增加;达到稳定运行阶段时,三大类群厌氧微生物之间的数量差异几乎接近1/10。CABR反应器在启动阶段中约有63%的基质被用于细胞合成;而当进入稳定运行期后,大约只有1/5的基质被用于细胞合成。(5)系统研究了不同温度下水力、水质负荷冲击对CABR反应器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ABR反应器对负荷冲击有很好缓冲能力,但是这种缓冲能力随着温度的下降而下降:在温度较高时(28℃)无论是水力冲击还是水质冲击对反应器的运行性能均没有显著影响;但在10℃下运行时,负荷冲击会对CABR反应器的运行性能产生显著影响。综合微生物活性、中间产物、可溶性微生物产物、TCOD容积去除率等指标变化以及采用灵敏度比和均方差比的定量判别依据表明,CABR反应器在10-28℃下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时,抗水质冲击的稳定性均要好于抗水力冲击的稳定性。(6)首次开发的一种无回流脱氮反应器通过约90天的运行,平均出水TCOD为42.3±12.8mg/L,低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A排放标准。在本试验的五种水质运行工况下,TN和NH4++-N去除性能良好,最高可达76%和89%。TN去除率受污水水质C/N决定,NH4+-N去除率主要与最后一级的污水投配比有关。对于浙江省生活污水而言,以NH4+-N达标的前提下尽量去除TN为原则,最后一级的配水比以不超过30%为宜。经济性分析表明,与传统的A2/O工艺相比,无回流脱氮反应器至少能节省51.1%的动力消耗,是一种有效、经济和方便的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工艺。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生活污水污染现状及水质水量特点
  • 1.1.1 生活污水污染现状及来源
  • 1.1.2 生活污水来源及排放规律
  • 1.1.3 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 分散式生活污水主要处理技术及机理研究进展
  • 1.2.1 分散式处理系统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 1.2.2 分散式生活污水的主要处理技术
  • 1.2.3 厌氧生物处理工艺
  • 1.3 生活污水脱氮处理技术原理及研究进展
  • 1.3.1 生物脱氮原理
  • 1.3.2 典型脱氮工艺及其存在的问题
  • 1.3.3 分段进水A/O脱氮工艺
  • 1.4 污水处理系统微生物分子生态及其研究进展
  • 1.4.1 环境样品中的DNA的提取方法
  • 1.4.2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 1.4.3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
  • 1.4.4 PCR-DGGE技术不足
  • 1.5 本课题的选题意义及内容
  • 1.5.1 研究意义
  • 1.5.2 研究内容
  • 第2章 浙江省生活污水水质调查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污水取样时间与地点
  • 2.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 2.1.3 数据处理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总体水质情况
  • 2.2.2 水质季节变化规律
  • 2.2.3 水质区域变化规律
  • 2.2.4 实验室模拟污水的配置优化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CABR厌氧生物处理反应器的优化分析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装置
  • 3.1.2 试验过程
  • 3.2 流动模型理论分析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反应器流态分析
  • 3.3.2 反应器实际水力停留时间与死区
  • 3.3.3 理想多釜全混合反应器模型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CABR处理生活污水启动特性及运行效能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装置
  • 4.1.2 接种污泥
  • 4.1.3 试验污水水质
  • 4.1.4 试验过程
  • 4.1.5 测定项目与方法
  • 4.1.6 数据处理
  • 4.2 结果与讨论
  • 4.2.1 CABR反应器的启动
  • 4.2.2 CABR处理生活污水的运行效能
  • 4.2.3 污染物归趋途径分析
  • 4.2.4 CABR反应器微生物演变规律及多样性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CABR处理生活污水的抗负荷冲击性能及机理研究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装置及接种污泥
  • 5.1.2 污水水质
  • 5.1.3 试验方法
  • 5.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 5.1.5 数据处理
  • 5.2 结果与讨论
  • 5.2.1 冲击持续时间的确定
  • 5.2.2 CABR反应器抗水力冲击性能研究
  • 5.2.3 CABR反应器抗水质冲击的性能研究
  • 5.2.4 CABR反应器抗冲击性能比较分析
  • 5.2.5 CABR反应器抗冲击机理探讨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无回流脱氮反应器开发及性能研究
  • 6.1 材料与方法
  • 6.1.1 接种污泥
  • 6.1.2 污水水质
  • 6.1.3 无回流脱氮反应器设计思路
  • 6.1.4 无回流脱氮反应器装置
  • 6.1.5 试验方法
  • 6.1.6 测定项目与方法
  • 6.2 结果与讨论
  • 6.2.1 试验污泥脱氮性能影响因子研究
  • 6.2.2 无回流脱氮反应器理论脱氮效率推导
  • 6.2.3 无回流脱氮反应器运行效能研究
  • 6.2.4 经济性分析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创新点与研究展望
  • 7.1 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开发及机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