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立体定向血肿抽吸联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脑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早期立体定向血肿抽吸联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脑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论文摘要

研究背景和目的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CH)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的特点,是影响人类生存及生活质量的最严重的疾病之一。近年来开展的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较传统开颅手术具有操作简单、适应症宽,损伤小,疗效高病死率低等优点,是目前治疗脑出血的理想方法。但由于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并没有完全清除血肿,残存的血液成分继续造成组织损伤,某种程度上影响神经功能恢复,因此针对脑出血抽吸术后病理生理机制探讨术后用药非常有必要,但目前血肿抽吸术后药物干预的基础研究仍是空白。本实验诣在探讨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后血肿腔、腹腔联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monosialoganglioside, GM1)的脑保护作用,并比较不同途径给药脑保护作用的差异,从而为临床脑出血治疗提供实验基础。材料和方法1.75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立体定向血肿抽吸组、抽吸腹腔给药组和抽吸血肿腔给药组。2.将IV型胶原酶0.4u(溶于1ul的生理盐水)立体定向注入大鼠尾状核诱导形成脑出血模型,10h后向血肿腔注入尿激酶3000u(溶于5ul生理盐水),1 h后实施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排出血肿。各组均于血肿部位固定留置针。3.GM1冻干粉针剂2mg/kg(药物容积5ul),于抽吸后立即注入血肿腔,注药时间5min,处死前连续给药;腹腔给药组:给药剂量为20mg/kg,给药频率同上。4.各组大鼠在注酶后3d断头取脑进行脑组织含水量测定。5.各组大鼠在相应的时间点(注酶后1d,3d,5d,7d)行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断头取脑。6.将取出的脑组织标本置4%多聚甲醛(Paraformaldehyde,PFA)中室温固定3 h,按常规脱水后石蜡包埋,制备横断面5μm厚度切片。7.行GFAP、AQP4、Caspase-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血肿周围细胞数目及蛋白表达变化。8.采用Image-ProPlus图象分析软件对免疫组化图象进行光密度分析;光镜下3个高倍镜视野进行阳性细胞计数,脑组织含水量按Eliot公式计算:脑组织含水量=(湿重-干重)/湿重×100﹪,所有统计结果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用SPSS11.5医学统计程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计算caspase-3、GFAP细胞计数与神经功能评分间的相关系数,p<0.05有统计学差异,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果1.单纯抽吸组注酶后3d AQP4阳性细胞数及蛋白表达量达高峰。2.血肿腔、腹腔给药组同抽吸组比较,脑出血3d时脑组织含水量显著减少(P<0.05)。3.血肿腔、腹腔给药组同抽吸组比较,3d(p<0.05)、5d、7d的GFAP、AQP4、Caspase-3阳性细胞数及蛋白表达量明显减少,尤其是5d、7d的减少更显著(p<0.01)。4.血肿腔、腹腔给药组同抽吸组比较, 3d(p<0.05)、5d、7d的神经功能恢复较显著,尤其是5d和7d神经功能恢复更显著(p<0.01)。5.血肿腔给药和腹腔给药组比较,前者3d(p<0.05)、5d、7d的GFAP、AQP4、Caspase-3阳性细胞数及蛋白表达量明显减少,尤其是5d、7d的减少更明显(p<0.01);前者的3d(p<0.05)、5d、7d神经功能恢复显著,尤以5d、7d差异显著(p<0.01);两组3d脑水含量减少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6.抽吸组Caspase-3、GFAP细胞计数与大鼠神经功能评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35 0.783。结论1.水通道蛋白4可能参与了脑出血脑水肿形成。2.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有减轻脑出血脑水肿作用,下调水通道蛋白可能是减轻脑水肿的机制之一。3脑出血神经功能缺损可能与细胞凋亡和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有关。4.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有抑制脑出血细胞凋亡和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作用,抑制脑出血细胞凋亡和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可能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机制之一。5.脑出血立体定向血肿抽吸联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局部血肿腔给药是实验性脑出血脑保护作用更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案。

论文目录

  • 一、正文
  • (一) 中文摘要
  • (二) 英文摘要
  • (三) 前言
  • (四) 材料和方法
  • (五) 实验结果
  • (六) 讨论
  • (七) 结论
  • (八) 参考文献
  • (九) 附图
  • 二、文献综述
  • (一) 综述
  • (二) 参考文献
  • 三、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脑保护作用分析[J]. 人人健康 2017(06)
    • [2].右美托咪定脑保护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国处方药 2020(02)
    • [3].右美托咪定在心脏手术中脑保护作用的研究[J]. 医学综述 2016(08)
    • [4].地塞米松和甘露醇合用对急性重症脑血管病脑保护作用的疗效分析[J]. 北方药学 2015(10)
    • [5].盐酸纳美芬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脑保护作用分析[J].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6(11)
    • [6].地塞米松与甘露醇对急性重症脑血管病脑保护作用观察[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07)
    • [7].灯盏细辛的脑保护作用研究进展[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05)
    • [8].丙泊酚脑保护作用研究进展[J].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2008(02)
    • [9].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的脑保护作用及机制[J]. 山东医药 2015(17)
    • [10].地塞米松联合甘露醇对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脑保护作用[J]. 河南医学研究 2015(09)
    • [11].法舒地尔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脑保护作用[J]. 实用医学杂志 2015(23)
    • [12].丙泊酚的脑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16(08)
    • [13].地塞米松联合甘露醇应用于急性重症脑血管病脑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学创新 2014(02)
    • [14].依达拉奉对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脑保护作用[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0(18)
    • [15].托吡酯的脑保护作用研究进展[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0(19)
    • [16].盐酸纳美芬对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脑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J].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4(02)
    • [17].右美托咪定发挥脑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6(05)
    • [18].乌司他丁的脑保护作用研究进展[J].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0(07)
    • [19].麻醉药的脑保护作用[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0(04)
    • [20].蛇床子素在缺血再灌注脑损伤模型中的脑保护作用[J].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2009(02)
    • [21].远端缺血处理在脑保护作用的临床应用现状及前景[J].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19(06)
    • [22].依达拉奉对急性颅脑外伤手术患者脑保护作用的研究[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6(12)
    • [23].缺血后处理对脑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J].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7(02)
    • [24].评价地塞米松和甘露醇合用对急性重症脑血管病脑保护作用的疗效[J]. 中外医疗 2015(12)
    • [25].围术期应用乌司他丁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脑保护作用[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1)
    • [26].治痰醒脑汤对重型颅脑外伤脑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J]. 临床医药实践 2014(09)
    • [27].缺血后适应脑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J]. 当代医药论丛 2014(16)
    • [28].delta阿片受体激动剂脑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J]. 上海医学 2010(08)
    • [29].缺血后适应对脑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J].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10(08)
    • [30].短暂脑缺血发作在急性脑梗塞中脑保护作用的临床观察[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04)

    标签:;  ;  ;  ;  ;  

    早期立体定向血肿抽吸联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脑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