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六倍体普通小麦品种中通常表达3-5个HMW-GS,也存在极少数超过5个HMW-GS的小麦材料,如瑞典小麦表达6个HMW-GS。目前还很少报道少于3个HMW-GS的六倍体小麦材料。利用不表达HMW-GS的四倍体栽培二粒小麦与表达2个HMW-GS的节节麦杂交,经染色体自然加倍获得了只表达2个HMW-GS的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材料。本研究对F2及F3的籽粒进行了SDS-PAGE分析,种子根尖染色体计数、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配对构型研究,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45粒PI94668/As60 F2种子的SDS-PAGE分析均检测到2个HMW-GS,同时也检测到一些分别只在两个亲本中存在的其它蛋白带纹。在根尖体细胞染色体计数分析的38粒种子中,有29粒种子的染色体数目为42条,与普通小麦染色体数目相当;其余9粒种子的染色体数目不确定,在34-42条之间。2.23个F: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配对构型均出现了不同数量的单价体,其中以Syn-G2-6的单价体频率最低,为0.59个;以Syn-G2-4的单价体频率最高,为8.80个,此株系最终没有结实,推测其单价体频率高是导致该株系未结实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发现部分F2在减数分裂Ⅰ后期赤道板上有落后染色体。3.对PI94668/As60 F2形成的30个家系的1000粒种子SDS-PAGE分析表明,有984粒种子均表达2个HMW-GS。其中28个家系被检测的种子均表达2个HMW-GS。有2个家系(Syn-G2-24和Syn-G2-7)的16粒种子所表达的HMW-GS不为2个。其中,3粒Syn-G2-24种子表达3个HMW-GS,13粒Syn-G2-7种子不表达HMW-GS。根尖细胞染色体计数表明Syn-G2-24中表达3个HMW-GS的3粒种子染色体数目为42条。Syn-G2-7中不表达HMW-GS种子的染色体数目均少于42条,最多的仅40条,因此,包括1D在内的2-多条染色体缺失可能是没有检测到HMW-GS表达的主要原因。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与其亲本间淀粉酶活性的比较[J]. 中国种业 2009(12)
- [2].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后代衍生群体遗传多样性检测[J]. 分子植物育种 2008(02)
- [3].人工六倍体小麦后代衍生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英文)[J]. 华北农学报 2008(05)
- [4].首个完整版六倍体小麦“中国春”基因组图谱完成[J].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9(04)
- [5].世界首个六倍体小麦基因组图谱完成[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8(19)
- [6].世界首个六倍体小麦基因组图谱完成[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8(18)
- [7].利用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突破小麦产量瓶颈的机会与潜力[J].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3)
- [8].六倍体小麦TaHKT2;2基因的克隆与多样性分析[J]. 河南农业科学 2017(12)
- [9].人工合成小麦对普通小麦农艺性状及产量潜力的改良[J]. 中国农学通报 2008(03)
- [10].六倍体小麦TaWRKY90的克隆和功能分析[J]. 分子植物育种 2018(01)
- [11].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的ISSR位点遗传多样性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16(04)
- [12].TaDEP1基因在普通六倍体小麦及其供体种中的保守与分化[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1(06)
- [13].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SHW-L1紫色花药的遗传定位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 2016(22)
- [14].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SHW-L1生长后期紫色茎叶的遗传定位[J]. 江苏农业科学 2017(02)
- [15].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AABBDD)与亲本种之间基因组与基因区域的序列变异分析[J]. 自然科学进展 2008(01)
- [16].六倍体小麦CBS基因家族全基因组分析[J]. 麦类作物学报 2020(04)
- [17].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苗期氮、糖代谢关键酶基因的表达[J]. 河南农业科学 2013(10)
- [18].合成六倍体小麦与其亲本在合成后小麦A/B染色体组微卫星位点的比较[J].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0(03)
- [19].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后代衍生群体Waxy蛋白亚基的分子标记[J]. 中国农学通报 2008(04)
- [20].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后代衍生群体Waxy蛋白亚基的分子标记[J]. 西南农业学报 2008(04)
- [21].小麦糖转运蛋白基因TaSWEET6的克隆与表达分析[J]. 麦类作物学报 2016(11)
- [22].野生二粒小麦分子生物学研究现状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J]. 江西农业学报 2011(02)
- [23].小麦抗病关键生物技术研究获突破[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4(05)
- [24].小麦白粉病抗源筛选及抗源分布规律研究[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9(03)
- [25].灌浆期干旱对不同倍性小麦光合和产量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 2009(03)
- [26].利用普通六倍体小麦和西藏半野生小麦杂交衍生的重组自交系定位小麦芒长QTL[J]. 作物学报 2017(04)
- [27].硬粒小麦-节节麦人工合成小麦的细胞遗传学及形态学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8(02)
- [28].六倍体小麦基因组注释流程构建与优化[J].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19(08)
- [29].水分胁迫对不同倍性小麦光合和水分利用影响[J]. 灌溉排水学报 2013(01)
- [30].不同倍体春小麦非水力根信号特征初探[J]. 河南农业科学 2013(07)
标签: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论文; 栽培二粒小麦论文; 节节麦论文; 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