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超声心动图评价

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超声心动图评价

一、超声心动图对心肌梗死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后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李磊,孟红旭,辛高杰,任建勋,郭浩,金龙,史跃,马彦雷,刘建勋[1](2021)在《双参宁心胶囊对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大鼠心脏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益气活血中药双参宁心胶囊对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大鼠心脏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可地尔组(5 mg·kg-1),双参宁心胶囊高、中、低剂量(180,90,45 mg·kg-1)组。动物按分组先给予相应药物7 d,末次给药后2 h进行模型制备。采用左心室注射内注射栓塞微球(40~120μm,约1 000个微球)方法建立大鼠冠脉微循环障碍模型。造模术后24 h后超声心动图观察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缩短率(FS);心导管技术测定大鼠动脉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左室峰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LV+dp/dtmax),左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LV-dp/dtmax),计算平均动脉(MAP),体表标准Ⅱ导心电图计算心率(HR);生化分析法检测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心肌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B细胞淋巴瘤-2(Bcl-2)及Bcl-2相关X蛋白(Bax)蛋白表达;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观察心肌梗死面积;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心肌形态学改变。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SV,CO,EF,FS显着降低(P<0.01),LVIDs,LVEDV显着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双参宁心胶囊各剂量组可以增加EF(P<0.05,P<0.01)和FS(P<0.01);180,90 mg·kg-1剂量组明显降低LVIDs,LVESV,增加LVEDV,SV和CO(P<0.05,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SBP,DBP,MAP,LVSP,LV+dp/dtmax及LV-dp/dtmax均显着降低(P<0.01),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参宁心胶囊各剂量组对大鼠血流动力学具有一定程度改善,较模型组增加大鼠SBP,DBP,MAP,LVSP,LV+dp/dtmax,LV-dp/dtmax及HR(P<0.05,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CK,LDH,CK-MB及cTnT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双参宁心胶囊有明显降低动物血清CK,LDH,CK-MB及cTnT的作用(P<0.05,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Caspase-3蛋白表达显着升高(P<0.01),Bcl-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双参宁心胶囊低剂量组心肌Caspase-3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双参宁心胶囊高剂量组显着增加大鼠心肌Bcl-2表达(P<0.01)。心肌TTC染色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双参宁心胶囊各剂量组均能显着减少心肌梗死面积(P<0.01)。HE病理结果显示,双参宁心胶囊各剂量组心肌组织病理变化与模型组比较有不同程度的减轻。结论:益气活血中药双参宁心胶囊可以明显增加微球栓塞导致的冠脉微循环障碍的心脏功能,改善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减少心肌梗死面积,降低CK,LDH,CK-MB及cTnT等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其作用机制与抑制心肌细胞凋亡起到保护心肌的作用有关。

马运伟,张廷训[2](2021)在《心电图QRS碎裂波与超声心动图在心肌梗死诊断中的联合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对心肌梗死患者诊断中,应用心电图QRS碎裂波(fQRS)与超声心动图联合诊断价值。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98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以fQRS、超声心动图表现分为A组、B组、C组,特征分别为左室射血分数(LVEF)≥50%且无fQRS,LVEF≥50%且有fQRS,LVEF<50%且有fQRS,比较3组冠状动脉病变及室性期前收缩情况。结果 (1)病变狭窄程度比较中,C组完全狭窄率为57.58%,较A、B组16.13%、29.41%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60,P<0.05);(2)病变程度比较中,C组3支病变占比为54.55%,较A、B组的22.58%、23.55%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11,P<0.05);(3)室性期前收缩情况比较中,C组ⅣA级占比为39.39%,较A、B组3.23%、29.41%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89,P<0.05);C组ⅣB级占比为24.24%,较A、B组0.00%、2.94%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96,P<0.05);C组Ⅴ级占比为9.09%,较A、B组0.00%、0.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96,P<0.05)。结论心肌梗死诊断中,若患者同时出现LVEF下降并伴fQRS,提示患者病变情况严重,需尽早干预治疗,以改善预后,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张双[3](2021)在《单支冠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PCI前、后左心收缩、舒张功能观察分析》文中研究指明

冀楠[4](2021)在《益气活血方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干预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背景: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发生后,左心室大小、结构、功能改变,造成心室重构。心室重构(Ventricμlar remodeling,VR)是AMI向心力衰竭发展的主要病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可通过旁分泌、归巢、转化等方式缓解AMI后心肌损伤,改善心室重构。但由于AMI后内环境改变,造成BMSCs迁移效率低下。团队前期研究发现,益气活血方可改善AMI后炎性环境,改善AMI大鼠心肌损伤。但益气活血方是否可以促进BMSCs向AMI大鼠梗死部位迁移,发挥更好的心肌保护作用,值得深入研究。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方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干预作用,以mi RNA-210/BNIP3为切入点,从自噬-凋亡途径研究益气活血方联合干细胞对心室重构的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从SD大鼠骨髓中提取BMSCs,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流式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采用LAD结扎的方法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益气活血方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益气活血方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造模2小时,心电图检测心肌缺血情况。药物干预4周后,心脏超声评价大鼠心脏结构和功能,TTC染色评价大鼠心肌梗死面积,HE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炎性细胞浸润情况、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纤维组织病理改变。2、使用CM-DIL染料对BMSCs细胞膜标记染色。造模后隔天尾静脉移植入大鼠体内。干预4周后取材,运用免疫荧光检测BMSCs向梗死部位富集情况,免疫组化检测心肌组织中SDF-1/CXCR4蛋白的表达水平。3、TUNEL检测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造模后各组大鼠自噬相关蛋白LC3-Ⅱ/LC3-Ⅰ、Beclin-1、p62表达情况,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aspase-3表达情况,目的蛋白BNIP3表达情况。RT-q PCR检测mi R-210、BNIP3 mRNA表达情况。结果:1、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LVESD、LVEDD增加(P<0.01),LVEF、LVFS降低(P<0.01),提示模型组大鼠左室扩大,心功能下降,心脏结构改变;与模型组相比,益气活血方组、益气活血方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的LVEDD、LVESD减小(P<0.05or P<0.01),LVEF、LVFS升高(P<0.05 or P<0.01),提示此两组可减轻心肌梗死所致的大鼠心脏损伤,减轻大鼠心脏结构改变;与模型组比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的LVESD减小(P<0.01),LVFS、LVEF升高,LVEDD减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益气活血方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相比,益气活血方组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LVESD、LVEDD增加(P<0.05 or P<0.01),LVEF、LVFS降低(P<0.05 or P<0.01)。提示益气活血方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对梗死心肌的保护作用最为显着。TTC染色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梗死面积显着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梗死面积减少(P<0.05 or P<0.01)。与益气活血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相比,其余两给药组梗死面积增大(P<0.05 or P<0.01)。HE染色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大鼠心肌细胞形态正常,细胞核结构清晰,居于中央,肌丝着色均匀,排列整齐规则,呈正常心肌细胞形态;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病变程度严重,心肌细胞形态不规则,排列紊乱,细胞核深染,炎性细胞浸润增多;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梗死范围缩小,心肌结构改变减轻,肌丝排列较规则,炎性细胞浸润和水肿减少。Masson染色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心肌细胞排列整齐,极少纤维组织沉积;模型组病变最为严重,染色显示在心肌梗死边缘区心肌细胞肥大,纤维组织沉积严重,排列紊乱,可见大面积蓝色纤维化;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显示胶原纤维沉积减少,心肌排列整齐。2、AMI大鼠造模后隔天经尾静脉移植BMSCs,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其迁移情况,可见心肌组织中橙红色荧光,BMSCs向心肌梗死部位富集。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相比,益气活血方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SDF-1蛋白表达增加(P<0.05),CXCR4表达无统计学差异。3、TUNEL染色显示假手术组未见明显阳性细胞核染色,阳性细胞核染色多见于模型组。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阳性细胞核染色数量明显减少。凋亡相关蛋白WB检测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Bax蛋白表达上调(P<0.01),Bcl-2蛋白表达下调(P<0.01),Caspase-3表达上调(P<0.01),提示凋亡激活;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可下调Bax蛋白表达(P<0.01),益气活血方组和益气活血方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可下调Caspase-3蛋白表达(P<0.01),上调Bcl-2蛋白表达(P<0.05),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Bcl-2蛋白表达有上调趋势,Caspase-3蛋白表达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益气活血方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相比,益气活血方组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Bax、Caspase-3蛋白表达上调,(P<0.01 or P<0.05),Bcl-2表达下调(P>0.05),提示益气活血方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抑制凋亡效应最显着。自噬相关蛋白WB检测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P62蛋白表达上调(P<0.05),LC3B、Beclin-1蛋白表达下调,(P<0.01 or P<0.05)提示自噬激活;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可下调P62蛋白表达(P<0.01),上调Beclin-1蛋白表达(P<0.01),益气活血方组和益气活血方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可上调LC3B蛋白表达(P<0.01 or P<0.05),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LC3B蛋白表达有上调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益气活血方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相比,益气活血方组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P62蛋白表达上调(P<0.01 or P<0.05),LC3B、Beclin-1表达下调(P<0.01 or P<0.05),提示益气活血方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诱导自噬效应最显着。BNIP3蛋白WB检测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BNIP3蛋白表达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可下调BNIP3蛋白表达(P<0.01 or P<0.05);与益气活血方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相比,益气活血方组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BNIP3蛋白表达上调(P<0.01)。mi R-210与BNIP3 Mrna PCR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mi R-210表达下调(P<0.01),BNIP3 mRNA表达水平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益气活血方组和益气活血方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可上调mi R-210表达(P<0.01 or P<0.05),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mi R-210表达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给药组可下调BNIP3 mRNA表达情况(P<0.01);与益气活血方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相比:益气活血方组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mi R-210表达下降,(P<0.0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BNIP3 mRNA表达水平上升(P>0.01),益气活血方组BNIP3 mRNA有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益气活血方可能通过mi R-210/BNIP3通路发挥作用,且益气活血方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效用最为显着。结论:1、益气活血方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提高心梗后射血分数,改善大鼠的心脏结构,减轻心脏损伤。2、益气活血方通过干预SDF-1/CXCR4轴增加BMSCs向梗死区富集效率。3、益气活血方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能通过调控mi RNA-210/BNIP3轴,影响心肌细胞自噬-凋亡,发挥抑制VR机制。

应康[5](2021)在《左室心肌应变在重度主动脉瓣狭窄中的预测价值以及TAVR术后的变化规律》文中认为第一部分:左室心肌应变评估无症状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预后价值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评估左室射血分数(LVEF)保留的无症状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的左室心肌应变,探讨哪种应变参数是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最有力预测指标。方法:纳入68例LVEF保留(LVEF>50%)的无症状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根据研究对象在随访期间是否发生MACE分为发生MACE组和未发生MACE组。行常规超声心动图、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2D-STI)和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3D-STI)检查,获取常规超声心动图数据和二维左室整体长轴应变(2D-LVGLS)和三维左室整体长轴应变(3D-LVGLS)、三维左室整体径向应变(3D-LVGRS)三维左室整体圆周应变(3D-LVGCS)、三维左室整体面积应变(3D-LVGAS)参数。结果:1、跟踪随访中位数时间为13个月,总共21例患者发生MACE。2、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生MACE组与未发生MACE组的临床基础资料指标(年龄、性别比、体表面积等)和部分超声心动图参数,左室舒张末径(LVEDD)、LVEF、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速度E峰和组织多普勒舒张期室间隔侧二尖瓣环速度e’的比值E/e’、3D-LVGCS和3D-LVGAS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间的主动脉瓣峰值血流速度(Vmax)、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MPG)、主动脉瓣面积指数(AVAI)、2D-LVGLS、3D-LVGLS、3D-LVGRS有统计学差异。3、多因素分析显示2D-LVGLS和3D-LVGLS是发生MACE的独立预测因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面积分别为0.753、0.851,3D-LVGLS以-14.5%作为截断值预测发生MACE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和73%。4、Kaplan-Meier分析显示,3D-LVGLS≥-14.5%可作为预测发生MACE的指标。结论:3D-LVGLS是预测LVEF保留的无症状重度AS患者发生MACE的最可靠指标。第二部分:不同左室射血分数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TAVR术后左室心肌应变特点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3D-STI)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不同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的左室心肌应变特点。方法:纳入42例重度AS患者,依据患者术前LVEF分成三组:射血分数良好组(LVEF≧60%),射血分数中间值组(60%>LVEF≧50%),射血分数减低组(LVEF﹤50%)。分别于术前1周、术后3天、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及3D-STI检查,获取常规超声心动图指标及左室整体长轴应变(GLS)、左室整体径向应变(GRS)、左室整体圆周应变(GCS)、左室整体面积应变(LVGAS)参数,比较三组研究对象的心肌应变特点。结果:组内比较:射血分数良好组GLS术后3天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3个月进一步改善,术后12个月较术前3个月无明显变化;GRS、GAS仅在术后12个月较前改善;GCS在各时间点均无明显差异。射血分数中间值组与射血分数减低组GLS术后3天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3个月进一步改善,术后12个月仍有明显改善;GRS、GAS在术后3个月较前明显改善,术后12个月进一步改善;GCS只在术后12个月较前改善。组间比较:三组患者术前的GLS、GRS、GCS、GAS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三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的GLS、GRS、GCS、GAS仍低于正常对照组。射血分数良好组、中间值组和减低组12个月后的GLS较术前分别升高41.39%、72.18%、58.57%,GRS较术前分别升高11.66%、20.23%、18.32%,GCS较术前分别升高3.8%、26.80%、19.72%,GAS较术前分别升高19.33%、33.93%、24.93%。结论:1、3D-STI技术可以准确、敏感的评估射血分数不同的重度AS患者行TAVR术后不同时期的左室心肌应变规律。2、射血分数中间值组患者TAVR术后左室应变改善最显着,其次是射血分数减低组。3、三组患者TAVR术后的GLS均为所有应变参数中恢复最明显的的指标。

靳翠翠[6](2021)在《3.0T磁共振T1 mapping技术在评价陈旧性心肌梗死心肌纤维化中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讨T1 mapping技术定量检测陈旧性心肌梗死心肌纤维化的可行性,评价T1 mapping技术诊断陈旧性心肌梗死心肌纤维化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6月到2020年12月期间就诊于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心内外科临床确诊的陈旧性心肌梗死病人30例(病例组),同期招募4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对病例组进行常规序列、T1 mapping和延迟强化扫描,对照组行常规序列、T1 mapping扫描,获得图像导入Medis Suite软件进行处理。以延迟强化为金标准,在心脏短轴位分别对病例组延迟强化阳性的梗死心肌节段和健康志愿者正常心肌前间隔、下间隔及侧壁进行测量,分别得到病例组和对照组健康志愿者心肌Native T1值。并在延迟强化和T1 mapping序列手动勾画陈旧性心肌梗死病人梗死心肌,分别计算平均梗塞面积和透壁性并进行比较。健康志愿者左室不同层面对应节段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同一层面不同心肌节段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病例组病人梗死心肌与对照组健康志愿者正常心肌Native T1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使用秩和检验对T1 mapping和延迟强化序列测量的病例组平均梗塞面积和透壁性进行比较。运用线性回归和Bland-Altman分析比较两种技术测量平均梗塞面积和透壁性的相关性及一致性。结果:1.本研究中获得2,3,5,8,9,11节段心肌Native T1值分别为(1236.5±17.3),(1231.1±19.7),(1219.6±23.7),(1234.1±16.7),(1229.1±21.7),(1213.0±20.5)ms.第2,3,8,9节段心肌Native T1值高于5,11心肌节段,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与8节段、3与9节段、5与11节段心肌Native T1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本研究中病例组梗死心肌Native T1值为(1428.1±62.9)ms,与健康志愿者不同冠状动脉供血区心肌Native T1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3.Native T1 mapping测量病例组梗塞面积与延迟强化无差异(LGE:11.1±7.9%;T1:11.2±8.1%,P>0.05),并且与延迟强化一致(R2=0.96,Bias=-0.09±1.5%)。Native T1 mapping测量病例组梗塞透壁性与延迟强化无差异(LGE:35.4±16.8%;T1:36.2±17.9%,P>0.05),并且与延迟强化显示一致(R2=0.92,Bias=-0.75±4.9%)。结论:1.本研究获得健康志愿者左室不同心肌节段及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心肌Native T1值范围,为相关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价值。2.左室不同区域心肌节段心肌Native T1值存在差异,可能与血流灌注因素有关。3.T1 mapping技术可以识别及定量评估陈旧性心肌梗死心肌纤维化。4.Native T1 mapping可以准确表征梗死心肌的面积及透壁性,因此对于延迟强化禁忌的患者,Native T1 mapping可以作为可替代方案。

李倩[7](2021)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3个月的短期预后》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ARN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力衰竭(HF)患者LVEDD、LVEF、TR velocity、E/A以及3个月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49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的27位患者位试验组,应用培哚普利叔丁胺片的22位患者为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商品名:诺欣妥,制造商: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患者根据心功能分级以及血压情况从25mg每日两次或者50mg每日2次开始,直至达到最高目标剂量200mg,每日两次或者患者能耐受的最大剂量(若患者正在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类药物ARB类治疗,需要停止ACEI类药物1.5天或ARB类药物1天后再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均按照实验要求给予培哚普利叔丁胺片1mg,口服,每日1次(商品名:施维雅,制造商:天津制药有限公司),以同样的方式调整药物剂量,直至达到最高目标剂量为8mg(每日1次)或患者能耐受的最大剂量。观察事件包括超声检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ve fraction,LVEF)、三尖瓣反流峰值速度(tricuspid regurgitation peak velocity,TR velocity)、峰值e波速度/峰值a波速度比(peak e-wave velocity/peak a-wave velocity ratio,E/A),化验指标包括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a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高敏肌钙蛋白T(High sensitivity troponin T,hs-c Tn T),随访患者在用药3个月后的MACCE事件(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卒中、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再发慢性心力衰竭、心源性死亡)的发生情况,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低血压、头痛/头晕、高钾血症、肾功能异常等)的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史、Killip分级、再住院史、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方面,两组间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高血压史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入院时LVEF、TR velocity、E/A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VEDD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LVEDD较入院时组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CEI组LVEDD低于ARNI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院时LVEF较入院时升高,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CEI组TR velocity较入院时下降(P<0.05),ARNI组较入院时下降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RNI组E/A较入院时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时:ARNI组的LVEDD下降、LVEF升高较入院时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相比于ACEI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ARNI组的TR velocity、E/A较入院时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两组患者入院时hs-cTnT、NT-proBN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及随访时ARNI组hs-c Tn T、NT-pro BNP较入院时组内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RNI组出院时的hs-c Tn T较同期ACEI组下降有组间差异(P<0.05)。随访时ARNI组NT-pro BNP、hs-c Tn T较同时期ACEI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并心衰患者,与ACEI相比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可在短期三个月内有效的抑制心脏重塑,并改善心功能,不增加不良反应和近期MACCE事件。

李军政[8](2021)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住院期间新发房颤预测模型研究》文中提出背景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一种常见的和较严重的冠心病,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则是临床上常见的严重心律失常,同时AF也是ACS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我国报道的ACS患者新发房颤(new onset atrial fibrillation,NOAF)发生率介于6.7%到13.4%之间。研究表明,ACS患者住院期间NOAF,与未发生房颤患者相比,出现严重不良结局事件的风险更高。近年来,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了ACS患者NOAF相关的可能危险因素,也构建了基于少数临床特征或者单一生物标记物的预测模型。但是,这些预测模型仍存在一定不足,主要问题是:模型区分度较低、未对模型进行全面评价、模型缺少外部验证等。此外,ACS包括三个临床亚型,亚型之间的临床特征、发病和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均有差异。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是ACS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这些患者院内NOAF的相关因素可能与ACS有差异,目前还缺乏相关研究。因此,有必要开展ACS患者和UA患者住院期间NOAF预测模型相关研究,为住院早期及时发现高风险患者提供科学依据。目的筛选ACS患者和UA患者住院期间NOAF的相关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内部、外部验证和评价,进一步对模型进行可视化,为方便快捷地定量评估患者发生房颤的风险,辅助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研究对象分别来自两家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连续纳入符合条件的ACS和UA患者,分为建模组和外部验证组。回顾性收集患者人口学特征、入院体检结果、实验室检测指标、超声心动图结果、治疗情况等信息,分别在建模组和外验证组中描述患者临床特征。建模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Lasso回归筛选NOAF预测因子,构建基于Logistic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在外部验证组中对模型进行验证,通过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价模型区分度,绘制校准曲线评估模型校准度,通过决策曲线分析对模型临床效用进行评价。分别绘制nomogram,并制作交互式网页,对预测模型进行可视化研究。结果1.建模组共纳入1535例ACS患者进行分析,其中包括UA 820例;外部验证组纳入1635例ACS患者,包括UA 1288例。ACS患者住院期间,建模组和外部验证组NOAF发生率分别为8.21%和6.12%。无论是建模组还是外部验证组,与未发生房颤患者相比,NOAF患者呈现出较高的年龄、入院心率升高、BNP水平升高、左/右心房横径增大的临床特征。2.在ACS患者建模组中,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Lasso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入院心率、左心房横径、右心房横径、心衰分级、BNP水平、服用他汀、PCI治疗可作为NOAF独立的预测因子,基于这些指标构建预测模型并进行外部验证,模型评价结果显示,建模组AUC为0.891(95%CI:0.863-0.920),验证组AUC为0.839(95%CI:0.796-0.883),且两组均通过校准度检验(P>0.05),临床效用评价显示域概率取值在一定范围内,模型有临床净获益。3.在UA患者建模组中,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Lasso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左心房横径、右心房横径、心衰分级、BNP水平、PCI治疗可作为NOAF预测因子,以此建立预测模型并进行外部验证,建模组AUC为0.894(95%CI:0.854-0.934),验证组AUC为0.844(95%CI:0.790-0.891),且模型的校准度较好,具有临床净获益。4.通过nomogram、交互式网页对模型进行可视化,定量显示发病风险。结论1.高龄、入院时较高的心率、左心房和(或)右心房横径增大、以及心功能生物标志物BNP升高、有心衰是ACS患者住院期间新发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服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和接受PCI治疗则是新发房颤的保护因素。2.高龄、左心房和(或)右心房横径增大、以及心功能生物标志物BNP升高、有心衰也是UA患者住院期间新发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接受PCI治疗则是新发房颤的保护因素。3.分别构建了ACS患者和UA患者住院期间新发房颤预测模型,对模型进行了内部、外部验证和评价,证实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稳定的校准度和一定的临床净获益。预测模型的可视化使医务工作者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早期定量评估患者发生房颤的风险,为辅助临床决策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王婧[9](2021)在《超声心动图评价导管消融术对房颤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应用分层应变(layer-specific strain,LSS)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RT-3DE)自动定量技术评价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导管消融术前后超声心动图参数的变化,探讨导管消融术对AF患者左心室(left ventricular,LV)结构及收缩功能的影响,对于临床判断预后及评估疗效提供影像学方面的参考。方法:连续收集2020年6月2020年9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住院且拟行导管消融术的AF患者。根据AF不同类型分为阵发性心房颤动(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PAF)组及持续性心房颤动(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PEAF)组,于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参数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EF(Simpson法);分层应变法测量左心室内层心肌整体纵向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s of endocardium,GLSendo)、左心室中层心肌整体纵向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s of mid-cardium,GLSmid)、左心室外层心肌整体纵向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s of epicardium,GLSepi)、左心室内层心肌整体环形应变(global circumferential strain of endocardium,GCSendo)、左心室中层心肌整体环形应变(global circumferential strains of mid-cardium,GLSmid)、左心室外层心肌整体环形应变(global circumferential strain of epicardium,GCSepi);RT-3DE自动定量方法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LVESV)、EF(RT-3D自动定量法)、左心房(left atrial,LA)最大容积,对比每组患者导管消融术前后超声心动图参数的改变,探讨导管消融术对不同类型AF患者LV结构及收缩功能的影响。结果:(1)共有35例患者完成了随访,其中PAF组20例,PEAF组1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发病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F组BNP水平高于PAF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导管消融术前,PEAF组LVEDD、LVESD、LVEDV、LVESV、LA最大容积均大于PAF组(P<0.05),EF(M型)、EF(Simpson法)、GLSendo、EF(RT-3D自动定量法)均低于PAF组(P<0.05),余超声心动图参数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3)PAF组:导管消融术后1个月,GLSendo与术前相比增加(P<0.05),余超声心动图参数与术前相比均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3个月,LVESD与术后1个月相比减小(P<0.05),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LVEDD、LVEDV、LVESV、LA最大容积较术前及术后1个月均明显减小(P<0.05);GLSendo较术前及术后1个月均显着提高(P<0.05);EF(M型)、EF(Simpson法)、IVS、LVPW、GLSmid、GLSepi、GCSendo、GCSmid、GCSepi和EF(RT-3D自动定量法)与术前及术后1个月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PEAF组:导管消融术后1个月,LVEDD、LVESD、LVEDV、LVESV和LA最大容积较术前减小(P<0.05);EF(M型)、EF(Simpson法)和EF(RT-3D自动定量法)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GLSendo、GLSmid、GLSepi、GCSmid与GCSepi与术前相比增加(P<0.05);IVS、LVPW和GCSendo与术前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LVEDD、LVESD、LVEDV、LVESV、LA最大容积较术前及术后1个月明显减小(P<0.05);EF(M型)、EF(Simpson法)、GLSmid、GLSepi、GCSmid、GCSepi较术前提高(P<0.05),但与术后1个月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GLSendo、EF(RT-3D自动定量法)与术前及术后1个月相比提高(P<0.05)。结论:PEAF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受损程度较PAF患者明显;导管消融术可以改善PEAF患者及PAF患者LV结构及功能,以PEAF组更为明显;2D-STE分层应变新技术能够较早、精确、实时地评估导管消融术前、术后房颤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及其变化;RT-3D自动定量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可重复地定量房颤患者左室容积和功能。

赵煜,李慧忠[10](2021)在《二维斑点追踪联合左心腔声学造影评价心肌梗死PCI术前后左室收缩功能》文中指出目的运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联合左心腔声学造影评价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前后的左室心肌应变变化及左心室收缩功能。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8月在我院心内科接受PCI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40例作为病例组,同期选取来我院门诊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病例组分别于PCI术前3天、术后1周、术后1个月行超声心动图、左心腔声学造影及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检查,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及应变参数指标。结果病例组PCI术前三天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及圆周应变(GLS、GCS)均低于对照组(P <0.05);病例组PCI术后1周、术后1个月LVEF、GLS、GCS比术前均有提高(P <0.05),各参数术后均呈递增趋势升高。GLS、GCS与LVEF(Simpson’s双平面法)均存在相关性(P <0.05),GLS与LVEF相关性更高。结论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联合左心腔声学造影可以准确、定量地评价心肌梗死患者PCI术治疗前后心肌应变的变化,客观地评估左心室心肌整体及局部的收缩功能,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评估PCI术后疗效提供量化指标。

二、超声心动图对心肌梗死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后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超声心动图对心肌梗死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后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双参宁心胶囊对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大鼠心脏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1.1 动物
    1.2药物和试剂
    1.3 仪器
2 方法
    2.1 分组与给药
    2.2 模型制备
    2.3 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
    2.4 血流动力学检测
    2.5 心肌损伤生物标志物检测
    2.6 Western
    2.7 心肌TTC染色
    2.8 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组织学变化
    2.9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对CMD大鼠超声心动图的影响
    3.2 对CMD大鼠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3.3 对CMD大鼠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的影响
    3.4 对CMD大鼠心肌组织凋亡的影响
    3.5 对CMD大鼠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
    3.6 对CMD大鼠心室肌病理形态学影响
4 讨论

(2)心电图QRS碎裂波与超声心动图在心肌梗死诊断中的联合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3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情况比较
    2.2 3组患者室性期前收缩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4)益气活血方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干预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实验一 益气活血方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心肌梗死心功能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小结
实验二 益气活血方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缺血心肌归巢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小结
实验三:益气活血方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miRNA-210/BNIP3 通路影响自噬-凋亡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小结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一 microRNA在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中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药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5)左室心肌应变在重度主动脉瓣狭窄中的预测价值以及TAVR术后的变化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1 AS的病因及病理生理改变
    1.2 AS的流行病学特点
    1.3 AS的主要临床症状
    1.4 重度AS的超声心动图诊断标准
    1.5 超声心动图新技术对重度AS的评估
第一部分:左室心肌应变评估无症状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预后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仪器设备
        1.3 研究方法与步骤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随访结果
        2.2 基础临床资料
        2.3 两组患者超声心动图数据比较
        2.4 左室应变参数分析
        2.5 3D-STI测量左室应变值的重复性检验
    3.讨论
    4.结论
    5.不足之处
第二部分:左室射血分数不同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TAVR术后左室心肌应变的特点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仪器设备
        1.3 研究参数与步骤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随访结果
        2.2 基础临床资料
        2.3 三组患者常规超声心动图组内不同时间点数据的比较
        2.4 三组患者左室各应变参数组内各时间点的比较
        2.5 3D-STI测量左室应变值的重复性检验
    3.讨论
        3.1 术前左室心肌应变比较
        3.2 术后早期左室心肌应变比较
        3.3 术后中期(3个月)左室心肌应变比较
        3.4 术后远期左室心肌应变比较
    4.结论
    5.不足之处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心肌形变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6)3.0T磁共振T1 mapping技术在评价陈旧性心肌梗死心肌纤维化中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表
附图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心肌梗死磁共振的应用现状与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3个月的短期预后(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岁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生化、超声参数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住院期间新发房颤预测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Abstract
中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住院期间新发房颤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
    2.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第三章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住院期间新发房颤预测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3.1 研究对象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第四章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住院期间新发房颤预测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4.1 研究对象与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第五章 急性冠脉综合征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住院期间新发房颤预测模型可视化
    5.1 研究对象与方法
    5.2 结果
    5.3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新发房颤流行特征及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9)超声心动图评价导管消融术对房颤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文献综述 分层应变与三维自动定量评价房颤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研究进展
    2.1 心房颤动
        2.1.1 AF的流行病学
        2.1.2 AF的影响因素
        2.1.3 AF的发病机制
        2.1.4 AF的治疗
        2.1.5 AF与心力衰竭
    2.2 .超声心动图评价心功能方面的应用
        2.2.1 M型超声行动图
        2.2.2 组织多普勒
        2.2.3 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
        2.2.4 心肌分层应变成像
        2.2.5 斑点追踪技术新应用及展望
    2.3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
        2.3.1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成像原理
        2.3.2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显像方法
        2.3.3 RT-3DE临床应用现状
        2.3.4 RT-3DE的局限性
        2.3.5 RT-3DE的发展前景
        2.3.6 RT-3D自动定量技术
        2.3.7 RT-3D自动定量技术局限性
    2.4 AF患者左室容积、功能的研究及进展
    2.5 AF导管消融术
        2.5.1 AF导管消融术术式
        2.5.2 AF导管消融术适应症
        2.5.3 AF导管消融术并发症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纳入标准
    3.3 排除标准
    3.4 超声心电图检查
        3.4.1 仪器
        3.4.2 图像采集
        3.4.3 参数测量
    3.5 患者随访
    3.6 研究方法
    3.7 统计分析
第4章 实验结果
    4.1 导管消融术前PAF 组及PEAF 组一般资料及常规超声参数比较
    4.2 导管消融术前PAF组及PEAF组LSS参数及RT-3D自动定量参数比较
    4.3 PAF组导管消融术后LV结构与功能的改变
        4.3.1 PAF组导管消融术后常规超声参数的改变
        4.3.2 PAF组导管消融术后LSS参数的改变
        4.3.3 PAF组导管消融术后RT-3D自动定量参数的改变
    4.4 PEAF组导管消融术后LV结构与功能的改变
        4.4.1 PEAF组导管消融术后常规超声参数的改变
        4.4.2 PEAF组导管消融术后LSS参数的改变
        4.4.3 PEAF组导管消融术后RT-3D自动定量参数的改变
第5章 讨论
    5.1 PAF 组与PEAF 组术前资料比较分析
    5.2 导管消融术治疗AF对LV结构及射血分数的影响
    5.3 导管消融术治疗AF对左室分层应变的影响
    5.4 临床意义、局限性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二维斑点追踪联合左心腔声学造影评价心肌梗死PCI术前后左室收缩功能(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检查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病例组PCI术前、后与对照组LVEDV、LVESV、LVEF参数比较
    2.2 病例组PCI术前、后与对照组应变参数比较
    2.3 病例组与对照组整体应变参数GLS、GCS与LVEF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四、超声心动图对心肌梗死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后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 [1]双参宁心胶囊对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大鼠心脏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 李磊,孟红旭,辛高杰,任建勋,郭浩,金龙,史跃,马彦雷,刘建勋.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1(22)
  • [2]心电图QRS碎裂波与超声心动图在心肌梗死诊断中的联合价值[J]. 马运伟,张廷训. 中外医疗, 2021(21)
  • [3]单支冠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PCI前、后左心收缩、舒张功能观察分析[D]. 张双. 南华大学, 2021
  • [4]益气活血方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干预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实验研究[D]. 冀楠.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左室心肌应变在重度主动脉瓣狭窄中的预测价值以及TAVR术后的变化规律[D]. 应康. 南昌大学, 2021(01)
  • [6]3.0T磁共振T1 mapping技术在评价陈旧性心肌梗死心肌纤维化中的初步研究[D]. 靳翠翠. 河北北方学院, 2021(01)
  • [7]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3个月的短期预后[D]. 李倩. 河北北方学院, 2021(01)
  • [8]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住院期间新发房颤预测模型研究[D]. 李军政.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1(01)
  • [9]超声心动图评价导管消融术对房颤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D]. 王婧. 吉林大学, 2021(01)
  • [10]二维斑点追踪联合左心腔声学造影评价心肌梗死PCI术前后左室收缩功能[J]. 赵煜,李慧忠.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1(05)

标签:;  ;  ;  ;  ;  

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超声心动图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