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高宗图像研究

清高宗图像研究

论文摘要

清高宗图像是指以清高宗为表现对象的图像体系,是中国古代宫廷绘画体系中最具代表性的帝王图像系统之一。从文献记载来看,帝王形象在人物画中的出现至迟始自周代。目前可见的早期帝王图像,主要是汉代民间纪念性祠墓的留存,以山东武梁祠较为典型。帝王图像所蕴涵的道统和君权意识,反映出时代的政治图景,成为在世俗的社会背景下建立起来的歌功颂德的纪念碑和权力地位的象征,并由此导致其基本模式--朝服类的帝王图像的成型与确立。朝服类的帝王图像具有三大特征:首先,独立的人物存在空间,画面以静态一人为主;其次,对帝王相貌的美化或神化;再者,冠服刻画逼真细腻。此外还有其他帝王图像类型,总体上可分为规谏类、纪实类、行乐类三种。清高宗图像的兴盛,不仅是由社会政治、思想文化意识以及清高宗本身等诸因素所决定,当时社会的经济实力也为之提供了发展条件。清高宗形象在图像中的塑造和表现主要有帝国之君、文殊菩萨转世、隐士三类,各类形象的描绘都涵盖了以下几点共同特征:一、额头宽广饱满:二、双眉修长,多超出眼睛所在的位置:三、鼻梁中正方直,高高隆起;四、双耳丰垂,上达眉峰,下至鼻端,明显大于常人;五、手指纤长,看不出骨节;六、身材匀称挺拔。由此可知画家在塑造清高宗形象的过程中,除了如实描绘对象的主体特征之外,亦同时参用了相术的图像逻辑与理念。并且,清高宗图像在绘制过程中受到更加严格的监督和控制。这种制约不仅来自于宫廷绘画机构内部谨严有序的规制,同时又来自于清高宗本人密切以及全面的关注。清高宗的干预,重点体现在图像内容的选择、绘制人员的安排、绘画技法的使用等方面。清高宗图像的艺术造型,在样式上呈现出无与伦比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并由此产生了一定的特点和规律:第一,以脸部为正面造型和四分之三侧面造型居多,其中又有各种差异:第二,打破了以往帝王造型样式的单调格局,从正襟危坐扩展到盘腿、单腿蜷缩、双腿交叠或者倚石、倚栏、倚桌……;第三,表现全面,即使姿态相近,也会在服装或者年龄上有所区别。如此众多的图像造型,勾勒出清高宗在人生不同阶段的不同面貌和不同生活状态。其中人物形象、配饰、道具等的位置并非任意填塞、罗列,而是经过了一番精心的处理和安排,一切绘画要素皆以主体人物--清高宗为视觉中心来构建画面,使之显得伟大和突出。清高宗图像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进行着创新的尝试,出现了迥异于以往帝王图像的中西合璧的画法。这是运用西画中的科学精神对古老的中国宫廷风的一种改造,尽管具有生硬、不协调的痕迹,却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成为当时引领画坛的风尚潮流。由于皇帝本人的大力介入,清高宗图像已不仅仅是认识和了解清高宗形象以及当时宫廷艺术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成为探寻帝国国势与各种社会关系的一个特殊途径,直观地呈现出视觉艺术在阐释观念方面所发挥的奇妙作用。清高宗提倡“以德化民”,并于文字宣传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图像的德教功能,以展现自己在处理国家事务中散发出的个人的形象魅力。那些对巡狩、献俘与受俘、木兰秋猕等典礼的种种描绘,则反映出礼在乾隆时期已经被当作整合、调适、规范社会秩序与传统、维护国家制度与统一以及联系中央与地方、华夏与夷族、王权与士民的润滑剂。这样一种缜密规整的精心布置,主要目的是使满族统治阶级的思想观念能够长期占据社会意识形态的话语霸权。而清高宗图像中各类象征物的出现,形成了一个具有隐语暗示和象征意义的系统整体,充分显示出清高宗对于至高无上的皇权、“名分”观念以及理想性的象征的极尽心力。清高宗图像在反映当时政治、文化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上,具有文字所缺乏的直观性与形象性,能够补充文献难以记述的细部与微观,从而成为文字之外的一种更加生动和具体的记录历史的方式。但作为人为的文化建构,画面中的真实已经有别于现实经验世界中的真实,呈现为一种视觉的真实。视觉的真实并非海市蜃楼或者迷象幻影,而是一种属于艺术历史的真实,可以看出清高宗的审美情趣及其权力干涉在绘画媒体上的流布,有助于今人更深层地揣摩和洞悉清高宗的性格及心理状态,并据此分析、解读和透视他的执政观念与相关举措,对正确、全面评价清高宗大有裨益。作为一个十分庞大、复杂而又完整的绘画体系,清高宗图像蕴涵着某种理性的、有意义的选择、设计和构想,无论在造型风格、经验图式、描摹技法上,或者内容选择、创作理念、制作规模等方面都代表着当时官方艺术形态的最高水平,其所产生的影响作用不可忽视。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图版目录
  • 图版出处
  • 绪论
  • 一、研究对象
  • (一) 选题的思考
  • (二) 重点解决的问题
  • 二、对现有研究成果的回顾
  • (一) 图录
  • (二) 关于帝王图像的研究性论著
  • (三) 关于清高宗图像的研究性论著
  • 三、研究方法与途径
  • (一) 文献检索与搜集的方法
  • (二) 图像学的方法
  • 第一章 帝王图像的早期面貌及其发展演变
  • 第一节 帝王图像的早期面貌
  • 一、早期帝王图像的形式和特征
  • 二、帝王图像产生的观念基础
  • (一) 祖先崇拜
  • (二) 君权观念
  • 第二节 帝王图像的发展与兴盛
  • 一、佛教艺术东传与帝王图像的偶像特征
  • 二、帝王图像基本模式的确立及多元化发展
  • (一) 帝王图像的基本模式
  • (二) 帝王图像类型的多元化
  • 三、帝王图像发展的巅峰——清高宗图像
  • (一) 清高宗图像概况
  • (二) 清高宗图像兴盛的动因
  • 小结
  • 第二章 清高宗形象的塑造与接受
  • 第一节 清高宗形象的塑造
  • 一、多面化的清高宗形象
  • (一) 清高宗形象之一:帝国之君
  • (二) 清高宗形象之二:文殊菩萨转世
  • (三) 清高宗形象之三:隐士
  • 二、形象的塑造与相术
  • 第二节 清高宗形象的认定与接受
  • 一、画家的身份、际遇及选择
  • 二、清高宗对图像绘制的干预
  • 三、清高宗的接受与反应
  • 小结
  • 第三章 清高宗图像的艺术表现
  • 第一节 清高宗图像的造型及其视觉语言的运用
  • 一、清高宗的艺术造型样式
  • 二、造型笔墨的技与道
  • 第二节 清高宗图像的图式特征
  • 一、以清高宗为视觉中心
  • (一) 主角与配角
  • (二) 衬景、布白及时空意识的视觉传达
  • 二、相似性的重复
  • 第三节 清高宗图像的风格
  • 一、崇古与摹古
  • (一) 仿的视觉性与精神性
  • (二) 题画诗的泛用
  • 二、中西合壁
  • (一) 合作画的不合性
  • (二) 郎世宁的成就与无奈
  • 小结
  • 第四章 清高宗图像的内涵
  • 第一节 有德者有君位
  • 一、取位以正
  • 二、法祖尊亲
  • 三、外王之功
  • 第二节 以礼化天下
  • 一、巡狩
  • 二、献俘与受俘
  • 三、木兰秋狝
  • 第三节 象征物及象征系统的建立
  • 一、至高无上的皇权
  • 二、天命所归
  • 三、理想性的政治教化
  • 小结
  • 第五章 清高宗图像的历史价值与影响
  • 第一节 清高宗图像的历史价值
  • 一、以图画纪国家之事
  • 二、历史的真实与视觉的真实
  • 第二节 清高宗图像的影响
  •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存世海内外各地博物馆历代帝王图像作品一览表
  • 科研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寓禁于徵,寓燬于修:論清高宗弘曆纂修《四庫全書》的禁燬策略(上)——《四庫全書》與文獻傳承研究之二[J]. 古典文献研究 2016(01)
    • [2].左图右史:辨析清高宗图像的历史建构与功能意义[J]. 中国美术研究 2014(04)
    • [3].寓禁于徵,寓燬于修:清高宗弘曆纂修《四庫全書》的禁燬策略(下)——《四庫全書》與文獻傳承研究之二[J]. 古典文献研究 2016(02)
    • [4].論清高宗構建極權帝國文獻體系的歷史背景與制度設計——《四庫全書》與文獻傳承研究之一[J]. 古典文献研究 2015(01)
    • [5].清高宗与“五词臣”的家人父子情[J]. 沈阳故宫博物院院刊 2011(00)
    • [6].《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及清高宗等题跋选[J]. 书法 2015(04)
    • [7].论清高宗首次东巡[J]. 赤子(下旬) 2016(01)
    • [8].文治与风雅——清高宗的个人趣味与乾隆朝文化、文学[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1)
    • [9].清高宗生母改姓考[J]. 清史研究 2013(04)
    • [10].新样和古式——以清高宗御制诗为核心谈乾隆与苏州治玉[J]. 苏州文博论丛 2017(00)
    • [11].浅议唐太宗、宋徽宗、清高宗三位帝王的书法[J].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14(02)
    • [12].清高宗御制诗玉器赏析[J]. 收藏家 2017(08)
    • [13].清高宗弘历“历”字避讳芻议——以《五礼通考》为例[J]. 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 2012(00)
    • [14].《四库全书总目》中的音乐文献[J]. 艺术家 2018(06)
    • [15].帝王图像的艺术审视——以清高宗图像为中心的考察[J]. 山花 2009(08)
    • [16].回归本土语境:苏作鼻烟壶的艺术成就[J]. 苏州文博论丛 2017(00)
    • [17].诗文题跋[J]. 中国书画 2011(06)
    • [18].回望雪都[J]. 中华活页文选(初一年级) 2011(04)
    • [19].十八世纪理学官僚的论学与事功[J]. 历史研究 2019(03)
    • [20].神韵扑毫尖 小探台北故宫收藏的张宗苍作品[J]. 收藏 2013(09)
    • [21].《宁寿续鉴》与《西清续谱》——乾隆皇帝未竟的文化之业[J]. 故宫学刊 2015(01)
    • [22].春华秋实——两岸故宫合作交流新成果——记两岸故宫联合举办“十全乾隆——清高宗的艺术品味特展”[J].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 2014(01)
    • [23].从江南名园到皇家苑囿——瞻园和如园造园艺术初探[J]. 东南文化 2010(04)
    • [24].清高宗御制南巡诗的鲜明特点及其成因[J]. 社会科学家 2017(05)
    • [25].中国帝王[J]. 新少年 2017(11)
    • [26].生成情境與詩學意涵——以沈德潛“溫柔敦厚”說爲核心的考察[J]. 中华文史论丛 2014(02)
    • [27].直隶总督袁守侗史料研究概述[J]. 滨州学院学报 2016(05)
    • [28].清代北京煤炭开采与矿工受虐事件[J]. 清史研究 2017(03)
    • [29].浅析“三礼馆”诏开之意义[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 [30].《通志堂经解》及其书版入藏内府考[J].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19(07)

    标签:;  ;  ;  ;  ;  ;  

    清高宗图像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